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昙花一现的民主

文/煮酒君

王安石画像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逝,宣仁太皇太后掌权后,立即召回了在洛阳郁郁不得志的司马光。

东京城中的百姓闻之,纷纷出城夹道欢迎,更有人呼喊:“相公勿回洛阳,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史书上并无记载第一个喊出此话之人是谁,但可从中窥视,当年拗相公王安石力排众议,执意变法,最终众叛亲离仍不悔,虽一度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象,但想来变法之事最后进入了死胡同,或是多有扰民之处,否则百姓不会如此欢呼。

司马光刚至东京,太皇太后便派人拜访,表达了自己企图停止变法,但需借助司马光之力的想法,司马光心系天下,如今时机已到,于是他连上数道奏章。

首先,他提倡广纳谏言。

其次,他主张废尽新法。他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极为排斥,必全面废除才后快。

司马光掌权后,将官场的人都换成自己人,他推荐了刘挚,范纯仁,范祖禹,赵彦若,唐淑问,傅尧俞等人,他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担任台鉴官或是经筵官。司马光这个著名的史学家很清楚掌控天下舆论掌控台鉴的必要性。北宋末年蔡京有样学样,终将北宋推入灭亡。司马光又推荐了吕大防,王存,孙觉,苏轼,苏辙等人入朝为官。

北宋立国之后,便有明文规定,正副宰相等执政大臣,与行使检察权力的御史台,荐院官员“职事相干”。正因如此,北宋官场有一道潜规则,荐官不得是执政官的故旧亲属。

司马光举贤不避亲,太皇太后也没有异议,她有自己的小算盘,司马光年事已高,她要在司马光离世前先培养好接班人。

元佑元年(1803年),司马光下令,五日内废除新法。一时间天下哗然。

其实,王安石变法在非常历史时期,旧党之人逐渐意识到变法确有可取之处,新法之人也明白变法之中有尚需加强之处,他们的思想已到新的层面。但司马光在执拗方面一点不输给王安石,他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他的儿女亲家范纯仁劝他徐徐经理,被他重新启用的苏轼也据理力争,司马光晚年行事渐行渐远,他眼见自己举荐之人多不附和自己,心中凄苦,定不少于王安石。

客观来说,王安石也好,司马光也好,都是忧国忧民,品格高尚,才能卓越之人,但他们听不见反对声音,注定了他们一生事业多为无用功。宋朝是历史上难得的开明王朝,尤其是台鉴制度为后人称颂,可惜国家没有舆论监督和监察制衡,权力滥用,最终导致政府偏离原先设定轨道,宋朝的民主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昙花一现。

煮酒君

2014.07.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眉山苏氏:从苏味道到“三苏”(第9辑)
一片枯叶:权力与道德夹缝中的司马光,为何最终成了孤独的行者?
史学大家司马光的传奇人生(三):编写通鉴,鞠躬尽瘁
老赵轻佻,不可君天下!12
揭秘:司马光如何击溃新党以孝结党的阴谋?
司马光狂圈粉,连外国人都想挖墙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