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马风与哥特建筑的区别与联系?
小编当初没有好好学外建史,虽然没挂课,但是分数很低,近期需要它的分数,所以复修了一下刷刷分,今天重温外国古代建筑史,给大家转发知乎上有用的古建知识: 需要澄清的是,“罗马风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和“罗马建筑”(Roman architecture)不应混淆。“罗马建筑”是“古罗马建筑”(Ancient Roman architecture)的简称,指古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五世纪-公元后四世纪,不包括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罗马风建筑则指中世纪早期(十世纪晚期至十二世纪)盛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
哥特式则主要流行于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与罗马风存在着承袭的关系——当然,后来哥特式的发展更加灿烂辉煌,在建筑史上的地位也更为显赫。
罗马风教堂的平面大多呈现为由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拉丁十字,东端常设半圆形后殿;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布局在此基础上变化不大,只是后殿有所扩大,横厅相对较短。
比萨主教座堂(Pisa Cathedral)平面图-罗马风
沙特尔主教座堂(Chartres Cathedral)平面图-哥特式
真正革命性的转变是结构体系。罗马风建筑的外围主要采用墙承重,因此墙体非常厚实,多为内部以碎石填充的双层墙,墙面开窗很小;内部开放空间由连续的半圆拱支撑,屋顶则常见筒形拱。
带肋的尖拱屋顶结构出现在从罗马风向哥特式过渡的时期,但哥特式教堂的工匠将其发展为肋架券,并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巧复杂,最终使之成为哥特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
由于肋架券可以精确地传递受力,哥特式教堂的主体承重结构体系实际上接近框架式,柱间的墙体几乎仅仅起到围护作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开窗面积。于是,在罗马风教堂中已经出现的彩色玻璃在哥特式教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为教堂内部带来更多采光和神秘气氛。
此外,为追求直立高耸的视觉效果,哥特式教堂中常以带有纤细线脚的束柱来取代粗壮的巨柱。
比萨主教座堂(Pisa Cathedral)外观-罗马风
比萨主教座堂(Pisa Cathedral)内部的半圆拱-罗马风
圣塞文-梭尔-加尔坦佩教堂(Abbaye de Saint-Savin-sur-Gartempe)由筒状拱支撑的屋顶-罗马风
威尔士主教座堂(Wells Cathedral)内部的肋架券及尖拱-哥特式
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内部-束柱、肋架券、大面积玻璃窗、三段式立面
用以承受侧向推力的扶壁在罗马风教堂中已经得到应用,但还是实心的,而且依附于侧墙或隐藏在屋顶之下。在哥特式教堂中,扶壁被解放出来,变成凌空飞越的“飞扶壁”,其精巧繁复的形式也构成了哥特式教堂引人瞩目的重要视觉特征之一。
华盛顿国家座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的飞扶壁-哥特式
早期罗马风教堂的钟塔仍与建筑主体独立(例如比萨斜塔),但后来逐渐移至主入口两侧。哥特式教堂则把这一范式固定下来,并将钟塔建造得更为高耸夺目。此外,西立面在哥特式教堂中更受重视,成为主要立面和装饰的重点。为减轻正立面墙体的体量感,哥特式教堂的主入口多设计成层层推进的大门,并在两侧雕满圣像。
威尔士座堂(Southwell Cathedral)主入口两侧的钟塔-罗马风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主立面-哥特式
-----------为喜欢直接跳到最后的读者准备的结论-------------
两者之间的联系:
罗马风是哥特式的铺垫,哥特式是罗马风的升华,两者一脉相承。
主要区别:
1. 历史时期 罗马风早于哥特式,哥特式在罗马风之后出现。
2. 承重结构 罗马风是厚墙+墩柱+筒形拱+扶壁,哥特式是束柱+肋架券+飞扶壁。
3. 立面元素 罗马风是大面积墙面+小窗+半圆拱券,哥特式是小面积墙面+高窗+尖拱。
4. 整体风格 罗马风质朴敦实,哥特式精巧华丽。
--------------下面才是真正的最简版结论----------------
如何一眼分辨罗马风和哥特式:罗马风-半圆拱;哥特式-尖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O.30期:西方古建筑的六大风格
大白话跟你讲欧洲建筑史(5):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美术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沙特尔大教堂
西方建筑——从历史、艺术、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下)
带飞中世纪的建筑艺术——哥特式教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