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国经王美芳仕女图选 (附文:古代仕女画的面容特点)五
赵国经王美芳仕女图选 (附文:古代仕女画的面容特点)五

 

大量高清书画图文资料,请到“点墨山人的百度书画空间”浏览http://hi.baidu.com/lpwxu6012/blog


一.仕女的发髻、头饰
古代妇女的发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从历代画家 遗留下来的作品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一般妇女发型。 第二类,特定历史人物发型。如王昭君、蔡文姬等,画家 按她们不同的形象、性格安排不同的发型。 第三类,神话故事人物发型。如《八十七神仙卷》及《永 乐宫壁画》中的天女、女仙等,虽然是神化了的人物,但其发 型也还是与画家所处时代的妇女装饰式样分不开。



历代妇女发型有以下几种:
(一)高髻 高臀始于汉,盛于唐、五代。髻,总发也,挽发而束之于 顶。《辞源》 “高髻”条引《后汉书》记载:“长安语曰,城中 好高鬣四方高一尺”。高髻在汉魏时就已开始流行,魏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云髻峨峨”的诗句。至唐、五代更为盛 行,特别是晚唐,妇女竞梳高髻。晚唐韦庄诗“高髻云鬟别样装”及《妆台记》“蜀盂抛末年,妇女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的记述,都证明中国古代妇女流行高髻,而且从汉至唐、五代, 甚至到明代都有这种发髻和妆束。
(二)灵蛇髻 灵蛇髻始于汉末,《采兰杂志>肥载“甄后(即魏曹植所赋 之“洛神”)入魏宫,宫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 髻形于前,后因效而为之,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巧;同,号灵 蛇髻,拟之者,十不得一、二”。这就是灵蛇髻的起源。此种 蟠曲扭转的发髻饶有风韵,它运用了拧麻花的装饰规依极富 于灵活旋转的动态,因此为历代们:女画家所喜用,他们笔下的 灵蛇髻更是变化多端,奇异之极。
(

三)九剿山髻 这种发式始于秦,以后并广为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使用。 《中华古今注》“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宫梳望仙九鬟 髻”。汉时,高祖令官人梳奉圣髻,武帝令梳十二鬟髻、堕马 髻,灵帝令梳瑶台髻。《灸毂子》“汉武娜,王母降,剧山髻 皆异人间,帝令官人效之,号飞仙髻”。此种根据神话传说兴起的套环式的大髻,为当时贵族妇女最高贵华丽的一种发式装饰。


关于鬟, 《辞源》:“鬟发为饰也”, 古诗《羽林郎》:“双鬟何窈窕,一世良 所无”,即指鬟。九鬟是一种假发,称 为鬣(音替),即是用假发做成各式各 样的发套,发套套得越多就越高贵,并 插上珍珠、宝石等名贵装饰品。由于鬟 是假发,所以每一鬟的顶端要用金属支 柱撑起(图五)。九鬟髻多为古代后妃 所用,以后则更广泛地作为绘画中仙女 的发型。

(四)分鬓髻 (五)反绾髻 分髻髻始于汉代,反绾髻始于魏。 《古髻鬟品》:“汉元帝宫人有百合分臀 髻’,,“魏武帝有反绾髻”, 《妆台记》: “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 《辞源》: “臀发尾也,髻后垂也,亦日 燕尾”。分臀髻和反绾髻都是将发向后 梳的一种发型,并分成若干股。反绾就是将发向后拢到一处用丝带束住。

(六)螺髻 始于唐代,清代王渔洋有 词曰“青螺如髻秀堪餐”。 这种螺髻见之于唐代画最多, 它们来自唐李惠仙墓壁画中侍 女像的螺髻式样(李惠仙是武 则天的孙女,即永泰公主), 并被广泛应用于绘画和诗歌 中。唐代历史人物故事画中的 仕女发式大多为螺髻,以标志 那一历史时期仕女画的特征 。
(七)蝉鬓 始于汉代。 《古今注》:“魏文帝官人莫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然”。古代 诗歌中有“云鬟雾鬓”的句子,形容妇女的鬓发乌黑而薄。所 以在画仕女鬓发时,不但要 染极黑的部分,还要用淡墨 逐层渲染,使之逐渐淡下 去,表现出蝉鬓薄而透明的特殊效果。
(八)堕马髻 表现出薄而透明的效果 始于汉代,《后汉书》中有“梁冀妻孙寿作堕马髻的记载,古词“倭堕低梳髻”就是描写堕马髻一类的发式。见之 于仕女画中的堕马髻有两种。


二、仕女画的眉式
中国古代妇女对于眉的修饰是很讲究的,眉的式样随着 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因而各代眉式各异,即使在同一时期也 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妇女喜细而长的眉。而汉、唐两代除此 以外还有较粗的眉,如汉武帝时的八字眉,唐明皇时的蛾眉、 十眉图,都属于短粗的一类。以后仕女画家觉得此种眉不美, 改画长而弯的眉。概括起来,历代眉式有以下几种:
(一)蛾眉 关于蛾眉,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如下记载:《诗经》“螓首蛾 眉”,白居易《长恨歌》 “宛转蛾眉马前死”,骆宾王《讨武罢 檄》 “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都以蛾眉比喻年轻妇女的美貌。 “蛾眉”原是蛾子头前的一对触角,后来这触角形象被用作妇女眉的式样。唐《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眉式就是蛾眉 。
(二)八字眉 又名愁眉,起源于汉代。 宇眉”。《妆台记》:“汉武帝令官人描八字眉”。
(三)十眉图
1 、八字眉 2、远山眉 3、五岳眉 4、三峰眉 5、垂珠眉 6、却月眉 7、分梢眉 8、函烟眉 9、拂云眉 10、倒晕眉
(四)细长眉
从出土的秦汉陶俑、刻砖及漆器上的妇女象看,那时的眉已经是细而长的了。


三.唐代仕女的面饰
面饰主要是古代贵族妇女用来在面部的额、颊处作装饰, 称为“花子“或“靥面妆”。伊世珍《乡擐记》记载:“薛夜来(汉文帝时宫女)一夕,误触七尺水晶屏风上。伤处如晓霞将散,自是宫人俱用胭仿画晓霞妆”。据此可证明面饰起源于汉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黥迹,大历以前,士大夫妻多炻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辄印面,故有月黥钱,又云妇人妆如月形,名黄星靥”。这也说明了面饰的来源。所谓黥迹,是指古代对犯人施行的一种刑法(即在脸上烙印记)。当时有许多贵族的妻子残酷虐待婢女.在婢女脸上烙印,为了掩盖它,3 便加以装饰,后人仿效之,逐渐形成一种面饰。 汉、唐,五代都盛行面饰,尤其是唐代更为流行。六朝梁 代名著《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尽指以黄金色的花钿贴额的面饰。此种面饰在唐代也很流行。 古代遗留下来的仕女画,有许多在仕女的面颊上施加面饰,如敦煌1窟五代壁画《于阗公主》和16窟五代《剖议金夫人供养像》 都有面饰。可也有不少是不加面饰的(包括贵妇人像),如130窟盛唐《乐庭环夫人供养像》壁画其中前列三个贵妇人面部都没有面饰。据此可知,除唐、五代以外,其它朝代的仕女画几乎都没有面饰装饰。特别是宋以后的画家所画仕女面部,基本都不加面饰。究其原因,大概是认为这种矫揉造作的妆饰反而掩盖仕女原来优美的形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仕女人物的装饰
唐妆口味有点重:喜欢汉服的你妆化对了么?
古代美妆大总结:眉形这么多,哪款是你的pick?
《全唐诗》中的唐代女子妆饰考(全文)
《妖猫传》里的唐朝妆容画对了吗?唐代女子妆容解析
历代仕女图之修眉联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