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介绍一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和验方
  • 中医治疗糖尿病,就是滋补、清热、润燥吗?
    糖尿病,当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病一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疑难杂症,从病因病理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至今仍在探索之中。
    古往今来,中医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一般都以滋补、润燥、降火为主。
    常用方剂按三消之别,多以消渴方(引自《丹溪心法》),玉女煎(引自《景岳全书》),人参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引自《伤寒论》),六味地黄丸(引自《金匮要略》)等。
    笔者在临床中曾治疗多例糖尿病患者,经辨证后,认为此病的病理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其治疗法则绝不应如此狭窄。
    如果只按滋补、清热、润燥设施,非是在求其根本。
    本着这种想法,抱着探求的渴望,经过临床实践,又认真总结了数百例糖尿病患者的治验分析认为,补中益气、升清摄下的调补法,是糖尿病能大部获愈的方法,从中深受启示,笔述于下,谨供同道们参考。
    从多数患者的病机中,分析其发病原因,认为无论是受六淫之扰,饮食七情劳倦之患,或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糖尿病,都是因为脾的运化和肾的固摄功能失常了,从而使全身功能紊乱,造成糖尿病的发生。
    根据阴阳消长的道理,脾的运化失常,供给心肺的精微不足,全身的气血就亏损,进而肝血不足,其阳必亢。
    肾精得不到后天充养,命门之火亦必亢则害,变少火为壮火。
    这种从肝肾中逆冲的火气更加伐逼了脾胃的正常功能,于是便消谷善饥,此火上攻心肺,引动心火,焦灼肺叶而致口渴引饮。
    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水火不衡,无负气化,于是便开阖无度,溲如流水,大便难。
    此是三消之来由。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这是人体功能和营养物质的作用关系。
    由于糖尿病精微败走,气不能化味,精不得变成,形不能得其味、成其气、化其精、壮其形,阴阳不平,味为废,精气乏,形大伤。
    所以糖尿病患者除可见上、中、下三消之主症外,还可出现多发性疮肿等症,严重时还有厌食、恶心、呕吐、肤痛、乏力等,甚至昏迷和死亡。同时糖尿病亦出现于其他疾病的久后。
    综上所述,已阐明了导致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运失常,肾精败走。
    健脾益肾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方法。
    因为在五脏形味互用、维持生命的过程中,是由肾为先行、脾为枢轴的,肾助脾始动,肝助脾之力,肺助脾升变,心助脾运转,肾精耗而得充,动火始终不灭,气血津精如有源之流水,形有神荣,生命不终。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脾胃的功能绝不是独立的,其他脏腑都参于了它的运化。但必须围绕着脾胃这个五脏六腑的枢轴,而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从而其劳其得。
    健脾益肾虽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但如何进行健脾益肾的法则,却是无穷无尽的。
    根据不同的情况,引补肾填精于健脾之中,行宣降肺气而并培土生金之法,将柔平和肝于调治脾胃之内,把强心活血于壮脾之力之中,皆为补治后天之妙法,绝非单独健脾而为健脾。
    所以糖尿病的治疗法则,当顺五脏各能,掌握病机,抓住脾肾升清固摄功能的失常,从健中、升清、固精入手。
    而过去对糖尿病的习惯治法皆以滋补润燥降火齐挥,没有究其精亏之实火炎之质。
    投寒阴之剂,如釜中沸不调薪,更添凉水不时又沸,薪不得新充,久时危灭,以至阴聚阳杀,热去正消,阴阳转化,病至晚期时元阳衰败,再扶其阳憾已晚矣,终未得其正法!
    此病因形不足导致精不足,治当温之以气,在温之以气中,补之以味。设补中益气、升清固摄之法,并除肝肾阴火。
    自拟此“降糖饮”一方。
    处方:党参35g(或红参15g)、黄芪35g、葛根25g、柴胡10g、黄柏7.5g、桔梗15g、山药50g、白芍15g、甘草10g、金樱子20g、芡实25g、丹参2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此为主方有不同症状和情况,可酌情加以助药。
    双目昏花时加菊花、蔓荆子;
    多发性疖肿者加重楼、土茯苓、蚕砂;
    阳虚甚者加破故纸、肉桂、附子;
    肾精亏甚者加菟丝子等。临证之杂,不可固板,可灵活酌情。
    方中参、芪、甘草甘温补脾,重用葛根鼓舞脾胃中清阳津精上行;柴胡从少阳之路以助之;桔梗开肺气以行宣发百脉;白芍和血柔肝以培升苗之根;黄柏降肾中浮火而坚肾;合山药更能滋肾健脾、从阴兴阳,以滋宣散之源;丹参走心经、活血养血,通连诸药能安心神清虚火,从血中求和;金樱子、芡实补真元经管下焦,以行固摄之职。
    全方药物互相配合共奏一功,于是脾胃得健,肝得疏和,肾得摄补,肺得清养,心强力稳,共同合作又能受味化精、充气、养形了。
    清浊各用,就不再能一并下流,诸症蜂起了,这全靠降糖饮,主补以中,摄补以下,升养以上,运调以周的力量。
    以前多用寒凉滋补剂,不奏效是因脾弱已不受其味了,尤如漏桶接油,来而又流,反劳其器。
    至于降糖饮中大部药属甘昧,这是不足为奇的。人体对甘味是确需的,不能因尿糖而禁,就是想禁也不能全禁住,除非饮食全禁。
    况且药以调治并非时时,用以上的理论和方法共观察治疗近百例糖尿病患者,均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验案一
    张××,男,44岁,工人。
    自述得糖尿病3个月余,全身无力,口中甜黏感,眼脸微浮肿,体型面色一般。脉见弦细,舌质淡红稍胖,白薄苔较黏腻。(本人不愿化验血糖)尿糖3+。既往无他疾。
    辨证认为:此属脾运不周,精微外流,内蕴浊湿。
    给用降糖饮,加佩兰15g。
    服药9剂,自感口中甜黏,全身无力的症状消失,尿糖化验阴性,2个月后因劳累伴外感,糖尿病又发。除外感寒热无力,身汗出,腹胀泻泄,头痛外,化验尿糖2+。
    给服(参苏饮)方加板蓝根25g,共2剂,外感病愈。又服降糖饮全方4剂,化验尿糖阴性,未再来诊。验案二巴××,女,48岁,家庭妇女。
    糖尿病史4年余,多饮多尿,浑身无力。腹部、后项部、双侧眼皮边连绵疖肿,痛苦深状。白带多,时有小便淋痛和失禁。脉沉无力,舌淡白,苔灰白、不干不厚,时有浮肿。
    辨证:脾精不升,肾精不固,湿蕴成毒。
    按降糖饮方,加蚕砂20g、土茯苓50g、破故纸25g、重楼25g,减去白芍,将山药改为薏苡仁50g。
    连服12剂,疖肿消退,空腹血糖从一贯的16.8mmol/L以上,4年来第一次降为8.4mmol/L,尿糖从服药前4+转为1+。
    自此,间断服用降糖饮加减方共20余剂。不定时化验尿糖,时而阴性,时而1+或2+。血糖未再化验。因自费服药,生活困难,以后很少来诊,近况不详。
    以上所举病例,服降糖饮期间全部停用西药,没有按西医要求严格控制饮食,只嘱其少服含糖制品、水果和油腻食物。
    治疗时间均在1978~1980年间,在以后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本法方对糖尿病成年以上、体胖患者的疗效是显著的。
    可见其对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有调解作用,使其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和胰岛细胞的适应能力。
    而对体型消瘦的患者,则疗效很低(指血尿糖化验检查结果,一般以服药15剂后为观察标准,15剂不效者则停止治疗),但对自觉症状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 夏县老中医用张锡纯玉液汤加味治糖尿病
    民国大医张锡纯创制了治疗糖尿病的方剂玉液汤,在临床中疗效显著。
    玉液汤:生山药一两(30克)、生黄芪五钱(15克)、知母六钱(18克)、生鸡内金捣细,二钱(6克)、葛根一钱半(4.5克)、五味子三钱(9克)、天花粉三钱(9克)。
    山西省夏县退休老中医裴海泉在临证中也常以玉液汤为主方,治疗多例糖尿病患者,有的治愈,有的症状明显改善。
    现在我再讲一个医案:
    裴海泉典型病例:燕某,男,56岁,农民,夏县大吕人,于2007年9月5日初诊。
    主诉:口干口渴,每日晚上要喝两暖壶水,并且多食易饥,尿量及次数比以前大为增加,已3个月余。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未进医院治疗。
    刻诊:患者全身消瘦,口唇干燥,双目干涩,自觉倦怠乏力。余诊后印象是糖尿病,嘱其化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尿糖。
    化验结果提示:空腹血糖19.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4.7mmol/L,尿糖(+++),确诊为糖尿病。
    中医诊为消渴病。让其住院治疗,但患者要求带中药回家治疗。
    即处以玉液汤加枸杞子12g,山茱萸10g,生地黄18g,玉竹15g,10剂。
    10日后患者来复诊,口干口渴明显减轻,夜间饮水量少了一半,小便次数也明显减少。全身觉得有劲了。
    查空腹血糖10.5mmol/L,尿糖(+)。效不更方,原方继服10剂,服完后患者又服了10剂,坚持服用,1个月后自觉症状消失,化验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近期疗效明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现已是常见病,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疑难课题,治疗的观点还是只能控制,不能根治,需长期服药治疗。
    中医所称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和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糖尿病的病理特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阴愈虚燥愈盛,燥热愈盛阴愈虚,其病变虽与五脏相关,但主要在肺、胃、肾三脏,且常常相互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而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资助,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损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致肺燥胃热,脾虚肾亏。
    玉液汤组方紧扣糖尿病的病机,益气生津,润燥止渴,肺、脾、肾三脏并治,疗效甚佳。
    临证根据病因病机,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山茱萸、生地黄、玉竹等,更加强了其疗效。
    加入枸杞,是因枸杞味甘、多液、性微凉,为滋阴补肝肾之良药,加入生地黄,能助肾中之真阴上潮以润肺;加入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与生地相伍,增强肾的封藏之功。加入玉竹,因其味甘、性微寒,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为滋养胃肺之佳品,研究表明玉竹具有强心、降低血糖的作用。


————————————————————  

踏雪无痕,韩愈后裔

06:43

一个秘方,治好了多年的糖尿病!
我的父亲一生都用来钻研医术,济世救人!早年间和父亲去义诊,遇见了一位有15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表现症状为双下肢疼痛的感觉,还伴有酸软无力,刺痛,乏力,气短,自汗,怕风吹等症状。尝试了各种方法也没有明显改善。
那时候我还是比较年轻,头一次遇见这种病灶太久的患者还是有一点紧张,父亲便把我拉到身前安慰我,让我别紧张,医者天职在于治病救人,若是遇到一点困难就紧张退缩,那是做不了一个优秀的医师的。我又坚定起信心,为这个病人诊断,父亲在一旁看着。这位患者,舌苔白,舌质暗红,脉沉细。再结合患者症状,辨证患者是气阴两虚兼血瘀,需要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父亲满意的笑了笑,很为我自豪。拟方:生黄芪、茯苓、白术、香附、鸡血藤、水蛭、白芥子7味药材。(注:中医讲究一人一方)在生活上,患者也很配合的听从我给的饮食管理建议和运动建议,养成了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如何?患者疼痛消失,酸软无力感消失,乏力、气短、自汗等症状改善,整体病情稳定,无其他明显不适。后随访两年,患者的并发症控制稳定,没有特别不适症状,血糖也稳定在正常值。5味药,治疗效果这么好?怎么做到的?在用药上,我以生黄芪补脾肺之气,一方面使得脾胃健运,气生则血生,气行则血行,黄芪补宗气,可以贯心脉助血运,起到补气养血、行滞通痹的作用;中药黄芪另一方面生黄芪性甘、微温,入脾肺经,补气以杜绝痰湿之源。同时,加茯苓、白术健脾燥湿;香附理气解郁,通经止痛;鸡血藤活血调经,舒筋活血,补血。
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又加入了水蛭,水蛭性咸、苦、平,可以破血通经,消肿散结;又因为患者疼痛明显,加入了一味中药白芥子,增强祛痰除麻之力的同时,进行止痛。
不管你的糖尿病是5年、10年、或者更久,如果你想得到中医的调理,想安安稳稳的降糖,都可以找到我来帮助,我也想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把我们中医世家的本领发扬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根在脾,一个方子一击即中!
『偏方门』糖尿病方集
很多患者无法接受倪海厦评论‘’降糖药‘’从控制血糖到无法治愈
糖尿病,是人体的三大水官失了职!说到底,中医被打压诋毁,就是挡了
糖尿病前期在脾,晚期在肾,中医一招健脾补肾
((((参36))))开了张糖尿病方子,患者因为全是健脾的,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