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春温 热灼真阴(血分)证治(2)

36.春温   热灼真阴(血分)证治(2

    同学们,咱们接着上堂课讲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和大定风珠,滋阴养血,潜阳熄风,可以用这三个方剂。

它的组成:二甲复脉汤是加减复脉汤加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三甲复脉汤是二甲复脉汤再加生龟板一两。大定风珠是三甲复脉汤加鸡子黄、五味子。但是为什么不说大定风珠是三甲复脉汤加鸡子黄、五味子呢?药是一样的,大定风珠和二甲、三甲复脉汤的药,除了鸡子黄、五味子之外,其它的药是一样的,但是剂量不一样,剂量不同。二甲复脉汤是在加减复脉汤原方剂量不动的基础上,加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三甲复脉汤是在二甲复脉汤剂量不动的情况下再加龟板一两。而大定风珠药物虽然是三甲复脉汤的药,但是剂量不同,再加鸡子黄五味子,为什么?

下面咱们(进行药物)分析:大家看,二甲复脉汤和三甲复脉汤就是一味药之差,就差一个龟板。在什么情况下用二甲?是在真阴耗损的前提下,真阴不足,是加减复脉汤证出现手指但觉蠕动,有虚风内动的表现,动风了,加生牡蛎、生鳖甲,这两个药,都是咸寒,特别是鳖甲,有滋阴作用。生鳖甲滋肝阴,滋肾阴,有滋阴作用。同时,它们两个都是甲壳啊。牡蛎是蚌壳,鳖甲也是甲壳啊,所以叫“二甲”,重镇潜阳,“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就体现在这,不用重镇的药,沉降的药,阳气潜不下去,所以用它们重镇潜阳,加这两个甲。

在什么情况下用三甲?在二甲复脉汤证的基础上,再出现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加生龟板一两。为什么呢?因为龟板甘平,它能够镇心安神,牡蛎和鳖甲没有这个作用,它不入心经。龟板除了能够补肝肾、重镇潜阳之外,还能够镇心安神。所以在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的情况下,再加一味生龟板。如果病人非常危重,大、小便俱无,时时欲脱,马上就要亡阴,亡阴之后就是亡阳。病人非常危险,时时欲脱,马上就要虚脱,亡阴、亡阳的情况下,应用大定风珠。大定风珠的药量(药物剂量),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大家看啊,生龟板不是一两而是四钱,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五味子二钱,生牡蛎不是五钱,而是四钱,麦冬六钱,炙甘草四钱,鸡子黄二枚,生鳖甲不是八钱而是四钱。就是说,大定风珠里边的牡蛎、龟板、鳖甲剂量都比二甲、三甲少,减量了。所以呀它不完全是药物的加减问题,剂量也有变化。为什么?吴鞠通说,这个证候,“此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 。这个方剂呀是邪气已去了八、九分了,没什么邪气了,真阴仅存一、二。邪气去了八、九,剩了一、二;真阴也去了八、九,已剩一、二,马上就要虚脱,马上就要亡阴、亡阳,是这么一种危重的情况,所以“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 。用这么一个词“大队浓浊”,什么作用呢?——“填阴塞隙”。“大队浓浊”指的是什么呢?阿胶、牡蛎、龟板、鳖甲、鸡子黄,这些药都是动物药,都是血肉有情之品,除了牡蛎之外,都是滋补药,也可以说是填补药,血肉有情之品,大补元阴,滋阴补血,补的力量非常强,所以叫填补。填阴塞隙,填补阴液,给他堵窟窿,干得都裂了,它把这个裂纹给堵上,这个形容很贴切。用填补的药来填阴塞隙。但是这些药浓浊,它的汁很浓,而且味很大,腥,很不好吃,王孟英给它一个评价说,“定风珠,一派腥浊浓腻”。血肉有情之品,说起来好听,实际上并不好吃,一派腥浊浓腻。“无病人”,就是没病的人。“胃弱者,(胃气弱的人)亦难下咽”,胃气不弱的人也不好下咽。这个药很难吃,味很难闻。“如果厥哕欲脱,而进此药”,病人昏厥,肢厥,又有干呕呕心逆,胃气败绝这种表现,就要脱了,进此药,是什么结果呢?是“速其危矣”,就是说呀,这个药进去呀不是治病,是送命。因为他胃气已经败绝了,再给他这种药吃,下去以后他接受不了啊,吐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再这么一吐,病人肯定就完了。胃气已经败绝了,再一吐,胃气就全吐出来了。所以这种药呢,给这种病人吃,等于送他死。这个说法对不对呢?这个说法很有道理,这种药说起来好听,吃起来难,健康的人确实都不敢喝,这种病人他昏迷,你给他喝吧,他就喝,你喂他吧,他是能喝,喝完以后他胃不接受了,他吐,胃气本来就不吸收。确实是有这么一种情况。但是又有什么办法?王孟英批完了吴鞠通,下面他没有下文了,他也找不着好办法呀,本来就没有办法的办法嘛,吴鞠通意识到这点(还是没有意识到这点?),说得很清楚啊,“故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他知道不知道浓?知道。知道不知道浊?也知道。那他采取什么办法?二甲、三甲、定风珠,一级一级地往上来,一个药一个药往上加,能少用一味就尽量少用一味,是吧?生牡蛎、生鳖甲,它不加龟板。心中憺憺大动呢,其他药没有镇心作用啊,加一味龟板镇心。你只能往上中啊。到要欲脱的程度,没有办法了,加鸡子黄、五味子。加上鸡子黄、五味子之后,五味子到是没有问题,主要是鸡子黄,加了之后,马上就减量,其它量都减少,既要取它的作用,又怕它浓腻,所以就减量。这是不是大匠示人以规矩啊?这也是仁者之心哪?吴鞠通看得清清楚楚啊,这个方剂,从理论上说很好,但是,吃起来确实很难。所以能少用一味药尽量少用一味药,不让它那么浓腻。但是不用又不行,加药减量。你说他那个方剂演变,也能看出这个道理来呀,为什么说大定风珠不是三甲复脉汤再加鸡子黄、五味子呢?它药量都减少了,腥浊浓腻药都减量,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古人处方考虑得是很全面的呀,所以大家从这里边可不可以看出来:一个看他组方的思路。这个方剂整个一个系列是从《伤寒论》的复脉汤发展而来的,变成了加减复脉汤。加减复脉汤、救逆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这个系列方剂,吴鞠通把它叫做“复脉辈”,辈,就是这一类的意思,就是复脉这一类的方剂,它这个复脉辈呢,是加减复脉汤的复脉辈,是温病的复脉,就是这一类的方剂,用咱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系列方剂,这个系列方是越往上加药越难吃,,但是你不往上加也不行。就采取加药减量的办法。

大家看哪,他还有加减法,在这个基础上他还有加减法。

最后这两行,“,加人参”,喘意味着什么?这种喘是什么喘?是虚喘,它不可能是张口抬肩,鼻翼搧动,这种喘很微弱,实际上啊,大概就是潮式呼吸了,那种喘,短气,那说明要脱了,是肺气败绝的表现。加人参。大定风珠里边有麦冬吧?有五味子,再加人参,就是生脉散。补气生津固脱。加人参的目的是补肺气,配合麦冬、五味子固脱。

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自汗也是绝汗,是要亡阴、亡阳。在这种情况下,津液都枯竭了,还出汗,它不会是大汗。但是这个汗出得很危险,是绝汗。津液都虚脱到那种情况再出汗,不更伤津液吗?所以要敛津液。加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敛汗固脱嘛。浮小麦益心气。汗为心之液啊,汗出伤心气耗心阴,所以加浮小麦益心气。加龙骨镇摄潜阳,止汗,使阳气下潜,它有固摄作用,能够止汗。

“悸者”,就是心中憺憺大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加茯神、人参、浮小麦,养心安神,益心气。

又有这么几个加减,加了之后,还是大定风珠。

但是到了这个程度啊,怎么加效果也不好,这是事实,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气分阶段,为什么说气分证是温热病的极期?也是个转折期呢?因为它邪气盛,正气不衰,那个时候及早治疗,该清就清,该下就下,但是你不要误治,不要误汗,那个阶段如果把病情控制了,它就不会向那个方向发展。如果发展到这一步了,这些办法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治病留人也好,留人治病也好,效果并不好。

附带着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下焦足少阴真阴耗损,上焦的手少阴还有病变。就是(上边手少阴证未罢,下边足少阴真阴大伤),这么一种情况,两个少阴,当然哪,两个少阴就包括两个厥阴啊,因为心和心包是一回事,肝肾同源,这两个少阴实际上包括两个厥阴。(图形演示15:40)手少阴证未罢,吴鞠通叫它舌短,舌短就是舌蹇,舌体短缩,活动不灵。神昏,这是什么问题呢?心窍闭阻,就是痰热蒙蔽心包。上边窍闭,痰热蒙蔽,下边真阴大伤。这怎么办?这可不可以同时出现?可以呀,这个(手少阴)证可以往这(足少阴真阴大伤)发展。这边已经(足少阴)真阴大伤了,上焦的手少阴证还未罢,可以呀,,既有窍闭,又有亡阴,怎么办?上边开手少阴之闭,用什么方?开手少阴之闭,用安宫牛黄丸、紫雪散之类。下边(足少阴)怎么办?——复脉辈,那要根据具体情况了,或者加减复脉汤,或者一甲,或者二甲,或者三甲,或者大定风珠,总而言之,是这一类的方剂,上边要开手少阴之闭,下边要滋足少阴之水,两少阴同病,这种情况有啊,而且是必然的呀,这可以说呀,是温热病里边最危证重候的证候。

⑤邪伏阴分

这是单独的一个大类型哪,邪伏阴分,这个类型可以说是营分、血分证的后遗症。营分证、血分证经过治疗,邪气已经大部分解除了,但是呢没有完全解除,还有一部分,一小部分残留的余邪,但是它伏的部位很深,它伏在血脉里边,而且呢人体的阴液没有完全恢复。既有余邪,阴液又未复,而这余邪藏得又很深。伏在哪儿呢?阴分,阴分是指在血脉之中。

它的临床表现,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精神倦怠,人老有疲劳的感觉。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怎么解释呢?夜热早凉,是在夜间有低热,这个热绝不是高热,绝不超过38度,热度不高,一到早晨热就退,白天不发热,到夜间就发低热,这就是夜热早凉,它和身热夜甚不同。身热夜甚是二十四小时都热,夜间最重。夜热早凉是白天不发热,夜间也是低热,到早晨天明以后,热自己就退了,你不用吃药它就退,但是退热时不出汗,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邪气伏的部位很深。为什么会夜热呢?一个他有余邪;另外一个,人体的阳气夜行于阴,阳气进来以后,他里边有伏邪,阴液也不足,阴阳不平衡,所以他就出现低热。白天阳气行于表,他就能够勉强维持了,热就退了。但是热虽然退了,他不出汗,说明邪气并没有出来,邪气仍然深伏在阴分。为什么他饮食没问题,能吃?是因为他病不在脾胃,热邪在血络,不在脾胃,所以不影响他吃饭。但是呢,他不长肉,因为他的饮食所化生的精微都被那点余邪消耗了,化生成气血以后,血络里头有邪啊,都被邪气所消耗了,所以尽管他饮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人老是消瘦得很,不能恢复,被邪气消耗了。

有邪,有阴虚,气也不足,所以他老感到疲乏,功能低下。因为他阴分有伏邪,又有阴液不足,所以舌红苔少,脉细,稍微有点数,因为邪不重,不会太数,白天也可能就不数,夜间低热的时候也可能有点数,也不是太数。

这个证候的特点,就是说,邪气并不重,但是藏得很深,由于邪气的消耗,正气始终不能恢复,可以拖延很长时间,迁延日久,反复不愈。

怎么治疗?是清热还是滋阴?吴鞠通说:“邪气深伏阴分,混气处气血之中”,就是说啊,邪气藏到血络里边,“不能纯用养阴”,因为你一补阴,一滋腻,把邪气给补到里头了,因为血络里头有邪,所以不能纯用养阴。“又非壮火,更不得任用苦燥”,他热并不重,藏得又很深,你用黄连、黄芩这一类的苦燥药,你清不着它,而且反而伤阴,也不行。所以既不能纯用养阴,也不能光用苦燥的药。怎么办?既滋阴又透热,用滋阴透热的方法,或者叫透络,因为啊邪气是藏在经络里的,所以呢这个透热(要)从哪儿透呢?是透经络里面的热,可以叫透络,滋阴透络法。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这个方剂是《温病条辨》的方,它组织得也很有意思,它的组成是: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君药是青蒿和鳖甲,吴鞠通怎么解释呢?“以鳖甲蠕动之物”,鳖不是会爬吗?这鳖甲是蠕动之物作为药,“入肝经至阴之分”,因为肝藏血呀,血络和肝有关。入肝经至阴之分,非常深的部位。“既能养阴,又能入络搜邪”,既能够滋肝肾之阴,鳖甲咸寒,入肝肾,滋阴,又能够入络搜邪。它既然能够入阴分,入肝经,就能够从经络里边去搜邪,所以鳖甲呀是滋阴、搜邪。青蒿呢?“以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领邪外出”,因为少阳胆和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呀,青蒿能够透少阳之热,从少阳透出来。它这意思就是说,用鳖甲进入肝经,把经络里面的邪搜出来,再通过青蒿把肝经的邪热从胆经透出去,一个入阴经,一个入阳经。他怎么解释呢,他说这个方剂“有先入后出之妙”,先进去,后出来。“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青蒿是芳香透络的药,它轻扬,不入阴分。鳖甲呢,能作为它(青蒿)引经,能把它引进去。“鳖甲不能独出阳分”,鳖甲是咸寒滋腻的药,它入阴经,不出阳经,它透不出来,“有青蒿领之出也”。怎么能够先入后出啊?鳖甲把青蒿的作用引进去,然后青蒿把余邪透出来,先入后出,它们两个相互配合,互相引经,所以他用这两味药。

细生地、知母滋阴清热。生地甘寒,知母苦寒,滋阴清热。丹皮辛寒,它也有透热作用啊,因为它是味辛啊,能够透血中伏热。

这个方剂呀主要是青蒿和鳖甲,一个领之入,一个领之出,使深伏在血络的余邪向外透。

这是温热病营分证、血分证后期,通过治疗以后,邪气大部分解除了,但是残余的邪气藏得很深,(使用)这种治法。

这个下焦的温病,咱们讲了三种类型:

一类是真阴欲竭,壮火火炽——黄连阿胶汤;

一类是真阴耗损,——用复脉辈;

再一类就是邪伏阴分——青蒿鳖甲汤;

吴鞠通特别强调,这三个方不能互相乱用,真阴虽然欲竭,但是,壮火还盛,必须用黄连阿胶汤,要有清热的,去壮火的呀,不能用复脉辈,用复脉辈就容易敛邪,因为他邪还盛,他不是纯虚。邪气入络,虽然是残余的邪气,邪不重,也不能用复脉汤去补,因为把邪气补到里头了,不能纯用养阴,也不能乱用苦燥,你用黄连阿胶汤行吗?也不行,必须入络搜邪,用青蒿鳖甲。真阴耗损,亡阴脱液,虚风内动,大虚,你还用黄连吗?所以黄连阿胶汤不行。你搜络也不行啊,青蒿鳖甲汤也没有那个作用,必须填阴塞隙,用复脉辈。所以他这三个类型不能互相错乱。

最后咱们补充两个类型。

⑥善后调理

(1)邪热已退,肺胃阴伤——益胃汤

    一种类型是邪热已退,不管是气分证、还是营分证还是血分证,通过治疗以后,邪没有了,但是他的肺胃阴液没有恢复,津液不足。(病)基本上痊愈了,但是正气没有恢复,哪些方面呢?阴不足,这种类型。

临床表现也很简单,口燥咽干。病好了以后,老口咽干燥,或者干咳口渴,干咳,没什么痰,老想喝点水。舌红少苔,舌红、苔少。脉细,脉不数,因为他没有邪了,也没有低热,并不发热,就是病人自觉有干燥的感觉。

怎么治疗呢?——甘寒清养。用甘寒的药来养肺胃之阴,代表方剂——《温病条辨》的益胃汤

益胃汤,它的组成:沙参三钱,麦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半。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量都不太大,它可以清养肺胃,滋阴养液,生津液。这个方剂和咱们在风温病里边讲的沙参麦冬汤有什么区别?都是《温病条辨》的方,这儿也有沙参、麦冬啊,哪儿也有沙参、麦冬,它们区别在哪?沙参麦冬汤里有桑叶,它是余邪未尽,肺胃阴伤。所以在滋养肺胃的同时,加一点桑叶透余邪,邪也不重,有点清透作用。益胃汤纯粹的甘寒清养,是在无邪的情况下用,这两个(方)就这点区别。都是作用于肺、胃。所以温病后期津液未复,邪气已经不存了,用这个方子清养很好。

(2)邪热已退,气阴两伤——三才汤

第二个类型,邪热已退,气阴两伤,不仅津液没有恢复,气也不足,但是也不重。邪气已经退了,津液和气没有完全恢复。

表现:气短,神疲,不发烧了,体温已经退了,就是有点气不够用,疲惫的感觉。胃纳或者叫纳谷不馨,馨就是香,吃饭不香,没有食欲,食欲不振。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寐卧不安,夜里睡觉不好。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弱。嘴里觉得干燥,想喝水,脉象呢,细而弱。这就说明啊津液和气没有恢复,怎么办?补益气阴,补气补阴,但是要注意毕竟是热病之后,你可别大补,也是清补,不要大补。

代表方剂:《温病条辨》的三才汤。什么叫三才呢?(天、地、人)三才,书上有吧?天、地、人是三才,他这个方剂组成就是三味药,涉及到这三个字,所以就起名叫三才汤啊,天是天冬,二钱;地是指地黄,干地黄五钱;人是指人参,三钱;天、地、人三才,天冬和麦冬有什么区别呀?天冬比麦冬还凉。都是甘寒,天冬更寒。麦冬入肺、胃,天冬入胃,还入肾,天冬能入肾,这是和麦冬的区别,它更凉,滋阴作用更强。用人参来补气,用天冬、地黄来补阴,那不补益气阴吗?很简练的一个小方。他(吴鞠通)说呀,“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如果说是阴虚明显的,再加上麦冬、五味子。五味子酸哪,天、麦冬、地黄都是甘哪,酸甘化阴。加麦冬、五味子,“欲复阳者”,就是你想你想增强补气的力量,“加茯苓、甘草”,茯苓能够健脾益肺,甘草能够健脾益肺。益气,增强益气作用,就这么简单。

如果偏于阴不足的,加麦冬、五味子;偏于气不足,加茯苓、炙甘草,就行了。

这个方剂,不凉不热,很平是吧。天冬、地黄是凉的,人参是温的呀。人参是温的,又用凉的制约它,所以很平和,它补的力量很强,它是气阴双补,它和益胃汤有什么区别?益胃汤纯粹甘寒养阴,三才汤是补益气阴,两方面。

关于春温病咱们就介绍完了,我归纳一下。春温病,从病因上来讲,传统来讲,认为是伏寒化温,但也有人提出来,它是感受温热邪气,它比风热更重,所以初起以里热为主,或者是由新感诱发,也可以兼表,但是表证时间短暂,很快就以里热为主。因为它发病的类型,病变的初起可以发于气分,也有的发于营分,那么分析为什么?就和体质有关了,如果是素体蕴热,或者阳气不虚,就容易发于气分;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就容易发于营分。发于气分的,可以发于少阳胆,可以发于胸膈。有轻有重,轻的是热郁胸膈,重者热灼胸膈。也可以发于阳明。发于少阳和发于阳明的区别:发于少阳者,是郁热;发于阳明者,是蒸热。一个有大汗,一个很热但是没有大汗。说明一个是热郁在里,一个是热向外发越。这是发于气分。发了之后,由气分的无形热,它可以发展到有形热结,不管发于胸膈、发于少阳、发于阳明,它都是无形热盛啊,那么这个无形热如果不解,就可以损伤津液,导致肠燥,出现阳明热结。阳明热结如果是不虚,那就可以用三承气汤。但是因为春温病它热邪伤阴很厉害,所以往往又出风其它证候的变化,如果说既有阳明热结,又有阴不足,阴液亏损,那你就要增水行舟。如果说既有阳明热结,又有气阴两虚,那就要攻补兼施,既要攻下,又要补气阴。如果说既有阳明热结,还有小肠的热盛,火腑不通,热结在膀胱,水热互结。那你还得加上清热利尿的药。这是气分证的类型。

发于营分,初起表现为热灼营阴。热灼营阴如果进一步发展,它可以入血分。入血分的一种类型是向实证发展,出血。一种类型是向虚发展,伤阴。热灼营阴,入血分,可以导致血热动血,也可以导致血热动风,还可以导致血热蓄血,这些不同类型。总而言之呢,这是向实发展,或者出血,或者瘀血。

如果阴伤得厉害,向虚发展,就可以深入到下焦,损伤肝肾之阴,导致心肾不交。肾阴已虚,壮火还盛,真阴欲竭,壮火复炽,再进一步发展,就是真阴亏损中,肝肾阴液大伤。再进一步发展,就要亡阴脱液。

这是整个儿它这么传变的情况。在传变的过程中,可不可以由气分入营分呢?它不是发于营分,是发于气分,但是由气分向营分发展,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出现气营两伤。

可不可以由气分入血分呢?血分证不一定都是营分证发展来的,它可以由气分传入,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气血两燔,又是一种类型。

温热病,春温病,经过治疗,特别是营分、血分证经过治疗以后,邪气大部分已经祛了,但是最后有一点残余的邪气没走,藏得很深,混在血络之中,就出现邪伏阴分,那治疗就得透络,不透不行,纯滋阴不行,纯苦寒也不行。

不管是气分还是营分,还是血分,通过治疗以后,痊愈了,但是没有完全恢复,病是解除了,体质没有完全恢复,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阴没有恢复,热已经退了,阴没有恢复,那你就要甘寒清养,复阴;再一种是气阴两伤,都没有恢复,那你就要补益气阴,既复阴又补气。

大家回忆回忆,讲这么多内容,归纳起来,无非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下节课我们再用一个图表,把它贯通起来,给大家复习一下。

这次课到这,下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方剂——青蒿鳖甲汤
和解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青蒿鳖甲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方剂学 36讲
方剂之清热剂之清虚热之青蒿鳖甲汤
方剂学课后答案(自编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