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义理】孔子论交友之道

孔子过世之后,他的不少弟子陆续成为当时的“名师”,传播孔门思想。但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由于禀赋不同,所习不同,大家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便有了差异。在《论语》中就有这样一则孔门弟子们对同一问题发生不同见解的记录:

19.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试今译:子夏的门徒向子张问交友之道。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和他交往;不可以交往的,拒绝和他交往。’子张说:‘和我(从孔子那里)所听到的不一样。君子尊敬贤人而宽容普通人,表扬好人而同情能力不足的人。如果我自己是非常好的人,为什么不容纳别人呢?如果我是个不够好的人,别人还要拒绝我,我怎么去拒绝别人?”】

《论语》的编纂者,既没有写出这位门人后来的想法(当然他可能也没资格与能力对两位师长说三道四),也没有自己或请谁来评判一下这两种说法谁是谁非。按照一般行文的规则,往往是把有误的放在前面,而认为正确的放在后面。如果后一种表达之后没有再进行评议,那么一般可以认为编纂者是倾向于后一种表达。

但我们肯定要追问:这两张见解当然各有理由,问题是哪一种更接近孔子的思想?

如果不和孔子的整体思想谋求印证,仅仅从表达的气势、气度来说,似乎子张的更胜一筹。这不是更能体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精神么?

教育环境,受教育的氛围,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我们的生命总是与社会处于互动之中,我们所学的、所习的内容,总是源自社会,源自我们交往的人,那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环境在造就着人——孔子不会承认是环境造就人的而人在其中无能为力,因为这与他的整体思想相矛盾。但是他似乎确实认为,一个人的能量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还没有达到君子或仁人的境界的初学者,对他们而言,往往不是个体的人创造了、景程了环境(整体的人群),而是环境造就了这个个体。 所以孔子说: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试今译:先生说:“住在有仁德之风的乡里才好。选择住处,没选择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这怎么算是聪明呢?”】

孔子进一步认为,居仁、择仁,就是为仁、为学的正确方法和最佳途径:

1.14子曰:“君子……就有道而正焉……。” 

【试今译:先生说:“君子……接近有道之士,以匡正自己……”】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试今译:子贡问如何求仁,先生说:“工人想要做好他们的事,一定先整治好他们的工具。居住在一个国家里时,要在那些贤能的大臣手下做事,和那些有仁义之心的士人交朋友。”】

孔子的意思是说,“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就是我们求仁的“利器”,也就是为仁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曾参也说: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试今译:曾先生说:“君子用文章来会聚朋友,用朋友来促进仁德。”】

既然所从事(在其手下做事)的上级如此重要,既然交往的朋友是如此重要,孔子自然就会对所事之君(及大夫)和所交之友,提出一些看法,事实上,他的观点是前后一致,并没有矛盾与歧出的: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试今译:孔先生说:“帮助你进步的朋友有三种,会让你退步的朋友也有三种。朋友正直,朋友信实,朋友见识广,你就会因此进步。朋友喜欢奉承谄媚(即不直),朋友喜欢表面恭维背后诽谤(即不谅),朋友喜欢夸夸其谈(即不是真正的多闻),你就会因此退步。】

朋友的人格,将成为我们为学、进业、立德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交朋友岂可以不慎重?所以孔子不止一次强调:

1.8子曰:“……无友不如已者。……” 

9.25子曰:“……毋友不如己者……” 

【试今译:先生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

从逻辑上讲这话当然有问题,人人都找比自己好的人做朋友,那么天下岂不是没有了朋友这个概念。但事实上孔子是对初入门的弟子们讲进学的方法途径,对他们而言,这是完全不难做到的。

当然最好的朋友也会有错误,而且有时难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以貌取人、以言取人,误交了不值得交的朋友。但既然已经成了朋友,也就应该信守朋友之道,而不宜动辄弃之。那么如何对待朋友的错误呢?孔子说: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试今译:子贡问交朋友之道。先生说:“(如果朋友有错,那么)诚心地劝告他,巧妙地引导他,不行就停下来,不要自讨没趣。”】

我相信,孔子所说的“不可则止”里,含有“如果这样还不成,那就算了,不要再和他交往下去,以免得自己也受坏影响”的意思在内。而不仅仅是说任朋友犯他的错误。

交友之道,甚至是事君之道,孔子有一句话,直率地说出他的原则: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试今译:“道(各自的主张,所信奉的原则)不同,就不必互相商量。”】

“不相为谋”就是说没必要聚在一起,这就是新教育人,尤其是网师所强调的“尺码相同”的意思。

现在再来看看,子夏和子张,谁阐释的“交友之道”更符合孔子的思想呢?当然并不是说符合孔子的思想就是真理,但当大家以传播孔子思想为己任的时候,是不能不明察这一点的。

子张所说的似乎也有道理,但他的问题在于把“交友”和“教化天下”这二者混淆起来了,或者说他把“己立”和“立人”的顺序给颠倒了。孔子的教学,重在先“为己”、“由己”——先教育自己,让自己立起来。当自己俨然成为君子仁人,成为卓越教师的时候,就可以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了。

也就是说,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讲,交友务必谨慎,而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则自己的目的本就是立人、成人、达人,让别人因为遭遇自己而优秀起来、卓越起来,这样的话,又怎么可以只选择优秀学生来进行教育呢?

所以,子张的堂堂之言,事实上是误解了子夏对弟子的教诲,把自己的为师之道,当成了弟子的交友之道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课 |《论语》里仁篇 02
论语诗化150首 (108
孔子语录100句附释文
学而篇第一
十句话读懂孔子的“仁”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2/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