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鼓师——赵廷杰

赵廷杰,男,(1886年-1972年)原籍文水县堡子村人,后迁居文水城内,又寄居文水县马村其妻武四女家中。其人称润生师傅,中路梆子武场演奏员。润生师傅知识渊博,司鼓签法红黑分明,底号清楚规范,容易识别。又以演奏马锣出名,人送“金棒锤”的美称。一曰身材矮小精悍,二曰锣锤功高无量。

其父山乡教书先生,薪金微薄,生活窘迫,十二、三岁时,常与城内吹鼓手、票友等吹吹打打,其父见状十分不悦。待到润生十五岁,便让他去了祁县东家崖面粉房,帮其叔父做工,学做点买卖。一天恰逢杨忠宝的戏班子在祁县唱戏,武场缺一位师傅不能开戏。其叔闻听此事,便去找到班主,言其侄儿润生可以充数。班主用人心切,便让润生帮助打小手锣。本来润生叔侄为求一欢,谁知润生首次登场,就被东家崖面粉房的掌柜看中。戏散后,将其叔侄叫到家中,叔侄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此掌柜是何人也?掌柜虽以开面铺为业,可一向对山西梆子名艺人十分敬重,结识了不少名流。他看润生的几下手锣打得很是不错,将来定有造就,有心保举润生去拜文水的二有师傅学艺。其叔侄甚是高兴。可说来容易,求师学艺,不但要有一笔很大的花销作称师礼,还要有人作生价之保。东家为成全此事,一口应诺,给二有师傅打制了一副轿车轮子,作为拜师之礼,送润生去二有师傅处学艺。

 大有、二有兄弟两人是晋中一带很有名气的艺人,对中路梆子甚是精通,大有的鼓板,二有的马锣,路人皆知。当时此二位师傅正在平遥竹风园,祁县的宋心儿、狗蛮的师傅也在。自此,润生就和这些名老艺人朝夕相伴,技艺日益长进。不久,二有师傅去世。润生经人引见,去祁县圐囵当了狗蛮(高锡禹)师傅的过门徒弟。正值润生马锣等技艺术纯熟,逐步成才之时,又遇上了吴力德。吴力德的马锣演奏风格独特,造诣很深,润生很是佩服。吴力德见润生年轻有为,便十分器重。有心将自己一生锤练的真功夫传授给润生,以了平生夙愿。一来二去,润生受吴力德的教益非浅,马锣演奏就更加得法,在音色、催动法、刹放音的掌握上,以及马锣与演员表演配合等方面均瑧炉火纯青之妙境,当时润生年仅18岁。

润生19岁时,就以惊人的马锣演奏技艺傲居群芳之首。最先住太谷乾梨园(郑三应的娃娃班,郑三应即小三儿生之父),以后接连在祁县的永霓园、徐沟的自诚园、榆次的双聚梨园、万福园等上路字号班打马锣,驰誉晋中。当时,场面上的名老艺人都要登报。如满堂的鼓板、油汉的铙钹、喜福的二弦、万金则的胡呼。润生师傅也是经常见报的人员之一,观众常为其叫好。润生的马锣还常和名演员赛七百红打赌赛场,看谁先红起来。有时润生的马锣就遥遥领先。润生师傅等名老艺人的名声曾轰动省城、晋中一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到12月太原沦陷,正值年富力强,刚过五旬的润生师傅到了筱吉仙(张宝魁的班主张美琴的爱人)班,曾和老十三红、丁果仙、刘芝兰、牛桂英、老三儿生、盖天红、奴则生、活周瑜生、一声雷、乔国瑞(狮子黑)等在太原市新民戏院同台演出多年,深受同行的称赞与敬重。1944年,润生师傅在民众剧院(日伪时期为新民二院)鸣盛楼(八旗会馆,后为长风剧院)演出,场上有满堂、油汉、占元财主等。   

1945年解放战争前夕,太原很乱,为避乱,润生归田。1947年,去了平遥赵永春班,1952年到了文水景新剧团,1945年转到文水县晋剧团。1957年晋中戏剧调演,程玉英的晋中专团邀请润生师傅到团任武场教师。1958年,已经七十二岁高龄的润生师傅到阳曲县晋剧团当鼓师,直至1960年离团。当时润生师傅已七十四岁。以后的近十年中就在太原、榆次、平遥、文水、祁县一带广为传艺,精心培养戏曲人才,同时开始整理中路梆子武点器乐曲等资料,直至病故,终年八十六岁。

润生师傅从事戏曲工作60余年,艺无止境的事业心,在勤奋、执着、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中,总结出了一套武场乐器独特的演奏技巧,并有了较深的研究。尤以马锣演奏技艺,打出了自己的风格。润生师傅的锣锤持法很不一般,锤杆从右手食指第二关节而出,和手指垂直,与人们手握芭蕉扇相似,左手摆动。看上去悠然自得,然而就全凭那手腕左右摆动,便产生出多种音响效果。急如暴风骤雨、雷电交加,轻似雪花飘飘、鸿毛落地,经锤击的轻、重、缓急、刹放音的长短等艺术处理,缓急有致,轻重相宜,喜怒哀乐之情应运得法。此种持锤击法,非一般功夫能成,更贵在寄情于锤。“看润生师傅的马锣,别看右手看左手”。润生师傅击锤的功夫深厚,演奏技巧主要表现在左手上,刹放音的长短,音的红黑都是极其考究的,“空”“工”之音可明显分辨,左右配合默契,可谓武场一绝。

润生师傅根据多年的艺术实践和生活积累,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前辈武场乐器的艺术精华,大胆地移植改革了京剧(关南戏)的许多场点家具,为丰富、发展晋剧武场音乐做了一定的贡献。如:京剧的“四击头”、“哭头”改为晋剧的“四股头”、“叫头”。改出的家具点子没有生硬感,完全是晋剧地方风味。当时很多河北唱京戏的武打演员来晋演出中路梆子戏,这对润生师傅启发很大,新创了“起步拍子”、“大娃娃”、“双小战”(关南小戏)、“水底鱼”、“起霸”等曲牌。此外,还摸索总结出了流水四木头“大八以大大八衣”的程式,结束了中路梆子流水木头(节奏)不统一,不好掌握等弊端。还为解决一些演员流水木头过不去的问题,发明了一种“救命签子”,使唱没板的演员唱的有了板眼。

润生师傅不局限于马锣演奏,后期的鼓板技艺也很出色,流水签子是最拿手的。润生师傅的鼓板以底儿、号儿清晰著称于世。如《算粮》里王宝钏上场,王相府拜寿叫板,《教子》中织布起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处理得恰到好处。润生师傅还是走黑场(闹票儿)的爱好者。狗蛮、润生、太谷县的朝阳二少(李鹤山)是晋中票友中的三位高手。润生师傅艺高不藏,广传施教。在文水当地有句歇后语:“润生师傅的徒弟——没数。”自古以来,师傅传艺,一要选择良徒,以光耀门庭、流传百世。二要留一手,以防不测。可润生师傅担心的是山西梆子戏曲艺术的继承问题,而不是个人荣誉、得失。他教徒弟,有求必应,来者不拒。他在晚年曾十分感慨地说:“我不怕别人学得多,越多越高兴,只怕一些珍贵的艺术无人拾取而带到坟墓里去。”为了教好徒弟,他整理了一系列晋剧曲牌等。八十多岁了,还学会了简谱。记忆不行了,就把音名制成卡片,一有空就拿出来记。1964年,他和自己的徒弟贾炳正合作(原晋中艺校副校长),整理出了《晋剧打击乐》,此书上册已于1979年9月由晋中文化局出版。解放以来,山西省几次出版的《晋剧音乐》都有润生师傅的笔墨。为了熟练技巧,尽快地教出徒弟,从不放弃练功,睡前觉后手总是在胸脯上打着拍子,口中念念有词。病逝时,枕头底下仍放着手板儿。他教徒弟从不分出身贵贱,只要是来学者,就像教小学生写字,一笔一画,一招一式,耐心施教,认真细致,从不应付,倾其所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宽阔的胸襟,开明的境界,不向徒弟们索取任何东西。

润生师傅一生工作认真,勤勤恳恳,对晋剧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培养了无数颇具实力的晋剧音乐人才。马锣一响,从一而终。以高尚的艺德,严谨的台风,给同行、徒弟们留下深厚的影响。他的徒弟遍及全省各地。享誉三晋的徒弟有:白晋山(太原市实验剧团教师、已退休)、张九中(平遥县剧团教师、退休兼戏校教师)、贾炳正(晋中青年晋剧团鼓师,曾任晋中艺校副校长、青年团书记、团长,2012年山西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戏剧晋剧代表性传承人。)、陈晋元(省晋剧院鼓师)、马垣(大同市晋剧团鼓师)等,以及各专业晋剧团有所作为的撑梁徒弟有:阎保山、张才茂、令光(晋中专团演奏铙钹)、二牛(石楼剧团鼓师)、王启林、王治彪等;在城镇、农村业余剧团起骨干作用的有:文水苏家堡的狗三、福宝山、马村的孟翘杰、王少连、狗不理等。

       2015年8月2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鼓“老帅”:那山秀
晋剧乱谈
晋剧
晋剧晚会之晋中名家1
山西晋中《晋剧》邮资机戳2枚于2022年6月11日启用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