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学案与检测
第四单元 走进民间艺术的殿堂
1. 社戏
2. 安寨腰鼓
3. 竹影
4. 观舞记
5. 口技

 

兴趣情境导引
师:烟花三月,又是扬州烟花三月国际旅游节,扬州大剧院上演了几出扬州木偶剧团的木偶戏和皮影戏,有同学看过“皮影戏”吗?谁来介绍介绍?
生:老师,我前天晚上看过。皮影戏是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双手表演)
师:真羡慕你前晚一饱眼福。皮影戏,又叫灯影戏,它具有原始之美、民俗之味、乡野之趣。其实,我国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老师布置大家一个任务:课后选一个专题,收集、整理我们扬州的民间艺术,为扬州文化尽一点力量。
选题:
1. 扬州漆器;
2. 扬州剪纸;
3. 扬州木偶戏;
4. 扬剧;
5. 扬州盆景;
6. 扬州微雕;
7. 扬州八怪;
8. 扬州民间刺绣
……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整体把握文章
生:老师,预习的时候我们发现,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和民间文化艺术有关。
师:对,本单元将把我们引入文化艺术的殿堂,让我们感受民间艺术的永恒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自己,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生: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
师:关键还是先从整体把握。虽然文章是由许多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我们不能把它感知为许多个别的独立的部分,而应感知成统一的整体,这是感知的整体性特征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个别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别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对部分的分析只是作为对文章整体认识的一种手段。初读感知时,不要急着分层分段,肢解课文。叶圣陶说得好,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对文章有了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之后,再过渡到鉴赏评价,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文字、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别、赏析和评价,要注意和同类文章比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赏析和评价文章的好坏、是非、美丑,吸收正确的、美的,批判扬弃错误的、丑恶的。

相关知识链接: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方法
思想内容 1、紧扣题目。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文章,看题目就知道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2.串联各段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贯穿于各段之中。抓住各段的主要意思,这是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3.抓中心句。
行文思路 ①按时间顺序。②按地点(空间)变换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④按问题或事物的不同性质。⑤按人物活动的线索。⑥按文章的总分关系的结构。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范例1如何整体把握《社戏》的结构和主旨?
分析:
就结构而言,《社戏》作者围绕看社戏,浓墨重彩地铺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去看戏途中、看社戏的过程和看戏后归航偷豆的一系列事件,读来身临其境,深受感染。把握文章的主旨,必须联系写作背景。经历了诸多风雨,看惯了“所谓的国家大事”丑剧般一幕幕上演,鲁迅先生已对知识分子改变现实绝望,转而将理想寄托在不谙世事、未经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农村孩子身上,《社戏》所描绘的,“实是作者心中理想”的故乡图景。
解答:
《社戏》以“社戏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串连起了“我的乐土”、“戏前波折”、“看戏途中”、“看戏过程”、“月夜归航”、“偷豆”、“吃豆”等诸多事件。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题方法链接:理清结构,把握主旨
理清结构 1.确定文章顺序;2.探寻文章线索;3.梳理文章事件。
把握主旨 1.联系写作背景;2.分析文章叙事、写人中心;3.归纳中心思想。

范例2如何理解《安寨腰鼓》中安寨腰鼓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在“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地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年轻的生命“朴实”、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像“高粱”一样无华而茁壮,自然健康;这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奔腾踊跃于“黄土高原上”,古老的沟壑纵横的土地,承载着这样年轻热烈完美的生命,“安塞腰鼓”给予他们宣泄的方式。 他们也将原始的生命意识融入到了安寨腰鼓中,使之成为热烈的生命和阳刚之美的象征。
解答:
《安寨腰鼓》中的腰鼓已不再是以物的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它深深地根植于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于浪漫、力量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激情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而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解题方法链接“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代的历史有关。它气势磅礴,它置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某种意义上,“安塞腰鼓”所释放出的能量,不仅仅是陕北这块古老的黄土地的地域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解答此题,宜从修辞、节奏、联想与想象手法角度进行挖掘。

范例3《口技》一文是怎样结构文章的?
分析:
(1)《口技》开篇即写“京中有善口技者”,以“善”字概述口技人技艺非凡。而“善”字又统挈全篇,这样开篇以一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行文主要内容都围绕这一特点而组织结构,一线串珠使文章结构完整谨严;(2)“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前呼后应的照应安排,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既概括整体,又突出了局部,既使结构严谨,又重复强调,突出事物的特征;(3)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以宾客们的“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来表现出口技人创造场景的平和,以宾客的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来表现口技的以假乱真。 
解答:
《口技》一文以“善”为统摄全文的线索,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有层次地介绍口技人的表演,每一节又按照先正面描写、后侧面烘托的顺序,从两方面表现口技人的技艺高超,结构严谨,描摹逼真。

解题方法链接    探究文章的结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寻找“文眼”,即能统摄全文的词语;2.分析文章的层次,是“总-分”、“分-总”还是其他;3.具体分析每一段落的层次,弄清描写或叙述的角度。

难点问题2体味艺术情趣
师:本单元选的文章是关于民间艺术方面的文章,我们不能满足于把握文章的中心,还要从中看到作者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体味艺术的情趣。
生:怎样才能体味出艺术的情趣来呢?
师:首先,要精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然后,要找出文章中突出中心的关键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品赏文章关键语句表现出来的艺术体验和感悟。
相关知识链接:体味艺术的情趣
1. 要精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2. 要找出文章中突出中心的关键语句,进行深入分析;3. 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品赏文章关键语句表现出来的艺术体验和感悟。
范例 精读课文,品味情趣,回答下列问题:
(1)《社戏》一文的结尾为什么写“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2)《安寨腰鼓》蕴含了怎样的精神寄托?
(3)《竹影》中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4)《观舞记》一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5)《口技》一文中口技表演高明在何处?
分析: 
(1)通读课文,我们知道,那夜的豆没有什么作料,此外那夜的戏其实也并不精彩,从“我”与小伙伴连打呵欠的反应中就可得到证明。“我”这样是“意在豆(戏)外”,意在表现一种生活的情趣。分析围绕看社戏发生的事情,便可寻到答案。
(2)“安寨腰鼓”从安塞腰鼓中透视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开演前的“沉稳而安静”预示着中华民族崛起的巨大潜力;“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鼓点是中华民族追求新生的执着力量;“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中华民族前进中基本的信念。是黄土地上的人们对大地的讴歌,也是他们对大地的厚望。我们从安塞腰鼓气壮山河的声势中,可以体会到人们与土地的亲近,以及在土地上创造新生活的决心。
(3)“艺术的起源”中有“起源于游戏说”,强调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这种“起源游戏说”将艺术从上抱下来,还它以日常生活中的真面目,有利于孩子们接受艺术的熏陶。
(4)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5)《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出来的,正面写了口技人表演道具的简单,口技人表演的两个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片段;侧面描写“满坐宾客”的神态、动作,表现口技表演以假乱真的技艺。
解答:
(1)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后面是水乡农村纯朴的人、动人的景和真挚的情,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2)《安寨腰鼓》以“安寨腰鼓”为情感的载体,歌颂了西北汉子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同时还歌颂了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3)关于艺术的起源,有一种学说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之中,当然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了解人类艺术的发生,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艺术活动具有借鉴作用。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4)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离不开她们的文化背景的。 
    (5)《口技》中表演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凭借简单的道具模拟出了多种声音,更将这些声音有层次地组合成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口技表演有条不紊,奇妙纷杂,波澜起伏,以至于以假乱真。
 
解题方法链接   1.领会关键语句的内涵; 2.结合写作背景资料,探究文章关键语句表现出来的艺术体验和感悟,体味关键语句表现出的艺术情趣。

难点问题3精彩词句品析
师:学习文章,除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外,还需要对精彩词句进行品析,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生:什么是精彩词句呢?
师:就是那些表现生动、独到而又含义深刻的词语、语句。
生:怎样才能发现它们是精彩词句呢?
师:首先,要联系文章主旨去品味,那些深刻有力地表现了文章主旨的就是精彩的;其次,要与自己的阅读矿藏进行对比,并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去品味,那些表现独到而又准确的,常人所不能言,自己写不出的,就是精彩的;再次,那些情感浓郁、含义隽永,给人以心灵陶冶、思想震撼的,也就是精彩的。等等。
生:是不是就是我们阅读过程中最激动、最感动的那些地方呢?
师:说得好!最能激动我们,最能感动我们的,也就是作者最花心血的地方,也就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其实,不仅是内容,写法上的新颖与独到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效法的,我们也应为写作技巧的高明喝彩。
生:那怎样品析精彩词句呢?
师:对于精彩词语,应结合上下文,从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角度,对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入揣摩;对于精彩语句,除领会其深层内涵之外,还须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进行认识。 
相关知识链接:品析精彩词句
品析词语 1.掌握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2.考察词语的语境义;3.从修辞等角度对词语进行深入理解。
品析语句 1.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语句的内涵;2.分析语句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范例 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回答问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山为什么说“踊跃”?
(3)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5)“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中的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7)“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中,为什么写听到鸡啼?
(8)《竹影》一文中说:“西洋画像照像,中国画像符号”,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分析: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力和洞察力。分析这类题目,要从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入手,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析词语的意思,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解答: 
(1)“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2)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3)“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4)“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5)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6)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7)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8)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解题方法链接    1.辨析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2.将词语放到具体语言环境去考察,确定词语的深层意思;3.联系上下文,从多个角度理解词语。

综合开放课堂
【随堂热身】
一、基础知识( 30分)
1.据拼音写汉字,加线字注音(10分)
归省(      )   凫水(     )    嗔视(     )   叱咤(    )(     )
pin蹙(   )qiè意(   )撺duo(   ) càn然(   )  jiá然而止(    )
2.找出下列词语中错别字并改正(4分)
 尽态极研 低回婉转 浑身懈数 本色当行 变化多恣  参差不齐 月色蒙胧
 
错误
正确

3.修改病句(8分)
A.绍兴黄酒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B.是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C.三月份以来,实验中学又一次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通过学习《观舞记》一文,使同学们领略了印度舞蹈的优美。

4.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社戏》的作者是       ,《安寨腰鼓》作者是       ,《竹影》作者          ,《观舞记》作者                 。
(2)文言文中,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时间副词有“少顷”、“未几”,请你再举出一例:            。
(3)《口技》一文选自清代          编选的笔记体小说                    ,作者是       (朝代)的                   。
二.揣摩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6分)
1.我们已经点开船, 在桥石上一磕, 退后几尺, 即又上前出了桥。
连用这几个动词对表现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好处?

2.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姆指一翘,得意地说道………
被人偷了豆, 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三、阅读。(29+17+18=64分)
(一) (29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平桥内__①__着一只白篷船,大家跳下船,双喜__②__前篙,阿发_③__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_④__开船,在桥石上一__⑤__,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  ⑥  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都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使真在眼前了。
1.在下面所给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文中①至⑥处的横线上。(1×6=6分)
停  泊  跳  蹦  拿  拔  围  聚  撑 点 摇  碰  撞  磕  支  架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文中①~⑥处的动词,其表达作用是:(      )    (2分)
 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驾船技巧的熟练和敏捷。    
 B.表现出农家少年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
 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途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都还以为船慢。”作用是什么?(3分)

5. 对“然而又自失起来……”中的“自失”理解准确的是(     )(2分)
A.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B.看得出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C.吹得出神,沉迷在其中。
D.想起了白天未能看戏,感到失落。
6.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晚景,请分别举一例。(2分×4=8分)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④触觉:                                                                       
7.“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句话中用“似乎”“也许”“料想”的作用是(     )(2分)
A.表推测,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B.表推测,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C.表想象,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D.表想象,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8.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      )   (2分)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所闻、所见和所感。

(二)(17分)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解释词语(4分)
(1)叹为观止:
(2)戛然而止:
2.文中划波浪线的段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3.文中加虚线斜体的3个句子从写作手法上看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应怎样理解?(2分)

5.你怎样理解“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3分)


(三)(18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加点词语。(3分)
虽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处: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群响毕绝: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较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两股战战                      B、几欲先走
    C、是非君子之道也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翻译句子:(4分)
    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在第一段中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在下面划横线。并说说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5.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有何作用?(2分)

6.文章的中心是什么?(2分)

【课后充电】
一. 语言运用:6分
1. 为了使上下句子语气连贯,下一面段话中空缺处的语句应是(3分)
有一件事是许多人都知道,__________,  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交响乐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
A.人们称誉贝多芬芳这个乐圣              B.被人们誉为乐圣的贝多芬
C.贝多芬被人们誉为乐圣                  D.人们把贝多芬称为乐圣
2.语言运用要得体,遇到下边情况怎么办?选出正确一项(  )3分
你去首都旅游,向一位老人问路………
A.你高声说:“喂,大爷,去故宫怎么走?”
B.你大声说:“喂,老头,故宫怎么走?”
C.你迎上前问: “老大爷,请问去故宫的路怎么走?”
D.你轻声问: “能告诉我,去故宫的路怎么走吗?”
二.综合知识:(20分)
通过本单元《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活动的学习,你对戏曲应该有了新的了解吧,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你知道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个行当?(4分)

2、你知道哪一种戏曲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哪一种戏曲有东方“歌剧”之称?(2分)

3、你能说出京剧的四大流派吗?如能再说出它们的创立者则给你加四分?(4+4分)

4、京剧脸谱象征角色的性格和品质、命运,你能说出下列这些角色在舞台上的脸谱吗?(5分)
包拯(           )关羽(           )曹操(          )
窦尔敦(          ) 宇文成都(      )
5你能说出江浙沪皖地区流行的地方戏曲吗?(至少说出五种)(5分)

三.阅读理解:34分
(一)王小玉(16分)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l.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4分
(1)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三月不知肉味:
2.王小玉出场时的外貌描写留给你什么印象?2分
3.王小玉“向台下一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这说明了什么?2分
4.描述王小玉的唱书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5.概括说说王小玉歌唱高低变化的技巧及其感染力。3分

6.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3分

 

(二)秉烛(18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古眼盲者多习乐。③昧行:摸黑走路。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问于师旷                             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                           ④孰与昧行乎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4分)

3.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4分)

4.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4分)

6.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分)

四.作文:40分
以“_______的乐趣”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题目补充完整。(2)以记叙为主,适当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园丁指路】
甲: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脉络与品味文章语言。需要认真学习基础性知识,加强记忆和写作训练。
乙:基础知识较扎实,基本能够把握文章脉络和品味文章语言。还应该需要不断练习,巩固基础,多读多写,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结构层次,正确地指认修辞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丙:基础知识扎实,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文章脉络与品味文章语言,并进行体验与感悟,能准确地揣摩语言的特点和含义。
丁:写作功底扎实,能够把握文章脉络,能够准确地品味、欣赏文章的语言。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性阅读,可以走出课本,超出作者,写出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佳作。
【合作交流】
1.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http://grwy.online.ha.cn/chen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http://enweiculture.com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http://www.dongdongqiang.com 
中华戏曲网:http://cnsearch.163.com 
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3春节戏曲晚会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举一两个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提供以下主题供学生选择。 
(1)“戏曲”的涵义。 
(2)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哪些艺术形式?大约成熟于什么时代? 
    (3)中国戏曲与文学(语文)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搜集你认为最优美的一段唱词;说出一位你认为是最优秀的戏剧作家) 
(4)聊一聊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及京剧的脸谱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三、四单元
天下第一鼓一一一安塞腰鼓
七下4—6单元重点篇目
安塞腰鼓视屏朗读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