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宿州城的路与桥

宿城的路与桥

仙人桥

古时候,宿州市东昌路北端,有一条小街,人称东仙桥;宿州市西昌南路的北端,有一条小街,人称西仙桥。从此宿州市就有了仙人桥。到底仙人桥是怎样来的呢?这得益于一段美丽的传说。

唐朝末年,宿州市暴发了庞勋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四邻八乡的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攻城掠地,杀死豪强,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土豪劣绅。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想不到的是起义军的失败,给宿州市人民带来的是更加沉重的灾难:朝廷更加FB,豪绅反攻倒算,贪官变本加厉,鱼肉百姓,盗匪横行,肆无忌惮,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宿州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生活安定。就在这时候,宿州城来了个要饭的:他上身赤背,下身穿绿裤子,腰系黑带子,光着双脚,手持大拍板,沿街乞讨。常脚踏手拍唱歌,歌曰:“踏踏歌,蓝采和,人生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光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游碧落,暮看桑田生白波。长影明辉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开始,人们只当他是个要饭的疯子,后来人们渐渐地觉得他歌中有歌,唱中有唱,便都跟着唱了起来。说也怪,随着要饭花子的到来,社会风气日渐好转,盗匪也不常光顾宿州,官吏也殷勤起来,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地安顿下来。有一天,人们看见要饭花子,一边唱歌,一边登上了城墙。这时天空祥云缭绕,朝霞片片,一只巨鹤飞来,落在城墙上。要饭花子不再唱歌了,只见他翻身跃上巨鹤,腾空翩翩而去。

后来人们才知道,要饭花子就是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为了惩治恶霸,拯救黎民百姓,他有意扮做要饭花子,下凡来到宿州城。人们为纪念他,便把蓝采和登仙去的地方叫做仙人桥。随着城市的扩大,宿州市建立了东西两条小街,人们便叫它“东仙桥”、“西仙桥”。

如今,东西仙桥已是宿州非常繁华的地方:鳞次栉比的商业楼房,五光十色的沿街商品,熙熙攘攘的南来北往的买卖人群……现代化的城市气息掩盖了古代的小桥流水的僻静。

尘封的桥

远远望去,古老的河座上架着片小树林,其实那是座桥,古老的桥。走进了你便知道。

桥的位置很特殊,在曹村镇三环村的西头,南北已没了路,孤零零地架在废弃的河道上。大意的人很难知道她的妙处,但仔细看来,却有出人意料的地方:桥是石圈的,很精致,石缝在没有任何灰碾的情况下,达到了最密程度。由于年深日久,石上爬满了青苔,石缝里长满了小草;桥东石墩里,不知何年何月,长棵树苗来,当地人称“鬼柳”。如今树苗已高不可攀,两人搂不过来,枝叶遮天影日,亭亭如盖。树干黑褐色,日月侵蚀,风吹雨打,上下斑驳陆离。最奇特的是树根,有四个碗口粗细的主根组成:一个过桥墩直扎河底,然后由河底向四面铺张;一个向西穿过桥身,达西部的桥墩分叉南北张开,攀助桥孔,入桥墩两边的泥土里;一个在桥身上面来回盘旋,组成网状,紧护桥面;一个在桥孔中间上下左右穿梭,如绳索捆住两端……树靠桥吸收营养,桥靠树支撑着;如果树倒则桥塌,如果桥塌则树倒,二者相依为命,故人称“桥上有树,树上有桥”,成为宿州市的一大奇观。

翻开尘封的历史,可以看出桥建于明代,距今约500年。当地人说:桥是徐州到宿州的主要驿站,背面有三个高大的贔屃,碑上载着桥的历史。桥北50米古驿道西有古庙,香火非常旺盛。庙前有银杏一株,干高约30米,围长约12米,直径约4米。日出时,树影长大,几十里外都能看到……可惜毁与文革。

墉  

宿州市大隅口,是宿州市最繁华的地方,从高处往下望:道路纵横,高楼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群熙熙攘攘,地形东西走向,街道中间高,两边低低。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你还会发现:中山街向东至东关大街,向西至西关大街,如一条大堤纵贯宿州市城中心,是宿州市最高的地方。其实,它就是一条长堤,自西向东,形成了现在的西关大街,中山街,东关大街,直通灵璧、泗县,这便是隋堤古迹。

隋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隋朝炀帝为南游,调动了几十万民工,开挖了古汴河,开通通济渠,因中间自荥阳北板诸至开封原是一段古汴河,所以唐宋人称通济渠为汴河。汴河自板诸引黄水东行汴水古道,至开封出离汴水折向东南,经今天的杞县、睢阳、宁陵至商丘南行蕲水古道,又经夏邑、永城、宿县、灵璧、泗县、泗洪、盱眙入淮河。通济渠的上游自荥阳板诸引黄水入汴河,中游自开封折转东南引入泗通于淮,下游自江都宫入海,称为御河,长一千三百里。就是白居易所写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的汴水、泗水。汴河大堤植柳栽花,连绵几百里,甚是壮观。堤上设御道,专供隋炀帝游览。这就形成了宿州名景之一的“隋堤烟柳”。隋堤经过宿州段,就是今天的西关大街,中山街,东关大街,直到宿灵公路,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的大河南街、小河南街。

由于开挖汴河,截断了南北官道,所以在今天大隅口,修一座桥,以方便南北行人,因为桥的两边有小空,人们称“墉”,因而人们把这座桥叫作“墉桥”。又由于墉桥位于十字路口,是东西南北交通要道,所以官府在墉桥南侧,设立驿站,驿站里经常住着南北行人。人越聚越多,房子越盖越多,墉桥也越来越繁华,渐渐地形成集镇,隋朝便在这里设墉桥县,唐元和四年,改墉桥为宿州。公元1127年,宋朝被金人所迫,不得已南迁。公元1142年,宋金和议,形成长期对峙局面,堵塞了南北交通。汴河逐渐湮没,墉桥被废。

墉桥虽被废,但它延续了400多年,是宿州市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宿州市的前身,在历史上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今这里已不在有淙淙流水,也不再有“隋堤烟柳”了,而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化城市。人们为了纪念墉桥,曾在墉桥遗址立碑作记,又把宿县改为墉桥,以作永久的纪念。

淮海路

淮海路是条新路,解放后才开辟的。她的由来很简单,是为了纪念淮海战役而取名的。1948年,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宿州是主要战场,因而有了淮海路的名字。

旧的宿州市城区,因古汴河河堤是东西走向,因而形成了东西长、南北狭窄的椭圆形城区。街道多为东西走向。淮海路的前身,为以中山街为中心的北大街和南大街,从中山街向北到北门口,为北大街,向南到南门口,为南大街。形成了中间高两边低的狭窄街道。

淮海路北起新汴河桥,南至精神病院,全长6150米,分北路、中路、南路三段。北路从新汴河桥至北关桥,全长2100米,宽40米,沿途有腾龙小区、电信大楼、汇源大酒店、宿州市化工总厂、皖北药厂等知名单位。中路是宿州市的文化中心,是宿州市经济最繁华的地点。《宿州志》载:“淮海中路北起北关桥,南至浍水路,全长2400米,机动车道14米,非机动车道3.5*2,人行道5.7*2,绿化带2*2。中路原为北关大街、北门大街、南门大街、南关大街四段。原路面宽为5——7米。1958年后,渐次拓宽了北关大街,南关大街。19833月起拆除沿途房屋338间,拓宽改建,1985年全部竣工。”可见拆建之艰苦,政府之毅力。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淮海中路沿途高楼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行人川流不息。沿途主要有:北苑大厦、宿州市水利局、宿州宾馆、东方宾馆、宿州市百货大楼、邮政大楼、中国银行大楼、墉桥楼、人民银行大楼、宿州市供电大楼、宿州市新华书店、宿州市工商银行大楼、宿州市农业银行大楼、华夏商场、苏果超市等。南路北起浍水路,南至精神病院,全长50米,宽10米。沿途横穿宿州市最美最宽的街道——淮河路。两边主要单位为:宿城一中、宿州市教育局、武警支队、宿州市财税干校等,是宿州市的商业新区。

鸟瞰淮海路,南向北杨寨,可接外环,北连206国道可通符离、徐州,像一条飘带南北横穿宿州市城区。两旁冬青、古槐排列,青翠欲滴,给人以清新悦目感;沿途花团锦簇,黄杨相衬,给人以现代化城市气息感。

胜利路

从火车站到三八路,竖着一条宽敞的马路。两边合理地散布着花草、树木。高空俯视,宛如一条绿色飘带,穿过高楼林立的宿州市区,这条绿色的飘带,便是胜利路。

对宿州市来说,胜利路是条主街道,有胜利东路、胜利中路、胜利西路之分。从火车站到小东门,为胜利东路,东西环城路之间,为胜利中路,西环城路到三八路,为胜利西路。

胜利路很古老,其历史可追溯到隋朝。史载:隋朝开挖通济渠,开封以东称汴河。这就是古汴河。古汴河从开封经宿州、灵壁、泗县、泗洪入洪泽湖。经宿州城的这段河底,便是今天的胜利路。河堰为西关大街、中山大街、东关大街,史称“隋堤”。由于隋炀帝经常沿汴河出游,隋大业元年,隋堤上设“御道”。公元1142年,宋金议和,划淮为界,战乱频繁,汴河逐渐堙没,后来在黄河夺淮改道的作用下,逐渐形成陆地。这便是今天胜利路的基础。明朝开始筑城墙,设四门,即:望淮门、迎汴门、阜财门、共宸门。望淮门就是今天的大东门,迎汴门就是今天的西门,东西两门间为今天的中山街,大东门的北面即为小东门。民国18年,即公元1929年,在大东门北开辟小东门,并修路通火车站。在此以前,这段路为桑园,客人下火车后,沿现在的工人路向南再向西,顺羊肠小道入大东门。1981年人民政府把小东门至火车站的土路翻修为柏油路,1984年拓宽,车行道为14米,人行道4*2。小东门到西环城路(即今天的新桥),为胜利中路。胜利中路在解放前是条小街,很偏僻,百姓称为“后街”。国民党时期改为“中正路”,宽不及10米,有一部分是青石铺路,大部分为土路。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千佛阁(今天的工人政治课堂)、文庙(今天的宿州市一小)、城隍庙。1958年在城隍庙与县大院之间,开始拓宽并铺柏油路,1965年把城隍庙到小东门段修成沙石路面,1970年把小隅口到小东门铺成柏油路,路面拓宽15米,以后逐渐加宽。胜利西路从新桥直达三八路,从三八路向南可上合徐高速,向北可入政府新区。西路全长2780米,车行道宽14米,人行道1021977年辟建,1985年全面竣工达到今天的面貌。

胜利路的取名很有意义,是为了纪念宿州解放而取名的。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11月人民解放军包围宿州。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死守西门,战斗相当激烈,双方伤亡个都很大。后来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主攻东门,佯攻西门”的战术,在国民党军队防守较薄弱的小东门入城,取得了解放宿州的彻底胜利。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遂把这条街命名为“胜利路”。

今天的胜利路很美,全长4600米,宽34米,水泥铺地,两边植树,人行道与车行道间,是各式各样的花圃,春夏秋三季,绿荫层层,间有花香。两旁高楼林立,行人川流不息。从东到西有:宿州火车站,为津浦铁路的南北枢纽;公路局大楼,巍然屹立;宿州市委市政府,座落其旁,为全市经济文化中心;百货大楼、邮政大楼、东方宾馆、宿州宾馆、劳动大厦、明丽大厦,环列于胜利路与淮海路交叉处,形成了全市最繁华的地带。

汴河路

门前的一条路,是宿州市最长的一条街,东西走向,两头高中间低,像一条两端翘起的扁担。街的两旁由东到西依次排列着法桐、古槐、广玉兰,整整齐齐的。这便是汴河路。

汴河路的来历很简单,就是因为古汴河经过宿州,是宿州城的缔造者,《大元一统》志载:汴河在汉朝平帝初年,即公元2年,决堤,当时政府没来得及修制,使汴水东侵,淹没了许多城镇。东汉明帝永和十二年,即公元70 年,汉明帝用王景、王吴治水,王吴修渠堤,西起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王景商度地势,凿山截涧,防扼冲要,疏决壅积。不远立一水门,令更向回注,无复溃漏之患。这说明汴河经过宿州,淹没过宿州,所带泥沙沉积在宿州,同时也给宿州带来过荣耀,如隋堤、墉桥都应是汴河所制。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诗《汴河路有感》云:

三十年前路,孤舟重往返。

绕身新眷属,举目旧乡关。

事去唯流水,人非但见山。

啼襟与秋鬓,此日两成斑。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怀旧情感,表现出了诗人对宿州山河的眷恋之情。诗人所说的路,当然不是现在的汴河路。汴河路的起名,是否与此诗有关,不得而知,很大程度上还是受诗的影响。从现实讲,汴河路是宿州市的一条新街,因为她是解放后开辟的,据《宿州志》载:“汴河路全长7000米,宽46米,机动车道宽14米,非机动车道宽4*2,绿化带2*2。”

同胜利路一样,汴河路也分三个部分,即:汴河东路、汴河中路、汴河西路。大立交桥以东至沱河桥,为汴河东路;大立交桥以西至西昌路,为汴河中路;西昌路以西至三八路,为汴河西路。汴河东路东接沱河连外环,沱河以东为宿灵公路,两边多法桐;汴河中路是宿州市最繁华的地段,是宿州市最主要的商业区,全长1450米,从东到西排列着宿州的明星单位,主要有:宿州学院、淮北矿建公司、宿州市建行、商之都、《拂晓报》社、科技广场、华夏超市、苏果超市、武夷商场、墉桥区委、滕王阁大酒店等。政府、学校、金融、商业,浑然一体,为人们购物、就餐、休闲、理财等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两边树木主要为法桐,《拂晓报》社门前一段是古槐。西路穿南平路,入三八路。南可达合徐高速,北可穿宿州市新政府大楼、绿园生活区,直入宿州市外环路。沿途有:宿州市供电局、宿州市检察院、宿州市法院等行政事业单位。路的两边树木交错排列,东段为法桐,西段为古槐,中间有银杏,花园区植广玉兰。整条路形状优美,位置适中,日夜不息地驮送着繁忙的行人和车辆,走向光明,走向辉煌。

汴河路开辟于1965年,当时只有汴河中路,1975年开始向两端延伸,于是有了汴河东路、汴河西路。汴河路的名字很多,抗美援越时,取名为“援越路”,工业学大庆时,取名为“大庆路”,“文化大革命”时,取名为“红领巾路”,“文革”前期曾经叫过“中山路”。

如今的汴河路已今非昔比,她不但漂亮、现代,而且是宿州市的主要商业街道,承担着宿州的商业运输。

浍水路

宿州市有浍水路,是条新路,解放后规划的。

浍水路以“浍水”命名,起源于宿州市南坪集的浍河。浍河是条天然河,从临涣集流过来的,有千年的历史,原名为浍水。浍水的来历很美,老人们说,上天有神牛,神牛有子浍仙牛。浍仙牛很顽皮,玉皇很不喜欢。有一次,因一件小事,触怒了玉皇,浍仙牛被打下凡界,流落到南坪集。当时南坪集正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浍仙牛看到灾情,很是不忍,便用双角开河疏导,但因南坪地质坚硬,浍仙牛因劳累过度而死。后人为纪念他,便给河起名为“浍水”。

解放前,宿州市很小,经济不发达,只有古城墙内的几条小街。解放后,城区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开拓了汴河路后,便在它的南边又开了一条路,命名为“浍水路”。至于人们是否为纪念浍仙牛,并无考稽,但浍水路的确因浍水而得名。

浍水路始建于1982年,原先是条小土路,宽度只有2米,两边多是农田,是在桃园路的基础上扩建的。浍水路全长5700米,规划宽度40米,东起东沱河堤,西至三八路。1983年形成基本路基。1985年由皖北矿物局出资,把东平路至淮海路修成水泥路,宽度增到7米。1986年进一步拓宽,把淮海路至怀远路修成水泥路,宽度增加到14米。浍水路共分三段:怀远路以东至津浦铁路为浍水东路,路基已形成水泥路,正在修建之中;怀远路至西昌路为浍水中路,全部为水泥路面,已建设完毕;西昌路至三八路为浍水西路,2005年打通至三八路,目前正在扩建之中。

浍水路两边植古槐,只有怀远路以东有些法桐。春季,古槐翠绿,槐花浓香,沁人心脾;夏季,古槐葱茏,枝繁叶茂,清凉宜人;秋季,槐叶金黄,宛如春花,从东到西形成金黄色的飘带;冬季,槐枝似铁,刚劲如虬龙。古槐给浍水路增添了特色,给宿州市增添了风采。

浍水路两边多机关,从东到西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宿州市国土资源局、墉桥区农委、墉桥区国土资源局、宿州市二中、宿州市教委、宿城一中、墉桥区教委、墉桥区劳动局、墉桥区民政局、墉桥区交通局、皖北矿务局等。

浍水路竖穿宿城,越过宿怀路、淮海路、西昌南路、南坪路、张仙庙路,入三八路,是宿州市一条主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宿州市重要的商业区。

                      (赵汗青 编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民聚焦:2016年宿州棚户区改造计划项目一览
最新最全宿州市批发市场一览表
宿州老故事
宿州本地人口中说的“老鹰膀子”,实际上叫“鹏程”,很多人不知道
神奇富饶的老汪湖
今日地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