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的故乡之韩城薛氏起源考


作者:上海闲人

          对于一个很早以前就发现的现象一直很感兴趣,那就是我在外遇到的素昧平生的薛姓人士只要论到祖籍,大多都是韩城籍,比如原来我以教书匠身份供职过的那所大学的薛副校长以及上海某国家级开发区的薛总等。这些薛姓领导都对我这个小老乡照顾有加,给予我事业和工作上许多帮助,使得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他们和我是亲戚关系,颇招致了一些闲言碎语。薛姓人士为何在韩城如此之众,起源如何,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谜。

这个谜终于在这次韩城之旅中揭晓了答案。在阿良的引导下我们专程参观了韩城市博物馆,在馆中介绍韩城古代人物的展厅橱窗里赫然发现有一个名为“四代世家”的图表,是专门介绍最早迁来韩城的薛姓家族(见附图)。原来由北魏薛姓迁来韩城始一直到明朝,薛氏代有高官,堪称韩原第一望族,及至今日,也仍然是韩城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姓,难怪韩城的历史工作者要为祖上做专门的考证。经过我对韩城史料的进一步检索,终于对薛姓与韩城的关系有了完整的认识。

古书上说:魏,高也,今人省山以为魏国之魏。意思是,字本来写作,形容崇高,因而常用为国名。于是,春秋有,战国有,三国有,直至公元386年,一个叫拓跋珪的鲜卑族人,也把自己正月所建的代国,同年四月改国号为。因为这个魏,本建都于盛乐城(在今内蒙和林格尔境内),后迁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位置都比较偏北,所以史称北魏。北魏是北朝最主要的国家,立国长达一百七十余年,疆域最大时北至蒙古高原,南至秦岭、淮河一线,东至辽西,西至新疆东部,堪称辽阔。

北魏常被史家称道的是魏孝文帝的改革。北魏统一北方后,长期以平城为都城,遥制中原。地方政权多为贵族、豪强把持,致使社会不安,国家财赋不足。因此,孝文帝于公元484年开始改革,他颁行俸禄制,禁止官吏自行征税,统一财政收支;颁行均田制,分配荒地,让农民有地种。公元493年,他又力排众议,迁都洛阳,下令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禁止在朝廷上讲鲜卑话,提倡穿汉族服装,奖励与汉族通婚等等。而他以身作则,改姓为,说汉语,穿汉服,并将自己的女儿西河公主嫁给汾阴人薛洪祚,汾阴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万荣市。因为西河公主的封地就在古称西河、时称夏阳的今日的韩城。于是,薛洪祚携家族迁居韩城做了倒插门的驸马爷。

薛洪祚本人无事迹可述,而其侄薛麟驹一支则代代兴盛。麟驹被推荐入仕,官至中书省博士。当时的中书省近似内阁,权势很重,博士日常掌管教育,偶尔也接待外国使臣。从他去世后朝廷给的河东太守的赠号,大致可推知其职务高低。麟驹两个儿子,一文一武,比其父亲,毫无逊色。长子庆之,颇有学识,官至廷尉佐丞。廷尉掌管刑狱,相当最高法院,主管官员也称廷尉,佐丞为廷尉辅佐官员。次子英集,因从军功多,曾任掌管法令的治书侍御史,后又升为散骑常侍,经常侍从皇帝身边,掌管规谏讽议。薛家和皇帝成了亲戚,与日后发达当然有关,但身为驸马爷的薛洪祚无名,侄子及侄孙则一个强过一个,以至成了一个中兴皇帝的近臣,实也因了才干过人。

北魏末年,皇权旁落,于是分为东西二魏。东魏由权臣高欢执政,仍建都洛阳,十七年后,被高欢的儿子高泽所建的北齐取代。西魏由权臣宇文泰执政,建都长安,二十五年后,被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所建的北周取代。

这一时期,韩城先隶属西魏。《韩城市志·大事记》载:西魏时,薛善任司农少卿,为同州夏阳县二十屯监,同时,朝廷在夏阳诸山置铁冶,任薛善为冶监,每月役八千人,营造军器。后来又被东魏以及接替它的北齐政权占领。

北周、北齐立国时间都仅二十来年。北周晚期,既是国相又是国丈的杨坚,一面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一面又趁作为外孙的皇帝年幼,取而代之,建立了隋朝,继而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薛氏后裔薛端也靠军功起家。在北魏孝武帝遭高欢逼迫,西投关西大都督宇文泰途中,薛端先因率宗亲家仆阻击追击护驾有功,被征召为丞相府户曹参军,继因在弘农及沙苑两战军功,提拔为丞相东阁祭酒、兵部郎中。他生性正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所以,皇上赐他名。至大统十六年,西魏举兵讨伐东魏时,薛端已以车骑大将军衔担任元帅,统领三军。回朝后即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史载,薛端久在吏部,所用皆有名迹,其才行薄劣者,虽贵族子弟,亦绝不提拔”。北周代替西魏,政变成功后,赏赐臣僚,薛端被封为公爵,封邑增至一千八百户,十分荣耀受宠。后因违背实际执掌国政的大冢宰晋王宇文護之意,被贬为刺史,逝于任中。朝廷感念他的功绩,赠号大将军,追封交城郡公,谥号为

薛端儿子薛胄,少即博览群书,志向高远。北周末年,继承了父亲交城郡公爵位。隋朝初立,被文帝杨坚任为卢州检校,很快又提升为兖州刺史。兖州任上,不十日便判决数百件积压案件,速度快,处事公,人称神明。又兴修水利,变泥泽为良田,疏河道通航运,甚得百姓口碑。后又升至刑部尚书,在此任上,尚未来得及展示才干,就因想为一大臣平反,背逆旨意,遭贬外任,继而又蒙冤发配,死于半道。

另外,薛端的弟弟薛裕,好学不倦,恬淡而有节操,官至丞相参军,死赠洛州剌史。薛端堂兄弟薛琰曾任北周渭南太守,其子薛浚于隋朝开皇年间先任虞部侍郎,后又升为吏部考功,掌管官吏政绩考核及任免重任。其母死,他护柩归葬韩城,冬日里光脚步行五百里,哀动朝野,深得隋文帝赞赏。

以上北魏年间由山西迁韩的薛姓是史料中记载最早的一支(见《韩城县续志·卷六》)。这一支薛氏一族,人才济济,做为韩城人,他们显功名于赫赫的魏孝文帝之时;出仕西魏、北周,得以重任,为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出仕大隋,受到赏识,为统一全国及开皇年间的升平做出了贡献,是应该在青史上留有一笔的。

北宋末年,又一支薛姓人家由河东的山西隐居到了河西的韩城,这就是北宋的谏议大夫薛翊(见《韩城市文物志·明寿官仁庵薛公墓志铭》)。金末,其后裔薛仪年方十九,即率民于龙门迎元太祖西渡,又以招降河东、平定河南有功而被封为桢州太守。其后薛芳、薛国彦俱为进士、举人。

薛姓的另一分支,是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后裔。据《韩城市文物志》有关碑石载,明初,薛仁贵后裔薛楝由河东山西迁居河西之林皋村。林皋村的一支薛姓又迁居至县城张家巷。此户薛姓中的薛同术、薛之屏父子俱官至知州,故其门匾题书“十马高轩”。韩城近代史上“薛、苏、牛、张”四大家族中的薛姓,即指这一支薛家后裔。这一家到了明崇祯年间出了个任宰相的薛国观,为韩城薛氏在历史上做到的最大的官。

薛国观,明万历间进士,历任礼、户、吏三部尚书,崇祯十三年

1640年)拜相。时连年灾荒,义军蜂起,明王朝摇摇欲坠。为镇压农民起义,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筹饷之议,即向农民加征税赋。薛国观认为此议无异于火上加油,会更加激起农民反抗。为缓和同农民的矛盾,薛国观提出助饷之议,即向皇亲国戚借钱以助军饷。助饷之议虽得到崇祯皇帝批准,但却遭到皇族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串通宦官,制造谣言,蛊惑人心,又指示人暗中诬告,罗织罪名,终使崇祯皇帝一改初衷,将薛国观罢官归里。然而这帮人还不肯罢休,又迫使崇祯皇帝下旨,令薛国观回京,自缢而死,又暴尸三日,才算了事。皇帝的无能,朝政的腐败,皇族宦官的贪婪阴险,使薛国观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薛氏一族从此淡出官场。

由于薛氏三大支系的相继迁韩,加上千百年的不断发展,薛氏在韩城分布较广,据《韩城乡土志》载;“户族之盛,约二十余村”。实际分布几乎遍于韩城。居住较为集中的除县城张家巷外,还有薛庄、薛村、薛曲村、滩子村、清水村、郝庄、谢村、王住村、新农村等,几乎家家姓薛。

父亲年轻时即背井离乡,加之他本人是一个封建旧家庭的叛逆者,故对于修家谱之类事情可以想象是不感兴趣的,所以我们家这支薛姓到底起源于以上哪一支现在已不可考。但无论如何,薛氏一族如今在韩城枝繁叶茂、兴旺发达,成为第一大姓,已足以告慰祖上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乱世择君高手薛善
盘点我国历史上那些近乎改变国家走向的叛徒
2西魏废帝元钦(西魏第二任皇帝,元宝炬长子,551年―554年在位,后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终年30岁)
东魏 17年|东魏北朝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
从北魏分裂出来的东、西两魏历代帝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