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杨式太极拳相似动作的区别

传统杨式太极拳相似动作的区别

 

杨式太极拳自杨澄甫先贤之后出现了85势的套路,而诸多85势套路因传承因素,略有差别;更应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套路中也有相似的动作,在习练中很容易混淆。习练傅钟文先生传承系列的85势,有以下几组动作值得习练时加以注意。

野马分鬃与斜飞势:

49 左右野马分鬃;首先左脚内扣,双手合于胸前,右脚活步迈出上步,弓步右手挒掌,左手採。这个动作连续左右五组。脚步动作:内扣脚,迈出右脚,脚跟着地,弓步。右脚外摆,同时转腰胯 ,迈出左脚,脚跟着地,弓步。左脚外摆,转腰胯,同时迈出右脚。连续左右五组动作。手的动作:右手自然变掌,然后两手相合于胸,交叉不是手心交叉,而是手臂和手臂交叉。打开是斜方向。上边是一个挒掌,向下是一个採掌;右挒,左採。反之是左挒右採。

18, 斜飞势;(1)两手合于胸前,两臂交叉,同时提右脚。(2)往后侧跨出一步脚尖要正。(3)弓步扣脚转腰,打开双臂(右掌手心,指尖稍斜向上,食指正向双眼时基本上是在膝的正上方,左手在胯外,屈肘,掌心向下,指微斜向前)。斜飞势的要点是从(低到高)一点到另一点走一个斜方向,是斜的。脚的动作:(1)提脚要自然,身体不要起伏。(2)脚往后前方跨出,弓步的同时转腰,转腰时同时扣左脚尖,成左弓步定势。前脚正方向,后脚尖是45o。手的动作:接倒撵猴起,两手划弧相合成左上右下,划弧不要很大,交叉是小臂交叉,不是手心相对;含胸拔背,不要拔肩,慢慢打开。右手是挒,左手是採到身体旁边,右手放到胸前在下巴的下面高度,斜飞是手心45o向上倾斜。

野马分鬃与斜飞势的区别:斜飞势是从一点到另一点,斜的向上。共同点是从下到上。不同点是,野马分鬃是一个笔直的斜坡;是往前走斜直线挒出之后,再往外摆。斜飞势是直接斜走。

搂膝拗步与抱虎推山:

7  左搂膝坳步;重心不变,坐腿转腰,右手沉肩坠肘下落,左手向上平带,再往上往右;提左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身左转向前弓步,左搂膝,右推掌。注意:左脚是活一下步再上步,弓步踏实时推出右掌,指尖同鼻高。右手折臂时,左手下压,然后左搂膝右推掌。搂膝要至左膝前上方,不要太高;右推掌,先折叠再从耳边向前,利用转腰把右掌带到前面,推出;从胸前推出去,坐腕。定势后在胸前中间。

15 抱虎推山;重心左移,左脚尖内扣,左手弧形下落,沉肩坠肘,左手往斜下再往斜上,向左上摆,右手往下压,右脚向后脚跟着地,45o(西北)踏出,右手心向下搂腰,推掌,然后捋回,再挤出,再按出。注意:左脚一定要撇脚,就是脚跟往后蹬脚转(即碾脚跟)

搂膝拗步与抱虎推山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右搂掌上:搂膝拗步是从膝前略上搂过,架势低;抱虎推山的搂是同腰高。

搂膝拗步,倒撵猴与高探马臂的折叠:

搂膝拗步 ;坐腿转腰,右手沉肩坠肘下落,左手向上平带,再往上往右;提左脚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身左转向前弓步,左搂膝,右推掌。注意:左脚是活一下步再上步,弓步踏实时推出右掌,指尖同鼻高。右手折臂时,左手下压,然后左搂膝右推掌。搂膝要至左膝前上方,不要太高;右推掌,先折叠再从耳边向前,利用转腰把右掌带到前面,推出;从胸前推出去,坐腕。定势后在胸前中间。

倒撵猴;(1)右手后展,自然弧形上提;撤左步,右手折叠,左手下落,同时坐腿转腰,回抽左手(同右手的推掌成对拉劲)脚尖内收。(2)提左手,右手舒指放松,撤右步,左手折叠,推左掌抽右掌,同时转腰,脚尖内收。左右共五组。注意:后手提掌是斜45o方向,折叠的同时,前手心向下下按,上手前推时,下手回抽,手心向下,至膝上时,慢慢翻转手心变向上抽回胯旁;后坐与此是同步的,前脚尖内扣摆正。后撤是脚掌着地,脚跟碾转回收,定势时是斜45o的。脚的动作:不能晃动,慢慢提起左脚,往后自然斜着撤步(不能斜太大),脚掌落地,脚跟回收,坐腿转腰;转腰的同时右脚尖回收(以脚跟为轴成90 o正方向),脚尖微翘,膝盖微屈(两脚不能成一条线,要有一定宽,不能提得过高,要自然提起一点)。手的动作:从肘底捶起;(1)后转,右手自然下落划弧上挑,同时左手要放松舒指。(2)右手折叠,是手的侧面(虎口与拇指面折叠向耳旁)向肩的方向屈肘,左手下落,下沉弧形下按,转腰,右手推掌,左手回抽,随走随翻,变成掌心向上,落在胯旁,不要贴上,稍微向上一些,指向前(左右是相同的)。推掌的掌指微坐腕斜向上。

 

高探马;坐腿转腰,右手变掌,然后右手折叠的同时,左手慢慢的翻掌,抽掌,收脚,身体起来,右掌稍斜向前切出,左掌撤抽到左胯外,重心在右腿上,右掌高度同下颏高(横切掌前面讲过)。步法:是弓步变虚步,要转腰胯 ,用右腿的力和腰把左腿抽带起来。脚跟微抬轻盈的回收,脚前掌着地,右膝盖微屈站立起来。身体高起来。手的动作:右手变掌,掌心向里折叠(不同于搂膝拗步的折叠),自然折叠,转腰从耳根边横切的同时,左手边落边转,边落边转一前一后,右掌横切向前。沉肩坠肘,平掌微倾,同下巴高度(左手是把对方的手拉到左胯旁,不是前边。拉到前边,交手时会打到自己腹部)

三势中折叠的区别: 右手折叠,是手的侧面,虎口与拇指面折叠向耳旁,向肩的方向屈肘;高探马;是右手变掌,掌心向里折叠,是个自然折叠到耳旁。

几个揽雀尾的区别:

在在本套拳中,作为单势出现的揽雀尾共有六个,两个抱虎推山后又各接了一个不太完整的揽雀尾,这样就出现了八次。根据动作的要求八次可分为三组;第3势,50势,53势为一组。第26势,68势,75势为一组。抱虎推山后接的两个是一组。

3  揽雀尾;左掤:重心右移,右脚以脚跟为轴,右脚尖外摆45o,两手相合于胸前;提左脚向前左上步,脚跟着地,脚尖60o,左掤;然后两臂打开,右脚尖外摆成90o。要注意:左掤时右脚外摆是45o;左脚上步时不要抬得太高,自然离地,向左侧前方迈步,脚跟着地,脚尖60o。弓步转腰,右脚外摆成90o。定势时左脚尖是60o,右脚尖是90o。左脚在右脚的后边,不要站成一条线,重心在左腿;两手自然直接向右摆动;右手高于左手,然后两手相合于胸前,手心相对;左手掤,右手辅助,不要碰到左手臂(掤至肩高),转腰,右手向下摆。左手掤的动作不是很大,利用转身自然的掤出,右手往下摆,两手平,不能一前一后,要平衡;左手腕与肩同高,右手与胯高。(2)右掤:重心不变,转腰体右脚,向右前上步(西)迈出,两手相合向前掤去,前弓后蹬(碾左脚跟)。注:右脚提起不要太高,不划弧,直接前迈,脚跟着地,然后弓腿,后蹬脚;身体要稍偏一点,不要太正。左手随转腰时后撤,右手慢慢地向下划弧,再向右前抄,左手放在右臂内侧不碰上;双手一定要放在胸前(正方),不能偏,同肩高,眼看正前方。捋,挤:转腰,两手,右手向外,左手心向内往左侧平带,转腰,然后弓步翻腕往前挤出,成右弓步。平带不要往下低,平带后翻腕,转腰弓腿,前弓后蹬,挤出(左脚是脚掌为轴转动),手指稍斜。按:两手慢慢平抹,手心向下,坐腿松腰胯,两手回收到胸前,然后坐腕弓步向前按(指尖平鼻高)。腿是从弓步后坐成虚步,左膝盖对脚尖;然后转腰前弓按掌,蹬左脚跟。注意:手平抹开不要宽过肩,不往下,是平着往回抽拉;坠肘时两掌大约肩宽再弓步向前按出时,又变成当初回拉时窄于肩的宽度;肘不能直,要稍微低一点。

50,   上步揽雀尾;基本与前相同。左掤,提左脚向左前上步掤出左臂,提脚上右步,弓步右掤,左掌在右小臂处,不碰上。然后捋,挤,按同前。

56,   上步揽雀尾;动作同前。(1)左掤,提左脚,同时右手下落于胸前,           后右手变立掌,左手变掤掌,转腰胯往左侧跨出,脚跟落地,脚尖60o 左侧掤去;然后转腰打开双臂,手的动作和身体的动作同以前完全一致。      右脚尖是45o,因为开始时是45o,在结束时还是45o(西北方向)45o        一个开胯的习练方法。然后是上步,右掤,捋,挤,按都与前相同。

26,   上步揽雀尾;左脚外摆,双手打开,左手掤,右手採,转腰上右步,掤,捋,挤按同前势。

68,   上步揽雀尾;接上势,重心不变左脚尖外摆,左掤,上步右掤,捋,挤,按。

75,   上步揽雀尾;动作同前。左掤,右掤,捋,挤,按。

抱虎推山;重心左移,左脚尖内扣,左手弧形下落,沉肩坠肘,左手往斜下再往斜上,向左上摆,右手往下压,右脚向后脚跟着地,45o(西北)踏出,右手心向下搂腰,推掌,然后捋回,再挤出,再按出。注意:左脚一定要撇脚,就是脚跟往后蹬脚转(即碾脚跟)(此势同搂膝拗步的区别在右搂掌上:搂膝拗步是从膝前略上搂过,架势低;抱虎推山的搂是同腰高。)左手推掌后,右手直接出去,出手和坐腿同时进行,边坐腿边后捋,然后再弓步挤出。

上面三组动作的共同点,是在捋,挤,按动作。区别则在:(1)方向,三组各自不同。(2)左掤与右掤,前两组各自不同。第三组没有这两个掤势。

:当今社会习练传统85势杨式太极拳者众多,然而不同的传承体系间有着一定的差别。自杨氏太极第三代而后大体可分为:杨氏嫡传,外戚亲传,外姓亲传。其中修为卓著者大有人在,同时在拳架风格上各有其特点。然万变不离其宗,求大同而存小异,源自一家。上文所举,只是个人所见,目的是给初级的习练者提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式太极拳习练常见毛病与纠正
太极虚实精义
四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详解
太极鞭杆24式
传统吴式太极剑全本3
【陈雄聊太极拳42】练习115式大架的肩腰胯膝要点(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