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藏书最有升值潜力

俗话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古籍的收藏投资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开始引起藏家的关注。收藏图书的升值潜力并不比邮票、钱币低,特别是受历史局限,不能再版或印量小、损耗大的图书版本,更是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从目前的行情来看,古籍旧书这一板块比较火的应该说是明清古籍,价格高低都有,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升值空间很大。

收藏图书首必定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 的历史文化积淀,另外还要有一定的版本、出版史知识。比如对某个年代出版过哪些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等等细节都非常清楚。 对于初入门者,专家建议多学多看古籍入门书,如陆昕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等。 只有弄懂了哪些书籍具有收藏价值,才能更好地掌握图书收藏的“金”钥匙。

古籍图书是以古典形式创作,其内容是反映、研究古代传统文化并且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图书。由于各种古籍版本的文字内容、印刷装帧方式、发行时代 的不同,存量多少有异,因此,其收藏价值也千差万别。由于古籍是历史的见证史录,特别是一些医书、艺术、文化方面的图书,其收藏和研究价值更大。

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旧书

在古籍收藏板块里,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旧书,因印刷技术突出,刻印精良,可谓最具收藏价值。 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而明代则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全盛时期,其印刷技术较前代更加成熟,图版刻印更为精良;到了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因质优价廉,更是受到了不少藏家和投资者的关注。

连环画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创刊于我国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连环画几十年来一直不受藏界重视,直到近年才异军突起。特别是2013年5至6月间,上海、武汉、北京的连环画收藏与拍卖异常火爆,让人吃惊不小。现在民国、“文革”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已是收藏宠儿,大都在数十元至数千元一本(套)。

创刊号杂志

创刊号杂志,是现代收藏中的新贵,由于一般都有创刊时间、办刊宗旨、刊头题字、名人赠诗作画等基本资料,是研究刊物的最重要的史料,而每种杂志只有一个创刊号,加之创刊时发行量小,因此,收藏价值越久越高。

收藏类书刊

收藏类书刊,如《集邮》《收藏》《摄影》等类图书,由于知识性强,艺术欣赏性高,具有重要的学习、参考价值,因此颇受藏界宠爱。特别是我国上世纪20年代以后至建国前发行的《邮乘》《近代邮刊》《甲戌邮刊》《新光邮票杂志》等邮刊杂志是我国老一辈邮学家的研究心血。

名人签名本

名人签名本、初版本、年历缩样及“文革”图书等因印刷精,数量少,收藏价值大。“文革”时出版的书反映了特殊年代的政治与社会背景,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名人尺牍

值得一提的是,名人尺牍也在其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明清时期名人的信札出价动辄上万、几十万元。如果有特殊历史意义,价值更是大幅攀升。比如颇受广大收藏家关注的《孙中山致任鹤年信札》,在2007年举行的上海嘉泰秋拍会上以44万元的高价成交。

注意:

并非所有的古籍都有收藏投资价值,做工略显粗糙的古籍旧书,对藏家来说价值也不是很高。这就需要买家识货,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去判断。

不过,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古籍的升值潜力并不比邮币卡低,特别是那些不能再版或印量小、损耗大的版本,将成为收藏界未来的追捧对象。

以《域外小说集》为例,这本小说集是鲁迅1909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鲁迅发行量最少的著作,存世量仅为数册。

据一位藏家透露,有一本残本最初以200元购来,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卖了2万元。没想到新买主收购后,拿到拍卖会上竟然拍出27万元的高价,净赚了25万元。

古籍造假手法五花八门

随着古籍旧书收藏队伍的壮大,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赝品让不少新手十分苦恼,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新手必须得对作伪者的作假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上当受骗。

新手在购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纸质、序跋、排挤、目录等细节,从这些方面来辨别真伪:

从纸质来说,常用的伪造方法有2种: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色,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其真假。

序跋方面,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专家提醒,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还增刻有新的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

而对牌记的处理,作伪者往往都是保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另外,作伪者最常用在目录上的手脚就是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古籍图书收藏汇总:

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是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根据不同情况,古籍图书可分为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等不同的版本系列。所以,收藏古籍先要会辨识版本。

原刻本,也称祖本,是后印本的源头,收藏者往往十分偏爱,尤以原刻本中精工细刻、纸墨讲究、版面字迹清朗者为重。一般而言,原刻本印刷数量不会很大。

翻刻本,也称重刻本或复刻本。存世古籍中的绝大多数都属此类。翻刻本与原刻本相比,虽然基本相同,但往往因为政治、文化或技术原因,而人为地有所增删、改变。

影刻本,这是一种能够最忠实于原书原貌的古籍版本。古时影刻宋元版古籍最多也最精的是明末毛晋的“汲古阁”,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大大高于一般的翻刻后印本。

写刻本,这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书写上版,有时也有作者自己书写上版的。这类刻本数量很少,属木刻本中的精刻精印本,也是古籍收藏中的上乘佳品,甚为难得。

套色刻本,又称套印本。这类刻本是在同一书页上,分次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这些套印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价值的数倍,为收藏者所钟爱。

古籍图书收藏应着重收藏以下四种版本图书:

一、宋朝元朝时的古籍善本。研究发现,宋元两朝的印刷品技术很高,此外存世量极少,因此,自明朝中后期以来,这类善本就成为收藏家争取收藏的珍品。然而,这类善本通常相当昂贵,现在一册宋版古籍善本的估价大约在数十万元。

二、内府刊本。什么是内府刊本呢?即:皇宫内建立的专门刻书机构所刻印的图书。现今发现此类古籍以明朝与清朝为主,价格一般在数万元。

三、名家批校本。这是指在一部书中有名人的点校、题跋、批语等。如果这类古籍中留有名人的墨迹,则更为宝贵,如此以来,这类图书的价位要高出原书数倍甚而是数十倍。

四、除宋元时的善本以外,其他历代的古籍图书,只要是存世量特别稀少的,同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收藏古籍图书时,还要有“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说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籍收藏关注明清板块
辨章學術 考鏡源流---略說善本書志
古籍常见作伪法以及如何辨伪
古籍图书的收藏
收藏古籍要先分清古籍的版本
藏古籍辨版本【转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