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摩尼教经》的文献价值

中国近代文化学术史上四大发现———敦煌遗书、甲骨文、汉简、大内档案,每一种新发现,都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学术窗口;每一种新发现,都预示着一门新学问的诞生。然而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积贫积弱的时代背景,注定了其多舛的命运,敦煌遗书的流散则最具代表性。

1900年6月22日,由于偶然的契机,住持道士王圆箓打开了封闭近千年之久的莫高窟藏经洞,数以万计的5世纪—11世纪的珍贵写本、绢画、佛像等重见天日,然而当地政府失于职守,未加看管,致使珍贵文献、文物成为当时横行中国西北地区盗掘文物的西方探险家猎取的对象。1907年至1915年英、法、日、俄等国的考察队探险家纷至沓来,大批文物迭遭骗卖盗运,流散海外。

在这些盗宝者中,伯希和凭借娴熟的汉语和丰富的中亚文献知识,在3周之内将藏经洞中的遗物全部翻检一遍,重点选取藏外佛教文献、带有题记的文献和汉文之外的各种民族文字材料,共计7000余卷,其中包括汉文2747件,藏文3175件,梵文13件,焉耆-龟兹语近1000件,于阗文75件,粟特文30件,回鹘文393件,西夏文211件,希伯来文1件。以百年后今人的学术眼光看,这一部分仍然是最具学术价值的。他在给中亚和远东探险国际协会法国委员会主席塞纳的长信中曾不无得意地说:“未经我过目而弃置的,我敢说绝对没有。”不过在若干年后的一次演讲中,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在近两万个卷子中,只后悔看漏了一个。曾听过伯希和讲座的荷兰汉学家杜文达指出:这个卷子就是国家图书馆所藏的珍贵文献《摩尼教经》。

摩尼教,又称明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的一个世界性宗教,有严密的教团组织和宗教制度,在波斯曾被指为异端,摩尼本人获极刑而死。据柳存仁、林悟殊考证,摩尼教4世纪初传入中原,武则天时期在中原地区公开建寺传教,唐玄宗曾下诏严加禁断。公元八九世纪时的回鹘汗国将摩尼教奉为国教,在中原地区兴建寺院,盛行一时。开成五年(840年)回鹘国破,摩尼教风光不再,会昌三年遭唐武宗敕禁。此后摩尼教转入民间,成为异端,并影响到唐以后多次农民运动。

作为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宗教,因屡遭迫害,存世文献几近湮没,直至20世纪初,敦煌遗书中发现的包括《摩尼教经》在内的三件摩尼教经卷写本,这个早已死寂的宗教才逐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摩尼教经》,卷轴装,首残尾全,全卷长639厘米,为中国迄今收藏的唯一一卷汉文摩尼教经典。中外学者罗振玉、沙畹、陈垣、林悟殊都进行过刊布和考定,认为于研究摩尼教及其在中国的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敦煌资料中另外两件写本是《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和《下部赞》。《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前半部收藏在英国图书馆,后半部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下部赞》收藏在英国图书馆。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其瑰丽多彩的文化宝藏是中华、印度、希腊和波斯文化交流融汇的结晶,包容了儒、释、道、摩尼、景教、祆教的精华,无疑是古代世界文明的象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燕 杨富学 | 论敦煌多元文化的共生与交融
敦煌写经 《摩尼教文献》
《摩尼教文献》(敦煌写经)
【】唐代《摩尼教文献》(敦煌写经)
唐敦煌写经 《摩尼教文献》
文物、文献与书法的价值——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书法选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