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最美校园”——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现时的南京师范大学,已经分设为随园、仙林、紫金三个校区。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原南师大校本部基础上设立的随园校区,位于五台山北侧的宁海路上,沿街而建、坐西朝东。

走进那中式、简素、不张扬、甚至有点寒碜的校门,迎面而来而的是一块巨大、光滑的石头,上刻“随园”两个红色大字,显示着该校与古老随园的不解之缘;石头旁边,矗立着一尊上刻“金陵女子大学旧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昭示着该校与金陵女子大学的文脉渊源。

走在遮天蔽日的梧桐树下的道路上,似乎走在一条幽长、镂空的绿色隧道中,两侧花园长满了红花绿草;花园深处的南北两侧,若隐若现地各排列着一幢古色古香的三层教学楼,里面传来悠扬的琴声和动人的歌声。

走到隧道的尽头,是宽敞碧绿的大草坪,原金陵女子大学的民国建筑多以大草坪为中心依次分布。

这些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对称,造型均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单檐翘角、歇山顶式、小瓦屋面、黄墙红柱、彩色斗拱,建筑材料和结构多采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之间则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中西方建筑风格在这里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100号的中大楼,坐西朝东,中部屋顶略高,立面左右对称,主体二层,地下室一层,屋顶一层,为原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的主体建筑;

200号的科学馆,坐南朝北,主体二层,屋顶一层,平面布局为内廊式,楼梯设在大楼中部;

300号的文学馆,主体二层,屋顶一层,平面布局为内廊式,正门入口处建有一座宽大的门廊;

200号和300号楼西侧的南北两面,分别为建筑风格相同、建筑面积相等的400-700号楼和同为民国建筑风格的南大楼和北大楼,这些建筑原为学生宿舍,现多已改为教学和办公楼。

100号主楼后面是一人工小湖,虽然规模较小,但那些参天大树垂挂下来的树枝,与水中的睡莲、湖上的曲桥、穿着民国学生服的女生,共同构成光影浮动的生动画面,让人仿有一种时间穿越、回到民国的错觉。

站在中大楼的广场边,眼前绿茵茸茸的大草坪、南北相对的科学馆和文学馆、绿树掩映的教学楼,一个个红柱、黄墙、黑瓦虚掩着的亭台楼阁,无不承载着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风华、呈现着江南古典园林的优美画卷。

而那立于大草坪两侧树龄已逾百岁的两株银杏,则与周围古朴典雅的建筑相互映衬,并像两位慈祥的岁月老人一般,默默地见证着南师大的百年风雨,静静地担当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象征。

袁枚曾在《隋园诗话》中写道:“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然而,大观园也好,随园也罢,都已湮灭在历史的风月之中。即使曾领风气之先的金陵女子大学,也已成为一块国保石碑上的“旧址”。

只有南师大随园校区,尚在薪火相继、文脉相传。就让我们记住这座“东方最美校园”吧,因为记住它,就会联想起早已远去的随园。

随园,原本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私家花园,现在是在其遗址上修建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园不仅有过几经易手、几度兴废、曾经沧桑的凄美历史,而且有着古色古香的民国建筑、挺拔苍翠的名贵古木和气息浓重的人文环境;不仅有着南京众多高校中最美丽的风景,而且曾被人誉为“东方最美校园”。

1914年,八个在江浙一带传教办学的美国教会组织,公推德本康夫人为新成立的“金陵女子大学”第一任校长,租赁绣花巷李氏宅院作为临时学校,诞生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1921年,得到美国教会60万美元经费支援的德本康夫人,在今宁海路一带、原随园遗址上购置土地160亩,开始筹建金陵女子大学永久性校舍。

学校由当时国民政府首都计划首席顾问、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担任规划设计,由墨菲的学生、后来设计了中山陵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担任建筑设计,由承建了金陵大学、金陵神学院、基督教圣保罗堂等等众多建筑的陈明记建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你游南京(86):南师大内话随园
随园银杏一黄,南京就美成了金陵!
南京师范大学:东方最美的校园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