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尼雅遗址出土两枚《苍颉篇》汉简,这是古时候的小学课本?

尼雅遗址出土的《苍颉篇》汉简

新疆晨报讯(记者 赵梅)古代的小学课本是什么样?当时的小学生都学些什么内容?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两枚《苍颉篇》汉简,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新疆汉晋时期小学课本,还有可能揭示汉晋时期新疆就推行过双语教育。

尼雅遗址

据了解,《苍颉篇》是秦朝丞相李斯编著的启蒙识字课本,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小学课本,也是当时最重要的识字工具。

尼雅遗址的这两枚《苍颉篇》汉简,是中日联合尼雅遗迹考察队队员林永建等人,于1993年在尼雅遗址编号为N14的地方采获。上海博物馆研究人员王樾后来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见到到了这两枚汉简,他在仔细观察研究这两枚汉简后发现,两枚汉简均为木质,其中,一枚汉简已残,最下端遗失,残简长15.4厘米,宽1.08厘米,厚0.8厘米,上面残存13个字,即“溪谷阪险丘陵故旧长缓肆延涣”,木简背面上端也存有三字,但是,字迹迷糊,似为“叁全人”。另一枚汉简保存完好,但是,上面仅存两字,字迹也已模糊不清,似为“廿杜”。

尼雅遗址出土的佉卢文木简

在进一步观察存字较多的汉简时,王樾发现,这枚木简正面文字,书法精妙,功力不同凡俗,它很像秦汉小学字书《苍颉篇》的规范,和国内敦煌、甘肃、安徽阜阳出土的有关《苍颉篇》的残文,不仅体例一致,还和阜阳出土《苍颉篇》木简的部分文字相同。他由此肯定,这两枚汉简就是《苍颉篇》残文。

据悉,有关《苍颉篇》的内容,敦煌、甘肃、安徽阜阳曾出土多批,但是,在尼雅遗址的发现是新疆首次出土。

尼雅遗址出土的汉文木简

王樾分析,尼雅遗址是古代精绝国的故址,汉王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后,精绝这个地处丝绸要道的小城邦,为了贯彻汉王朝的政令,需要精通汉文汉语的中原人来辅佐精绝王工作,也需要在当地推行汉文汉语,而当时他们使用的课本,应该就是全国推行使用的小学课本《苍颉篇》。

针对尼雅遗址不仅出土了数十枚汉文木简,还出土大量佉卢文木简,王樾分析,从这些资料来看,精绝国当年没有自己的文字,在汉王朝统辖西域时,他们曾以汉文作为自己的文字工具,采用“苍颉篇”作为文字课本,后来,汉王朝不能顾及西域后,可能受强大的贵霜王朝影响,他们又采用佉卢文文字来标注了自己的语言。

王樾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推测,汉王朝统一西域并设置都护府后,西域各地的城邦当时都设置有“译长”,也就是今天的翻译,当时各城邦语言不一,双语人才的培养可能就和《苍颉篇》有关。汉王朝为了政令的贯彻实施,很可能就在各城邦国家推行了汉文化教育。

据了解,《苍颉篇》是我国古代继《史籀篇》之后的第二部启蒙识字课本,它最初由三篇文字构成,分别是秦丞相李斯的《苍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和太史胡毋敬的《博学篇》,共20章,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的产物。

另据了解,我国历代启蒙课本分别是:周朝《史籀篇》、秦代《苍颉篇》《爰历篇》《凡将篇》、西汉《急就篇》、南北朝《千字文》、唐朝《蒙学》、宋代《三字经》、《百家姓》、明代《龙文鞭影》、清代《小学韵语》。这些识字教材,都是按古代小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来编写的,可以涉及天文、地理、人伦、道德、历史、农耕、祭祀、教育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苍颉篇》
秦始皇“书同文”用的是什么课本?为何还会出现在西域精绝古国?
揭秘!为您还原最真实的精绝古城……
精绝女王
消失的文明系列之——精绝古国
精绝:死亡之海中的“东方庞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