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草名书

行草书 - 起源

行书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 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

草书

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 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动,上下之间笔划痕迹往往牵连.

 草书的地位。按汉字书体的排列,草书是最末的一位,但也是最高的一位。唐代文学家曾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石、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机。”由此可见中国书法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表达着人与自然、情绪与感受、内在心理秩序结构与外在宇宙秩序结构相碰撞、相争斗、相调节、相协奏的伟大生命之歌。所以说,草书是中国书法的颠峰,是皇冠上的明珠。

  草书的特点。因为这种字体婀娜多姿、灵活多变,而且结体简约,行笔多连接环转,书写流速、方便,因此被历代人民大众所接受。几千年来,草书在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变化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草书字体,大致分为章草、今草、行草和狂草。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它的特点是:横画上挑,环转如篆,“捺”画如隶。其结体简约,并在笔画之间萦带相连接。章草随着隶书的问世就已诞生,由于汉朝时期写奏章常用这种字体所以叫章草。

  今草是从章草脱变而来。今草是每个字独立,但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却有机地联系起来,笔画承上接下,行与行揖让顾盼意态相连、神气贯通。

行草书 - 行草书

  行草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一种字体。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吸取了今草的结体和用笔方法而诞生的一种书体。

行草书
       

行草书 - 中国汉字实用艺术行草书歌诀

  艺术的生命力贵在创新,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行草书,特编如下歌诀。华夏五千年,文字栽史篇。古人创造字,繁简天地悬。象形又会意,字字珍珠般。动笔先动念,气重神自然。写字如打拳,用力莫平摊。有轻又有重。如指弦上弹。犹如歌与舞,节奏要记熟。写字先看形,形体要分清。一字一副画,节构不能差。不论字繁简,写活为标准。写字看结构,重心要放稳。若须字相连,藕断丝相牵。千篇不一律,灵活法中法,心领神意会,神通艺更佳。

行草书 - 颜真卿的行草书

 颜真卿,709年生,785年逝世,京兆万年(今陕西)人。字清臣,曾任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们又称之为“颜鲁公”。

他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传世颜真卿的作品比较多,著名的墨迹,楷书有《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其中除《祭侄文稿》为公认的真迹外,其余的作品真伪尚有不同的意见。但都是流传有绪的墨迹。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另外,还有《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元结碑》等。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祭侄季明文稿》,行草墨迹,纵 28.2厘米,横72.3厘米, 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反成为颜氏不可多得的佳作。他用笔苍率,不着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所以此帖神彩飞动,姿态横出,笔势雄伟,超神入圣,誉为颜书行草第一。元鲜于枢曾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行草书

行草书 - 行草书字帖介绍

行草书
书名:颜真卿楷书入门/新编行草书入门系列丛书 
ISBN:753561286 
作者:周旭/路振平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定价:8 
页数:68 
出版日期:2003-03-01 
版次:1 
开本:大16开 
包装:胶装 
简介:本帖是为初学楷书的青少年学生编写的一套入门字帖。《颜真卿楷书入门》是以颜真卿《勤礼碑》为蓝本编写的。为了使读者对柳公权楷书的用笔和结体有更深刻的认识,本帖在“技法篇”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着重从变化法、中心法、部首法、错落法、尽态法、呼应法、迎让法、异形法等八个方面对柳体楷书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说明。编者在“基础篇”中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什么样的毛笔最好”、“如何执等”、“怎样选帖”、“怎样布局”、“如何创作”等方面的知识。

行草书 - 明虞堪行草期约帖 

 

【名称】明虞堪行草《期约帖》 
  【类别】中国书法 
  【年代】明代 
  【作者】虞堪 
 

行草书 -  【简介】


  纵22.6厘米,横34.1厘米,纸本,行草书体。

明虞堪行草期约帖


学者顾随认为:“诗是要将日常平凡生活美化(升华)。”他以唐人李商隐为例,谈及中外唯美派诗人的不同在于:“西方唯美派不满意于日常生活,于是抛开了平凡事物别去找,别去造”,而李氏“只是根据日常生活,而一写便美化了,升华了”。此说极有见地,用以论及书法艺术亦十分允当。一个中国传统文人也许只是为了叙说琐事,信手挥翰。撇开书写内容,单是那美妙的墨迹就让人称赏不已。对此,余秋雨先生在《笔墨祭》一文中说得更精辟:“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一支毛笔并不意味着一种特殊的职业和手艺,而是点化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


有了上述认识,我们再看故宫博物院所藏元人虞堪的尺牍《期约帖》,就仿佛穿过时空隧道,领略一个传统文人是如何把日常平凡生活升华为优美诗章的。

 
虞堪(约公元1354年前后在世)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虞堪元末隐居不仕,明初洪武年间起用为云南府学教授。他藏书丰富,喜好吟咏,擅作山水,有《鼓泄稿》等著作问世。同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元代画家陆广的《诗简帖》也系尺牍。陆广对虞堪极为推重,誉其“古箧启奇文,微吟发清趣”。陆氏还以诗稿“夹注”形式写道:“克用乃冠缨世家,文章事业,铭彝鼎,被弦歌,克用袭藏,皆鲸珠也。”虞堪尽管“袭藏”堪比“鲸珠”,却生性旷达,他曾借澄湖变迁以喻寄身湖海的隐逸心志:“桑田变海元如此,自泛扁舟人五湖。”


“牍”为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为木简中的一种,长约尺许,故曰尺牍。后世又称公文为“文牍”,书札为“尺牍”,人们平时说的“帖”即有“尺牍”之义。《说文解字》中,“帖”之本义即“帛书署也”。“帛书”就是用缣帛进行书写。据应成一先生考证,从战国时代起,在很长时期内,缣帛与竹木、简策是人们用来书写的主要材料。东汉时期发明了纸,竹木、简策才逐渐淘汰,而缣帛与纸并用于书牍,又历经数百年之久。也是在东汉,人们开始重视收藏名家手迹,书家所书短札尺牍受到世人宝藏的,就称之为“帖”。唐人张怀瓘《法书要录》就行草运用之于尺牍有精彩论述:“或四海尺牍,千里相闻,迹乃含情,言唯叙事。披封不觉,欣然独笑,虽则不面,其若面焉。妙用玄通,邻于神化……”确实,得友人手札仿佛面晤,读信时不禁莞尔一笑。友人如果不是书画名家,那么也许只能从尺牍中品藻其馥郁墨香了。


《期约帖》纵22.6厘米,横34.1厘米,纸本,行草书体。此札系虞堪写给友人钱唐(字惟明),信中诉说自己与友人有约,但久候不见,于是派舍弟前去探问究竟。信中还用了“尾声梁下”典故。尾声是古代传说中一个坚守信约之人,他与一女子相约桥下见面,女子未来,河水上涨,尾声仍未离开,最后抱桥淹死。虞堪将自己戏称为尾声,表示“非敢爽言”。有趣的是,信中“呵呵”发噱之声,我们在网上聊天时还常用到,只是像这样精美的尺牍今天已经不易见到了。


细观此帖,秉承晋唐以来“二王”一路帖学意趣,同样也沾溉了元代时人的风气,作品以行草为主,偶或还有章草用笔(如“曩”、“不”、“否”等字),但仍以遒媚的面目出现。通篇写来,秀美而不失骨力,流畅又疾徐有致。其用笔以中锋为主,正、侧兼容;楷、行、草并用,却毫无“夹生”之感。“不”、“报”等字多次出现,均能做不同处理,避免了雷同和单调。每行大多字字独立,时见两字相属,同样丰富了审美效果。一开头“堪奉白曩”数字,均为行楷体;从“有期约久不至”开始,则行草并用,可以想见书家感情从平静到激越的变化;到末两行“顿首奉白……”书写节奏明显加快,特别是末行前八字,尽管每字独立,其内在笔势却连绵起伏,气脉畅达,一气呵成;到“至友”处稍作停驻,“侍史”两字连缀一笔到底,戛然而止,似言有尽而情无穷。由于此件系手札,行文有固定格式(如为表示对受信人的尊重,常一行未到底即另起一行等),从而使章法形成了“上齐下不齐”和“大疏大密”的艺术效果。书写者“无意于佳”,欣赏者却能产生规整与变化、缜密与疏朗妙契无间的审美感受。


虞堪《期约帖》曾为嘉兴项元汴所藏,系虞堪写给友人钱唐(字惟明)的一封信札,此信的大意是说自己与其有约,但久候不见。信中还用了“尾声梁下”的典故。这是出自《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虞堪将自己比成尾声,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守约之人。

 
从书法风格上来分析《期约帖》,一方面明显看出追随赵孟頫书风的痕迹,即以晋唐书法为旨归,谨守法度,讲究中规中矩,典雅秀逸与笔法精致。另一方面,由于身处特殊的动荡时代,审美理念受到元末隐逸书风的影响,表达到其书法作品中,便出现了一种貌似熟悉的陌生。加之书写者杂入了不少章草用笔,给作品平添了几分生拙趣味外,也能窥见章草在明代初期越来越受到书家的重视。总体上来说,《期约帖》仍主要以遒媚蕴藉的赵体面目出现,秀美而不失骨力,流畅不显浮滑,用笔轻重缓急,徐徐有致。但作品中却明显少了几分奎章阁书家的程式,多了些大小错落与跳跃式的情感流露。整封信札一任笔性的放纵,全部在毛笔的轻重提按中连贯而成,尤以点画的变化最为跳眼,我们可以想见作者在书写时笔尖在纸面上的跳荡。这种节奏感与灵动感,是谨守赵孟頫一派书家中所少见的。信札的章法特别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空灵而不显得单调,字字不相连属却又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书写技巧的高度娴熟与自信的驾驭能力。我们从虞堪的书法中完全可以看出赵孟頫书风在元末的逐渐式微,以及更多更新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取向在这一时期碰撞激荡。


虞堪作品个性并不突出,明显看出追随赵孟頫书风的痕迹,说明赵氏“复古求新”的书学主张影响之大,同样也道出了虞堪在书史“寂然无名”的根本原因。这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作为一个学书者,必须力避时风,转益多师,勇于创新,形成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个人性情的艺术风貌才算是成功。 

目录:

上篇 技法篇                     下篇 基础篇
一、选笔                           一、变化法
二、执笔                           二、中心法
三、选帖                           三、部首法
四、临帖                           四、错落法
五、用笔                           五、尽态法
六、结体                           六、呼应法
七、布局                           七、迎让法
八、创作                           八、异形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作品的落款可以用草书吗?
白蕉书法十讲:第八讲书体(下)
了解书法五大字体,传承中华汉字文明
《对联书法章法浅探》
草书的字体空间
[书画课堂] 杨再春行草书法视频教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