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鼻旁窦(内附鼻窦CT基础讲解)

鼻旁窦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 包括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位于同名骨内 。

它们均通过小孔开口于鼻腔侧壁,这些小孔保持了各个含气间隙之间的气体平衡,通过这些孔也使得鼻旁窦内的黏液经黏膜纤毛自动摆动清除到鼻腔。

开口的详细位置和窦的精确大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Beale T J, Madani G, Morley S J. Imaging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 and nasal cavity: normal anatomy and clinically relevant anatomical variants[C]//Seminars in Ultrasound, CT and MRI. WB Saunders, 2009, 30(1): 2-16.

呼吸上皮经鼻旁窦开口延伸进入鼻旁窦并贴附窦腔表面,这一特征也为感染蔓延提供了条件。窦黏膜较鼻腔黏膜薄,血管较少,杯状细胞少。纤毛多位于窦口附近,窦腔内其他地方的纤毛少。

鼻旁窦的功能尚未明确。它们可明显增加声音共鸣,也可在不明显增加颅骨重量的情况下,使颅骨局部面积增大。随着个体的生长而发生的改变可重点强化某些部位,如当恒牙萌出时,可促进上颌骨牙槽突的发育等。另外,它们也可在头部的轮廊方面发挥作用,可提供外观特征,在社会背景(如性别、性成熟和群体认同)中进行个体识别。

出生时大部分窦发育不完全或缺如, 在恒牙萌出期间和青春期以后明显膨大。在这期间面部的大小和形态将发生明显的改变。

鼻旁窦的发育和儿童期的解剖变异

出生时, 小的筛窦和上颌窦已经出现,上颌窦只不过是鼻腔的外翻小袋,蝶骨还未气化。了解儿童时期每个阶段的鼻旁窦发育对病理分析和手术计划至关重要。尸体和影像学研究为鼻旁窦发育提供了生理数据。

鼻部胚胎发育

出生时的鼻

鼻甲在出生时通常未充分发育,下鼻道和中鼻道还在发育中。

钩、半月裂和筛泡已经有明确可辨认和固定的标志,前后筛泡在数目上几乎发育完全, 但大小还继续发育。小房被结缔组织分开,当后来小房膨大后,结缔组织则被压缩。筛窦复合体长8~12mm ,宽1~3 mm ,高1~5 mm ,其在出生后头几年体积迅速膨大。上颌窦大致呈球形,体积6~8cm² 。长10mm ,高4mm ,宽3 mm,其中一开始位于眶内侧, 但在1 岁末时上颌窦位于眶下并投向外侧,蝶骨内没有空气,尽管有时可以发现闭合的黏膜囊。出生时,蝶骨有两个主要的骨化中心。二者融合失败可能产生解剖变异,如永久性颅咽管(persistent craniopharyngeal canal ) 。咽鼓管位于鼻腔,下鼻甲后端之后。额窦仅仅是个小凹,开口于漏斗。

1-4岁的鼻

最上鼻甲通常消失,其余的3个鼻甲变得相对较小。下鼻甲发育为主要的鼻腔气道。上颌窦在4 岁之前迅速扩大。向外侧到达眶下管,向下达到下鼻甲附看处,长22~30mm, 高12~ 18mm ,宽11~19mm 。筛小房在各个方向上膨大,开始时向前,然后向后进展。到4 岁时,它们发育较好;一些变异,如鼻堤小房、眶下小房和鼻小泡可以辨认。蝶窦气化大概在出生后7 个月出现,确切的小房在2 岁时出现。到4 岁时,大约如豌豆大小,自径4~8mm。额窦最后发育,1 岁以内的婴儿几乎看不到额窦。2 岁之后额窦开始气化,逐渐膨大从前筛部开始出现小凹。额窦早期发育缓慢,到4 岁时,垂直高度仅达眶高(6~9mm ) 的一半。

4~8 岁的鼻

到8 岁时,鼻旁窦在各个方向上膨大。上颌窦向外侧达到上颌骨和硬腭平面,已成四面体形, 长34-38mm,高22-26mm, 宽18~24mm。未萌出牙的牙胚紧贴上颌窦底。筛小房继续膨大,但是较以前放慢;后组小房大于前组小房。

通常5岁之后额骨气化才进入垂自板,此时额窦在放射影像检查时才得以辨认。额窦气化迅速,额窦垂直板开始气化,到8岁时,其高度到达眶顶。

8~12 岁的鼻

到12 岁时,鼻旁窦儿乎达到成人比例。在恒牙萌出之后,上颌窦气化达到上颌骨牙槽,所以此时的窦底已经在鼻腔底水平下4~5mm。筛窦达到成人大小,额窦延伸进入额骨,继续膨大直至成熟。蝶窦到14 岁时达到最大。

鼻旁窦发育变异

鼻旁窦的大小和形态不对称,发育不全和解剖变异常见。常亦可发生单侧或双侧上颌窦发育不全,双侧少见。筛小房气化进入中鼻甲,产生鼻甲泡,向下外气化则出现眶下小房。蝶骨的气化程度变化非常大,但发育不全少见。相比之下成人单侧额要发育不全出现率为15 % ,双侧为5 % 。

额窦

额窦( frontal sinuse) 成对,位于眉弓的后面,额骨的内外板之间。每侧额窦位于一个三角形区域的深面,其三角形的3 个点分别为鼻根、鼻根上方3cm 的一点,眶上缘内1/3 和外2/3 的交点。双侧额窦很少对称,因二者之间的分隔常偏离正中面。额窦有时被不完整的骨性隔分隔成许多相互交通的隐窝。

额窦平均高3.2 cm, 宽2.6cm , 深1.8cm 。每侧通常有额部,向上延伸至眉毛内侧部的上方;眶部向后延伸至眶顶的内侧部。罕见一侧或双侧额窦发育不全或完全缺如;有报道称存在种族差异。但眉弓上的凸起不再是额窦存在和大小的标志。男性眉弓上方会更突出,使得男性额头倾斜,而儿童和女性的会垂直或凸出些。

每侧的额窦经筛漏斗(ethmoidal infundibulum ) (鼻额隐窝, 而不是管) 开口于相应中鼻道的前部或开口于半月裂内侧,如果钩突附着于鼻腔外侧壁或鼻堤气房。额隐窝( frontal recess ) 实际上是前筛复合体最前部,但在此叙述是因为它对额窦引流具有重要性。

额隐窝的外侧壁是筛骨眶板, 内侧壁由中鼻甲构成,后壁由位于筛泡上隐窝(suprabullar recess) 内的颅底构成,或者当筛泡的止点到达颅底时, 由其构成额隐窝的后壁;前壁从固有额窦延伸至中鼻甲附着的前部。

简单看来,额隐窝呈倒置的漏斗形,与额窦底构成沙漏形。然而,额隐窝常因额筛小房在其前部和后部出现狭窄,因此出现高度回旋状。这些额筛气房依据它们在额窦内壁的附着和它们与额隐窝的位置关系分为前侧窦、后侧窦或内侧窦、外侧窦。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额窦的动脉来自眶上动脉和筛前动脉,其静脉回流入眶上切迹内连接眶上静脉和眼上静脉的吻合静脉。

筛前动脉

眶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

淋巴引流入下颌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神经支配来自眶上神经(一般感觉神经)和蝶腭神经节段眶支( 副交感神经分泌纤维) 。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蝶窦

蝶窦(sphenoidal sinuse) 是位于蝶骨体内的两个大而不规则的空腔,因此居于鼻腔上部的后方。

每侧的蝶窦从其前壁较高的位置开口于同侧鼻腔的蝶筛隐窝。蝶窦口的高度变化较大,但通常位于上鼻甲内侧。成年人蝶窦平均垂直径为2cm , 横径为1.8 cm , 前后径2.1cm 。两侧的蝶窦通常有中隔分开,但其常偏离中线,因此两侧的蝶窦大小、形态不对称。窦腔可进一步被薄骨板和副隔部分地分开,尤其是在前者软骨结合的区域,这些隔通常附着到颈内动脉上。偶尔一个窦腔在另一个的上方并互相重叠,少数情况下二者之间可相通。

颈内动脉管、翼管、三叉神经上颌支,有时也有视神经在外侧壁上产生骨嵴,分别从外侧壁突入蝶窦腔内。

蝶窦上方与视交叉和垂体相邻,两侧与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相邻。蝶窦的一侧或双侧可部分围绕视神经管。蝶窦骨壁之间的间隙,偶尔可使窦内的黏膜与覆盖其上的硬脑膜、视神经或颈内动脉相接触。

蝶窦周围骨的气化范围变化较大,有时两侧的隐窝可延伸至蝶骨大、小翼或翼突,分隔翼管和圆孔。有时一个后筛窦可延伸到相对较小的蝶窦的后上方。这种情况下蝶骨位于蝶筛小房( Onodi 气室)的内下方,蝶筛小房与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将会关系密切。经蝶筛小房进入蝶骨时,这些结构存在损伤的风险。蝶筛小房(Spheno Ethmoidal cells)可经CT扫描很好地进行辨认,在冠状面上可见一水平横条。前床突气化可高达蝶骨气室的15 % 。

蝶窦的位置和形态对经蝶骨体手术入路具有重要意义,蝶窦可分为3 种主要的类型:

①鞍型, 最常见类型, 窦腔以不同的距离超过鞍结节;

②鞍前型,窦腔偶尔向后延伸,但不超过鞍结节;

③鼻甲型,罕见类型,窦腔小,在蝶鞍前约有10mm厚的骨松质与蝶窦分隔。蝶窦隔前部在中线位置后部常偏移向一侧,术前判定分隔的位置非常重要。

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

蝶窦供血来自眼动脉的筛后支和蝶腭动脉的鼻支。

静脉血经筛后静脉回流入眼上静脉。

淋巴引流入咽后淋巴结。

一般感觉神经来自眼神经的筛后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分泌运动纤维来自翼腭神经节的眶支。

筛窦

筛窦(ethmoidal sinuse) 与其他鼻旁窦不同,是由位于筛骨迷路内的许多薄壁小腔构成。小腔室的数目和大小不恒定,每侧可有3 个大窦和18 个小窦。筛窦位于鼻腔上部和眶之间,与眶腔之间仅借很薄的筛骨迷路板或筛骨眶板分隔(眶板阻止感染的能力很弱,筛窦的感染易扩散至眼眶)。筛窦的气化可能伸入中鼻甲或蝶窦两侧的蝶骨体和蝶骨翼。有综述提到筛窦在出生后就是充气、多孔的结构,而不是像其他鼻旁窦那样发生气化( Jankowski,2013 ) 。

在临床上,依据胚胎发育、与鼻腔交通的位置、黏膜纤毛摆动排泄以及它们与中鼻甲基板的位置关系,每侧的筛窦可分成前组和后组【先前错误地将一部分气房分为中组, 现划归为前组】。前、后组彼此依据基板加以区分,两组的气房可以锯齿交错,因此, 二者的边界弯弯曲曲。每一组内,窦腔被不完整的骨隔分隔。

前群筛窦

前群筛窦( anterior ethmoidal sinuse) 可有多达11个气房,经一个或多个小口开口于筛漏斗。筛漏斗是位于鼻腔外侧壁和钩之间的立体的漏斗状裂隙。

筛窦最前组是鼻堤小房,属筛鼻甲发育的遗迹,是常见小房,几乎都出现。内侧与泪囊和泪管相邻,前部深陷鼻腔外侧壁。

在额隐窝手术中,去除鼻堤前壁, 即“打开蛋帽' ( uncapping the egg) ,是关键性步骤。筛泡隆起于第二筛鼻甲,由最大的一组筛小房组成,变化也比前筛房小。在筛泡面和钩骨后缘之间的裂隙称为半月裂。当筛泡板到达颅底时,其则构成额隐窝的后壁。在其他情况下,可存在筛泡上隐窝。眶下小房( Haller 小房)可以出现在眶下壁的下内侧。

后群筛窦

后群筛窦( posterior ethmoidal sinuse) 的气房可达7 个,单窦开口,位于上鼻道。有时单口开口于最上鼻道,也有一个或多个开口于蝶窦。

后组筛窦紧靠视神经管和视神经,因此,视神经损伤是筛窦内镜手术潜存的灾难性并发症,尤其是存在蝶筛小房( Onodi 小房) 时。

蝶筛小房的出现率变化较大(3.5%~51 %) ,不同种族差异较大,非高加索人更常见。蝶筛小房通常被看作为最后部的筛小房,在蝶窦的外前方气化而成,与视神经密切相邻, 可以包含视神经结节, 此处视神经管凸入小房壁。

筛骨顶

筛骨向上开放,顶由额骨眶板封闭。筛骨气房凸入眶板,形成"筛小凹' ( fovea ethmoidalis) 。外侧的筛状薄板(颅底最薄的部分之一) 构成顶的内侧壁,从中鼻甲延伸至筛板和嗅窝的外侧壁。嗅窝深度不定,通常不对称。在窦手术中存在危险。

钩突

钩突( uncinate process) 是薄的钩状骨,与腭骨垂直板和下鼻甲筛突相关节。它的后上缘游离,与筛泡一起构成半月裂。

钩突有时向内返折进入中鼻道,通常覆盖上颌窦口。在窦手术中, 需要切除。

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筛窦动脉来自蝶腭动脉鼻支、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

静脉引流由相应的静脉完成。

前组筛窦淋巴回流入下颌下淋巴结,后筛窦回流入咽后淋巴结。

感觉神经来自眼部神经的筛前支和筛后支,副交感神经分泌运动纤维来自翼腭神经节的眶支。

上颌窦

上颌窦( maxillary sinus) 在鼻旁窦中最大,几乎占据了整个上颌骨体。

上颌窦基部位于内侧,构成鼻腔侧壁的大部分。底通常低于鼻腔的底,由牙槽突和上颌骨的部分腭突构成。上颌窦底与牙根有关,尤其是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但上颌窦底有可能向后并入第三磨牙和(或) 向前延伸包含第一前磨牙,有时甚至到达尖牙。被覆牙根的骨质缺损并非不常见。上颌窦的顶由眶底的大部分构成,其内包含有眶下管,有时是裂隙。上颌窦的外侧呈平锥体顶状, 延伸到上颌骨的颧突内,可以达到颧骨,形成颧隐窝,在侧位X线片上可见窦上发出的V形阴影。

上颌骨的前面构成上颌窦的前壁,内部有纤细管道[ 上颌窦管(canalis sinuosus) ] 形成的沟槽,容纳来自眶下管的上牙槽前神经和血管。

后壁由上颌骨的颞下面构成,内有牙槽管,向窦腔内形成骨嵴,管内有分布到磨牙的上牙槽后血管和神经。

内侧壁后上方有上颌裂口, 一个大的开口,由腭骨的垂直板、筛骨的钩突、下鼻甲、泪骨相互连接将其封闭,形成窦口和前、后囟。

窦口通常开口于筛漏斗的下部,进而经半月裂( hiatus semilunaris) (该裂隙构成钩突上缘以上的区域)通向中鼻道。如果不事先切除钩突的话,上颌窦口在鼻腔检查时正常观察不到。因仅由骨膜和黏膜覆盖,可有副窦口出现,可以通过鼻内镜和CT 发现。所有的窦口更靠近窦顶而不是窦底,这意味着上颌窦的自然引流依靠健全的黏膜纤毛摆动;窦黏膜—骨膜纤毛正常情况下向窦口摆动。

上颌窦可被不完全分隔,完整的隔非常罕见。上颌窦窦壁菲薄,在确定上颌窦肿瘤扩散方面具有临床意义,肿瘤可以向上推至眶底使眼球移位;突入到鼻腔导致鼻腔阻塞和出血;突入到颊部,引起肿胀,如果损坏眶下神经,还可引起麻木;向后扩展到颞下窝, 损害翼状肌而引起疼痛, 从而限制口的开合;或向下到口腔,使牙松动, 咬合不正。拔除磨牙可能损坏窦底,撞击可能导致窦壁骨折。少数悄况下,可出现一侧上颌窦口发育不全。

窦口鼻道复合体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指上颌窦口、筛漏斗、半月裂区域。

它更多的是功能复合体而不是定义明确的解剖结构。复合体是上颌窦和前组筛窦的分泌物引流共同路径,此处钩突附着于鼻腔外侧壁,同时复合体也引流额窦。

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上颌骨的血供主要来自上颌动脉之上牙槽动脉的前支、中支和上牙槽后动脉,以及眶下动脉和腭大动脉。

上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的分支在窦的骨性壁内形成吻合,也供应从腔黏膜。上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常出现骨外吻合。骨内吻合和骨外吻合形成双重动脉拱廊供应窦外侧壁,也供应一部分牙槽突。

静脉与动脉伴行,进入面静脉或翼状静脉丛。

淋巴引流入下颌下淋巴结。

窦神经支配来自眶下神经和上牙槽神经的上牙槽前支、中支和后支( 一般感觉),以及翼腭神经节的鼻支(副交感神经分泌纤维) 。

鼻旁窦影像学

在鼻炎诊断中不建议使用标准的放射学影像,因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低,尽管可以用于急性额窦炎或上颌窦炎的确诊,但对治疗的反应和是否需急性引流无法判断。CT 可以确定解剖变异,但不应独立用于诊断,因为1/3 无症状的个体偶尔表现出黏膜改变。螺旋CT可提供高质量的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有利于了解鼻旁窦的大小和毗邻关系。

Basic CT Anatomy of Paranasal Sinuses

鼻旁窦感染的扩散

非控制性鼻旁窦感染的死亡率非常高。在抗生素前时代,鼻窦感染的死亡率常与脑膜炎和脑脓肿的死亡率相关联。鼻旁窦感染具有扩散到眼眶、海绵窦、脑膜和脑的可能性。在这一部位,抗感染的能力依赖于感染微生物的毒性、是否有及时、恰当的治疗、自身免疫力和个体的鼻旁窦感染易扩散的解剖特点。正常黏膜纤毛清除鼻腔和鼻旁窦黏液的功能麻痹或不协调,非常快即出现感染,显而易见,至少可明显看出排泄通畅至关重要。中鼻道构成前筛窦、额窦和上颌窦的共同的排泄通道;后筛窦和蝶窦的分泌物排泄到上鼻道和蝶筛隐窝。内镜检查通常可见感染黏液从这些区域排出。

鼻旁窦骨性壁在一些部位菲薄,还存在裂缝,尤其是筛骨的筛板和眶板、蝶窦的外侧壁、额窦的眶壁和后壁,把感染的窦腔黏液直接带到与之接触的眶骨膜、颅前窝的硬膜和海绵窦,进而发生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经这一路径,感染迅速扩散。将产生失明、硬膜内和硬膜外积液、海绵窦血栓、脑膜炎、额叶脓肿等后遗症,如果导静脉受累,还可出现颅盖骨髓炎。

所有分享仅供学习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猜你需要:鼻腔

鼻腔解剖精采视频讲解

外鼻脑干的内部结构Ⅰ脑干的内部结构Ⅱ

脑干切面观

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的功能和脑干损伤的简单介绍

翼腭窝

端脑的内部结构

海绵窦

鼓室颞下颌关节气管切开术图解+视频

中耳

颅前、中、后窝颅内压升高致视乳头水肿详细图解

相 关 阅 读我是如何记忆解剖术语的?对死亡和无常的思考越早越好

书籍推荐 | 这几本书能让你不再惧怕死亡

这里有一个书单,送给寒假的你。

术语搜索

一项技能快速翻译

学解剖知识,这个好用的网站你用了吗?断层解剖看这些书就够了

几本口腔解剖书籍

一一:因为你看不到,所以我才拍给你看啊。

腹膜:导图

腹膜

腹膜那些看不明白的结构脑干切面观

肝脏位置与体表投影

产道

真骨盆, 骨盆底子宫的血供、淋巴引流与神经支配妇产科书籍分享

解剖学书籍更新十二指肠

(基础)胸片读片步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九大”系统之七——呼吸系统(鼻)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难点讲解】呼吸系统-鼻旁窦(运动系统-颅骨-鼻旁窦)
[鼻窦解剖] 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你知道各有几个壁吗?这次终于搞懂了,写报告时不再迷惑(建议收藏...
图文解说: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病和手术的关系
?鼻腔的应用解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