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科学《蚂蚁》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蚂蚁》一课的教学设计
陈自珍  苍山县神山镇中心小学    chenzizhen598@163.com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1、突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叶圣陶先生的“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教育哲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强调“群体本位”,所有学生应该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强调“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着想”,这就是其“学生本位论”的内涵。他指出教育必须为了生活,服务生活,必须源于生活,适应生活;必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叶圣陶的“三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与把握:一是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关注他、相信他、理解他的基础上,必须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二是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是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三是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观点,突出了“训练”“历练”“实做”等的重要性。本课教学设计无论是目标、过程、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无不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
2、基于课程标准
1).体现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做中学”科学教育倡导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行为上,我们应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科学,激活孩子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本节课在获析学生前概念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亲历一次“观察——分析——推测——归纳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2).目标的设计突出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生命体的主要特征;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能设计研究方案,并运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勇于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蚂蚁》一课目标的设计突出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认识昆虫,并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依据。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标准之下开展教学活动。
3.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以为,教育教学要促进学习者本身对于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学者提供的帮助要有利于儿童自我积极的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所以教师要经常根据儿童的水平,提供灵活的“脚手架”来帮助儿童。脚手架并不仅仅是为了产生直接效果,而是为了慢慢培养儿童未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给学生直接的指示,要用问题引导他们参与到调查研究中去。 在此课中,教师的“脚手架”体现在:材料的准备、问题的创设、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的设计等方面。
此外,本科的设计还依据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指导。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简析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较,生命科学领域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教材内容分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看,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明显呈现一个从点到面、从具体到一般、从单一知识到综合理解运用的特点。在中年级主要通过对单个生命体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发现理解一些生命个体的常识,由这些活动触类旁通,逐渐建立与其相类似生命个体的特征,到了高年级,重点放在对生命世界共性特征以及差异性的研究,此外,高年级还紧紧将生命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保护环境、污水处理等。
单元分析
《蚂蚁》属于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让孩子们通过亲历观察活动获得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样构成他们对动物、生物、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这几课的主题活动之间结构严密,环环相扣。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活动向着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学生通过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更多体验,可以更好的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准备。本单元包括四课,19《蚂蚁》、20《他们都是鸟》、21《猫和兔》、22《多样的动物》。各课都是借助观察某一种动物的特征来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从而使学生对动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即由同类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结构清晰。每课用情景、问题、观察、研究等环节连接在一起,落实了探究目标的基本要素。另外,教材还采用前易后难的呈现方式,内含了启发学生运用迁移的理念进行迁移学习方式的构建。
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观点。”按照这个思路构建了本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对常见动物已有的认识为基础,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收获的乐趣。设计了用用眼睛去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周围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各种不同动物的特征以及特殊的哺乳动物和鸟,掌握昆虫、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本单元前后照应为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拓展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对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等问题的探究奠定基础。
本课分析
《蚂蚁》是 “动物王国”教学单元里的第一课。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材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对动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梳理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与描述、分类与比较、文献调查法、电教多媒体法、讨论法、引导探究法相结合等方法。
本课运用的教学策略:观察课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四、学生情况分析
《蚂蚁》属于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让孩子们通过亲历观察活动获得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样构成他们对动物、生物、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探究和事物的能力,能够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科学观察。并且能够将观察到得加以描述,能和同伴进行有效的交流。蚂蚁这种小动物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也许能说出许许多多关于蚂蚁的有趣故事,对蚂蚁非常感兴趣,并乐于参与探究。但是很少有学生能近距离的观察蚂蚁,要想使他们很顺利地观察清楚蚂蚁的特征可不是一件易事。因此,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经历探究过程便显得尤为重要。
五、教学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外表特征。
2.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能对某种昆虫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4.懂得关注、亲近小动物,珍爱生命。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探究、讨论、对比等活动,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学难点: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蚂蚁的课件、蚂蚁身体结构组合模型、罐头瓶、活蚂蚁、昆虫观察盒、放大镜、羽毛等。
学生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蚂蚁的有关资料,观察蚂蚁的外性特点和生活习性。
八、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请同学们猜猜它是谁: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谜底:蚂蚁)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检查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
学生汇报交流。(随机评价表扬)
(引导交流:一是了解蚂蚁生活的环境,二是蚂蚁的分工,三是意识到要保护小动物)。
2、凭借课前观察蚂蚁的印象画一只蚂蚁。
老师:课前我布置了一些作业,让大家观察蚂蚁的形态及生活习性,请你们根据课前的观察画一只蚂蚁。看哪一个同学画得最快最像?(生画蚂蚁)
让学生比较画的蚂蚁与捕捉来的蚂蚁是否一样。
实物投影展示画的比较好的蚂蚁
(学生互说.互评.也可以让画的好的或画的不好的学生说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后,认知上的偏差使学生困惑、惊讶。教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观察活动做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自主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蚂蚁的身体构造,看一看他们有哪些特点?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蚂蚁,可以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或把蚂蚁放到昆虫盒进行观察。并把它们的身体特点填写在表格里,如果你喜欢画画也可以画下来。(可将学生的画进行实物投影)温馨小提示:
2、用表格、或画图或语言描述观察发现。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发现。(这里要抓住学生生成性,如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点拨,可由学生相互补充,也可根据情况教师引导观察)
3、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蚂蚁图片)
这是蚂蚁的头,这是胸,这是腹,而且它的头部还有一对触角,胸部还有三对足。
4、根据正确的描述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遍蚂蚁,再改正一下自己画的蚂蚁图。
再次展示图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创设了自己探究的条件,采用四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主动探究而得出的结论,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观察各种蚂蚁—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
1、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
师简笔画画出蚂蚁身体结构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蚂蚁基本资料,加深对蚂蚁的了解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
(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下面配文字)
【设计意图】通过对各种蚂蚁的对比观察,运用科学阅读作为连接点,通过图画与文字,帮助学生不断形成正确、完整的科学概念。
(五)、观察多种昆虫——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活动:给蚂蚁找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1、 猜想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
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
2、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
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我们把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3、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4、根据所学知识辨别一些动物是否是昆虫。
课件出示:几种小动物
【设计意图】活动通过观察与比较、分类与归纳,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小虫子并不是昆虫,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六)、应用拓展,升华感情
1、送蚂蚁回家
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也有自己可爱的家,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2、蚂蚁回到大自然的家后,它们忙些什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你从蚂蚁身上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也是情感教育的升华,使学生生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并鼓励学生要学习蚂蚁团结、合作、分工明确的精神,而这几种精神恰恰是我们科学课中所需要的,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七)、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总结全课
师:好,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蚂蚁,了解了蚂蚁的外形特征,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2、引导质疑, 注重生成
师:对于蚂蚁,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蚂蚁搬家说明了什么?
生:冬天蚂蚁为什么躲藏起来?
生:蚂蚁会迷路吗?
师:蚂蚁肯定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课下继续研究。
如果对其它昆虫的研究感兴趣,也可以课下饲养一种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设计意图】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这些生成性的问题更易驱动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有利于维持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科学课的研究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向课外、校外延伸,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真正体现了科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最终回归生活。
九、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1、对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
设计者:            单位(学校):                                   编号:
教学设计名称
总    分
涉及学科课程
适合年级
评    价    项    目
达   到   等   级
备  注
(得分)
(5分)
(4分)
(3分)
(2分)
教学(学习)目标的表述
2.0
教学(学习)内容的安排
1.5
教学(学习)资源(包括媒体、环境)的选择
1.5
教与学策略(模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5
教与学过程结构的安排
1.5
自主学习活动的安排
1.5
是否适合学生当前的水平
1.5
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
1.5
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0
设计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2.0
设计方案的实践效果
2.0
该设计方
案的特点
您认为该设计方案最有价值和最吸引人的方面有哪些?
对设计方
案的改进
意    见
您认为该设计方案不足之处有哪些?请提出建设性意见。
对设计方
案的评论
您的总体感受和建议。
评价人:                       评价日期:     年    月
2、《蚂蚁》课前收集资料和观察评价
①我真行  J
收集内容
收集或观察方式
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
图  片
①网络 ②剪辑 ③拍摄 ④描绘
☆☆☆☆☆
☆☆☆☆☆
实  物
①收集 ②喂养
☆☆☆☆☆
☆☆☆☆☆
调  查
①小组合作 ②父母协助 ③独立
☆☆☆☆☆
☆☆☆☆☆
观  察
①小组合作 ②父母协助 ③独立
☆☆☆☆☆
☆☆☆☆☆
②你真棒  J
收集内容
收集或观察方式
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
图  片
①网络 ②剪辑 ③拍摄 ④描绘
☆☆☆☆☆
☆☆☆☆☆
实  物
①收集 ②喂养
☆☆☆☆☆
☆☆☆☆☆
调  查
①小组合作 ②父母协助 ③独立
☆☆☆☆☆
☆☆☆☆☆
观  察
①小组合作 ②父母协助 ③独立
☆☆☆☆☆
☆☆☆☆☆
3、 纸笔测验评价
纸笔测验评价仍是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
《蚂蚁》一课的评价设计
1、观察蚂蚁的身体,并用简图把蚂蚁的身体画下来。
2、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      、      、     三个部分,有    条腿,都长在       ,有    对触角。
3、昆虫的主要特征是                                          。
九、设计特色简述
1.核心概念的厘定
“动物王国”单元共包括四课,19《蚂蚁》、20《他们都是鸟》、21《猫和兔》、22《多样的动物》。《蚂蚁》一课,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他们都是鸟》一课,借助对常见鸟的观察,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猫和兔》一课,借助对猫和兔的观察,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多样的动物》一课,借助对青蛙、蛇、鱼等常见动物的观察与研究,归纳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的共同特征,从而使学生对动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各课均是由同类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结构清晰。所有这些无不指向核心概念——“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个核心概念,引导学生从观察蚂蚁开始,到观察不同种类的蚂蚁——观察各种不同的昆虫,最后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2、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体验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行为上,我们应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科学,尽可能把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或将真实的生命系统引进课堂。真实的观察与如实的记录描述,能使教学具有真实感,使学生具有真实体验,最大限度地激活孩子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
蚂蚁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学生在很多地方都见过蚂蚁,比较了解,有的还甚至观察过;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对蚂蚁的认识是浅层次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并没有对蚂蚁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很难对蚂蚁的身体结构描述清楚。而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研究蚂蚁的身体特点,引导学生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在探究这一环节,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蚂蚁的身体长什么样,这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因此学生都想探个究竟,观察的非常投入,整个探究过程是真实的,昆虫的共同特征更是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究而得出的结论,所以对学生来说是经历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注重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育是三维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培养:一是学生在探究昆虫的共同特征之后,上课时我们请到课堂上用来观察的蚂蚁,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使命,这时,我们该把它怎么办?学生纷纷表示应该把蚂蚁放回大自然,让它回归自己的家园,这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第二个方面就是看完一段蚂蚁的视频资料之后,问学生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并适时鼓励学生要学习蚂蚁团结、合作、分工明确的精神,而这几种精神恰恰是我们科学课中所需要的,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4、让科学课回归生活
让科学课回归生活体现在“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无论是引入新课,还是在探究过程中,我都重视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到科学知识,反过来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蚂蚁图片,呈现各种各样的蚂蚁,让学生追忆起生活中一些相关的事实,与今天的课堂相衔接,在拓展这一环节,把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真正体现了科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5、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内容的开放体现在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科学教育“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水远是妙趣横生的”,课堂中的一些生成性资源常可作为课程内容以补充与改进。如《蚂蚁》一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了新的问题:蚂蚁搬家说明了什么?冬天蚂蚁为什么躲藏起来?蚂蚁会迷路吗?这些生成性的问题更易驱动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有利于维持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教学内容的开放还体现在要以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向导,联系社会实践和生产实际,联系自我和自我周围的生活图景来学习科学,从生活世界走进科学世界,再从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不管怎样的课堂,哪怕你再做精心的准备,总会留有一些不足的。我衷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多指导,让我的课堂教学设计逐步走向成熟。
十、板书设计(略)
十一、观  察  记  录 单
观  察  记  录  表(一)
蚂蚁的特征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
蚂蚁的共同特征
观  察  记  录  表(二)
昆虫的共同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5《观察鱼》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这样想象真有趣》课例1
上出自己有思想的科学课优质教学材料课件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