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同人系列:黄河青山—中医大宇宙观

近日来,我国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发生了强降雨天气,在最近的一周里,武汉的降雨更是史无前例的达到560毫米。长江汉口的境界水位超过28米,暴雨造成了大面积的城市内涝和积水,很多气候专家将目前出现的极端天气归结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标准定义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这种偏暖气候会使太平洋区域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得地球有些区域出现大面积干旱,有些地区出现洪涝。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的气候现象被称作“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对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根本原因,很多人归结为现代工业社会对大气的影响导致,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在天气反常变热的时候称作“厄尔尼诺现象”,天气反常变冷的时候称作“拉尼娜现象”。从能量守恒和阴阳平衡的角度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经常连续出现,能量释放和相对收藏是平衡的,“厄尔尼诺现象”属“阳”,“拉尼娜现象”属“阴”

毋庸置疑,现代工业污染对地球的大气运动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规律自身的气候变化相比较依然是相对微小的,对于气候变化规律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国的古典精华《黄帝内经》中找到精准的规律性描述,借此可以运用到国家治理、灾害防治和疾病预防当中。《黄帝内经》上卷《素问》从第六十六篇《天元纪大论》到第七十一篇《六元正经纪大论》的六篇文章详细的记录了用天干地支纪年、60年作为一个循环周期的气候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了不同年份的气候特点和疾病的发病规律,《黄帝内经》中这六篇文字非常长,在中医界中发展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一门学问,被称作《中医运气学》

根据之前描述的相关文章我们知道,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运动规律所形成的特定气候条件,太阳与地球的万有引力形成的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在天文学中称作“黄道”面。简单来说,“黄道面”就是地球围绕太阳一周所形成的大圆圈。地球在黄道轨迹上运行形成了《黄帝内经》所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气候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产生了人类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现象。简单来说,地球围绕太阳的黄道轨迹是大致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性造成了一年四季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这个大的自然规律是相对保持不变的,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同年份的一年四季的气候实际上是变化有差异的,例如刚刚过去的2015年的冬天比往年的冬天会更冷,2016年的春天比往年凉爽,不同年份的气候在春夏秋冬大的规律下是存在一些气候差异的,如果这种差异变化过大人体就会感到不舒服,经常会导致怪异气候和流行性疾病。

从天文学来看,地球的黄道轨迹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稳定轨道上下偏移的,如果偏移过大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导致气候异常,传染和流行性疾病发生。

那么,这种偏移是怎样产生的呢?有没有规律可偱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五千年以前,我们的古圣先贤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把这种规律变化导致的气候异常和相对应的可能发生的疾病详细的记录在了上述提到的《黄帝内经》六章当中。

如上所述,地球对太阳的相对运动是形成地球气候条件最主要参量;其次,月球对形成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特定气候条件的贡献功不可没,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体,强大的万有引力吸引了地球上的水共同运动,形成了潮汐,女性的生理周期和生殖系统与月球的运动规律密切相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使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带给了我们宝贵的四季变化规律,减小了温度差,从而使地球适宜人类居住。

除过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外,地球处在太阳系八大行星第三位,如下表所示:

冥王星距离地球距离超过了地球和太阳距离的39000倍,质量比地球还小,对地球影响微乎其微,已经于2006年8月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决议被“开除”出太阳系,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地球也较远,其质量也远小于土星和木星,和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相比较,也属于次要变量。在太阳系中,太阳、月球和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是形成地球的气候特征主要参数。

如上表,五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绕太阳公转周期大约为0.25年,距离太阳最远的土星公转周期大约为30年,木星大约为12年,五大行星总体公转的最小公倍数大约为60年,是五大行星以及地球最小的一个运动周期单元,我们古人记录年历的天干地支纪年的周期也正好是60年!

限于中医五运六气计算的复杂程度,笔者不在此列举计算过程以及内在规律。以2016年丙申年为例,《黄帝内经》描述到,丙申年天干“丙”蕴藏的特点是水运太过,全年将以雨水多为显著特点,《气交变大论》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这段话中的上应辰星指的是水星(辰星)的运动变化对地球产生较大的显著影响导致了全年水多,“水克火”导致容易出现心脏类疾病和寒邪类疾病。地支“申”暗含“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的气候特点,而“少阳相火”当令之气为5月22日-7月22日左右,所以北半球在这个时间段会出现天气炎热兼降水多的特点。根据《黄帝内经》的描述,今年会出现雨水多的特点,但并不会出现所谓极端超大水灾之年,即所谓的“天符”之年。什么是“天符”之年呢,以水灾为例,就是当出现天干“丙”为水运太过的情况,地支同时出现“太阳寒水”司天的情况,就是天干和地支同为“寒水”的特征就会出现以寒水灾为特点的大自然灾害。《五运行大论》说:“辰戌之年,太阳司天”,由此推论,公元1976年的丙辰年是一个寒水特别严重之年。大家可以查阅历史,1976年中国出现了唐山大地震,出现了大量的水灾,很多开国元勋在1976年冬天来临前去世。也可以观察身边1976年出生的朋友、同事,尤其是在5月底到7月底出生的,其身体状况基本都以特别虚寒为显著特点。

我们人类是宇宙运动规律的产物,关于人类的形成和结构,在《黄帝内经》中将目光一直延伸到银河系中去。例如我们问:人体为什么有两个眼睛,一个嘴巴,人体的结构为什么会是这么奇特的一个构造?除了人体肝、心、脾、肺、肾产生于五行的运动导致。我们身体的所有特征都可以从宇宙天体的运动规律中找到答案。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这段话的大意是,“广阔无边的天空,是物质能量生化之本元的基础,万物滋生的开始,五运行于天道,终而复始,布施天地真元之气,概括大地生化的本元,九星悬照天空,七曜按周天之度旋转,于是万物有阴阳的不断变化,有柔刚的不同性质,幽暗和显明按一定的位次出现,寒冷和暑热,按一定的季节往来,这些生生不息之机,变化无穷之道,宇宙万物的不同形象,都表现出来了。我家研究这些道理已有十世,就是这个意思。”

如上述,“七曜”按周天之度旋转,“九星”作为参照物悬挂在天空是宇宙阴阳变化的运动实质。在太阳系中,对地球阴阳变化和春夏秋冬起主导作用的正是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7个星体的运动规律导致。九星作为参照物又是指的哪九星呢?我们知道,整个宇宙都是在运动不止的,通常在选择坐标系的时候我们往往选择相对较大的和相对静止的星体,例如在考虑地球的运动时,我们经常选择太阳作为参考系。如果考虑到整个太阳系在运动,我们古人选择了银河系北方的“北斗星”作为参照系。北斗星距离我们实际非常遥远,大概有62-110光年那么遥远。我们能看到的是北斗七星,实际上北斗星是由9颗星组成,另外两颗不太明亮而隐藏起来。在中国道教文化和古代汉族天文书中,北斗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为: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闓阳星、摇光星,洞明星、隐元星。由于北斗七星是太阳系的参考系,对大地运动有很强的参照作用,是中国古代风水学中的指示星,在风水学中称作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有中医学者认为,人体的九窍,显现在头面的七窍,双眼、双耳、双鼻孔及一口,和“二隐”的尿道和肛门,合称“九窍”正是北斗九星对地球的作用而产生!

揭示中国文化的起源河图洛书之一的“洛书”,正是北斗九星与地球运动规律的一种呈现方式。另外,从“天人合一”的中医和天文学结合的角度来看,我们身体的很多“穴位”正是以古代星体名字来命名的。例如我们肚脐眼左右各一寸的“天枢”穴正是北斗九星中的一员。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人体头部与脖子交接处的“坎儿沟”夹角一般不会超过23度26分,是出生时刻地球运动的“黄赤夹角”的角度!

《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如果你想认识宇宙万物,你必须先从认识自己开始!”从本篇文章提及的人与天体学的运动规律来看,中医以及中国传统道学所称的“天人合一”并非一种虚不可及的抽象哲学,而是与我们的身体言行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刘力红博士说:“中医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长城,而只有当我们看到他的整体结构,看到他富有力量的气魄和完美理论,看到他不可思议的实际运用,我们才会体会到他的真正意义。”

限于笔者认知和本文篇幅所限,本文对“天人合一”的中医大宇宙观的描述只是小窥一斑,从本源来讲,中医正是一门来自天地宇宙的哲学。在这个时代,我们只有将“眼光”放得更远更广,才能深刻体悟到古圣先贤所创立的古典文化的精髓和唯美。只有抱着一颗虚怀若谷的坦荡谦卑之心,我们才能依稀遥望体悟到真实存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美丽新世界”!


备注:本系列文章为同人原创散文作品,帮助中医爱好者更好的了解同人、认识同人。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四圣弘医”(sishenghongyi),转发已获得原作者授权。


读懂本文,就能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能够用现代科学视角明白为什么一个甲子是60年等内容。很多人抨击传统文化,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确实有糟粕,这个必须承认;但最核心的是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有的是奴性,崇洋媚外;有的是不理解、不明白,不能用现代科学视角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将传统文化的内涵用现代科学解释清楚,让普通大众都能够学明白。

中医文化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医语言的现代化(注意不是内涵精髓的现代化),要用人人能够学懂的语言,把中医晦涩难懂、看起来玄学的语言解释清楚。每个人都能学懂、听懂、实践检验正确,自然他们也就会相信中医。否则,中医就是小部分人的医学,不能利益广大人民。换句话说,广大网友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医是伟大的,但伪中医也很多;你之所以抨击,很大可能是你没有遇到真正的“明”中医。

行医33年之后,方能闲暇下来,静下心来帮助推广中医文化,为年轻人梳理清晰的现代科学视角学习中医的路线。这些文章,是完整的系列,包括迈入中医之门系列90篇、深入浅出方解伤寒55篇、望闻问切系列16篇、解读黄帝内经系列、认识同人系列(散文集),让大家全方位的了解中医、理解中医、应用中医、防治慢性病等等。

这些文章是合法授权的,是系统完善的,是目前学习中医最符合现代科学视角、最简单、最容易懂的,希望大家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都能看懂的五运六气(一)——什么是“五运六气”
大寒—壬寅年的风
第215篇 2020年气候特点与疾病防治原则
第248篇 中医视角—今年的水灾、天气与疾病
栾巨庆──神秘的“天文、气象、地震学家”[转贴]
今解黄帝内经第19篇:“气候”一词的来源和本质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