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究汉字起源与文明发展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记者陆航)7月1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端讲座”在线上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表示,与今天人们常说的南北文化差异格局不同,上古时代的中国呈现出以太行山为界的东西格局。中国的上古文明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元,呈现“夷夏东西”的格局。最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或夏代,夷夏东西的政治格局仍然相当清楚。而商王朝的建立,使以汉字为代表的华夏文明得到了强劲发展,致使夷夏对峙的局面彻底改变,早期文字研究对说明这一史实很有帮助。

  中国的原始文字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文字起源研究是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部分。如何正确解读新石器时代的文字,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冯时提出,应将文字起源研究与相关考古学文化加以联系,这样才能在正确区别不同文字体系的基础上,进而研读文字。文字起源于象形的事实,并不意味着相同的字形在不同的文字体系中具有相同的字义和读音。文字的释读必须以相应的文字体系为基础,而文字体系的区隔又以使用这些文字的考古学文化为背景。文字体系的判定对于考古学文化性质的论证也具有特殊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长期从事蒙古学与藏学、游牧与农耕民族关系史及历史人类学研究。他认为,文字不是孤立产生的,公元前4000年前后东亚就有了多种文字。安阳殷墟在商代已经是世界性的大都市,商代中国已经是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代中国不是孤立的,与商代同时期的世界大国有赫梯王国和埃及新王国。赫梯皇家档案馆出土8种文字文献,涉及多种语言。埃及新王国时期与赫梯关系密切,亦有书信往来。西亚、南亚、北非、地中海地区的象牙、骨骼、石碑、石章、青铜、纸草、泥版、羊皮都是书写材料,当时还有线形文字。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应该有10余种文字同时使用,向字母拼音方向发展的文字越来越多,而汉字是人类象形文字充分发展的结果。

  冯时坚持甲骨文本土起源,是自源文字。易华强调安阳殷墟显示出当时青铜游牧文化发达,外来文化影响明显,暗示甲骨文是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10余种文字之一。他们争议的焦点是安阳新出土的3枚铜印的功能与意义。

  文字、青铜、城市是文明核心要素。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研究馆员戴向明介绍,近年来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重大课题。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长江中下游率先出现“超级聚落”,即石家河与良渚。公元前2500—前1500年间,即史前末期到青铜时代初期,许多文化区相继出现了“超级聚落”,他们在本区域内一枝独秀。这些超级聚落意味着一种新型社会组织的出现,即“雏形国家”。结合已发现的大型建筑、大型工程、高等级墓葬等重要考古成果,现在可以推知,在这些“超级聚落”中,至少良渚、陶寺和二里头、石峁已发展形成了各区域最早的“雏形国家”。其他地区的石家河、两城镇/尧王城、宝墩等也有潜在的可能性,只是考古证据尚显不足。“由于三代青铜文明是自中原发展起来的,故形成了长期以中原为中心的发展趋势,这奠定了之后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戴向明说。

编辑:郑文明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甲骨文会不会是殷人继承的夏人文字?据考古证据解读:或为殷商自创
中国文字起源试探
考古发现与“文化探源”之五:文字起源
论夏代的青铜器、文字和城堡
中国早期国家时期的邦国与方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