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斑(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瘤) 又称脂溢性角化病的病因

别名: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瘤

就诊科室:皮肤科

杨淑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委员,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皮肤外科亚专业委员

概述

最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

主要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

与皮肤老化、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

常采用冷冻、削切、刮除术、光电技术等治疗

脂溢性角化病是什么?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 SK)是一种最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主要见于40岁以上成人,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又称老年疣、老年斑,也称为基底细胞乳头瘤。

可发生于除掌跖之外的任何皮肤,但躯干和头颈部最为好发。皮损常多发,临床上其数目、大小、形态、颜色深浅等方面表现多样,典型表现为圆形或者卵圆形丘疹或斑块,淡褐色至黑色,境界清楚,似黏贴在皮肤表面。皮损表面可见不同程度的角化(粗糙)。重要的临床体征是多发的角囊肿形成。

脂溢性角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澳大利亚的研究数据显示,患有SK的个体在15~25岁人群中占12%,皮损数量的中位数为6个/人;而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则占100%,皮损数量的中位数为69个/人;同时SK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

Jackson JM等的调查显示全美国大约有8300万人患有SK;James Q等的研究显示60~69岁个体的SK数量明显多于50~59岁个体,男性和女性相比有更多的SK损害位于躯干和上肢,面颈部皮损较躯干皮损平一些。

亚洲人50岁以上者中有80%~100%患有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有哪些类型?

脂溢性角化病属于表皮良性肿瘤,随着皮肤的老化而出现,并且与长期慢性的紫外线辐射相关。

传播途径

脂溢性角化症为表皮良性肿瘤,无传染性。

病因

脂溢性角化病(SK)的确切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生和皮肤的老化有相关性。

多发性SK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准确的遗传模式尚不清楚。可在SK皮损中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FGFR3)和其他的信号分子的基因突变。

病毒感染在SK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存在争议。

脂溢性角化病的病因有哪些?

皮肤老化

主要见于40岁以上成人,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亚洲人50岁以上者中有80%~100%患有SK。因此SK损害是伴随着皮肤的老化而出现并逐渐增多的。

遗传

多发性SK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准确的遗传模式尚不清楚,推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同的外显率。

基因突变

在SK损害中已经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其中最常见的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见于48%皮损中),其次是PIK3CA(32%),然后是TERT启动子(24%)和DPH3启动子(24%)。

脂溢性角化病有哪些诱发因素?

紫外线照射

长期慢性的紫外线照射可促进SK的发生,导致在阳光暴露部位,包括面、颈部和上肢伸侧出现多发SK损害,早期可表现为日光性雀斑样痣(淡褐色的斑点)。

病毒感染

有研究发现SK损害中可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证据,但尚存争议。近期有研究在SK皮损内发现了Merkel细胞多瘤病毒和疱疹病毒-6A。

肿瘤

SK和一些肿瘤有关,尤其是一些发疹型SK,可视为是一种副肿瘤表现。例如Leser-Trélat征和腺癌有关,黑色丘疹性皮病(dermatosis papulosis nigra)和内脏恶性肿瘤相关,斑块期蕈样肉芽肿皮损上可出现发疹性脂溢性角化病等。

药物

有一些药物可导致发疹型SK,而无恶性肿瘤,例如阿达木单抗;还有一些抗肿瘤药,如多烯紫杉醇、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等,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可使SK损害出现炎症。

空气污染

近期研究显示空气中污染物的接触与外源性皮肤老化显著相关,尤其是日光性雀斑样痣的发生。

症状

皮损常多发、深色、境界清楚,可为大小不等的斑、扁平丘疹或斑块,表面多粗糙,有黏附在皮肤表面的感觉。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有时个别皮损可有瘙痒或疼痛感。病程缓慢,但也有发疹性发病。

脂溢性角化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好发部位

皮损可发生于除口腔黏膜、手掌和足底之外的任何体表部位,头面、颈部、手背、躯干等处最常见。

皮损及症状特点

脂溢性角化病(SK)的皮损表现多样,即使是同一患者,其身上的皮损的大小、颜色、形态等也均互不相同:

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但多在1 cm以内。

颜色可从肤色至淡褐色至黑色。

形态可以是圆形或卵圆形斑、斑片或丘疹、斑块,表面光滑或粗糙。

同一损害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初期可能是淡褐色斑。

逐渐增大、隆起呈偏平丘疹或斑块,表面逐渐粗糙,甚至呈疣状。

颜色加深呈深褐色甚至黑色,可有油腻性的脱屑。

常常具有共同的特征:黏附样外观,境界清楚,有程度不等角化。皮肤镜下可见沟脊、粉刺样开口和粟粒样囊肿。

不同形态的损害其组织学结构不同,根据组织学表现可分成以下类型:棘层肥厚型;角化过度型;网状型或腺样型;克隆型;黑棘皮瘤型;反转毛囊型等。

有时皮损可能会在一定刺激(例如摩擦、抠抓)下出现红肿、渗出、脱屑,可伴瘙痒、疼痛,这时叫做激惹型SK,不是恶变的表现。

一些抗肿瘤的药物,如阿糖胞苷、多烯紫杉醇、吉西他滨、纳武单抗(nivolumab)和肿瘤内注射LL-37也可诱使SK损害发生炎症反应,称为假性Leser-Trélat征。

部分国人在30岁左右面部出现小的扁平丘疹,经常被怀疑是患了扁平疣,其实这是SK的一种亚型,称为黑色丘疹性皮病。这种SK在亚洲人和非洲人中常见,85%病例有阳性家族史。这种损害比其他亚型出现的更早,并多分布于紫外线暴露区域,病理表现与基层肥厚型或网状型相似。

脂溢性角化病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脂溢性角化病一般情况下无任何不适感,但如有损伤或者受到各种激惹(摩擦、药物等)后可出现瘙痒、疼痛等不适。

如果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发SK皮损,并常伴瘙痒,这时需要警惕可能为Leser-Trélat征。这是一种副肿瘤性疾病,可同时或先后发生恶性肿瘤。经常合并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食道癌、咽喉癌、蕈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浆细胞瘤等。

就医

脂溢性角化病(SK)是一种表皮良性肿瘤,伴随着皮肤老化出现并逐渐增多,一般不需要就医。若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或检查是否有潜在恶性肿瘤:

比较年轻时出现较多脂溢性角化病样损害,尤其损害有线状排列或伴有瘙痒。

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皮损,伴或不伴瘙痒、疼痛等不适。

皮损容易受损伤、发炎或流血。

皮损生长较快。

皮损破溃长期不愈。

皮损影响外貌。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检查皮损情况,并可借助皮肤镜而诊断。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诊断不确切的,尤其是需要与皮肤恶性肿瘤鉴别时,需要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诊。

诊断流程

1. 医生可能会通过询问以下问题来搜集病史:

皮损出现的时间(发病年龄);

皮损的生长速度如何;

是否出现过破溃、流血等;

皮损处是否有瘙痒感,是否还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

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否有类似症状;

是否有其他疾病史或系统用药史;

局部是否接受过治疗。

2. 医生检查皮损的分布特点、形态、数目,一般典型的脂溢性角化病可以诊断。

3. 对于诊断不确切的,医生会建议行皮肤镜检查和/或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4. 对于怀疑与恶性肿瘤相关的,需要进行肿瘤筛查,包括血液检查、超声检查或者CT、磁共振成像(MRI)等。

脂溢性角化病去哪个科室就诊?

皮肤科

脂溢性角化病有哪些相关检查?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是一种特殊的放大镜,通过特殊的光学设施可以放大并显示深达真皮浅层的结构,对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具有确诊价值的表现:沟脊结构(乳头瘤样增生)、粉刺样开口(假性角囊肿)、粟粒样囊肿(表皮内角囊肿)、发卡样血管伴白色晕(真皮毛细血管扩张)。

皮肤镜检查有助于鉴别脂溢性角化病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等恶性肿瘤,是非常有意义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活体组织检查

在诊断不明确,尤其是需要与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日光性角化病等恶性或癌前期病变鉴别时,需要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这是一个小手术,局部注射麻药后可以削刮或钻取少量皮损组织,局部伤口可以直接缝合后包扎换药。取下的组织经过特殊的处理制成切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做出最终诊断。

脂溢性角化病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扁平疣

青年多见,也称青年疣,多发于面部、手背、上肢,皮损为小的扁平丘疹,光滑,肤色呈浅褐色,可呈线性排列。

老年性雀斑样痣

本病皮损位于日晒部位,故也称日光性雀斑样病,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浅褐或深褐色斑,不高出皮肤表面,无角化过度,皮肤镜下无SK的典型皮肤镜表现。随时间发展,皮损可逐渐发展为SK典型表现。

痣细胞痣

皮损表面光滑,可呈乳头瘤样,无角化,皮肤镜和组织病理表现可鉴别。

日光性角化病

皮损潮红或和正常皮肤颜色相似,境界不清,有粘着性鳞屑,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可鉴别。

基底细胞癌

皮损形状不规则,具有珍珠状卷曲边缘,表皮薄而发亮,可有毛细血管扩张,中央凹陷或呈溃疡。组织病理有特征。

恶性黑色素瘤

斑状的早期脂溢性角化病有时需要与恶性雀斑样痣或浅表扩散型黑色素瘤鉴别,棘层肥厚型脂溢性角化病需要和结节型黑色素瘤鉴别。黑色素瘤无角化,无粉刺样开口、粟粒样囊肿等典型SK表现。

Bowen病

需和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鉴别。

尖锐湿疣和寻常疣

常在较年轻的个体发生。寻常疣常表现为表面粗糙的圆形丘疹,可见多个针尖大黑点,常位于肢端。尖锐湿疣好发于肛门生殖区, 组织学上可见挖空细胞,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

脂溢性角化病是良性肿瘤,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皮损影响美观,或出现红肿或破溃并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冷冻治疗,其他治疗包括:削切、电干燥法、激光、刮除术,或者联合应用,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选择使用。

冷冻治疗

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治疗方法,价格也相对便宜。但治疗后容易有残留,需要多次治疗。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斑或色素脱失斑,肤色深的个体遗留永久性色素脱失斑的风险较高。

激光治疗

Q开关激光

如Q开关倍频Nd:YAG激光、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其穿透深度较浅,适用于较薄的皮损。无瘢痕,与冷冻或者刮除、削切相比,形成色素改变的风险小。

强脉冲光

针对那些较薄的皮损,安全性好,治疗后反应轻,无瘢痕,色素改变风险小。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Er:YAG激光

可用于较厚的皮损。与冷冻治疗相比,治愈率高,遗留色素沉着的风险低。

超脉冲CO2激光

用于较厚皮损的治疗。但导致瘢痕和色素沉着的风险较高,须由有经验的医生精确操作。

脂溢性角化病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40%过氧化氢溶液

3周使用一次,经过5次治疗后,25%患者的目标皮损全部清除,47%~54%基本清除。局部皮肤反应轻微,表现为红斑、烧灼感和刺痛。面部皮损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过氧化氢溶液和冷冻治疗相比,对黑素细胞的损伤小,不容易产生炎症后色素脱失。

液态硝酸-锌复合溶液

含硝酸、锌盐和铜盐、有机酸(醋酸、乳酸、草酸),涂抹在皮损上,使其变白或变黄。隔周一次,直至皮损清除。平均使用3次后74%皮损可被清除。

脂溢性角化病有哪些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均有明显疼痛,故需要麻醉后实施。可以选择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相对来说,表面麻醉无痛,将特制麻药涂抹于皮肤表面,封包30~60分钟后获得麻醉效果;局部浸润麻醉起效快,将麻药注射到需要治疗的皮肤局部后即可起效,但有一定的疼痛。

刮除术

采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刮匙,将皮损刮除。由于刮匙的锋利度有限,可以有效去除表皮外生性损害,而对正常真皮损伤小,故不易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

削切术

采用手术刀片或无菌刀片从皮损基底水平切除损害。如果深度掌握不好,可导致瘢痕形成,故需要有经验的大夫操作。

切除术

当损害诊断不清,又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同时皮损不大,可局麻下进行完整的手术切除。切下的组织需要送病理检查以进行确诊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电干燥术

利用电流产生的热量破坏皮损,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刮除术。如治疗深度掌握不当可能会留下瘢痕。

脂溢性角化病如何进行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脂溢性角化病为表皮的良性肿瘤,进展缓慢,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或增大。个别损害可自行消退。

发生于面部者可以影响容貌,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伤害。

脂溢性角化病伴随着皮肤老化出现,日光暴露部位多有分布,而该部位也是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皮肤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故需要在脂溢性角化症损害中及时发现混杂的皮肤恶性肿瘤。

日常

紫外线照射和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相关,环境污染中的微颗粒可能会促进皮肤老化并增加日光性雀斑样痣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晒,并避免对皮损的剐蹭和抠抓。做好适度的清洁。

同时,需要对皮损进行监测,如果发现生长过快,有破溃、出血等现象时,需要及时就诊。

脂溢性角化病如何家庭护理?

不要自行滥用外涂药物或偏方,以免损伤皮肤后继发感染,影响正常生活,或遗留色素改变或瘢痕,尤其是面部更需要慎重。防止皮肤干燥,适度清洁,常规使用保湿补水护肤品。

脂溢性角化病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注意局部皮肤的保护,避免搔抓、剐蹭,以防破溃感染。

空气质量差时尽量减少外出,回家后需要及时清洁皮肤,常规使用保湿润肤剂。

外出时应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日晒或晒伤,可戴帽子、戴手套、打伞等物理遮盖,并配合使用防晒霜等。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戒烟酒。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A的食物。

脂溢性角化病病情需要日常监测哪些指标?

如皮损出现迅速增大、红肿、破溃,或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多数皮损,应到医院皮肤科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和原因。

脂溢性角化病怎么预防?

脂溢性角化病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与皮肤老化和紫外线照射有关,近期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对于皮肤老化也有影响。

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是做好防晒工作,减少与空气中污染物的接触,可能会延迟光暴露部位皮损出现的时间,减少皮损的数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皮肤性病的诊断
8种常见的“小肉疙瘩”
【超级诊断】 暖心大白的诊断最精彩
你以为的“色素痣”可能是皮肤癌
拜登自称自己患癌?出现这8种异样,警惕皮肤癌
微整形皇帝624答求美者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