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辛的现代临床运用概况(31方)

细辛的现代临床运用概况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近二千年来,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细辛的现代临床运用情况概述如下。
    一、临床运用
    1.牙痛  王氏[1]用细辛白芷散(取细辛、白芷各15g,冰片1g,研细末过筛,装入空西瓜霜塑料瓶内备用)喷患侧鼻腔,治疗牙痛106例(龋齿疼痛77例,拔牙术后疼痛29例)。结果:显效(经用药1~2min止痛者)94例,有效(经用药3~5min疼痛明显减轻者)12例。该药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局部用药无刺激,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2.带状疱疹  杨氏等[2]用复方细辛乳膏(细辛研极细末,过120目筛,与消炎痛粉一起边搅拌边加入乳剂基质中,制成含细辛10%、消炎痛1.5%的水包油型乳膏)外涂皮损处,3~5次/d,并配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共观察30例。结果:疼痛消失18例,明显改善11例,疼痛减轻1例。一般在涂药3~5min后出现止痛效果。
    3.口腔溃疡  ①外搽:杨氏[3]用细辛适量,放入药罐中,用清水浸泡10min,用文火煎熬10~15min过滤,取细辛浓汁约500ml,加入利多卡因,使药液内利多卡因含量为40%,装入无菌小玻璃瓶中,封口备用。治疗前均用甘草水或盐水漱口,然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4~6次/d,治疗48例。结果:患者用药后15min疼痛明显减轻,红肿逐渐消退,溃疡面缩小,一般2~3天痊愈。2天治愈者31例,3天治愈者17例。②敷脐:细辛研末,用米醋[4]、蜂蜜[5]、生姜汁[6]、适量面粉与水[7]、少量甘油和水[8],调为糊状。每次取少许(2g),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1次/d,3日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次后全部获愈。
    4.慢性唇炎  吴氏等[9]用
细辛敷脐(细辛研末,每次取2g用米醋调为糊状,敷于脐部,外贴纱布或膏药,换药1次/d,3日为1个疗程)治疗54例,结果:显效(唇组织无肿胀,无脓血痴皮,颜色正常,可正常进食)34例,有效(患唇脓血痴皮大部分脱落,但有少许渗出或鳞屑,自觉患唇仍有干燥不适感,继续巩固治疗)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74%。
    5.头痛   段氏[10]用细辛、白芷各30g,川芎90g,黄酒250ml,加水约1000m1,文火煎取200ml左右,去渣,兑入黄酒,临睡前分为4份,隔20min1份,直至睡时全部喝完。治疗15例,结果:痊愈者13例;好转者2例;一般服药3~6剂即可收效,最多可达14剂。并无一例过敏反应。张氏[11]用10%细辛注射液取穴位加痛点注射,治疗86例,结果:治愈51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认为此法既有收缩和扩张血管双向调节作用,又有药物和穴位刺激的叠加效应,从而恢复大脑血供,调控大脑血流灌注,达到止痛的目的。陈氏[12]用镇痛散(细辛50g,白芷、川芎各100g,研末,过6号筛,瓶装备用。)治疗偏头痛57例。用时用消毒棉球蘸少许药末,塞入患者鼻孔内。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结果:痊愈34例,显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7%。
    6.三叉神经痛  杨氏等[13]用细辛散煎汤(用北细辛30g,荆芥穗90g,露蜂房36g,加水600m1,浸泡20min,煮开后文火续煎15min,取汁350m1左右,再加水400m1煎煮15min,取全液与第一煎混合,1日数次含漱咽下;若疼痛消失后,再巩固治疗3~5日;若疼痛不减或减而不明显,续服不变,直到第10日仍无效或痛减不明显,则视为无效)含漱治疗78例。结果:第Ⅰ支9例,7例痊愈,2例显效;第Ⅱ支32例,25例痊愈,3例显效,4例无效;第Ⅲ支21例,13例痊愈,5例显效,3例无效。双支合病共16例,11例痊愈,3例显效,2例无效。治愈率57.56%,有效率88.46%。
    7.脉管炎  张氏等[14]用当归细辛汤(当归20g,桂枝、羌活、川芎、白芍各10g,桃仁、丹皮各12g,丹参30g,细辛、茯苓、牛膝各15g,通草8g,红枣8枚。1剂/d,以1个月为1疗程。并随症加减)治疗52例。结果:痊愈(症状消失、局部血运改善,溃面愈合,行动自如,能恢复工作)44例,好转(局部症状减轻,溃面收敛、伤口新鲜,能跛行500m以上者)6例,无效2例,疗程最短28天,最长161天,平均108.7天。蒋氏[15]重用细辛(12~16g)组方(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15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脱疽疼痛(脉管炎)125例,结果:寒凝血瘀型90例,服药30天疼痛消失,能平卧休息69例,占77%;疼痛缓解20例,占57%;总有效率100%。脉络热毒型35例中,服药30天疼痛控制20例,占57%;疼痛缓解7例,占20%;无效8例,占22%;总有效率77%。认为重用细辛组方临床止痛效果更快更佳,并无不良反应。
    8.五更泻  刘氏等[16]用细辛10~30g,并配用制附子、党参各10~15g,干姜l0g,白术l5g,炙甘草、木香各6g,黄连、升麻各6~10g,羌活、干姜各l0g,水煎3次分服,另加上肉桂嚼服。所有病例均停用一切其他药物及治疗方法。在服药治疗过程中,饮食宜忌,寒暖适度,精神调护等均应充分重视,共观察31例。结果:治愈(诸证消失,粪便检查正常者)18例,好转(证候大部分消失,粪便检查正常者)13例。平均疗程为19.4天。最短者服药10天,最长者服药35天。对治愈的18例患者,经随访6~12例无复发。
    9.预防感冒  黄氏[17]用细辛8~10g,以沸水冲泡后沥去水分,待不烫手时敷在
肚脐上(神阙穴),外用塑料纸覆盖,保持湿润,再用绷带包扎固定12h后揭去。每周1次,可连用2~4次。共观察16例,结果:显效(治疗后感冒发作次数每年少于3次)8例,有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者)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8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0.阳痿  冷氏等[18]用细辛韭子茶(细辛5g,韭子7.5g,加开水200ml浸泡10min后频频饮服,1剂/d。治疗期间忌房事,停用其它药物)治疗17例,全部患者均系经多种中西治疗无效者。结果:13例痊愈,阴茎勃起有力,能进行正常性生活;3例好转,阴茎能勃起,可进行性生活,但持续时间较短;1例无效。上官欧阳[19]用细辛治疗阳痿有较好的疗效。如一阳痿患者,开始时头晕,失眠,多梦,腰酸遗精,不久阴茎不能勃起,曾服用中西药3个多月无效。遂每日用北细辛5g,泡开水饮,每次1杯,可连续泡饮3杯。连用7天后即见效果,行房已能勃起,但时间较短,后继服1个月,即病愈。
    11.肌注局部硬结  祁氏等[20]将细辛适量,研极细过筛,密封备用。方法:在疼痛处或肿块、硬结上及周围皮肤外敷药(薄层细辛末),用氧化锌胶布或消炎止痛膏贴封,不使药物外泄,或用热水带外敷(防止烫伤),亦可将细辛末用75%酒精调糊,冷开水亦可,均匀薄层覆盖患处。一般24~36h更换一次,2~5次即可。共观察21例,结果:痊愈(经2~5次治疗疼痛、肿块消失)19例(90.5%),显效(疼痛消失,肿块缩小1/2以上)2例(9.5%)。陈氏[21]等用单味细辛末外敷治疗肌注药物所致局部反应55例(包括局部疼痛无肿块15例,局部疼痛有肿块28例,无痛性肿块12例),结果:痊愈44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4.5%。
    12.鹅口疮  孙氏等[22]用细辛3g研为细末,置于脐眼内,以填平为度,上用胶布覆盖固定,2日后取下。治疗鹅口疮,一般经2~3次敷脐即可消除症状。
    13.掌跖角化症  林氏等[23]用细辛润肤汤(细辛l0g,白芷、蜂房、当归各15g,苦参、地肤子、侧柏叶、大飞扬各25g,煎水浸洗,每次20min,1~2次/d,白天外涂皲裂佳,2次/d,晚上外涂10%硫黄膏,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40例。结果:痊愈(皮疹全部消退)28例,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8例,有效(皮疹消退50%以上)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14.坐骨神经痛  陈氏[24]用细辛乌头汤(细辛l0~15g,麻黄6~l0g,制川草乌、白芍、当归、牛膝、木瓜各l0g,黄芪20g,甘草5g,随症加减)水煎内服,1剂/d,早晚各服1次。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共观察52例,结果:治愈(疼痛消失,步履如常)41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行走基本如常)7例,好转(疼痛有所减轻,能下地或拄杖行走)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刘氏[25]用乌头细辛汤(川草乌、全虫各6g,细辛9g,熟地20g,木瓜、白芍、威灵仙各15g,牛膝、透骨草、黄芪各30g,川芎、生麻黄各10g,蜈蚣2条。水前服,1剂/d,12剂为1疗程)治疗60例,经以上治疗3疗程,病状体征消失37例,占61.6%;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或受寒后有麻木酸胀感9例,占15%;主症缓解但仍需治疗者10例,占16.7%;症状体征无改变4例,占6.7%;总有效率93.3%。
    1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张氏等[26]用细辛粉末胶囊口服,每次0.3g,3次/d,4周为1疗程,并配合西药治疗。于治疗后2天、7天、15天、22天、29天观察并计算每例患者10min心电图平均心率,及窦性停搏、房性早搏次数占全部心搏次数的百分比。结果:治疗前心率、房早次数(%)、窦停次数(%)分别为47.3±5.14,18.22±1.4,8.67±2.04;治疗后分别为58.8±8.43,15.5±1.3,6.14±2.24。治疗前后比较,P<0.05或P<0.01,表明细辛对于病窦的患者心率的提高较为明显。
    16.心动过缓  庄氏[27]用麻黄、制附子各l0g,细辛6g,随症加减治疗60例。结果:显效(服药后每周观察1次,连续3次,心率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30例,占50%;有效(心率较用药前增加,自觉症状减轻)22例,占37%;无效8例,占13%,总有效率为87%。
    17.失眠症  喻氏[28]用复方丁香细辛散(由丁香、细辛、藁本、石菖蒲、花椒、小茴香、琥珀、苏木、七叶莲、徐长卿、蔓荆子、藿香、青蒿常用量研粉组成。取适量水调,制成如电蚊香片形状相似的药块,重约3g,放于电蚊香座上加热,置于枕边附近,每晚1片。当闻到散发出的药气后,患者作缓慢深呼吸,直至入睡)治疗78例。结果:显效(每晚睡眠达6h以上)57例,有效(每晚可入睡3~5h)18例,无效2例。此法简单实用。周氏[29]中药熏洗剂(黄连10g,肉桂15g,细辛6g,水煎待温)熏洗浸泡双脚,每晚睡前1次,浸泡不少于30min,每剂药连用3天(后2次加热至沸即可),9天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收效,3个疗程治愈。
    18.顽固性寒热  黄氏[30]用麻黄、细辛各12g,附子(先煎)24g,炙甘草10g为主,水煎服,治疗顽固性寒热43例(均接受过中西药治疗罔效,且经各种检查均无异常,发热时的体温均在38.7℃~40℃之间)。结果:痊愈(寒热发作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39例,好转(寒热基木消失,仅偶有轻微发作,但发作时间短暂)2例,无效2例。
    19.类风湿性关节炎  赵氏等[31]运用大剂量细辛(均为15~40g,最大量达80g)治疗风寒湿痹,收到较好效果。如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辨治方中细辛量自30g起逐渐加大最后用至80g,患者连续服用二个月后,麻木基本消失,关节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发作次数减少。服药过程中心电图、肝、肾功等检查均无异常变化。二个月后复查抗“O”、ESR、RF均恢复正常。临床观察还发现,大剂量细辛治疗痹证,仅少数人有轻微舌麻,咽干,但不影响继续治疗,多数人均无明显不适或毒副作用。冯氏[32]重用细辛(常用量为30~160g)入复方煎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疗效显著,并优于它法。有的患者服药达半年之久,未见不良反应。
    20.肩周炎  潘氏[33]用细辛散(细辛5g,冰片2g,生姜7g,白酒数滴。将前3药混合充分加白酒数滴拌匀,然后将药摊在膏药上贴在患部,24h后揭掉,隔3h后再贴,如此反复使用直到疼痛消除)外敷治疗肩周炎82例。结果:痊愈(患肩无疼痛,肩关节各项活动恢复正常)62例,显效(肩部偶有酸痛,活动明显改善)13例,好转(疼痛较治疗前减轻,关节活动有进步)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
    21.视力减退  周氏[34]曾治一女性眼病患者,年近花甲,目生翳障,目暗不明,经用防风、蝉蜕、丹皮、菊花等祛风退翳、凉肝明目之品煎汤内服,疗效不显。后在原方中加用细辛10g,令其煎汤,先趁热熏蒸患眼,后温服汤液,经治疗15天后,翳膜明显减退,视力明显增加。以上说明,在辨证治疗方中加入细辛,可以提高眼病的治疗效果。
    22.急性扁桃体炎  颜氏[35]用生大黄、玄明粉(冲)、姜半夏各9g,淡附子6g(先煎),细辛2g,生甘草3g)加减,水煎服,日1剂,共观察43例。结果:治愈(咽痛消失,寒热除,乳蛾红肿完全消退)29例,好转(咽痛消失,寒热除,乳蛾红肿明显消退)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
    23.变应性鼻炎  苏氏[36]用黄芪细辛汤(黄芪、党参各15g,细辛3g,白术log,生姜3片,炙甘草5g,辛夷花、防风各12g,牡蛎20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14天)治疗123例。结果:显效58例,占47.2%;有效50例,占40.6%;无效15例,占12.2%;总有效率87.8%。
    24.小儿口腔炎  吴氏[37]在控制感染,支持疗法,保持口腔卫生基础上用细辛15g研末,调醋外敷脐部,日1次,3天为一疗程。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及口腔局部体征消失)51例,占85%;好转(临床症状及口腔局部体征明显减轻)5例,占8.4%。总有效率为93.4%。
    25.支气管哮喘  陈氏等[38]用白芥子散(白芥子、细辛、延胡索各等分,共研细末)外敷百劳、肺俞、膏盲穴,共观察130例。另设西药(抗生素加氨茶碱)对照组35例。结果:治疗组治愈75例,有效4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6.白癜风  朱氏[39]用制斑醋剂(细辛、独活、白芷各6g,研末,用食醋浸泡,翌日药液涂搽患处)每日外搽2~3次(每次搽药前将药液震荡摇匀,搽药期间白斑处尽可能照一些阳光),治疗27例。结果:痊愈(色素完全恢复)3例,显效(白斑处出现均匀的色素,但与周围正常皮肤相比仍有差异,面积超过50%)8例,有效(色素出现或白斑围有缩小或有色素性皮岛出现,但面积不超过50%)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7.7%。
    27.寻常型银屑病  骆氏[40]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桂枝、川芎各10g,附子、地龙、乌梢蛇各15g,细辛3g,鸡血藤、土茯苓各30g,每日2次水煎服。以30天为一疗程,一般需2个疗程)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结果:痊愈(皮损全部消退,局部光滑不碍手,留有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18例,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13例,有效(皮损消退20%~70%)11例,无效8例。
    28.婴儿鼻塞  朱氏[41]用通鼻散(川乌、草乌、细辛,按2:2:1配方,研末备用),每次3g,醋调涂敷囟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婴儿鼻塞,一般1~3次即可获效。
    29.病毒性心肌炎  王氏等[42]将6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均应用宁心汤(孩儿参、丹参、生地、赤芍、白芍、桃仁、茯苓各9g,当归6g,川芎、陈皮、炙甘草各3g,红花、木香各5g)及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方剂中加入细辛15g。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细辛可以加强宁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具有益气强心,抗病毒,免疫抑制的作用。
    二、不良反应
    1.心衰  刘氏等[43]报道,服细辛过量(6g)出现心衰1例。认为引起心衰的原因,是细辛煎药时间过短,致大量挥发油未被挥发,导致服用后出现急性心衰。
    2.心律失常  陈氏等[44]报道,一患者服细辛8g,2h后出现咽麻,心律加快(110次/min),律不齐,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伴反复短阵房速。诊断为北细辛过量,心律失常。经对症处理观察3h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潘氏等[45]报道,一女性患者,因2次服用含有细辛的风湿药酒30mL后,出现流涎,呕吐,头昏,不能站立,心电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拟诊为细辛中毒。经用阿托品1mg肌肉注射,2次/d,3d后痊愈出院。
    4.呼吸中枢麻痹  龙氏等[46]报道,一患者因感冒自煎服中草药汤剂(其中细辛用量8g)200ml左右,服后1h,即出现了头昏、头痛,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现象。经对症处理无好转,并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呼吸中枢的麻痹,于入院第4d(即发病后81h)出现了深昏迷,呼吸困难,呈潮式呼吸,经用大剂量的呼吸兴奋剂(可拉明、回苏灵)静滴后,患者神志清醒,呼吸稳定。
    5.虚脱(休克)  张氏等[47]报道,2例患者在加工细辛(研末)5~6min后,均出现大汗淋漓、口唇苍白、四肢凉、脉细弱等表现,认为是吸入细辛粉剂过多中毒所致。
    6.过敏反应  肖文忠等[48]报道,一患者因服用细辛复方汤剂2h后出现周身瘙痒,有红色皮斑出现,以脸部、颈部较多,压之退色,并相继在四肢,躯干部出现散在性风团。通过斑帖试验,证明是细辛过敏反应。认为细辛对某些特异性体质的患者有药物过敏反应。

 
30.单味细辛敷脐治梅核气
文章来源:医学网站     发表时间:2015-05-06 08:50:32

  关于细辛的作用和用量,历来一直有不同的见解。本人在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对其利窍散痰行滞的作用有一定体会。

  治疗经过

  陈女,60岁,2008年4月1日就诊。患者主诉晨起口苦而干,舌边麻木刺痛,咽部有异物堵塞感,自觉有气自体内上冲至咽,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

  证属梅核气,病机属肝郁气滞痰凝,有化火之象。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处方以越鞠丸、半夏厚朴汤、龙胆泻肝汤化裁:山栀12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生地15克,半夏12克,厚朴12克,枳壳12克,茯苓12克,紫苏12克,桔梗10克,川芎12克,苍术12克,香附15克,郁金12克,降香10克,7剂。

  二诊(4月8日):舌麻而不痛,但仍口苦口干,右胁不适,咽堵感,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斩获甚微,按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处方:龙胆草 10克,山栀15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车前草15克,泽泻12克,当归12克,甘草6克,丹皮12克,白芍15克,茯苓12克,薄荷 6克(后),怀小麦30克,大枣10枚,川芎15克,苍术12克,白术12克,厚朴12克,枳壳12克,7剂。

  三诊(4月15日):口苦减而右胁不适消失,只是咽堵如初。处方1:上方再予7剂。处方2:细辛30克,嘱用家用粉碎机研末,每晚临睡前用少量煮热的镇江香醋相拌,敷于脐眼,覆以纱布,固以胶带,翌晨揭去。

  四诊(4月22日):咽堵感明显减轻,口苦口干进一步好转。再予敷脐治疗,后随访咽堵感消失。

  分析与体会

  总的来看,以上用汤药辨证论治并无大谬,但治疗梅核气却并无显效。在临床上经常会遭遇到这种尴尬的情况:辨证无误,论治无效。所以,本人深感一般普通的辨证论治远不是万能的。在三诊时,笔者忽想起曾于2005年遇到一位患者,该患者咽喉连及胸骨上窝处疼痛不适年余,凡吞咽、饮水、食物稍咸均加重疼痛;咳嗽、深吸气、哈欠、有时甚至正常呼吸亦皆引起该部疼痛难以忍耐,以至不能站立,全身觉冷,夏日恶风扇而喜棉被,对此怪症用细辛敷脐治疗后霍然而愈的经历,遂用细辛敷脐治疗。笔者认为,由于患者一直在服疏肝理气、养心安神、清热化痰湿汤药而不效,因此基本可以将梅核气的消除归功于细辛敷脐治疗。

  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谓其“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本草纲目》全面概括了细辛功效:“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痛者,宜用之。”考虑到细辛有利窍而散胸中痰饮滞气的作用,而患者初诊诉“自觉有气自体内上冲至咽”,可谓对症。以上临床经验表明,细辛敷脐利咽值得今后深入观察研究。
31.治小腿肿:细辛粉末9-15 g,和水或蜂蜜调匀成糊剂, 贴于脐部,至少3 d,伤湿止痛膏固封,当天消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药方1-江西祟义金山寺-搜狐空间
独活寄生丸
柴胡疏肝散
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与药理研究
桃红四物汤一方多用功能多,神,神奇!
清胃散: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生地黄6g、当归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满面发热, 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 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