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对瘿病(甲状腺肿大)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对病因的认识
瘿病的病因复杂,主要与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及水土失宜、自身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1.情志内伤
情志内伤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条件。 《医学入门·瘿瘤篇》中说: “瘿气,今之所谓瘿囊者是也,由忧虑而生,忧虑伤心,心阴虚损,证见心悸、失眠、多汗、舌光红。七情不遂,则肝郁不达,郁久化火化风,证见性情急躁,眼球突出,面颊升火,脉弦,震颤。肝火旺盛,灼伤胃阴,阴伤则热,热则消谷善饥。若肝旺犯脾,脾失运化,证为大便溏泄,消瘦疲乏” 。长期情志抑郁或紧张或突遭剧烈的精神创伤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进而影响津液之输布,凝而化为痰浊;或气郁日久而化火,火热炼液为痰;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气交阻,随肝气上逆,搏结颈前而成瘿气,由此可见情志内伤是本病发生的关键。
2.饮食失调及水土失宜
饮食失调或所居环境水土失宜是本病发生的不可或缺的始动因素。 《圣济总录·瘿瘤门》指出瘿病以山区发病较多, “山居多瘿颈,处险而瘿也” 。是故饮食失调及水土失宜是不可忽略的致病因素。

 3.自身体质因素
瘿病多发于女性,概女性的经、带、胎、产、乳这些生理特点多与肝经气血密切相关,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可引起气郁痰结、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而罹患此病。体质如素体阴虚者,常可因阴虚内热伤津耗液,炼液为痰结与颈前而成本病。产后气阴虚弱,若有郁火,更易伤阴助火。故临床上常以青中年女性多发本病。

二)对病机的认识
本病主要是情志内伤和饮食水土失宜所致,与体质因素亦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内伤可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肝郁化火,痰热内遏。气郁、痰凝、血瘀壅结于颈前而为病。初起多属实证,病久则由实致虚,尤以阴虚、气虚为主。甲亢为阴虚阳亢虚实夹杂症,虚的方面主要体现在阴虚,兼有气虚,实的方面主要贯穿于气、火、痰、瘀的病理表现。
1.本虚
(1)阴虚为本,兼有气虚。
甲亢是由于长期情志抑郁或紧张或突遭剧烈的精神创伤致肝气郁结, 或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或产后气阴俱亏,或女子发育、哺乳期间尤易耗伤肝经阴血,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可引起肝气郁滞,肝失疏泄,进而影响津液之输布,凝而化为痰浊;或气郁日久而化火,火热炼液为痰;或肝郁犯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气交阻,随肝气上逆,搏结颈前而成瘿气。气滞痰凝日久,必致血行不畅,痰瘀互结,蕴积化热,耗气伤阴。

(2)脏腑主要在肝,涉及脾、胃、心、肾。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属春木而主风,性喜升发条达而恶抑郁,藏泄并用,具刚柔曲直之性。肝主疏泄,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的运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利三焦而疏通水道,还可调畅情志。肝藏血,能贮藏和调节全身血液。女子以肝为本,其经、带、胎、产、乳的生理功能无不依赖于肝的藏血与疏泄功能。本病的发生,多因长期精神压抑或突然遭受精神刺激,“暴折而难决”,使肝失疏泻,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引起情志活动的抑郁,出现郁郁寡欢、善太息等表现;疏泄太过则肝气冲逆,引起情志活动的亢奋,常表现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木盛克土,使脾之运化失司,水湿停积,聚湿生痰;另气郁使津液气血运行不畅,凝滞为痰。痰随气行,无处不到,随气逆上扰,痰气交阻,气滞痰凝, 壅结颈前则成本病。 尤其妇女常由于生理特点而易于肝郁化火, 津伤而生燥痰,故甲亢以女性多见。肝失其用,常可影响到其它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心主神志,肝藏血,心主血,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经,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肝郁化火,肝火上灼心阴,母病及子,心血失养则心神不宁,症见心悸怔忡,心烦不寐;心肝火旺,迫津液外泄则面部烘热,口干苦,多汗;肝火犯脾,脾失健运,则见腹泻或便溏、消瘦、倦怠乏力等症;肝火灼伤胃阴,阴伤则胃热,故见消谷善饥,口渴引饮;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肾同源,肝肾阴阳息息相通,相互制约,肝阴不足可致肾阴亏虚,相火上亢;肝火太盛,下劫肾阴,则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则见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手足心热;乙癸互致匮乏,肝阳上亢则见阳亢风动的病理变化之症。

2.标实 以气、火、痰、瘀为实。
(1)气:为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临床常见急躁易怒,两胁不舒。
(2) 火:有实火(心肝火旺)、虚火(阴虚火旺)之分,有肝火、心火、胃火之别。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郁久化热,引动君火,致心肝火旺,则见心悸失眠,面部烘热;肝火犯胃,胃热则多食而消瘦;火热内盛,迫津液外泄则汗出。
(3)痰:指痰浊壅滞,由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气滞痰凝,或肝火炽盛,津液被火热煎熬,不归正化,凝聚而成,表现为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或有突眼等。 
(4)瘀:指血瘀。经脉运行不畅,乃气滞痰结日久,气滞则血瘀,或气阴两虚,气虚血行无力而致血瘀。可见甲状腺肿变硬,眼体刺痛,女子月经不调等表现。

   甲亢属于脏腑功能亢奋之病证, 病之初多实, 肝郁气滞痰凝, 痰气交阻郁久化火,病久火热伤阴,阴虚日久渐及气虚,由实转虚,以肝、心、肾三脏阴虚为主,阴虚易于风动,故临床多见阴虚阳亢之证。

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需辨明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的不同及病情的轻重。
1. 辨在气与在血
颈前肿块光滑,柔软,属气郁痰阻,病在气分;病久肿块质地较硬,甚则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属痰结血瘀,病在血分。
2.辨火旺与阴伤
本病常表现为肝火旺盛及阴虚火旺之证。如兼见烦热、易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红苔黄,脉数者,为火旺;如见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两目干涩,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舌红,脉弦细数者,为阴虚。
3.辨病情的轻重
若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现有结节,高低不平,或阴虚火旺症状较重,出现高热,大汗,烦躁,谵妄,神志淡漠,脉疾或微细欲绝者,均为重症。

治疗原则

治疗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则。瘿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配合活血化瘀;火郁阴伤而表现阴虚火旺者,以滋阴降火为主。

证治分类

1.气郁痰阻证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
常用药:昆布、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浙贝母、郁金、青木香、青陈皮、桔梗。
2.痰结血瘀证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
常用药:海藻、昆布、海带、青皮、陈皮、半夏、胆南星、浙贝母、连翘、甘草、当归、赤芍、川芎、丹参。
3.肝火旺盛证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火,消瘿散结。
方药: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
常用药:柴胡、栀子、丹皮、当归、白芍、牛蒡子、生牡蛎、浙贝母、玄参。
4.心肝阴虚证
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方药: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生地、沙参、玄参、麦冬、天冬、人参、茯苓、当归、枸杞子、丹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川楝子、桔梗。

中医学对瘿病有哪些认识

  中医学对瘿病的认识源远流长,历代医家一致认为水土因素,情志内伤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早在《吕氏春秋》中已指出“轻水所,多秃与瘿人”,与地理环境有关;《诸病源候论》则明确指出:“瘿者,亦有饮沙水”,“常食令人作瘿病”的因素,可见对水土因素早有认识。  在瘿病的分类名称中也列有泥瘿、土瘿之名。而情志内伤的气郁是瘿病的又一主要因素,在《圣济总录》已明确“(瘿病)妇女多有之,缘忧患有甚于男子也”,是女性高发的因素,这些触发因子引起甲状腺组织的病变,发展而成肿瘤。对瘿瘤的病机,在《外科正宗》已指出“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所致。因情志内伤,肝气疏泄失司,郁结不化,脾气随之受累,运化失司,津液失去布敷,凝聚成痰,痰凝与气郁相互搏结,交阻于颈,遂成瘿瘤,继之气郁而累及血循,血行不畅,瘀阻经络,痰凝又更阻碍血运,痰瘀交凝,瘿肿更趋坚硬,所以《济生方》一言以概之,曰:“夫瘿瘤者,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脏腑辨证——肝与胆病 2
肝病的中医基础理论问题(三1)
一灸就上火?艾灸没效果?根源竟是这5点!
张永华从气痰火辨治失眠经验介绍
中医内科学——瘿病
郁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