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战系列之七十七:汉代白玉玉舞人

  据资料介绍,随着历史的演变,时间的湮没,使古代的乐舞不可得而复见,然而,从古代纷繁奇瑰的工艺美术品中,我们却能寻觅到它的一些流风遗绪。在工艺珍品中,有一类独特风韵的作品,即战国汉代时期的玉雕舞人。它以实物形象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早期乐舞真实而生动的情景。
   
古代玉雕舞人的出现具有特定的时代和社会因素。春秋战国之时,随着整个社会的大变革,西周的那套严格的礼乐制度逐渐衰微,先王之乐走向了末路,所谓“礼崩乐坏”,而民间的乐舞摆脱束缚,蓬蓬勃勃地兴盛起来。曾经被视为世俗的“郑卫之音广为人们所喜好和接受,江汉一带的楚国民间巫歌巫舞更是盛行一时,这些都推动了王室贵族宫廷歌舞的发展。各诸侯的饮宴、祭把、仪礼等无不以乐舞作陪,后宫显贵家中的女乐们,丰容盛装,舞姿轻盈,擅长多种多样的舞蹈。以上情况作为历史的记录,在当时的工艺美术品,如漆器、铜器、陶器、玉器等中得到直接的反映。目前考古资料中发现最早的玉舞人形象是传为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的两件舞女饰品,其中之一是组佩中的一件,造型为对称的两位舞女,甩袖作对舞状,姿态美妙,雕刻精致,可能是王室的遗物。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与其风格极为近似的玉舞人作品,扁平状,两面分别线刻舞女正、背像,舞女头梳半月形髻,双鬓垂发,着交领长袖曲据深衣,右手举袖过顶,左手置于腰前,衣裙曳地,身姿袅娜,正在翩然起舞。足下有一长方形榫,似作插嵌之用。此舞人造型准确,比例适当,用单线阴刻勾划各部分面貌,简繁有序,线条流丽,保存也很完好,是传世古代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汉代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大,乐舞在社会生活中也愈益普遍,舞蹈内容形式奇姿异态,形成了早期封建社会舞蹈艺术的繁荣高潮。汉代的民间表演艺术“百戏”(角抵)风行天下,演出时,有时三百里内的人们都前来观看,它还被用来在招待国宾的宴会上进行表演。汉代的乐府机构搜集了大量民间乐舞,拥有着众多的优秀艺人。而宫廷女乐则多至数千人,由此还脱颖出一批技艺精湛的舞姬,象高祖宠姬戚夫人、成帝后赵飞燕、宣帝母王翁须等都曾是著名的歌舞伎人。这些不但在当时的诗文中(如汉赋等)有着真实的描写,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陶俑、漆器、帛画、铜镜,还有玉器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有关资料。建国以来,先后从山东的即墨、五莲,河北满城,江苏的铜山小龟山、扬州、徐州石桥,北京大葆台等汉墓中出土了不少玉舞人形象,皆为长裙甩袖,但造型较战国渐趋简练,形制也较小。从这些墓葬考察,时代多在西汉中晚期左右,且墓主身份多具一定的地位,有的高居王侯,有的是贵戚宗族之属,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还是女性。王侯贵族们生前极力追求歌舞声乐,死后还要将象征舞人的制品作为随葬,以供身后伴陪,而这些玉舞人客观上却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社会独具风采的艺术形象,并有助于我们对古代舞蹈、服饰、发式、玉雕技艺等的研究。玉舞人在东汉以后逐步不见,直到唐宋,从那些玉带板上琢制的乐舞伎人及高浮雕“飞天”上,才又重新勾起我们对它的些许追怀。
   
战国汉代的玉舞人形象,艺术造型的特点是:均呈扁平体正面或正反面舞女立像,长袖长裙,一手甩袖过顶,一手垂袖于腰际,五官刻划简练,琢制技法以单勾阴线为主,穿插透雕。汉代舞人大多上下端镂有小孔,以作穿系佩挂之用。
   
从古代玉舞人身上,我们也可看得我国汉代玉器高度发展的程度及雕制技艺。

  本人今天介绍一对汉代白玉玉舞人。这对玉舞人加工工艺是事先雕一块较厚的玉舞人,然后顺着厚度一剖为二,所以除了厚度有所差异,其它轮廓几乎完全一致。身上纹饰也选用汉代著名的游丝毛雕加工工艺雕琢,使人物神韵更加彰显、动态更加活泼。通过玉舞人发式衣装的欣赏,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很直观地欣赏到汉代古人生活的状态,丝竹之声、举首扭腰顾盼,合着轻慢的节拍,传达着太平盛世的光彩场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玉原石与玉雕(第七辑)
玉雕技艺史
艳丽绝伦的清代玉器
世间罕见的超美“古玉”[组图]四
【北京鸿盛祥2019秋拍】礼乐精灵之“翘袖折腰”玉舞人
据说这是玉雕中最高深的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