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逐大河西流的梦

图/文:沙漠游侠

(手机影像)

  秦川曾经拍过一部《大河西流》系列纪实片,那条“大河”所指的是疏勒河。片中重点展现了河流带来的文明,包括丝绸之路节点兴衰、敦煌文化的发祥,以及绿洲农耕文明的延展等等。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三大河流之一,养育着甘肃西端五县市约50万人民。它全长670千米,发源于西祁连山,流经肃北、玉门、瓜州、敦煌,早期汇入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因为流向西,相对于“一江春水向东流”,被称为地球上最长的“倒流河”。

  10月16日,我们组织了追逐水尾的考察行动,因为我们知道疏勒河在敦煌境内所到河段实际是名义上的河,干涸时间已有若干个世纪了,个人来说一直梦想能有滔滔河水永不停歇地到达库姆塔格东沿的哈拉齐并在那里汇集,恢复昔日的一个大湖泊,真正成为阻断库姆塔格沙漠蔓延的屏障。当然,这次也算是逐梦之旅。

  之前我们从绿洲河段掌握到的情况是,河水于上年秋季汇集到了敦煌西北的哈拉诺尔,排向更下游的艾山井子是今年的七月末。而究竟现在流到哪个位置,春季所做的调查得知当时已流过了玉门关段,到达了疏勒河大桥附近,显然这一速度快得惊人。

  那次更早前曾两次考察了疏勒河和党河汇水湖哈拉诺尔,并发表了《周末,到哈拉诺尔看敦煌大海》的美篇,应约请电视台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报道,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哈拉诺尔从此人声鼎沸,猎奇者纷至沓来。但我坚信大多数人都是来看风景的,对出现奇迹后的更为重大的生态意义理解的并没有几个,而且绝大多数人对疏勒河的前途一无所知。

  几次考察下来证明疏勒河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而且是非常快速的。最主要的指标是河水不断向前推进,整整一年时间,河水间歇性地推进了150千米以上,形成水域估计超过50平方千米。这得益于国家对彻底解决敦煌地区生态问题的决心和所采取的系列行动。作为我们保护者,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尽早看到河水灌注全流域的全过程,为此规划了实施动态监测的计划。

  其实疏勒河下游出现这样的景象非自然现象,也非一日之功,是生态文明的脚步落脚疏勒河全域,上游勒紧了腰带排放生态水、农业节水、河道归束等等综合行动在紧锣密鼓,现在已是初见成效了。

  从中科院寒旱所杨根生先生等人的研究资料了解到,疏勒河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大退缩,其中唐代时在哈拉齐一带被库姆塔格流沙所阻断,疏勒河从此退出了罗布泊生态圈。

  研究者表明,从清代雍正年间移民垦荒开始疏勒河向玉门关一带快速退缩,而二十世纪中叶双塔水库和昌马大坝的相继建成,这次退缩对尾闾地区尤其是敦煌西湖的湖泊是致命的。

  节节退缩的疏勒河使得尾闾敦煌西湖大面积湿地消失和沙化、盐渍化,上百千米河道甩给了沙漠,艾山井、呲牙井以及河谷湿地永久性消失。与库姆塔格接壤的哈拉齐全部裸露出湖底,大部分被流沙淹没,现存面积达980平方千米的湿地大部分名存实亡,沼泽湿地只占四分之一左右。

  而哈拉齐北侧更多的是疏勒河古道在地质时期遗留下来的冲湖积台地,如今成了雅丹地貌群,这是疏勒河留给这片土地的丰厚遗产。在来自库姆塔格和黑戈壁方向强劲的风蚀下,整个罗布泊相连地区呈现荒不着边的荒漠景观,现在名曰“三垄沙”的地方区划了一片集中分布着的雅丹地貌群作为地球上的地质奇观供人们观光,其它的还在任凭风沙肆虐,在自然中发生着变迁。

  干涸后的疏勒河下游是上中游绿洲快速扩张下的结果,加上一个时期无序管理,接连串的湿地消失、植被退缩,以及土地沙化、荒漠化、盐渍化等等生态问题自西向东蔓延,哈拉诺尔干枯了,北湖消失了,东湖沙化了,河西走廊的西大门变成难掩的“沙门”。

  考察沿途不时出现从戈壁滩延伸进入湿地草丛的野骆驼小道,不过能判断出这些小道上的足迹已经是多年前的了,很明显,这里已经没有野骆驼可以光顾的生命之水了。

  我们此次的考察线路全长约80千米。仅有的参考资料是六十年代地形图和本保护区的区划,其中地形图标注的主河段叫“北枯沟”,中途选点五个:疏勒河大桥、艾山井、鹰嘴台、独台子、哈拉齐。

  考察沿河地区并没有路,盐碱滩、沙化草地、灌丛和雅丹地貌、戈壁、沙荒滩交错分布。因地势平摊,不能逾越的盐碱滩宽旷,接近主河道十分困难,远距离瞭望河水区只能靠攀登零散的雅丹地貌顶上。

  其中,在经过一段艰难的盐碱地穿越后向西眺望到,河水已在视野极目之外,目测流速流量与疏勒河雅丹公路大桥不相上下,沿途留下蜿蜒的、宽宽的河道。

  在这里还要说明的,哈拉齐一带已多次探访,以前每次到达都让人内心纠结,给人无可奈何的感受。所以很久以前一直梦想河水能到达哈拉齐,而未曾妄想这么快、这么让人激动地来了。

  哈拉齐是早已消失的湿地,历史遗迹湿地面积估算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其中水域面积在200平方千米左右,这几乎是千年一遇的梦想时刻真的就这么来了吗?

  一口气到了哈拉齐地界,大老远就能看见在大沙漠边一片汪洋大海般的水面在斜阳下散发着光雾。司机兴奋地全然顾不上颠簸,好像脚都踩到了油箱里了,汽车疯了一样扑向湖边。

  看来流水聚集已有一阵子了,面积非常之大,向南望不到边。此季节又是候鸟大迁徙时节,我们的到来惊飞了一大群大白鹭和一些小型鸻鹬、鸭类等鸟,湖面一阵嘈杂声。

  为了在落日之前探明水尾位置,我们沿沙丘起伏的沙漠边缘继续前行。可能是冷热气流交替频繁的区域,沙丘酥软,两辆车先后陷车三次,耽误了宝贵的时间,看看太阳快要落下去,只好作罢,打道回府,留下了此行的遗憾。

  不过临走前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徒步前行了一段,一个个小的积水潭隐匿于沙丘之间被发现,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倒印着沙丘和白云,如诗如画如梦境。

  而有趣的是沙丘上光影下浮现的纹理循规蹈矩相当有魅力,是风的杰作,可我知道流水照样能冲刷出来这样的纹理。漠风、流水,不仅仅有摧枯拉朽的力量,还有精雕细刻的能力,大自然真是太神奇。

  登上一座能俯览四野的高大沙丘,映入眼帘的还是一沙一水。水能挡住沙漠,这是不争的事实,而面前的库姆塔格有2.2万多平方千米之大,看那大片的湖水还在缓缓向远处涌动,在蓝天下含情脉脉,如同苍天泼洒的一泓露水,给荒漠带来生命的颜色;再看那大沙漠,犹如拦路猛虎遇上对峙的勇士,不知所措,此时规规矩矩静卧。

  有人提问,说突然来了这么多水,挡住了野骆驼、鹅喉羚的通道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生态环境顺势发展总比逆转不知道要好多少倍,野生动物自有办法适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河水能不能持续补充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最大、最现实的问题,因为能提供滋补的疏勒河、党河来水十分有限,而且季节性强烈。不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努力工作,正在争取落实“引哈济党”工程,相信哈拉齐届时会续写出这条大河的百年梦、千年梦的!

  天色很快黯淡下来,我们恋恋不舍地各自搜寻眼前尽可能记住的最美画面,以便在脑海里刻画下来这即将褪去的遍野黄沙轮廓,勾勒出明年、后年和将来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巨变景象——碧波荡漾的湖面、熙熙攘攘的灌草丛、铺天盖地的候鸟、成群结队的野骆驼……

  返程经过一片雅丹地貌群,抹黑进入“魔鬼城”,顺着隐隐约约的车辙前进,哪知道路路不通,沙丘陡坡、沙波浪,水冲沟路路有阻,真是旧道无头流沙淤,夜路漫长心发袪。还好,大地图在心里,另有北极星指航。

返回营地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进了住所,大家在夜灯下一个个灰头土脸,可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凯旋而归的悦色,每个人都为能有幸成为疏勒河终端湖千百年奇迹出现的首批见证者而无比荣幸。当夜,在距离疏勒河不远处的古湖孑遗的雅丹里,鼾声如潮般飘出窑洞,与静夜里传来的河水哗哗声响彻在罗布荒原……

10月17日凌晨于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初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风胡尘汉时月 甘肃敦煌
断流近半个世纪 疏勒河再现大河西流
党河之美
哈拉奇湖的前世今生
大漠深处
漫话中国世界地质公园(5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