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文彰50岁开始习书作诗,不过十年,收获诸多赞誉—— 诗书相伴 再造“业余”生活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媚/文 胡蕾/图

他50岁才开始习草书,却以大气雄阔、清畅蔚逸的艺术风格收获诸多书坛名家的赞誉;他写诗词不过10年时间,却集结224首高情远致的古诗词作品出版了一本高质量的诗词选。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带着书法工具,以“差旅无分家内外,候机下榻总临池”的激情以及“宦游履迹、盛世清风”的坚守,重新定义了“业余”二字。

——他就是周文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0月8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当代名家书周文彰诗词作品展”在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开幕,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中华书局大众图书分社社长申作宏、深圳市老领导厉有为出席了活动。

在开幕式后,周文彰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畅谈自己的诗书生活。

诗情伴随习书而生

周文彰是学哲学出身的,之所以在50岁才开始习书法,他说是因为工作压力。

当时,周文彰新任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书画院举办书画展想让他题词,从未用毛笔在宣纸上写过字的他只能推辞。“像你搞宣传工作的领导,哪有不会写毛笔字的?”展览负责人的一句话惊醒了周文彰,再加上出席活动经常要用毛笔签名,于是在2003年春天,他决意开始学习草书。

“我国书法界的传统是书法与诗词珠联璧合,能文善诗、满腹经纶是书法家必要的文化素质。习书后,我深感抄写优秀诗词是远远不够的,写诗的冲动突破了我能否写诗的顾虑,我开始写诗了。”

2006年盛夏,周文彰去海南陵水的吊罗山热带原始雨林,林中一个小小的瀑布勾起了他的诗情,于是他按格律写出了生平第一首七言绝句:“清泉泻挂吊罗山,雨后流声响广寒。树密潭深飞鸟乐,诗仙感叹似天川。”

后来对照平水韵,周文彰才知道“山”、“寒”、“川”不是一个韵。虽然他自谦“没有诗才也没有诗情”,但由于虚心求教、勇于实践,周文彰很快领悟了习书作诗的真谛。许多业内行家称赞其结字气度高雅奇崛,笔法墨法章法跌宕起伏,尽显草体书家之张力。

“我习书8个月出了集子《弘陶习书录》,当成‘作业本’,走到哪儿带到哪儿,见到行家就虚心请教。另外,每逢老人过寿、晚辈结婚生子、书法展览等需要诗书作品的场合,我都积极响应。”

10年写就800多首近体诗

自2006年至今,周文彰已经写了800多首近体诗。起初他是为书法而写诗,写着写着,写诗的意义就渐渐多起来了。

一是记事。诗,成了周文彰的一种记忆方式。

比如他乘坐长江游轮时有感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写下了《今日长江》:“猿声骤止叹高楼,破浪迎风酣畅游。自古长江多纤号,游轮盛世代轻舟。”比如近看庐山瀑布:“挂瀑高悬万绿巅,油然仰看水连天。泻流激起风吹冷,声似兵挥百丈鞭。”

周文彰还善用诗书抒情,将诗作为自己的一种情感方式。

回忆起童年的母亲,他写下了一首《忆秦娥·故乡夏夜》:“蛙声亮,荷塘月色从天降。从天降,欢鱼戏水,涟漪微漾。流萤忽闪飞蛾撞,蚊虫成伙轮番上。轮番上,妈摇蒲扇,儿梦清唱。”2015年父亲节,他有感于朱自清的《背影》写下了一首追忆父爱的诗:“背影诵吟声,勾来念父情。三支香上手,已是泪珠盈。”

周文彰还通过诗言志,把诗作为自己的愿望和志向的一种表达方式。

刚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时,他写道:“蛇年正月聚华堂,率直忠诚议国纲。提案陈情怀百姓,发言述意禀中央。亲民务本寻思路,守道谋新创盛昌。好自担当行使命,青春花甲再飞飏。”

在诗词作品展后举行的《周文彰诗词选》(修订版)出版座谈会上,众多书坛名家都对其诗书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诗词作品的字里行间洋溢高情远韵,流淌着滚烫的诗心和对理想的追求。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

不少人都好奇,肩挑领导干部重任的周文彰习书作诗的时间从哪里来?他笑着用自己的一首诗解答了这个疑问:“习书赏帖哪来时?饭后茶余节假期。差旅无分家内外,候机下榻总临池。”

“练习书法是我的业余爱好,我从来不在办公室练。”原来,周文彰出差出访都带着书法工具。清晨起、午饭间、下班后、候机室、下榻时……这些被许多人忽略的零散时间,他都聚沙成塔充分加以利用。

写诗的时间,周文彰则安排在路上。“每到外地出差或考察途中,有了诗兴我就写诗,韵书随身带着,还在手机装了相关的客户端,写完输入手机发给老师们求教。”

“时间是安排出来的,不是挤出来的。有意义的事情,你就要把它变成生活的议事日程。每天我的业余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从来没有发呆无聊的时候。我深信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我一直倡导让业余更有意义。”

接下来,周文彰的写作计划包括《诗韵校园》和《诗咏运河》。前者是他在国家行政学院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包括校园景色、校园人物、校园师生情、散步随想等,即将出版;后者则以运河为主题,涉及周文彰童年的运河记忆、京杭大运河沿线35个城市印象、古运河遗址抒怀和世界运河有感等五个部分。

此外,周文彰还计划在孙女10岁时举办“爷爷和他的孙女”诗词书法展,以100首诗词、100幅书法作品和100张照片记录孙女成长的点点滴滴。“弘陶书咏桃诗”书法展也在酝酿中。

“这辈子我准备写2000首诗。当然,写诗重在质量,我也在认真琢磨门道。从日常思维转向诗性思维,我任重道远。”

周文彰简介

笔名弘陶,1953年8月出生,江苏宝应县人。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获哲学研究员职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任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文彰:高扬诗书融合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赵汝周:传统文化的时代放歌——《周文彰诗词选》简析
她连上4届诗词大会才夺冠,后在节目中作诗,教授:这诗不合格
腹有诗书气自华
“增色”还是“减色”?——值得商榷的“提倡书写自作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