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肥料管理
肥料是果园管理的基础,只有在良好、有效的肥料投入下,才能保证产量高、品质佳。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树体未挂果前,很多个体种植户对树体的肥料投入少,从而导致树势弱、挂果期后延、品质低等问题。
猕猴桃与其他果树相比,其含钾量较高,因而猕猴桃与其他水果相比,需要加大钾肥的投入,而且根据不同品种的需要做出合理的调整,在中微量元素的投入上也要根据不同品种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需钙量大多数品种稍多;对硼元素需求量在具体施用量上也要适度。有试验表明,钾在提高果实糖度、增强树势上起到积极作用,但施用过多就会影响钙的吸收,降低果实贮藏性能,同时影响氯元素的吸收等。因此,在具体肥料种类施用上,要根据具体树势、品种、土壤条件等选择合理的营养元素配比,才能做到树势强健、产量高、品质好。
根据各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施肥也很重要,果实快速膨大期在谢花后1个月内完成,果实体积能达到最终的80%。因此,壮果肥一定要在授粉后立即施入或花前施入。而基肥提倡在采果后、落叶前施,这样有利于根系愈合,同时可以吸收少量肥分,以备翌年抽枝、开花,并提高树液浓度,抵抗冬季低温。
在施肥操作上,不但要求在有效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量和配比来施,还要注意施肥的具体方法。追肥最好是在根际周围浅沟施,或撒施后浅翻,或水施等;基肥要根据树龄、土壤条件等情况选择沟施或全园撒施等。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肥水一体灌溉系统使用规模正日益扩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还可改善园区小气候,确保植株长势与果园收益,更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2 水分管理
水分是猕猴桃各个生长阶段的关键,萌芽期、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等均需要充足的水分。适量的水分不仅可以供给植株抽发新梢、促进果实膨大,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树势,实现猕猴桃树体的良性循环。果园采用肥水一体灌溉技术,生长季节尤其是果实膨大期几乎每天喷水,以保持土壤及空气的湿度,从而使其商品果率大大提高。
过多的水分又会对猕猴桃植株产生致命的伤害,因而在选地建园时一定要注意地下水位不能高于1 m,年降雨量最好低于1 500 mm,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较为平坦的地区最好起高垄,同时所选地块要利于排水。
3 地面覆盖及夏季遮荫
地面覆盖的主要作用是降温保湿、控制杂草、改善园区小环境等,即在干旱少雨的高温季节进行猕猴桃园区地面覆盖,一旦进入连阴雨天气,将覆盖物翻埋到地下,加快树行带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湿度。同时,要注意覆盖间距,露出根颈部位,否则易滋生病菌,造成根颈腐烂。
提倡的是生草栽培,抑制恶性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果园小气候等。要注意的是,种草品种的选择应不同气候区域差别对待,在较湿润地区不要种草或避开雨季种植,保持园区干爽,避免病害流行发生;同样,较干燥地区适宜种草,但应在雨季来临前进行刈割,以降低园区湿度。
为利于植株生长,除了幼苗期遮荫之外,成龄园在强光照、高温下也需要遮荫,能有效降低某些品种在炎热气候下的落叶、落果、日灼等现象,并能显著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外观、提高贮藏性能等。国内外相关试验研究表明,高温条件下可降低果实糖分、酸度及VC的含量,同样还会影响次年的长势与产量。遮荫过度会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与果实钙的积累,降低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同时影响次年的花芽分化。
4 树体管理
树体管理是对树形的培养与保持,主要是在生长季节的抹芽、摘心、疏枝及休眠季节的修剪、绑蔓等操作,以达到和维持所需要的树形。目前,国内外提倡的树形主要是一干两蔓,同时还有圆头形和拱形等。生长季节为了培养来年的结果母枝,一般建议主钢丝两侧各50 cm范围内的枝条不用摘心,任其生长,而超出范围的要提早摘心或捏心,尤其是结果母枝末端的枝条,其长势旺,在花蕾期新梢20 cm左右时即可进行摘心,以促进花蕾、果实的生长发育。自然开心形或圆头树形,其树形培养原理基本一致,生长季节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主要培养靠近主干的健壮枝条,作为次年结果母枝的预备枝;而对于外围的结果枝需要提早进行摘心或捏心处理,以促进果实和预留枝条的生长。
零叶修剪技术,即对末端的结果枝在花蕾后不留叶片进行摘心,这样既解决了树冠郁闭,又可以避免二次梢的问题。但零叶修剪的前提是植株生长旺盛,叶幕层较厚,导致光照条件太差,如果不分品种、长势和地力条件等因素导致树势衰弱、果实发育不良等问题。在每项技术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并在区域试验和相应品种上应用成功后方可推广。
春季风害严重,枝条较脆容易在大风季节折断。可在花蕾后3片叶左右尽早摘心,促进枝条基部老熟,待二次梢发出时已对风害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即基部稳固,很少造成折枝现象。
5 花果管理5.1 疏花
疏花一般要求疏蕾,疏除无用的病虫蕾、弱小蕾、副蕾,之后根据具体枝条强壮程度保留6个以下花蕾,花蕾预留量大,为预计产量的120%~130%,以备恶劣天气影响。疏蕾一定要尽早进行,有利于节约养分,促进后期果实发育
5.2 授粉
为保证果品质量,良好的授粉条件和授粉措施必不可少。猕猴桃园中雄株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多数企业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加大雄株比例至1∶8左右,以供自然授粉;大多数个体种植户在园区周边种植少量雄株(30~45株/hm2),通过人工授粉或半机械授粉达到目的。
辅助授粉的措施如下:一是人工点授,此操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工,但较为节约花粉;二是半机械授粉,即采集花粉后,用授粉器(固体授粉为花粉与滑石粉、石松子粉等混匀;液体授粉为花粉混在加入纤维素的蔗糖液中等)喷授,此方法节约劳动力,但花粉消耗量较大。需要注意的是,收集花粉时温度一定要控制在30℃以内,同时最好在25℃以上,并防止强光直晒;液体授粉时要保证随用随配,而且浓度最好大于1∶250,在温度较低(15℃以下)时不要进行液体授粉,以防花粉浸水时间过长而导致暴裂,影响坐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