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须用经方理论解读《伤寒论》(下)中国中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对第29条的解读

  “伤寒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为桂枝汤证,但见“小便数”,知为合并里饮证;又见“心烦……脚挛急”,为津液伤而里热显,故所述为外邪里饮津虚生热证,六经辨证属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不是单纯的桂枝汤方证,用桂枝汤治疗当然是非常错误的,故用一“反”字以传其神,强调“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以让后人牢记其教训。

  “此误也”,以下的文字,是论述误治后出现的不同证,而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共列举了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说误治后呈现太阴里虚寒的甘草干姜汤方证,症见“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是因本来已津虚夹饮,发汗不但津更伤,而且激动里饮,而致津液虚极而呈太阴里虚寒夹饮证(注意不是阴虚生热概念),因见四肢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故宜用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液祛寒饮,所谓以复其阳者,是温中生津液、精气,是经方特有的理念。第二种情况,是说误治后呈现阳明太阴合病的芍药甘草汤方证。文中只述“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未写明具体证,但后有其脚即伸,可知是针对脚挛急的。又从前后文看,此是说服了甘草干姜汤后厥愈足温,才服用芍药甘草汤。实际临床不仅限于此,芍药甘草汤适宜治疗津血虚之脚、腨、腹肌挛急,只要见是证,即可用是方。第三种情况,是说误治后津液伤而呈现阳明里证的调胃承气汤方证。原文仅述“胃不和谵语者”,是主示阳明里实热影响到神志,故以调胃承气攻下里实热而解。第四种情况,是说本已误治,如再加上大发汗、火攻,使津液伤耗比甘草干姜汤证更严重,而呈现太阴里虚寒重证的四逆汤方证,则用四逆汤治疗。

  通读全文,可知本条是贯彻第16条的精神,即“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样分析可知,应用桂枝汤要明其适应证,辨证不准确则造成误治而成坏病。救治坏病,仍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痿 (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炙甘草汤 ,甘草汤,生姜甘草汤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
这个2味药的方子,会用了能救命
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方证
【汉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伤寒论类编补遗》误治后脉证并治及禁忌篇343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8)——太阴病痰饮咳逆、呕逆方证
汉传免费课程《伤寒论类编补遗条文343-346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