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管理”到“治理
               

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 刘卫国

  社会治理是一个大系统,制度设计在顶层,执行落实在基层。基层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在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群众诉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基层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新思路新要求。我们要把握社会治理创新的正确方向,切实贯彻社会治理的新思路,着力完善社会治理的新格局,进一步明确社会治理的着力点。
  要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加强基层建设。社会治理是一个大系统,制度设计在顶层,执行落实在基层。基层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在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群众诉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基层的问题。
  一是基层能力问题。多年来,基层的情况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结构、城乡布局、人口总量与结构、社会组织体系,特别是产业布局、城市布局和市民居住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出现了一些以前意料不到的问题,原有体制和方式等不适应,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不适应,队伍的治理能力不适应。这些问题等不得,拖不起。
  二是基层创新问题。从“管理”到“治理”,不是简单的概念变化,而是思路创新、理念创新。我们研究问题的重点要定位在社会治理中的基层建设,用社会治理的思路来解决基层面临的突出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以不变应万变。
  三是基层实践问题。这些年来,基层有不少新的探索、新的实践,但是局部性的、碎片化的,缺乏系统的总结、提升,亟待按照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进行提炼,系统化、制度化。把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制度安排。
  要找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突破口。基层治理涉及面广,地域和单位类型比较多,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比较复杂。从上海情况看,市委要求当前要聚焦问题和矛盾比较集中的城市社区、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郊地区,基层体制、基层队伍、基层治理、基层活力、基层服务和保障五个专项问题。
  完善基层体制,需要顶层设计和安排,要分析街道乡镇、村居等基层治理架构、组织体系、条块职能、权责适配等方面的情况和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重点研究解决基层干部的来源、结构、收入和职业发展体系,重点把街道乡镇领导班子、居村党组织建设好,把基层干部培养和选配好。要探索基层治理机制,针对基层人口结构变化,管理和执法力量不足,有效工作方法不多,特别是流动人口聚居的城乡接合部社情复杂、综合治理问题突出等,探索网格化管理、完善治理机制、推进平安建设。增强基层活力,解决基层所在区域的社会性、公共性利益问题,要充分吸收区域内各种组织和单位广泛参与,拆除条块分割的“围墙”,发挥优势,形成富有活力的协调机制。要强化基层服务和保障,针对群众办事难、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不健全效率不高、财权事权不匹配、资源配置有限责任无限等问题,要整合资源优化服务、调整街道乡镇和居村规模设置、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
  完善社会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所在,也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行动。在党委领导下,更多依靠“自治、共治、法治”,把民主治理、协同治理、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让社会治理在基层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务、更多的民意支持。
  推进自治,就是坚持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做实“自治”的关键在于“归位”、“赋权”和“增能”,也就是政府要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实现职能归位,还权于自治组织和群众,同时要引导群众提升自治能力。基层社会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生态系统”,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完善共同治理机制,协调各方关系,真正把社会治理过程变成社会主体的培育与激活、社会协同合作能力提升、社会信任和认同增强的过程。法治是社会治理基层建设最重要的保障。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推进,维护治理体系的规则秩序,确保社会治理制度化、程序化和法律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过“五个强化”探索创新武汉社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调研报告: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用好基层治理“三治经”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海宁市“五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更上新台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