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的传说

 上海的传说




相传吴淞江江神为项羽

 

众所周知,江南地区所在的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一片冲积平原,这里河道水网纵横密布,早期其实并不适合人居,比如最近已有一些研究表明,水灾与良渚文化的消亡就可能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此外,上海地区处于江南东隅,受到海潮涨落和海岸变迁的较大影响,这些在一些关于上海地区早期历史的传说中便有所反映。

 

比如,古代松江小昆山之西有一较大的湖泊,名为谷水,在历史上很有名,乃至成为松江别名之一,晋陆机《赠从兄车骑诗》中便有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之句。

 

关于谷水的来历,《松江府志》中载有这样一则传说:秦朝时上海地区属由拳县,一日县中忽传童谣:城门当有血,城陷没为湖,于是有老妪日日窥视城门。城门侍卫为了戏耍她,以犬血涂抹城门,老妪见而骇走,忽大水至,沦陷为谷,因目曰谷水

 

金山三岛来历的传说同样与早期上海地区的江海变迁相关。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金山地区是今天上海境内成陆最早的地区之一。根据民间传说,当年的大小金山岛之间本是一片陆地,远在夏禹的年代,就曾派其属下颛雪东征,后者在此地休养生息,渐臻繁荣。数百年后,周康王东巡至此,命令修筑城堡以镇大海,于是有了最早的金山城,又称为康城、东京城。

到了南宋时,东京城内传言血出石狮眼,东京城变海,结果有屠夫以猪血涂抹城隍庙前石狮双眼,谁知当日便有巨浪袭来,很快东京城沦入海中,只剩下现在的金山三岛。

 

从这两则传说中可见,自然环境的变迁对上海地区早期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为了抵御自然灾害,人们往往向神灵祈求,抵御潮灾。

 

上海地区最早的潮神应是东汉名臣霍光。

 

根据至元《嘉禾志》引《吴越备史》载,相传三国时吴王孙皓病重期间,有神灵附体在一个小黄门身上,对孙皓说:华亭谷东南有盐塘,风潮为害,非人力所能防。臣本汉霍光也,愿统部属镇之。于是在金山地区就有了一座专门供奉霍光的庙宇,名金山神主庙,让霍光镇伏海潮和海怪。

 

除了海潮,古代上海吴淞江的潮水也十分凶猛。

 

据嘉庆《松江府志》的说法,民间传说吴淞江江神为项羽,时常发怒,掀起滔天巨浪,被称为霸王潮。于是沿江民众纷纷建立神祠,所祀神灵则多为炎汉功臣,比如萧何、曹参、英布、纪信、彭越、陈平等,因为百姓相信刘能克项

 

治水留下的美丽传说

两岸泽国变良田,百姓获益,就把这条河称为黄歇浦、春申江、申江

有些官员以身殉江,由此蒙上了一层灵异色彩,留下了美丽的传说,供后人凭吊

 

 

历史上,夏原吉确有其人,为明初重臣

 

为了获得比较安定的居住环境,人们也并非一味乞灵于鬼神,而是从一开始就有着非常积极的水利治理行动。从传说来看,最早似乎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也就是春申君黄歇开凿黄浦江的故事。

 

据民间传说,在春秋时期,黄浦江十分淤浅,经常泛滥成灾,春申君组织百姓深挖河道,拓宽河面,使其直通东海,两岸泽国变为良田,当地百姓获益良多,于是就把这条河称为黄歇浦、春申江、申江,并立庙祭祀春申君。

 

有学者曾经指出,在黄歇的时代,今上海境内成陆的地区只局限在松江、青浦一带,再往东便是大海了,因此春申理水并无可能。但从另一角度看,类似的传说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早期上海地区先民水利治理历史图景,至于其真伪倒是在其次了。

 

在上海地区水利发展史上,明代永乐年间夏原吉的治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据记载,永乐初年江南一带水灾频仍,治理困难重重,朱棣特地派遣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前往治水。

 

夏原吉通过疏浚范家浜,使黄浦与吴淞江相接,并完成了黄浦江流域的疏通和扩容,通过黄浦将浙西来水排入长江,从此上海的水利格局变为黄浦为主,吴淞为辅,史称黄浦夺淞

 

在此次水利治理过程中,夏原吉殚精竭虑,风餐露宿,终于不负众望,克竟其功。在他去世后,上海人民追思其功绩,同样立庙奉祀为神,在今浦东地区还有察司庙崇祀夏原吉。

 

实际上,历史上的黄浦江、吴淞江江面一度十分浩瀚,黄浦江在明代通范家浜后阔三十丈,到清代愈东则愈阔,而吴淞江在乾隆年间也有十六丈宽,再加上受到潮汐涨落的影响,所以治理起来十分困难,有些官员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以身殉江,由此蒙上了一层灵异色彩,留下了美丽的传说,供后人凭吊。

比如雍正六年,朝廷下令疏浚吴淞江,时任松江知府周中鋐具体参与其事。由于工程需要,当时要在上海县陈家渡附近修筑拦河坝,却因潮水凶悍,屡筑屡溃,无法合龙。于是周中鋐与河标把总陆章亲自乘船督工,结果风急潮涌,缆绝舟覆,两人同没于水。令人惊异的是在其没水后,堤亦旋合。于是,当地人便在吴淞江畔立庙祭祀之。

 

到了道光七年九月,时任江苏巡抚陶澍奉命修浚吴淞江,先要在上海县曹家渡地方建筑拦潮大坝,以便疏浚,但该地逼近入海口,同样潮汐汹涌,两岸又多是沙土,土质松浮,加上适逢连日东风,潮水更为凶猛,因此大坝旋筑旋坍,一时无从措手。

 

经当地人指点,陶澍等人得知在吴淞江岸有一座周太仆祠,夙著灵异,于是地方官员在坝头设祭,沈以牲醴,结果顷刻之间,骤转西风,大潮顿落,大坝当日便顺利合龙,险工获佑。事后,陶澍上报朝廷,在吴淞江岸为周中鋐建立专祠,列入祀典,官员春秋拜祭。

 

与周中鋐的传说相似,雍正年间,南汇知县钦琏主持当地海塘修筑工程,同样尽心尽责。据民间流传的故事说,在最后关头,由于受到海浪冲击,海塘迟迟无法合围,结果钦琏纵身跃入海中,海塘于是轰然合龙。

 

由于钦琏在关键时刻以身殉塘,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敬重,甚至认为他就是海中龙王的化身,至今在浦东启明龙王庙中仍然供奉有钦公太太。而南汇沿海一带的捍海塘,虽然并非完全由钦琏所建,但从此也被称为钦公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俗博客(462)图文(244)春申君
神话魅力报道之四--摩登上海的遥远传说
“申城”之名,是源于“芈月初恋”春申君吗
【记忆】泾、塘、浜、浦......上海为何有这么多与水有关的地名?
词语汇丨走尽天边,好勿过黄浦两边:与黄浦江有关的本地俗语(示例:兴塔 亭林 西渡)
“浦东”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