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用之学:先正格言

1. 百善孝為先。凡有孝行者, 必是端人正士, 或為奇特英豪。

2.萬惡淫為首。心念淫欲, 皆邪辟之流, 終必無惡不為、喪身敗德,歷觀不爽。

3.凡人有勢不可倚盡,有福不可享盡, 貧窮不可欺盡;此三者, 乃天地循環, 周而復始。

4.一日行善, 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 福自遠矣。行善之人, 如春園之草, 不見其長, 日有所增。行惡之人, 如磨刀之石, 不見其虧, 日有所損。損人益己, 切宜戒之。

5.現在之福,積自祖宗, 不可不惜;將來之福,貽之子孫, 不可不培。現在之福如點燈, 隨點隨竭。將來之福如添油, 愈添則愈久。

6.我施有恩, 不求他報;他結有怨, 不與他較。這個中間, 寬了多少懷抱。

忍不過時, 著力再忍;受不過處, 耐心再受。這個中間, 除了多少煩惱。

7.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 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 不如能化。

8. 忍得一番橫逆,便增一番氣度。

9. 「勤」為無價之寶, 「慎」是護身之符。

10. 圖未就之功, 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 不如防將來之非。人非賢莫交,物非義莫取。念非善莫起, 事非是莫說。

11.謹則無憂, 忍則無辱;靜則常安,儉則常足。

12. 知足常樂, 多貪則憂; 知足者, 貧賤亦樂。不知足者, 富貴亦憂。知足常足, 終身不辱;知止常止, 終身不恥,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13.德業常看人勝於我者, 則愧恥自增;境界常看人不如我者, 則怨尤自寡。人雖至愚, 責人則明。雖有聰明, 恕己則昏。但當以責人之心責己, 恕己之心恕人, 不患不到聖賢地位。

14.寧心安無事而家貧, 莫煩惱多事而家富;寧無病而粗飯, 莫有病而食良藥。

15. 常思困危難免,處富自然不驕;每思疾病煎熬, 無病雖貧亦樂。

16.房屋不在高堂, 不漏便好。衣服不必綾羅,和暖便好。飲食不在珍饈,一飽便好。娶妻不在貌美, 賢德便好。

17.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心懷簽纏處,要割得下。境地濃鬧處,要淡得下。意氣忿怒處,要降得下。

18.見人不是處, 只消一個容字, 自己難過處, 只消一個忍字。

19.事當快意時須轉, 言當快意時須住;不可言之事, 口莫說, 不可行之事, 心莫萌。

20.為政之要, 曰公與清。成家之要, 曰勤與儉。讀書成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者富之本,儉者富之本。大富由天, 小富由勤。

21.學得一分癡獃, 多一份快活;學得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22. 安詳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

23.奢侈是為惡之根, 淫慾乃喪身之本。

24. 以忠孝遺子孫者昌, 以智術者遺子孫者亡。

25.事雖小, 不作不成。子雖敏, 不教不明。

26.耳不聞人之非, 目不視人之短, 口不言人之過,庶幾為君子。腹不飽詩書甚於餒, 目不接前輩甚於瞽, 身不遠聲色甚於阱, 骨不脫俗氣甚於痼。

27.人當交厚時, 不可盡以私密事語之,恐一旦失歡, 則前言憑為口實。至失歡之時,亦不可以切實之語加之, 恐忿平復好,前言有愧。縱與人相爭, 只可就事論事, 決不可揭其父母之短,閨門之醜,此禍關殺身,非止有傷, 長厚己也。

28.交財一事最難, 雖至親好友,亦須明白, 寧可後來相讓, 不可起初含糊;俗云:先明後不爭, 至言也。

29.路當窄處,須讓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須留三分與人食。

30. 富以施為德, 貴以能下人為德。

1/5页

31. 富貴子弟宜學寬, 聰明子弟宜學厚。

32.人之所賴以生者惟錢財, 能於錢財上寬一分待人, 省一分濟人, 若能事事留心、久久習慣,雖不見福,而禍自消矣。如一味刻薄以為得計,一遇飛災, 蕩產傾家,所入不償所出,悔之晚矣。

33.凡人在顛沛流離之中, 用言為之解釋,上資祖考, 下蔭孫兒。推人與扶人, 皆是一般手;讚人與陷人, 皆是一般口。甯用扶人之手, 莫開陷人之口,人若依此說, 生子增福壽,人若依此勸,前程永久固。

34.待有餘而後濟人, 必無濟人之日;待有暇而後讀書, 必無讀書之時。

35.大丈夫當能容人,毋所為人容。

36. 多一番挫折, 長一番見識; 多一倍享用,減一分志氣。

37.人不能無錯念頭, 須要扯得轉來。

38.快意之事, 不可多得;有便宜處, 切勿再往。損人利己, 終無顯達; 害眾成家, 決不久長。 田野小民, 斗粟尺布,入市營求, 能賺幾何?切不可向他身上討便宜,亦仁人之培德。

39.狂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如此,何況於人乎?有福莫享盡.享盡見貧窮;有勢莫使盡,使盡冤相逢。福宜常自惜, 勤宜常自恭;人間勢與福,有始多無終。

40. 暗箭射人者,人不能防;借刀殺人者, 己不費力, 自謂巧矣;而造物尤巧焉,我善暗箭,造物還之明箭, 而更不能防。我善借刀,造物還以自刀,而更不費力;然則巧於射人、殺人者,實巧於自射、 自殺也。

41.積財以遺子孫, 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 子孫未必能讀,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42.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善行方便者,其後必昌。與人方便, 自己方便; 日日行方便, 時時發善心。千經萬典, 孝義為先。天上人間,方便第一。

43. 終身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 惡自有餘。

44.做好人, 眼前覺得不便宜,總算來是大便宜;做不好人, 眼前覺得是便宜,算來算去,總是大不便宜。

45.舉手打人、舉足踢人,最是惡事、最是險事, 未必便至於死,但一打一踢,或其人不幸遭病死,或因別事死,便不能脫然無累,保身保家, 戒此為要。

46.世界第一好事, 莫如救難憐貧。濟人不在大費己財,但以方便存心。殘羹剩飯,亦可救人之饑; 敝衣敗絮,亦可救人之寒。酒筵省得一二味。餽贈省得一二味、少置衣服一二套、省去長物一二件,切切為貧人算計,存些盈餘以濟人急難, 去無用可用成大用,積小惠可成大德,此為善中一大功課。

47. 少殺生命,最可養心、最可積福。一般皮肉,一般痛苦,但物不能言, 不知

刀俎之間何等苦惱,我卻以日用口腹。人事應酬, 略不為彼思量, 豈復有人

心乎?供客勿多餚品,兼用素菜, 切切為生命算計。稍可省省,便省之; 省殺

一命,於吾心有無限安處,積仁慈念, 自有無限妙處,此為善中一大功課。

48. 日中則昃, 月盈則虧,天之道也。樂極生悲,勢極則衰,人之常也。

49. 貧賤生勤儉,勤儉生富貴, 富貴生驕奢,驕奢生淫佚, 淫佚生貧賤,此循環之理也。

50.為善最樂,一語甚有味,然非身體力行者,不知也。

51.做個好人, 身潤、心安、魂夢穩;行些善事,天歡、地喜、鬼神欽,何樂如之! 否則小人長戚戚矣。

天地間福祿,若不存些憂勤惕勵的心,聚它不來。若不做些濟人利物的事, 消受不住。

臨事肯替別人想, 是第一等學問。

遠非道之財, 戒過度之酒;居必擇鄰,交必擇友。忌妒勿起於心,讒言勿宣於口。骨肉之貧者莫疏,他人之富者莫厚。克己以勤儉為先,待人以謙和為首。常思已往之非,每念未來之咎。

2/5页

留有餘不盡之巧, 以還造化; 留有餘不盡之祿, 以還朝廷。 留有餘不盡之財, 以還百姓; 留有餘不盡之福, 以遺子孫。

世間事須留餘地,有餘地則轉動自如。世人事事欲盡性, 愛使滿風帆, 一時豈不快意, 第恐難為轉身地步。

自妻妾而外, 皆為非己之色。淫人妻女,妻女人淫, 夭壽折福,殃流子孫。少年竭力保守,視此身如白玉, 一失手即粉碎, 視此事如酖毒, 一入口即立亡, 須臾堅忍, 終身受用;一念之差,萬端莫贖。

飽暖思淫欲,欲淫欲熾, 乃致死之由;饑寒起盜心, 盜心起,有殺身之禍。

為惡而畏人知, 惡中猶有善路, 以其善惡之良心未泯也。為善而急欲人知,善處即有惡根, 以其貪念之私情未化也。

為善而人知之, 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 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 陽善名歸之。

孝悌忠信認得真, 乃希聖希賢地位。酒色財氣看得破, 即學仙學佛根基。佛祖無奇,但作陰功莫作孽。神仙有法, 只生歡喜不生愁。

父母年老之時, 乃與人子相聚之時短矣, 晝夜孝養不足,奈何漠視置之哉!一則以懼, 當反覆而深思也。

以愛妻之心事親, 則盡孝。 以保富貴之心事國, 則進忠。 以責人之心責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世人多惑風水之說。有貪求吉地,數年不得葬其親者;有既葬不吉, 一掘未已至改葬三四者;有因爭地致訟, 未入土而家已蕭條者;有兄弟惑於各房風水之說, 至骨肉化為仇敵者。年復一年, 幾無入土之望。一遇水火漂焚之虞,悔何及哉。嗟乎!龍穴非遙, 只在心田方寸地, 牛眠伊邇, 空勞踏破嶺頭雲。

有錢常記無錢日, 安樂須防患病時。休恨眼前田地窄,退後一步自然寬。

是非只為多開口, 煩惱皆因強出頭。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作馬牛。

古今敎人做好人, 祇十四字簡妙真;且曰:君子落得為君子, 小人枉自做小人。

天下有二難:登天難、求人更難。有二苦:黃蓮苦、貧窮更苦。有二薄:春冰薄、人情更薄。有二險:江湖險、人心更險。守其苦、耐其薄、測其險、知其難, 則可以處世。

濟人當厄之時,甘於春雨;刺人傷心之語,毒於陰冰。

有一言而偽天地之和者, 不宜妄發;有一行而折終身之福者, 不宜妄為。執拗者福輕,而圓通之人其祿必厚;躁切者壽夭,而鎮靜之士其壽必長。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時當儆戒。

倚高才而玩世, 背後須防射影之蟲;飾容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

攻人之惡勿太嚴, 要忍人堪受;敎人以善勿過高,要使人可從。

面責人之短,人雖不悅, 未必深恨;惟背地言其短, 則恨有不可勝言者。與人共事,遇有錯誤,在彼不肯認過, 互相爭執,所傷必多。若能引咎自責,徐以一言解之, 則識量過人, 彼必愧服矣。

凡有望於人者, 必先思己之所施;凡有望於天者, 必先思己之所做。

欲人勿聞, 莫若勿言;欲人勿知, 莫若勿為。

有一耐煩心,天下何事不了得、天下何人不處得。

好說人陰諱事及閨閫醜者, 必有奇禍。

無病之身, 不知其樂也;病生, 始知無病之樂矣。

無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無事之福矣。

客次座席間,不能人人遍識,切不可妄談時事及呼人姓名,恐對人子弟,斥其父兄 之名,或於期親知者,道其知行必遭貽禍。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處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3/5页

造物之製人,兩其手、兩其耳、兩其目而一其舌,使多聞、多見,多行而少言也。其舌又置口中深澳處,而以齒如城、唇如廓、鬢如樏,三重圍之,誠欲甚警之,使訒於言耳。

人或毀我,當退而省諸身,我有可毀,彼言當矣。無可毀,彼言妄矣,當則無怨於彼,妄則無害於我,又何報也。

凡人故意以非禮加我,其中必有原故,彼必大有可恃者,此時若不忍,則禍立至矣。

凡友待我雖好,而待他友每多不情者,此人不可與之友。蓋彼之待我好者,必有所依藉於我,至我無可依藉時,彼亦不情待我矣。

世有作馬牛而積財與子孫者,已見其愚。又有刻薄窮人而積財與子孫者,豈知子孫亦不能受享其財,化為烏有。此時九泉之下,追悔已遲,刻薄窮人者,何不為之早悟也。

人家「勤儉」二字,乃是根本,若偷安懶惰,遇事好學奢華、不肯樸實,勢必到窮乏求人之日,悔之晚矣。

人口眾多之家,口舌是非,在所不免;婦女奴婢尤喜搬嘴,彼此若一聽信,必成嫌隙,漸而吵鬧、漸而怨恨,乃家門衰敗之兆。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此二句真和家妙法。

熱水熱湯,勿傾潑於地,有傷蟲蟻生命。常存慈悲之心,必有福壽之報。

「不多事,不多言」 ,此六個字,人能學得,即是安分守己,一生享許多快活、討許多便宜。欲求富貴者,在乎立志;欲求福壽者,在乎存心。

士君子心存利濟,或力不從心,為常存善念、廣行方便。遇人急難,出一言解救之;遇人癡迷、 出一言開導之。遇可著力,不惜挺身趨救之,力心制行,無非陰騭為念,是種德也。

貴仁之前莫言窮,彼將謂我求其薦矣;富人之前莫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濟矣。夫貧也、窮也,皆命也,非可告於人而即得富貴者也。

誇張富貴以驕人,君子嗤之、小人忌之。嗤者,卑其品;忌者,種其禍。每因私語告人,而受大禍,故言語不慎,最為禍貽。

有要緊之事機,不可輕與人言;有要緊之筆札,不可輕落人手。

有等人,恃有口才,每每題人綽號、捏人歌謠,最當切戒。蓋一出其口,則好事者必傳為美談,為人終身之玷,其恨當何如耶。

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

時時見人不是,及諸惡之根;時時見己不是,乃萬善之門。

堂堂六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人有吉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福不可生喜幸心。

顛倒是非,鬼神所忌;是非所在,須正以持之,不得一味趨附。

濟我之急、救我之危,皆恩也;一言之惠、一飯之德,亦恩也。恩之所有,即宜報答,雖無其力,而懷德之心時時不忘,方見忠厚之至。

晝當惜陰,夜當惜燈;言當惜口,事當惜心。

名者造物所珍, 無德以居之, 易於折福。若買虛譽, 以愚當世, 明必為識者所鄙, 幽必為鬼所忌。

佛言:一切福田, 不離方寸。文帝云:欲廣福田,須憑心地。

見人遭逢失意時, 無矜憐之心, 而乃指摘其生平,謂其宜有此失,此則大傷忠厚。

勸君莫要使暗箭,射人至死無人見,誰知鬼神代不平,偏向空中還重箭。 有事化為無事, 一語周旋,冰消瓦解;本無事而生事, 片言挑撥,火發煙生。聖賢但求無過處, 神仙不外盡人倫。暗裏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兒孫; 空中造謗者,造的是自家罪孽。

無益之人勿近, 無益之事勿作; 無益之書勿讀, 無益之言勿談。

親情族諠,最不可傷。父母所垂念者,我親厚之;凡人父母已亡、無可盡孝道處;然有兄弟姐妹, 皆父母所垂念之人也。我應當注意看顧之、聯合之,此未報親恩, 聊以補過耳。

忿念不生,此氣必不上炎; 愛念不生,此情必不下流。

大造若無速報應,人間無事得公平。

栽花偏不茂,插柳自成蔭,可知人世事,大半出無心。

精、氣、神為三寶,耳、 目、 口為三盜。

寧可認錯, 莫要說謊。

費用多, 則不能無求於人; 既有求於人則為所不當為者有之。古人立品,皆從事耐勞也。萬言萬當, 不如一默; 百戰百勝, 不如一忍。

出納不公平,人人鄙之,人人恨之。

語言多反覆者, 無為人之腹心。

凡事瞞藏, 必是奸貪之輩,推誠佈公者, 是英爽之材。

心氣和平,人樂近之,辦事易成。

才偏性執傲, 不遭大禍必其窮。

與人交共,轉眼無情, 必損福損壽; 常常念舊者, 必富厚期頤。

逢人借貸而不還,遇事均思染指,此等行為,人皆惡之。其致此之由,或因自己費用太大, 或因家中不知量入為出,或不能約束其妻子浪費, 不得已而出此下策,遂為社會上可厭之人,難圖好事, 貧賤終身, 豈不可惜亦知「勤儉」真為至寶也。

重富輕貧,其人必無道德心, 不可共事。

平日敬老慈幼, 必是學問道德中人。

昧心昧理之言,輕口說出,其人必無惡不為。

忘大恩、思小怨, 豈有良心。

纔得小富小貴, 即作威福, 終必遭刑禍。

處大富貴而不動其心, 厚福未可限量。

公平正直, 生雖困厄,死必為神。

逢人便稱知己者, 必無深交。

用財錙銖必較, 厚薄不差分毫,其心之刻薄鄰於殘忍。

處事肯任勞任怨者, 必是大才。

遇些小事, 即避嫌疑, 唯恐累己, 如何能訂深交。

謀買田產,為子孫計,其心太愚。試看有產業者之子孫, 無一好者, 實係產業害之也; 無產業者, 心無所恃, 或能發憤成家。

說話好尖酸刻薄, 非但招禍,且恐促其天年。

內聰明而外樸訥, 必能成大事。

貧窮患難中,卓然能守;怡然不變者,其人有大氣識。

小有技能,秘為奇貨, 必無大學問可知。

守成之人, 自以儉省為上, 然事事刻薄於人,亦必遭禍。能刻己而不刻人者,方可家業綿長。當機能決,決而能藏,此是高才卓識,得志必早。

凡中年以後, 無學問者, 心無所主, 或縱情於遊戲之場,戕身敗德, 或終日垂聲喪氣, 憂死憂生,此等人,其心最苦所以古人云:壯年不學好,老大徒悲傷。

年老之人,最好以行善為事,其中樂趣極多, 否則禮佛念佛, 既可以驅遣煩惱,又可以消除罪孽。

欲察人能共事、不能共事,但觀其平日惻隱之心有無。惻隱之心深者,僅可托以大事,若毫無惻隱之心者,與之共事,將來必受其害, 百不爽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根譚 (繁体)
月老聖籤百首籤詩詳解(转)
绝妙的人生箴言【人生感悟】
名言佳句
儒釋道智慧名言
太上救劫 金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