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尊重孩子的大人,也不怎么批评孩子,直到看到自家的监控内容。

有一次,儿子正在练习炒菜。

我确实没批评他,也没大吼大叫,但是我对儿子说的话是:

“这个不对,得切小一点,要不然不容易熟。”

“这样不对,要先炒鸡蛋,再炒西红柿。”

“怕什么怕?”

“等等,你这么做不行,得低一点,否则油会溅出来。”

…………

摄像头离厨房不近,所以我看不到儿子当时的表情,但回看这段录像,我是能体会到窒息感的。

我指手画脚,给出了孩子完全不需要的指导,也给了孩子不小的压力。

没有一个脏字,却好像在说最伤人的话:

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这事儿只能这么做,你得听我的。

这事儿只有我知道怎么做,你什么都做不好。

这么傲慢的话,没经我口,却入了孩子的心,我真后悔啊!

消耗孩子的,一直都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

像这种“指导”,几乎遍布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别穿这个,今天冷,你看我穿多厚。”

“书包背好了,怎么歪歪扭扭的?”

“别碰这个,危险!”

“哎呀,玩点什么不好非要玩这个。”

“拿好水杯,别忘了喝水。”

“你看你,这又错了。”

…………

大人的精力放在指导孩子的一举一动上,且常常伴随着制止和指责。

好像没有家长的“好心提醒”,孩子的“天会塌下来”。实际上,处处被盯着才是孩子身上的无法承受之重。

每天被这样的小事消耗心力,孩子根本无从成长。

做什么都是错,整个人长期浸泡在悲观、压抑的情绪里,多强大的内心也会崩塌。

一个筋疲力尽的人,很容易做事拖延、注意力不集中,遇到事就放弃,有挑战就退缩,无法焕发该有的生命力。

其实,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没必要在小事上过多消耗孩子。

得到的关注太多、太集中,一点点小事都会被反复提及,“饭吃少了”“字写乱了”“衣服皱了”“鞋子乱放”……

看过一位网友分享的在北医六院(精神科比较出名)挂号大厅待半天的所见所闻:

“你怎么不会插卡?”(孩子正在插卡,机器显示读取成功。)

“把钱拿出来。”(孩子正在拿。)

“收据你折它干吗?”

“把衣服帽子扶正。”

“都说了别……”

“你为什么不……”

孩子每做一个动作,就会迎来一句“指导”。

每一个动作都会被说,而且大部分是无可厚非的小事。

甚至根本涉及不到对错的事情,大人也会反复唠叨很久,使得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都得不到放松,一直绷着弦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确实少不了父母的批评和指导,但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父母要有不追求完美的勇气,让孩子有自我生长的空间。

读过这样一段话:

十年后,你一定不会记得你的孩子最后有没有乖乖把那两只虾吃完。

但你的孩子一定会记得你是怎样在饭桌上怒吼着把他拖出门外,让他在深秋夜晚一片漆黑的楼道里边哭边瑟瑟发抖了三个小时。

一定会记得。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放手和信任。

让孩子能自主去经历,在挫折和欣喜中成长,才是真正负责任的爱。

很多成年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一个月总有一段时间提不起精神,工作压力、生活琐碎、育儿焦虑等等,都会使人莫名烦躁,情绪大起大落,一下接一下地叹气,一有时间就瘫在沙发上啥也不想干,连眼皮都不愿抬。

心累啊!

也会有那样一段时间,工作效率高不说,家庭琐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对孩子和伴侣也能更加“宽容”。

闲不住,根本闲不住,坐沙发上也能用脚丫子点地奏乐。

真是看什么都顺眼,做什么都顺利。

如果父母不开心,孩子也不会让自己开心;

如果父母能量低,孩子也会陷在低气压里,否则就会有深深的负罪感。

所以,父母对孩子最有力的支持,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不在生活琐事上消耗自己。

远离消耗,心宽天地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阅读时间10月最受欢迎20篇文章
试想你们夫妻两个都是北大教授,你会怎么安排孩子的一生?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相互成全
这几件小事,最伤孩子的心
小事中,加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弟子规》是家庭教育的宝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