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防治痴呆把病除 (大病防治《老年痴呆篇》上篇)
                 本报记者 李晓宏

  编者按:痴呆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它由大脑病变引起,临床上表现为记忆、理解、判断、推理、计算等多种认知功能减退及人格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65岁以上的老人痴呆患病率为10%,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高达20%,85岁以上的老人中患病者约占一半。我国目前有痴呆老人400万~500万,每年平均还将有30万老年人加入这个行列。为此,本报采访了北大六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有关专家,希望能对您防治老年痴呆有所帮助。本期登出上篇,下篇将刊登在下期本版上,并附老年痴呆症的就诊信息。如您有所咨询,请给本版编辑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电话:(010)65092639,电子信箱:ellery_queen@sohu.com。
  此病没有特效药 早期诊断疗效好 老年痴呆可用“表”测
  北大六院于欣副院长说:“人们通常认为人老了变糊涂是正常现象,但事实是,人老了不一定糊涂,糊涂是因为得了病。”
  走进北大六院的老年痴呆门诊,像是进了一间宽敞明亮的会客室,秋日的阳光透过白色的百叶窗帘温和地洒在淡蓝色的墙壁和一盆盆绿色植物上,一派静谧、温馨的景象。副院长于欣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对老年痴呆的认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患者前来就诊。门诊开业半年来,已接待患者150余位。
  于副院长说,人们通常认为人老了变糊涂是正常现象,但事实是,人老了不一定糊涂,糊涂是因为得了病。20世纪80年代,中美精神科大夫座谈时,美国专家谈起老年痴呆症之一的阿尔茨海默病,我国医生当时对此尚不太认识,如今,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这种病已成为我国精神科门诊的常见病和老年人医疗卫生保健中最为重要的病症之一。
  老年痴呆由于起病隐匿,早期不易被人注意,它最初表现出的记忆力减退,往往被人们当成正常的老年健忘而忽视;一些精神症状除幻觉、行为紊乱易引起注意外,淡漠和抑郁也容易被忽略。因此,通常情况下,当病人被发现患上老年痴呆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晚期阶段的患者会不认识自己的家人、不能与人交流、不会吃饭穿衣、脾气暴躁、大小便失禁、瘫痪在床———这给患者的家属带来沉重负担,他们不仅要付出辛苦的劳动,还要忍受患者的不理解甚至漫骂。“感情得不到回馈,没有成就感,心理压力大。”使家属们体累心又烦。
  由于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治愈老年痴呆的特效药,因此,老年痴呆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诊断。此病治疗越早,病情进展就越慢,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也就会随之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留意老人在记忆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方面的细微变化,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及早诊治。现在,国内对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采用的是欧美国家普遍使用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这种量表通过对受测者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能力、理解与行为能力等的综合测评,来判断受测者是否患有老年痴呆。如果我们怀疑身边的老人患了痴呆症时,可用该表测试一下,当然,要想确诊,还需到医院做更具体的诊断。
  我国并非老年痴呆低发区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张振馨教授说:“我国民众对痴呆病的认识很缺乏。”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发病人群不断庞大的疾病———老年痴呆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杀手而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据以北京协和医院为首的多家医疗机构日前完成的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我国老年痴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并非痴呆的低发区,发病率与欧美国家相近。
  调查发现,我国痴呆以阿尔茨海默型最为常见,无论北方或南方,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阿尔茨海默痴呆的患病率均高于血管性痴呆。北方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高于南方。随着年龄增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城乡患病率差别不大。
  此次调查的牵头人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张振馨教授说,我国民众对痴呆病的认识很缺乏。在对405个有痴呆老人的家庭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家庭根本不知道老人得的是痴呆病,觉得“老糊涂”是正常的,不用看病吃药,只有2%的家庭带老人进行了正确的治疗,其他家庭的痴呆老人吃的大都是营养药。
  多疑又语迟 一问三不知——老年痴呆门诊目击记
  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推开一诊室的门,不大的房间里拥满了人,神经内科主任张振馨教授正在给一位帕金森患者看病。见我进来,她从病床下拉出一把板凳,告诉我旁边的黄大夫正在诊治的便是位痴呆症患者,于是我把板凳搬到患者家属旁边。
  “100减7是多少?”黄大夫问,“不知道。”我对面的患者看上去精神不错,他身子坐得很直,两只胳膊搭在椅子的扶手上,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我手里拿的什么?”大夫晃晃手中的笔问,“表。”“它是干什么用的?”患者一脸茫然。“他脾气看上去挺好的。”我对他女儿说。“什么呀,他在家可古怪啦,经常掐我妈,我妈身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他跟谁越亲近,便越爱对谁发脾气。”患者的女儿有点儿激动。“这些病人都这样,一到医院就变乖了。”低头填写量表的黄大夫接过话。听老人的女儿讲,他父亲今年66岁,五年前不能走路了,曾住过很长时间的院,今年在天坛医院再次住院时,医生把他介绍到张教授这儿。
  “家属说了,你以前是语文老师,那么,你造一个句子,要有主、谓语。”黄大夫抬起头,耐心地望着他,老人挠着头顶想了会儿:“北京……”黄大夫起身拿来一个小布袋,他让老人先用左手在里面摸样东西。老人伸进左手,“摸到什么了?”“不清楚。”“好好想一想。”“不知道。”拿出一看,是把吃饭用的勺子,大家忍不住发笑。“再用右手摸一个。”“是什么?”“也有点像勺子。”抽出来的却是把小剪子。“你手里现在拿的是什么?”“勺子。”“干什么用的?”“不清楚。”随后,在医生的要求下他分别用左、右手又摸出了兵乓球、大钉子、小药瓶、小杯子、戒指、扑克等,但只答对了一个。
  “说几样动物的名字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可以,越多越好。”老人认真地想了想,很为难地摇摇头:“说不上来。”“一样一样来,我先给你说一个,比如‘狗’。”黄大夫很有耐心。“狗……想不起来。”“天上飞的有什么?”老人呆笑着:“……想不起来。”“说几样蔬菜名吧。”“……豆腐。”“他有没有什么幻觉,或者昼夜不分?”大夫问家属。“这倒没有,只是变得古怪多疑,大便解到一半就往床上躺,怎么劝都不行。保姆伺候他三天就走了……”听到这儿,老头皱起眉,一脸紧张,使劲用手掐老伴,老伴疼得直咧嘴,还不忘安慰他:“没事儿,没事儿,咱们这就回家。”
  望着黄大夫手里的测试表,我低声问:“他的病已发展到哪个阶段了?”“晚期。”黄大夫说,这位患者可能因血栓导致痴呆,即血管性痴呆,但有无老年性痴呆(AD)还需给头部照个像才能确诊。“这么严重,吃药还管用吗?”我替病人操起心。“至少能缓解患者的部分行为症状,给家属减轻些负担,但却无法阻止病情进展。”张教授讲,“老年性痴呆是个社会成本较高的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最近,美国新研制出一种疫苗,可起到预防老年痴呆发生或阻止病情进展的作用,对此,我们打算引进并研制,希望能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上有所突破。”
  小资料
  什么是老年痴呆
  痴呆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它由大脑病变引起,临床上表现为记忆、理解、判断、推理、计算等多种认知功能减退及人格改变。其病因常见的有两种,即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其中,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大脑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认为和遗传因素相关;而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而导致脑机能衰退的结果,患者多有明显的脑血管意外病史,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此外,还有其它原因也会导致痴呆,如脑缺氧、颅内肿瘤、药物中毒、酒精中毒、营养缺乏(如叶酸、B12缺乏)和代谢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缓和医疗:从对峙到和解| 协和八
学相声口吻说医院那些事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800万老糊涂是前兆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虽然无法根治老年痴呆症 却可以尽可能延缓疾病加重
我国1507万≥60岁老人有痴呆症,八成未治疗!Lancet子刊发表贾建平等研究
黄渤:我票房百亿,买不回爸爸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