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与分数,谁比谁大?

“上次考了九十多,怎么这次才考八十多,你退步了。”“上次考试前三名,这次才考第十五名,你怎么搞的!”“上次考试第十名,这次排名第二,照这样学习,上名牌大学没问题”。“你学习这么差,反正也学不好,我看你不愿上就算了”。这些是我们现代家庭中经常出现的话语。家长以分数的多少来看待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以成绩的多少来评价自己和他人,惟分数论造成了现代家庭的一幕幕惨剧。

证据一

2004年6月25日,成都青白江区弥牟镇曙光村4组,一名不满19岁的男生温某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觉得愧对家人竟然“以死谢罪”,将自己吊死在家中,让亲人和邻里扼腕叹息。据悉,孩子小学和初中成绩很优秀,是人们眼中的“优生”,但当来到重点中学时这种优势消失了。温某一直没有调整好心态,走出这种冲突带来的阴影。在学校举行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温某都考了400多分,高考后,自己估计也有400多分,不料查分后获知只考了298分,就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证据二

“对不起,不要把我的事情告诉同学,以免影响他们学习。不要追究任何人责任,我太累了!”2005年4月6日,安徽安庆市某中学一位16岁的初二学生,留下如此简单的遗言后服毒自杀。

证据三

2005年5月,四川镇雄县实验中学初二年级A班两位女学生成娇和陈国,留下遗书,将双手紧紧地相互绑在一起,跳进了城郊的水库。成娇和陈国都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女孩,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的掌上明珠。 孩子在遗书中说,这些年来每次回家父母都要逼问她的成绩。她这次月考的成绩比上次降了两名,父母询问时的眼神让她感到绝望。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太高,她不敢面对父母,也不敢面对自己。与此同时,陈国的父亲陈根才也在女儿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封与成娇遗书内容一模一样的遗书。

有一首歌叫《十六岁的花季》,歌词是这样:“十六岁的秘密涨满沉沉的书包,十六岁的日记写满长长的思考,十六岁的眼睛飘出绿色的旋律,十六岁的心灵透出疑惑和烦恼……十六岁的记忆永远不会衰老,十六岁的太阳会把未来照耀。”16岁的花季,原本该是最纯真的年纪,可为什么这些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就一个个轻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舆论认为,学生之所以轻易自杀,是因为社会认为读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家长更是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加上一些学校为了让学生能够出成绩,因此不断地给学生布置许多学习任务,不停地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从而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因生活没有完全独立,主要还是依靠家长,所以所表现的行为主要与家庭有关。家长过分关心孩子,做得非常到位,孩子们也深深体会到这种爱。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成绩来报答父母。一旦成绩下降,就使他们心理感到深深的愧疚与自责,而因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种问题,也不知道怎样才能从困境中走出,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很小,积攒到一定程度,终于心理再也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只能选择绝境。

学生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父母如何看待分数与孩子的学习问题。习惯上人们认为分数高就成绩好,排名靠前就是有进步,然而,孩子的分数的高低,排名的先后,能否就代表了孩子学习的好坏,代表了他(她)们能力的高低呢?到底如何看待分数和成绩问题呢?

作为家长,首先要对分数与成绩、成绩与学习、学习与能力,这几对概念做一个明确的区分,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多家长只习惯的看待孩子得了多少分,实际上分数就是一个符号,代表学生对某些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家长却将成绩、能力、大学、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挂钩,导致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家长不能正确地看孩子的相对分数,就会引导孩子也不能正确而全面地看待自己的相对分数。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种种不合理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摆正考试分数的位子。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它毕竟是表面的东西,它只是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要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发展孩子的全面素质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置上。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全国格斗大赛开始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其次,家长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才能真正增加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的素质。能力和素质则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了孩子的身体、学习、交际、创造等一系列元素。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二十一世纪一代新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长远之本在于提高孩子的能力和素质,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地只盯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分数来决定孩子的一切,而忽视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孩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家长应持的教育观念,否则青少年走上不归路的悲剧还会时常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提醒别老拿孩子跟最优秀比
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
学习能力的修炼
15岁少年自杀,留下的遗书字字是血!惊醒无数家长
10岁女孩自杀,她的烦恼来自哪里?
家长如何帮助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