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五行治病学》4

第七章  四柱命理学与中医学

 

四柱命理学与中医学都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同源于《周易》、《黄帝内经》原理的指导,都是经历过数千年的实践而形成的理论。中医学的侧重点是研究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四柱命理学的侧重点是研究对人体疾病的预测和预防。诚然,防病重于治病。

《素问·四气调神论大篇》说:是故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为的偏见,治未病医未病之病的理论始终排斥在中医学的大门之外,使之传统的中医学失去了最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

在新的世纪中,是象数等高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中医学理论对象、数的要求尤显重要,做为象、数之母的阴阳五行学说,应该是重显青春活力的时候了。

 

第一节   四柱命理学对中医学的作用

 

    四柱命理学是人生规律集大成之学问,继承和创造性地发扬了《周易》原理和《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原理,完全以象、数原理来研究人的生、老、病、死规律,其准确性、可重复性,经历了数千年、无数代人的实践,历史证明四柱命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理论,毋庸置疑。

四柱命理学对现代医学有三个方面的重大作用:一是准确预测、诊断病因;二论证了治病就是调气的科学规律;三是预测、预防疾病成为现实。

 

一、准确预测、诊断病因

 

    四柱命理学原理能够准确预测、诊断病因,完全可以与人类DNA学媲美,甚至还要先进。

    人们知道,中医诊断人体疾病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和辩证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的。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医疗仪器来进行进一步的确诊。然而,据2001年中央电视2台的3·15系列报道中说:我国每年的医疗问题的投诉,呈急剧上升的趋势。这就证明了现代医学对人体疾病之本的诊断,仍然还没有找到突破口。人体疾病之本是什么?就是致病的病因。不能正确诊断出人体病因,就势必会造成误诊、误治的后果,医疗问题的投诉,呈急剧上升的趋势”,自然在所难免了。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说: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由此可证,人虽然得父精母血而成形,但人体的生长、发育却离不开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的自然规律,人体之形就是气化的结果。四柱命理学将人的农历出生年、月、日、时这个特定的时间因素,利用阴阳五行干支之气、象、数原理,运用自然界阴阳五行的生、克、冲、合、会规律,就完全可以准确的反映出人体内的生理、病理变化及人体的病因是什么阴阳五行之气,这是毋庸置疑的铁的事实。

  实例一:他为什么患肾虚和胸胀之证。

  1966二月十四日巳时出生男。      

     四柱:丙午

           辛卯

           癸酉

           丁巳

     大运: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7    17    27    37   47

           1972  1982  1992  2002 2012

    四柱分析:日主癸水,生于春季卯木月令,木气旺水气休,日主癸水地支无根,水命衰弱无疑,必须以金相生、水比和相助为喜、用神。命中辛酉金在卯月为绝气,春季为囚气,四柱缺土,金气无生,卯酉相冲(卯旺酉囚为木坚金缺),丙午、丁巳四火克金煎水(火旺水干),因此,日主先天水、金二气双双受损,这是肾、肺二经络系统易患疾的信息标志。日主出生在春季,其气为温,四柱多火,日主体质为热性,岁运忌火气无疑。

    1991年,流年辛未,大运癸巳,巳午未三会南方火局,一片火海,火旺水干,肾气受伤,该年患肾结石动手术。

    1998年,流年戊寅,大运甲午,戊癸合化火,甲木、寅木、午火,更加助起命中火气,该年患肾虚诸证(耳鸣、多梦、小便赤黄、夜间尿频、双脚水肿、面色黑色等)和胸部热胀之症,虽经多家医院历时二年多的检查和治疗,由于不知道病因是什么,自然疗效不佳,反而因治病用去了数万元。

    2000210日为其预测,准确断出病因,并为他开了一张中药处方,以性寒、凉、平,味咸、辛、甘、归经为肾、膀胱、三焦、心包、肺、大肠、脾、胃类中药十四味组方,共六剂中药,患者服后,所患之症基本消失。

310日,为了巩固疗效和增强体质,以原方为基础稍做调整,组方原则不变,再开处方一张,仍以十四味中药组方,共六剂中药,患者服后,效果良好,症状全消失,时间过去了十年有余,至今无复发。

 

二、论证了治病就是调气的科学原理

 

    治病就是调气这个命题,实质上是《黄帝内经》提出来并加以论证的。《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如何正确组合调气之方,《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论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有:诸气在泉、“司天之气邪气反胜六气相胜六气之复气之上下正者正治、反者反治等组合调气之方的多种方法。治病就是调气的原理,是中医学理论中的核心,代表了中医学的最高成就

   调气之方,必别阴阳”“这一句经典论述,证明了中药的功能,只是调节人体阴阳五气平衡的,不是治疗人体疾病的,只有当人体阴阳五行之气平衡了,人体就会自然的没有疾病,自然的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四柱命理学认为,治病就是调气的规律,是指人体生理变化规律,完全可以用干支之气、象、数的原理准确地反映出来,再根据中药阴阳五行之(性与味)、(归经),(按五脏生成数组方,即肺服九,肝服八,心服七,肾服六,脾服五)原理组合调方之气,去调节人体内的阴阳五行之气的平衡,使之人体疾病自然痊愈。

    以上实例一的调气之方的组合原理是:

    其一,四柱中水、金二气为弱,火气为强,日主体质为阳性,水为寒,金为凉,用寒、凉性的中药组方。即:热者寒之

    其二,根据《素问·天元纪大论篇》万物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的理论指导,将中药五味仍看成是气,用药只能用味咸、辛、甘类中药组合调气之方。咸为水,辛为金,甘为土,目的是以土气泄旺火,使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样就能化敌(火)为友(火生土),直接将水、金二气引入肾、肺二脏,补起先天命理中水、金二气不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甘先入脾,苦先入心,辛先入肺,咸先入肾。这就是要用味咸、辛、甘类中药组合调气之方的原理 。

    其三,此人病因是体内火气太旺,致使水、金二气受伤,才导致虚证的发生。水主肾,与膀胱互为阴阳表里;金主肺,与大肠互为阴阳表里,选用归经为肾、膀胱、肺、大肠类中药组合调气之方,可以直接补起水、金二气,使之火气减弱。至于方中还用了归经为脾、胃类中药,这是因为脾、胃为土,四柱缺土,金气无生,则火气直克金气,金气受克严重,则生水之力大打折扣,所以用土泄旺火,这样旺火之气才能得以疏通而生化有情,金气得生,水气有源,则先天之本气富足而水火既济。

    其四,用十四味中药组成调气之方,四与九是五行金气之数;用六剂中药为一个疗程,一与六是五行水气之数,以金生水原理组成调气之方的数量。

由此可证,利用四柱命理学原理诊断人体病因,再结合中药之气、象、数原理去调节人体内阴阳五行之气的平衡,使之人体疾病痊愈,从而论证了治病就是调气的规律,是十分科学的自然规律。

 

三、预测、预防疾病成为现实

 

    利用四柱命理学气、象、数原理,预测,预防人体疾病的病因,已经成为现实,利国利民。这是人类健康共同的希望,只有坚信的人才能受益。

    四柱命理学原理预防人体疾病的发生,其预防方法是多种的:有五志五行(心理法);有五味五行(食疗法);有五方五行(风水学);有五气五行(气功法);有中药五行(性、味、归经);有五色五行(颜色法);有五音五行(姓名法);有职业五行(选择工作行业法)等多种方法。每一种预防方法,都可以对人体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

    实例二:1980年二月二十二日子时生男。

     四柱:  庚申

             庚辰

             庚戍

             丙子

     大运: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9   19   29   39   49

           1988 1998 2008 2018 2028

四柱分析:庚金日主,季春辰土月令出生,土旺金相,四柱四金两土,金多又得旺土相生,金气乘旺势必克木,木象肝胆、象头。年柱象头部,庚申为忌神居年柱,这就是头部疾病的信息标志。

1998年流年戊寅,大运壬午,命、岁、运组成寅午戍火局与命中申子辰水局相冲克,寅木胆,为头,该年突患头痛之症,CT扫描,脑电波、化验等,均查无病因,服药治疗也不见好转,历时两年多,头痛依旧。最奇怪的是,该男生在98年、99年两年除夕晚,头痛得格外利害,相当痛苦。

    20001115日,该男生特来预测,了解病史和分析命理之后,为他研究修炼木气的阴阳五行功让其修炼,并要求他长期做到饮食疗法、风水疗法,该男生一一做到。意想不到的是,该男生的头痛不但痊愈了,而且在2000年的除夕之夜过得非常愉快和幸福。现在13年过去了,该男生的头痛病从未复发过。

此例不但证明了治病就是调气的科学规律,而且证明了利用五气五行原理、五味五行原理、五方五行原理去防治疾病,是最适用、最经济、最科学的方法。

 

第二节  四柱命理学与中药学

 

    中药品种繁多,在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已经记载了八百多种中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药物,更加丰富,达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全面总结了《本草纲目》以前我国药物学的巨大成就,把我国药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在世界药物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药品种虽多,但大道从简,九九归一,只有性、味、归经四个字,或称阴阳五行四个字。根据药物的实际作用,也不过为十个字。《本草纲目·十剂》说: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

总之,中药学也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的范畴,中药学与四柱命理学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关联。

 

 一、阴阳干支与中药五气

 

中药五气,是决定中药的阴阳属性的唯一依据。温、热为阳;平为中性;凉、寒为阴。如麻黄性温,为阳性中药;又如知母性寒,为阴性中药;甘草性平,为中性中药。余仿此。

古时称中药的温、热、平、凉、寒五种自然属性为五气,现代中药学称为四性,即寒、热、温、凉。

四时之气的规律是:春温,夏热,四季末平,秋凉,冬寒。中药五气不但与地理位置有关,而且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关系重大,证明了中药五气是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

    《本草纲目·五味偏胜》说: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我们根据先贤李时珍的论述,来研究阴阳干支与温、热、平、凉、寒五气的对应关系。

         (一)、入肝为温

五行木象为肝、胆。干支以甲寅阳木为胆、乙卯阴木为肝。寅为正月之木,植物复苏之时,冬气犹在,故阳木为微温,阳中之阴;卯为二月之木,植物生气盎然,冬气退尽,故阴木为温,阴中之阳。

         (二)、入心为热

五行火象为心、小肠。干支以丙午阳火为小肠、丁巳阴火为心。午为五月,丙火象为太阳,故阳火为大热,阳中之阳;巳为四月,丁火象为星星,故阴火为热,阳中之阴。

        (三)、入肺为清

清即为凉,五行金象为肺,大肠。干支庚申金为大肠、辛酉阴金为肺。申金主初秋时节,初秋有夏火余气,故阳金为燥气,阳中之阳;酉金主中秋白露、秋分节气,气候已转凉爽,阴金为凉气,阴中之阴。

        (四)、入肾为寒

五行水象为肾,膀胱 、三焦、心包。干支壬子阳水为膀胱、三焦,癸亥阴水为肾、心包。子为大雪、冬至节气,干支阳水为大寒;亥为立冬、小雪节气,秋气犹在,干支阴水为寒。

       (五)、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

四气即温、热、凉、寒。五行土象为脾、胃。干支以戊辰戍阳土为胃,己丑未阴土为脾。土生万物,土气冬暖夏凉,土的季节是立春前、立夏前、立秋前、立冬前各旺十八天,尽显中和之功,故脾胃共为后天之本,调和四气故为平性。《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说:土运临四季《素问·刺要论篇》说:“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灵枢·五禁》说:“戊己日自乘四季。”这就是土旺四立前十八天的理论依据,这也是脾土可以调和温、热、凉、寒四气的特殊能力。

    (六)、五气平衡的规律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是治病用药、处方的法则和规律。

★★★特别注意:

寒者疗寒热者”、疗热”,不是指患者得了寒症、或得了热症,是指患者的体质是寒性体质、或是热性体质,唯有首先确定人的体质是寒性还是热性,就才能准确的处方,就才能真正达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神奇境界。

我们怎么知道患者的体质是阴是阳呢?只要将病人准确的农历出生时间用四柱命理学的原理排列组合出来,马上一目了然,这样就为中医学的临床治疗用药,带来了高度的准确和突破。

    现以高血压与低血压为例,来论证四柱命理学关于人的阴阳体质属性的科学性。

    19991119日的《参考消息》中的科学技术栏目,报道了台湾《中国时报》1112日由台湾阳明大学药理所教授潘怀宗先生所写的一篇叫《小心药物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文章,潘教授说:产生高血压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说明了在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中,还不能找到高血压致病的病因,利用四柱命理学的原理来回答,却又是那样的简单和朴实。

    宇宙万物,都具有热涨冷缩的共同特性。例如烧水,水开之后而沸腾,则体积增大而产生压力,故水壶盖就会被热气冲得哗啦作响,证明物质热自然产生压力。人体血液,也是万物中之一,同样的道理,血热则压力大,压力大则血压高;反之,血冷则压力小,压力小则血压低,血压无则表示人体死亡。

    在四柱命理学中,五行火,色为红,火为心,心主血脉。若四柱干支多火或燥,则是高血压的信息标志;若四柱干支多水或寒,则是低血压的信息标志。

   实例11928四月初八日亥时生男。

     四柱:戊辰

           丁巳

           丙寅

           己亥

    大运: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戍 癸亥甲子 乙丑

           4    14   24   34   44   54   64   74

          1931 1941 1951 1961 1971 1981 1991 2001

    日主丙火,生于夏季火旺之时,当令而旺,丁火相助,寅亥合化木生火,日主丙火旺,为热性体质,主血热,血热则血压高。

    1986年,流年丙寅,流月甲午,大运癸亥,癸戊合化火,亥水生木,木从火势而化,则日主丙火更旺,火旺即血更热,故此人患高血压病住院,其血压是200毫米汞柱的收缩压,经治疗之后,常年保持在收缩压为180毫米汞柱左右,至今13年过去了,虽然吃降压药没有停过,可就是不能将血压降下来,此皆为命理中火气太旺的原因引起的结果。

     实例21953十一月十一日巳时生女。

      四柱:癸巳

            甲子

   辛丑

            癸巳

  大运: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7    17    27    37    47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日主辛金生于冬季子水之月为寒,四柱三水一丑湿土,助起日主辛金寒冷无比,甲木无根,水多木漂则湿,湿木无温而无生火之功,年、时支两巳火,均被水围克,则火熄无焰,戊辰大运又无火相助,日主寒冷,为寒性体质,体质寒,则血寒,血寒则血压低,她只有75左右的收缩压。

    从以上两个实例不难看出和证明,人体血压高是日主因五行之气热而引起的,人体血压低是日主因五行之气寒而导致的,这就是高血压和低血压的病理原因。实际上,高低二字就是寒热阴阳的辩证关系。

由此可证,令医学家们苦苦研究寻找的高血压之病因,在四柱命理学的原理中,是可以用眼睛看出来。那么,高血压的病因找到之后,就可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来治疗。

 

 二、阴阳干支与中药五味

 

中药五味,就是决定中药的五行属性的重要依据。有的中药味道单一,只有一种味道,如紫苏味辛、性温,五行属阳金;有的中药味道有几种,如知母,味苦、甘,性寒,选用第一味苦为五行属性,所以,知母五行属阴火。余仿此。

中药五味,来源于阴阳五行学说。即:酸味为木,苦味为火,甘味为土,辛味为金,咸味为水。另有涩味归酸为木,淡味归甘为土。

    中药五味与阴阳干支对应关系如下:

    酸味:酸为木,对应甲乙寅卯木。

    苦味:苦为火,对应丙丁巳午火。

    甘味:甘为土,对应戊己辰戍丑未土。

    辛味:辛为金,对应庚辛申酉金。

    咸味:咸为水,对应壬癸亥子水。

    知道了五味与阴阳干支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利用四柱命理学原理,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结合中药的五气、五味原理,选择药物组成方剂。

《灵枢·五味》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这就是择药组成方剂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三、阴阳干支与中药归经

 

中药归经,是决定中药五行属性的重要依据。中药归经有多种不同的情况,有归一经的中药,有归两经的中药,有归三经的中药等,无论每味中药归几条经,总之,归一条经就属一种五行属性,归几条经就属几种五行属性。如桃仁,苦,平,归心、肝、肺、大肠经,所以桃仁五行为中性(平为中性)的火(苦、心属心)、木(归肝经属木)、金(归肺、大肠经属金)。余仿此。

中药归经与阴阳干支对应关系如下:

手太阴肺经:肺为阴金,对应辛酉金。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为阳金,对应庚申金。

    手少阴心经:心为阴火,对应丁巳火。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为阳火,对应丙午火。

    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主血,五行论水为血,与肾水成既济之象,故对应癸水。

    手少阳三焦经:三焦为腑属阳,功能为运行元气和水谷,主流动之象,故对应壬水。

    足太阴脾经:脾为阴土,对应己丑未土。

    足阳明胃经:胃为阳土,对应戊辰戌土。

    足厥阴肝经:肝为阴木,对应乙卯木。

    足少阳胆经:胆为阳木、对应甲寅木。

    足少阴肾经:肾为阴水,对应癸亥水。

    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为阳水,对应壬子水。

    中药的归经理论,为人体脏腑经络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治疗用药信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术。”中药归经理论,是治病必求本的重要前提,利用阴阳干支对应中药归经,是检验治用药是否准确的标准,从而为医治疑难病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

 

第三节  四柱命理学与中医方剂学

 

    传统中医方剂学,浩如烟海,用黄帝的话形容,就叫做万之大不可胜数。例如,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为一万一千零九十六个药方,时至今日,所流传的药方数量则就无法统计了。药方的组合之多,说明了每味中药的任意组合性、应用灵活性、治病多样性等等。

在治疗药方的具体组合上,《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六气),五味五色(五行)所生,五脏(归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这就是治疗药方组合的总要求、总原则、总标准。由此可证,治疗药方的组合,只能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疾病的具体情况,利用四柱命理学的科学原理,具体分析和研究日主的调气之方,决不要照搬现成的方剂治病,否则误人误己。

 

一、人体体质阴阳属性与中药组方之后的阴阳五行属性确定

 

医者治疗患者疾病,首先要明了三件重要事情。一是要明了患者体质的阴阳属性;二是要明了中药组方之后的阴阳属性;三是要明了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这三件重要事情明了之后,才可以组方治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四柱命理学利用生、克、冲、合、会原理,来检测日主体质的阴阳属性,这是四柱命理学对现代医学的巨大贡献。因为,只有知道人的体质的阴阳属性,才有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治病必求于本”的境界,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一)、阳性体质

命理中(四柱、大运、流年、流月共七柱十四个干支,下同)木多、火多为阳性体质;火多、金多为阳性体质;火多、土多为阳性体质;火多火旺、水少为阳性体质;木多、无火为阳性体质;四柱燥气多、无火为阳性体质等。总之,具体命理具体分析才是最准确的,在此也只能讲一个原则,不必拘泥。

(二)、阴性体质

命理中金多、土多者为阴性体质;金多、水多者为阴性体质;土多、水多者为阴性体质,凡命理中没有火、木,几乎都可以确定为阴性体质的。总之,具体命理具体分析才是最准确的,在此也只能讲一个原则,不必拘泥。

(三)、中药组方之后的阴阳属性

温、热属阳;温、热多,平、凉、寒少,属阳;温多、平少属阳;热多、寒凉平少属阳;平、凉、寒属阴;凉、寒、平多,温、热少属阴。总之,具体方剂里面中药五气温热性多、平、凉、寒性少,则属阳。但是,具体方剂具体分析才是最准确的,在此也只能讲一个原则,不必拘泥。

(四)、常用中药的阴阳五行属性

1、阴阳五行属木的常用中药

性温热:熟地、当归、首乌、五加皮、杜仲、莪术、姜黄、独活、徐长卿、五味子、防风、木瓜、木香、鸡血藤、生山楂、青皮、延胡索、续断、红花、淫羊藿、韭子、狗脊、骨碎补、山茱萸、吴茱萸、覆盆子、三七、川芎、肉桂、乳香、沙苑子、月季花、千年健、海风藤。

性平:酸枣仁、牛膝、桑寄生、桑枝、乌梅、香附、桃仁、天麻、合欢皮、谷精草、菟丝子、金樱子、金钱草、没药、蒲黄、麦芽。

性寒凉:丹参、桑椹、钓藤、虎杖、连翘、龙胆草、旱莲草、女贞子、决明子、益母草、络石藤、蒲公英、夏枯草、生地黄、丹皮、密蒙花、青葙子、白芍、磁石、大蓟、小蓟、薄荷、桑叶、柴胡、菊花、青蒿、槐花、白及、茜草、贯众、大黄、芦荟、郁金、昆布、海藻、败酱草。

2、阴阳五行属火的常用中药

性温热:细辛、延胡索、乳香、干姜、肉桂、五味子、鸡血藤、附子、石菖蒲、桂圆、桂枝、远志、红花、厚朴、当归,首乌、青皮、续断、狗脊、骨碎补、补骨脂、苏合香、千年健、海风藤、白术、杏仁、紫菀。

性平:枸杞子、诃子、莲子、甘草、桔梗、没药、牛膝、茯苓、桑枝、桑寄生、郁李仁、酸枣仁、桃仁、红藤、赤小豆、鸡内金、柏子仁、合欢皮。

性寒凉:西洋参、丹参、郁金、虎杖、半边莲、大黄、大蓟、小蓟、天花粉、槐花、麦门冬、生地黄、玄参、丹皮、枳实、知母、桑叶、柴胡、连翘、白芍、白及、茜草、浮小麦、淡竹叶、夏枯草、百合、青葙子、益母草、磁石、防己、络石藤、大青叶、龙胆草、青蒿、贯众、木通、桑椹、葶苈子、枇杷叶、浙贝母、川贝母、车前子、蒲公英、板蓝根、穿心莲、山豆根、射干、芦荟白花蛇舌草。

3、阴阳五行属土的常用中药

性温热:延胡索、当归、熟地黄、桂圆、杜仲、人参、黄芪、白术、扁豆、红枣、半夏、白附子、乳香、姜黄、莪术、三七、生山楂、神曲、陈皮、青皮、木香、干姜、肉桂、苍术、厚朴、霍香、砂仁、木瓜、紫苏、生姜、防风、白芷、辛夷、覆盆子、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沙苑子、苏合香、石菖蒲、月季花、吴茱萸、徐长卿。

性平:黄精、乌梅、莲子、党参、山药、甘草、麻黄根、太子参、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蜂蜜、天麻、玉竹、百部、没药、蒲黄、麦芽、谷芽、茯苓、猪苓、莱菔子、鸡内金、金钱草、赤小豆、火麻仁、谷精草。

性寒凉:白芍、沙参、石斛、百合、桑椹、钓藤、瓜蒌、海藻、昆布、大蓟、小蓟、麦门冬、天门冬、旱莲草、女贞子、浮小麦、决明子、桑白皮、枇杷叶、胖大海、白茅根、薏苡仁、车前子、牛蒡子、地骨皮、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穿心莲、生地黄、龙胆草、天花粉、淡竹叶、密蒙花、白花蛇舌草、白及、贯众、枳实、泽泻、通草、防己、大黄、玄参、石膏、知母、葛根、升麻、败酱草。

4、阴阳五行属金的常用中药

性温热:五味子、肉苁蓉、淫羊藿、益智仁、苏合香、韭子、石菖蒲、款冬花、半夏、白附子、白芥子、延胡索、人参、黄芪、远志、杏仁、紫菀、苏子、川芎、乳香、姜黄、莪术、红花、陈皮、木香、干姜、肉桂、细辛、苍术、厚朴、霍香、砂仁、独活、羌活、桂枝、麻黄、紫苏、生姜、防风、白芷、藁本、辛荑、威灵仙、五加皮、苍耳子、吴茱萸、徐长卿。

性平:黄麻根、金樱子、太子参、柏子仁、乌梅、诃子、党参、山药、甘草、蜂蜜、百部、桔梗、桃仁、香附、红藤、玉竹、莱菔子、火麻仁、郁李仁、菟丝子。

性寒凉:西洋参、沙参、百合、磁石、瓜蒌、郁金、虎杖、槐花、白及、枳实、通草、大黄、天门冬、麦门冬、决明子、升麻、桑白皮、葶苈子、枇杷叶、浙贝母、川贝母、胖大海、益母草、桑叶、薄荷、菊花、白茅根、薏苡仁、车前子、金银花、地骨皮、大青叶、穿心莲、半连莲、牛蒡子、天花粉、鱼腥草、山豆根、射干、白花蛇舌草、连翘、玄参、石膏、知母、败酱草。

5、阴阳五行属水的常用中药

性温热:熟地、首乌、杜仲、续断、狗脊、韭子、川芎、肉桂、细辛、五味子、山茱萸、覆盆子、肉苁蓉、淫羊藿、骨碎补、补骨脂、益智仁、沙苑子、阳起石、威灵仙、五加皮、千年健、独活、羌活、麻黄、桂枝、藁本、防风。

性平:黄精、莲子、山药、牛膝、蒲黄、香附、金樱子、柏子仁、鸡内金、桑寄生、菟丝子、金钱草、猪苓、茯苓。

性寒凉:西洋参、天门冬、旱莲草、女贞子、葶苈子、益母草、白茅根、车前子、地骨皮、生地黄、丹皮、石斛、桑椹、钩藤、海藻、昆布、丹参、泽泻、木通、防己、青蒿、玄参、知母、磁石。

 

二、中药组方基本原则

 

四柱命理学预测、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是依据干支之气、象、数反映出来,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气、象、数,这个气、象、数就是人体疾病之本——病因。只有知道了病因,才可以利用阴阳干支与中药的性、味、归经的对应关系,直接选择相关的中药对症下药,自行组合调气之方,自然就会产生神奇的疗效。

    (一) 肝、胆经络疾病一病多因与方剂组合

    1木衰不及,以性温热、味酸为君,咸为臣、佐使,归经为肝、胆、肾、膀胱、心包、三焦类中药组方,生扶木衰不及。

    2木旺太过,以性凉平、味苦为君,甘为臣,辛为佐使,归经为心、小肠、脾、胃、肺、大肠类中药组方,以泄、耗、克方法平衡太过木气。

    3土重木折,以性温热、味酸为君,咸为臣,辛为佐使,归经为肝、胆、肾、膀胱、心包、三焦类中药组方,以补木气为主,疏通土气。

    4火多木焚,以性为寒凉平、味为咸为君,辛为臣,甘为佐使,归经为肾、膀胱、三焦、肺、大肠、脾、胃类中药组方,以甘泄火生金,以辛泄甘生水,以水克火生木,使木火二气平衡。

    5水多木漂,以性温热平、味甘为君,苦为臣,酸为佐使,归经为脾、胃、心、小肠、肝、胆类中药组方,以土克水固木和火生土为主,补木气次之,使水母木子相生有情。

    (二) 心、小肠经络疾病一病多因与方剂组合

    1火衰不及,以性温热、味苦为君,酸为臣、佐使、归经为心、小肠、肝、胆类中药组方,以补火衰不及。

    2火旺太过,以性寒凉平、味甘为君,辛为臣,咸为佐使,归经为脾、胃、肺、大肠、肾、膀胱、三焦、心包类中药组方,以泄、耗、克原理,平衡太过火气。

    3木多火塞,以性温热平、味苦为君,甘为臣,辛为佐使,归经为心、小肠、脾、胃、肺、大肠类中药组合,以泄、耗、克原理,平衡过多木气。

    4金旺火熄,以性温热、味苦为君,酸为臣,咸为佐使,归经为心、小肠、肝、胆、肾、膀胱、三焦、心包类中药组方,以水泄金生木,以木生火,生助火气旺相,则金火二气平衡。

    5土多火晦,以性温热、味酸为君,以咸为臣,以辛为佐使,归经为肝、胆、肾、膀胱、三焦、心包、肺、大肠类中药组方,以金泄土生水,以水生木,以木克土生火,则火气逢生而旺,土气因泄克而平衡。

    (三) 脾、胃经络疾病一病多因与方剂组合

    1土衰不及,以性温热平、味甘为君,苦为臣,淡为佐使,归经为脾、胃、心、小肠类中药组方,以补土衰不及。

    2土旺太过,以性温热、味酸为君,以咸为臣,辛为佐使,归经为肝、胆、肾、膀胱、三焦、心包、肺、大肠类中药组方,以金泄土生水,以水生木,以木克土,土旺太过平衡。

    3金多土虚,以性温热、味苦为君臣,以酸、咸为佐使,归经为心、小肠、肝、胆、肾、膀胱、三焦、心包类中药组方,以火克金生土,以木生火,以水泄金、生木,使克金生土之火气渊源流长。

    4火多土焦,以性寒凉平、味甘为君,以辛为臣,以咸为佐使,归经为脾、胃、肺、大肠、为肾、膀胱、三焦、心包类中药组方,使之水火既济,火得土润,则火土母子相生有情。

    5水多土荡,以性热温平、味甘为君,以苦为臣,酸为佐使,归经为脾、胃、心、小肠、肝、胆类中药组方,以木泄水生火,以火生土,以土克水,使水不得泛滥。

    (四) 肺、大肠之经络疾病一病多因与方剂组合

    1金衰不及,以性平凉、味辛为君,以甘为臣、佐使,归经为肺、大肠、脾、胃类中药组方,以生补金衰不及。

    2金旺太过,以性寒凉、味咸为君,以酸为臣,苦为佐使,归经为肾、膀胱、三焦、心包、肝胆、心、小肠类中药组方,以泄、耗、克原理,平衡太过金气。

    3木坚金缺,以性平凉、味辛为君,以甘为臣,以苦为佐使,归经为肺、大肠、脾胃、心、小肠类中药组方,以火泄木生土,以土生金,金气得生助而平衡。

    4土多金埋,以性温热、味辛为君,以咸为臣,以酸为佐使,归经为肺、大肠、肾、膀胱、三焦、心包、肝、胆、类中药组方,以以补金气相泄太多土气,以水生木,以木克土,疏通土气,使土气因相泄、相克而平衡。

    5水多金沉,以性平温热、味甘为君,以苦为臣,以酸为佐使,归经为脾胃、心、小肠、肝、胆类中药组方,以木泄水生火,以火生土,以土克水生金,使盗泄金之水气平衡。

    (五) 肾、膀胱之经络疾病一病多因与方剂组合

    1水衰不及,以性寒凉、味辛为君,咸为臣、佐使,归经为肺、大肠、肾、膀胱、三焦、心包类中药组方,以补水气不及。

    2水旺太过,以性温热平、味甘为君,以苦为臣,以酸为佐使,归经为脾、胃、心、小肠、肝、胆类中药组方,以木泄水生火,以火生土,以土克太过之水气,使水气不能泛滥成灾。

    3木旺水缩,以性平凉寒、味辛为君,以甘为臣,以苦为佐使,归经为肺、大肠、脾、胃、心、小肠类中药组方,以金克木生水,以土生金,以火泄木生土,使木气得到抑制,水气得到生扶而平衡。

    4金多水浊,以性温热、味苦为君,以酸为臣,以咸为佐使,归经为心、小肠、肝、胆、肾、膀胱、三焦、心包类中药组方,以火克金,以木生火,以水泄金多之气,使金水母子二气平衡。

    5火旺水干,以性寒凉平、味咸为君,以辛为臣,以甘为佐使,归经为肾、膀胱、三焦、心包、肺、大肠、脾、胃类中药组方,水得生助,以金生水,以土生金、泄火,使之火水二气平衡,水火既济。

(六)、以中药五性平衡日主阴阳

日主为温:用凉性中药平衡。即:温者凉之。

日主为热:用寒性中药平衡。即:热者寒之。

日主为湿:用燥、温、热性中药平衡。即:湿者燥之。

日主为燥:用寒、凉性中药平衡。即:燥者润之。

日主为寒,用温、热性中药平衡。即:寒者热之。

(七)、以中药五行补救日主用神、喜神

日主需木:用五行属木气、水气的中药平衡。

日主需火:用五行属火气、木气的中药平衡。

日主需土:用五行属土气、火气的中药平衡。

日主需金:用五行属金气、土气的中药平衡。

日主需水:用五行属水气、金气的中药平衡。

(八)、以中药五行相泄日主太过

日主为木气太过:用属火气的中药泄木气太过而平衡。

日主为火气太过:用属土气的中药泄火气太过而平衡。

日主为土气太过:用属金气的中药泄土气太过而平衡。

日主为金气太过:用属水气的中药泄金气太过而平衡。

日主为水气太过:用属木气的中药泄水气太过而平衡。

(九)、以中药五行相克、相耗日主旺气

日主为木气旺,用属金、属土的中药相克、相耗,日主平衡。

日主为火气旺,用属水、属金的中药相克、相耗,日主平衡。

日主为土气旺,用属木、属水的中药相克、相耗,日主平衡。

日主为金气旺,用属火、属木的中药相克、相耗,日主平衡。

日主为水气旺,用属土、属火的中药相克、相耗,日主平衡。

 

三、方剂大小的基本原则

 

(一)、以用神、喜神五行数决定处方多少味药物配伍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数八。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其数七。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其数五。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其数九。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其数六。

    (二)、以脏腑五行数决定处方多少味药物配伍

五脏为阴,为偶数,六腑为阳、为奇数。

一、六为水,为肾、膀胱、三焦、命门。

二、七为火,为心、小肠。

三、八为木,为肝、胆。

四、九为金,为肺、大肠。

五、十为土,为脾、胃。

    (三)、以五脏五行数决定处方多少味药物配伍

《本草纲目》说:“肝服三。”即:三味、十三味、二十三味……

《本草纲目》说:“心服七。”即:七味、十七味、二十七味……

《本草纲目》说:“脾服五。”即:五味、十五味、二十五味……

《本草纲目》说:“肺服九。”即:九味、十九味、二十九味……

《本草纲目》说:“肾服一。”即:一味、十一味、二十一味……

 

四、疗程长短的基本原则

 

(一)、以男、女生物周期规律决定疗程时间长短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由此可知,女人的生物规律周期是以“”为基本单位;男人的生物规律周期是以“”为基本单位。

女人病轻的疗程为七天或十四天等,病重的疗程为七七四十九天等,以七为单位类推。

男人病轻的疗程为八天或十六天等,病重的疗程为八八六十四天等,以八为单位类推。

(二)、以男、女生物周期×脏腑五行数决定疗程时间长短

肝、胆有疾病,女人最短疗程:7×8=56天;男人最短疗程:× 8=64天。

心、小肠有疾病,女人最短疗程:7×7=49天;男人最短疗程:× 7=56天。

脾、胃有疾病,女人最短疗程:7×5=35天;男人最短疗程:× 5=40天。

肺、大肠有疾病,女人最短疗程:7×9=63天;男人最短疗程:× 9=72天。

肾、膀胱有疾病,女人最短疗程:7×6=42天;男人最短疗程:× 6=48天。

 

五、煎熬中药的基本原则

 

感冒、急病:每剂中药放3~4碗水(儿童减半),用大火煎熬,大火煮沸1015分钟停火,药水分三次按时辰服用/每天。

轻病、近病:每剂中药放5~6碗水(儿童减半),用大火煎熬,大火煮沸4560分钟停火,药水分三次按时辰服用/每天。

久病、疑难病:每剂中药放7~12碗水(儿童减半),用大火煎熬,煮沸后即用小火煎熬,让小火慢慢煎熬24小时,药水分三次或六次按时辰服用/每天。

煎熬好的中药用容器装好可以放在有水的器具里摆放,不能放在冰箱里保存。

煎熬好的中药隔夜不会变质,也不会降低药效的。

 

六、服药时间的基本原则

 

人体十二条经络,对应每天十二个时辰。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戍,亥焦子胆丑肝通。

人体十二条经络是自动化运行的,时辰一变,经络则自动按时辰规律运行。

按时辰服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肺经、大肠经有疾,卯、辰、巳、申、酉时服药。

胃经、脾经有疾,辰、巳、午、未、戌时服药。

心经、小肠经有疾,卯、巳、午、未、戌时服药。

肾经、膀胱经、三焦经、心包经有疾,卯、申、酉、亥时服药。

肝经、胆经有疾,卯、辰、亥、子时服药。

 

七、服药时的心态与药效高低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日本江本胜博士通过长期研究证明:水能看、能读、能听、能接收意念信息,善的内容和信息,水的结晶非常美丽,恶的内容和信息,水的结晶非常丑陋。

中药是水煎熬的,因此在喝中药水时,一是看到这碗中药水时,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开心快乐;二是要在自己心中生起对中药水的感恩之心。以这样的心态服药,其疗效要高十倍以上。

水知道生命的答案,水知道健康的答案

 

 第四节 《本草纲目·序例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一、肝

肝:藏血,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胁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痃瘕,女人经病。

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疝痛,女人少腹肿痛阴病。

*有余泻之*

泻子:甘草。

行气:香附、川芎、瞿麦、牵牛、青桔皮。

行血:红花、鳖甲、桃仁、莪荗、京三棱、穿山甲、大黄、水蛭、虻虫、苏木、牡丹皮。

镇惊:雄黄、金薄、铁落、真珠、代赭石、夜明砂、胡粉、银薄、铅丹、龙骨、石决明。

搜风:羌活、荆芥、薄荷、槐子、蔓荆子、白花蛇、独活、防风、皂荚、乌头、白附子、僵蚕、蝉蜕。

*不足补之*

补母:枸杞、杜仲、狗脊、熟地黄、苦参、萆薢、阿胶、菟丝子。

补血:当归、牛膝、续断、白芍药、血竭、没药、川芎。

补气:天麻、柏子仁、白术、菊花、细辛、密蒙花、决明、谷精草、生姜。

*本热寒之*

泻木:芍药、乌梅、泽泻。

泻火:黄连、龙胆草、黄芩、苦茶、猪胆。

攻里:大黄。

*标热发之*

和解:柴胡、半夏。

解肌:桂枝、麻黄。

 

二、胆

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为决断之官,十一脏之主。主同肝。

本病:口苦,呕苦汁,善太息,澹澹如人将捕状,目昏不眠。

标病:寒热往来,痁(shān,疟疾的一种)疟,胸胁痛,头额痛,耳痛鸣聋,瘰疠(颈项结核)结核马刀,足小指、次指不用。

*实火泻之*

泻胆:龙胆,牛胆,猪胆,生蕤(ruí,)仁,生酸枣仁、黄连、苦茶。

*虚火补之*

温胆:人参,细辛,半夏、炒蕤(ruí,)仁,炒酸枣仁、当归、地黄。

*本热平之*

降火:黄芩、黄连、芍药、连翘、甘草。

镇惊:黑铅、水银。

*标热和之*

和解: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甘草。

 

三、心

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诸热瞀(音冒,意目昏)瘈(音质,意疯狂),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

标病:肌热畏寒战粟,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

*火实泻之*

泻子:黄连、大黄。

气:甘草、人参、赤茯苓、木通、黄檗。

血:丹参、牡丹、生地黄、玄参。

镇惊:朱砂、牛黄、紫石英。

*神虚补之*

补母:细辛、乌梅、酸枣仁、生姜、陈皮。

气:  桂心、泽泻、白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

血:  当归、乳香、熟地黄、没药。

*本热寒之*

泻火:黄芩、竹叶、麦门冬、芒硝、炒盐。

凉血:地黄、栀子、天竺黄。

*标热发之*

散火:甘草、独活、麻黄、柴胡、龙脑。

 

四、小肠

小肠: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际官。

本病:大便水谷利,小便短,小便闭,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后血,小肠气痛,宿食夜热旦止。

标病:身热恶寒,嗌痛颔肿,口糜耳聋。

*实热泻之*

气:木通,猪苓,滑石,瞿麦,泽泻,灯草。

血:地黄,蒲黄,赤茯苓,栀子,牡丹皮。

*虚寒补之*

气:白术,楝实,茴香,砂仁,神曲,扁豆。

血:桂心,玄胡索。

*本热寒之*

降火:黄檗,黄芩,黄连,连翘,栀子。

*标热散之*

解肌:藁本,羌活,防风,蔓荆。

 

五、脾

脾:藏意,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噫气,大小便闭,黄疸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

标病:身体胕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九窍不通,诸痉项强。

*土实泻之*

泻子:诃子、防风、桑白皮、葶苈子。

吐:豆豉、栀子、萝卜子、常山、瓜蒂、郁金、薤汁、藜芦、苦参、赤小豆、盐汤、苦茶。

下:大黄、芒硝、青礞石、大戟 甘遂、续随子、芜花。

*土虚补之*

补母:桂心、茯苓。

气:人参、黄芪、升麻、葛根、甘草、陈橘皮、霍香、葳蕤、缩砂仁、木香、扁豆。

血:白术、苍术、白芍药、胶饴、大枣、干姜、木瓜、乌梅、蜂蜜。

*本湿除之*

燥中宫:白术、苍术、橘皮、半夏、吴茱萸、南星、草豆蔻、白芥子。

洁净府:木通、赤茯苓、猪苓、霍香。

*标湿渗之*

开鬼门:葛根、苍术、麻黄、独活。

 

六、胃

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主同脾。

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消食,伤饮食,胃管当心痛,支两胁。

标病:发热蒸蒸,身前热,身前寒,发狂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歪斜,鼻痛鼽衄。

*胃实泻之*

湿热:大黄、芒硝.

饮食:巴豆,神曲,山楂,阿魏,硇砂,郁金,三梭,轻粉.

*胃虚补之*

湿热: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橘皮,生姜.

寒湿:干姜,附子,草果,官桂,丁香,肉豆蔻,人参,黄芪.

*本热寒之*

降火:石膏,地黄,犀角,黄连.

*标热解之*

解肌:升麻,葛根,豆豉。

 

七、肺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本病:诸气愤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不得卧,小便数而欠,遗失不禁。

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臑(音闹,主上肢)臂前廉痛。

*气实泻之*

泻子:泽泻、葶苈、桑白皮、地骨皮。

除湿:半夏、白矾、白茯苓、薏苡仁、木瓜、橘皮。

泻火:粳米、石膏、寒水石、知母、诃子。

通滞:枳壳、薄荷、干生姜、木香、厚朴、杏仁、皂荚、桔梗、紫苏梗。

*气虚补之*

补母:甘草、人参、升麻、黄芪、山药。

润燥:蛤蚧、阿胶、麦门冬、贝母、百合、天花粉、天门冬。

敛肺:乌梅、粟壳、五味子、芍药、五倍子。

*本热清之*

清金:黄芩、知母、麦门冬、栀子、沙参、紫苑、天门冬。

*本寒温之*

温肺:丁香、霍香、款冬花、檀香、白豆蔻、益智、缩砂、糯米、百部。

*标寒散之*

解表:麻黄、葱白、紫苏。

 

八、大肠

大肠:属金,主变化,为传送之官。

本病:大便闭结,泄痢下血,里急后重,疽痔脱肛,肠鸣而痛。

标病:齿痛喉痹,颈肿口干,咽中如核,鼽衄目黄,用大指次指痛,宿食发热寒粟。

*肠实泻之*

热:大黄,芒硝,桃花,牵牛,巴豆,郁李仁,石膏。

气:枳壳,木香,橘皮,槟榔。

*肠虚补之*

气:皂荚。

燥:桃仁,麻仁,杏仁,地黄,乳香,松子,当归,肉苁蓉。

湿:白术、苍术、半夏、硫黄。

陷:升麻,葛根。

脱:龙骨,白垩(è,白土)诃子,粟壳,乌梅,白矾,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

*本热寒之*

清热:秦九,槐角,地黄,黄芩。

*本寒温之*

温里:干姜,附子,肉豆蔻。

*标热散之*

解肌:石膏,白芷,升麻,葛根。

 

九、肾

肾: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

本病:诸寒厥逆,骨瘘腰痛,痛冷如冰,足胻(音衡,足小肚)肿寒,少腹满急疝瘕,大便闭泄,吐利腥秽,水液澄彻清冷不禁,消渴引饮。

标病:发热不恶热,头眩头痛,咽痛舌燥,脊股后廉痛。

*水强泻之*

泻子:大戟、牵牛。

泻腑:泽泻、猪苓、车前子、防己、茯苓。

*水弱补之*

补母:人参、山药。

气:  知母、玄参、补骨脂、砂仁、苦参。

血:黄檗、枸杞、熟地黄、锁阳、肉苁蓉、山茱萸、阿胶、五味子。

*本热攻之*

下伤寒少阳证:口燥咽干,大承气汤。

*本寒温之*

温里:附子、干姜、官桂、蜀椒、白术。

*标寒解之*

解表:麻黄、细辛、独活、桂枝。

*标热凉之*

 清热:玄参、连翘、甘草、猪肤。

 

十、膀胱

膀胱:主津液,为胞之腑,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

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赤黄,或白,或遗失,或气痛。

标病:发热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指不用。

*实热泻之*

泄火:滑石,猪苓,泽泻,茯苓。

*下虚补之*

热:黄檗,知母。

寒:桔梗,升麻、益智,乌药,山茱萸。

*本热利之*

降火:地黄,栀子,茵陈,黄檗,牡丹皮,地骨皮。

*标寒发之*

 发表:麻黄,桂枝,羌活,苍术,防己,黄芪,木贼。

 

十一、三焦(属肾阳)

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本病:诸热瞀(音冒,意目昏)瘈(音质,意疯狂),暴病暴死暴暗,躁扰狂越,谵妄惊骇,诸血溢血泄,诸气逆冲上,诸疮疡痘疹瘤核。

上热:则喘满,诸呕吐酸,胸痞胁痛,食饮不消,头上出汗。

中热:则善饥而瘦,解亦(内经之病名,指全身困倦无力),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上下关格不通,霍乱吐利。

下热:则暴注下迫,水液浑浊,下部肿满,小便淋沥或不通,大便闭结下痢。

上寒:则吐饮食痰水,胸痹,前后引痛,食己还出。

中寒:则饮食不化,寒胀,反胃吐水,湿泻不渴。

下寒:则二便不禁,脐腹冷,疝痛。

标病:恶寒战粟,如丧神守,耳鸣耳聋,嗌肿喉痹,诸病胕肿,疼酸惊骇,手小指、次指不用。

*实火泻之*

汗:麻黄、柴胡、葛根、荆芥、升麻、薄荷、羌活、石膏。

吐:瓜蒂、沧盐、齑汁(jī,捣碎的姜、蒜、韭菜等)。

下:大黄、芒硝。

*虚火补之*

上:人参、天雄、桂心。

中:人参、黄芪、丁香、木香、草果。

下:附子、桂心、硫黄、人参、沉香、乌药、破故纸。

*本热寒之*

上:黄芩、连翘、栀子、知母、玄参、石膏、生地黄。

中:黄连、连翘、生芐(hù,即生地黄)、石膏。

下:黄檗、知母、生芐、石膏、牡丹、地骨皮。

*标热散之*

解表:柴胡、细辛、荆芥、羌活、葛根、石膏。

 

十二、命门(又叫做心包,属肾阴)

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

本病:前后癃闭,气逆里急,疝痛奔豚,消渴膏淋,精漏精寒,赤白浊,溺血,崩中带漏。

*火强泻之*

泻相火:黄檗、知母、牡丹皮、地骨皮、生地黄、茯苓、玄参、寒水石。

*火弱补之*

益阳:附子、肉桂、益智子、破故纸、沉香、川乌头、硫磺、天雄、乌药、阳起石、舶茴香、胡桃、巴戟天、丹砂、当归、蛤蚧、覆盆子。

*精脱固之*

涩滑:牡蛎、芡实、金樱子、五味子、远志、山茱萸、蛤粉。

 

十三《本草纲目》引经报使药

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足少阴肾经:独活、肉桂、知母、细辛。

手厥阴心包经:柴胡、牡丹皮。

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辛夷。

足太阴脾经:升麻、苍术、葛根、白芍药。

手少阳三焦经:柴胡、上地骨皮、中青皮、下附子。

足少阳胆经:柴胡、青皮。

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

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

手太阳小肠经:黄薜(音币,即薜荔)木通、竹叶。

足太阳膀胱经:羌活。

 

十四、《本草纲目》服药食忌

 甘草:忌猪肉,菘菜,海藻。

 黄连、胡黄连:忌猪肉,冷水。

 苍耳:忌猪肉,马肉,米泔。

 桔梗、乌梅:忌猪肉。

 仙茅:忌牛肉、牛乳。

 半夏、菖蒲:忌羊肉、羊血、饴糖。

 牛膝:忌牛肉。

 阳起石、云母、钟乳、硇砂、礐石:忌羊血。

 商陆:忌狗肉。

 丹砂、空青、轻粉:忌一切血。

 吴茱萸:忌猪心、猪肉。

 地黄、首乌:忌一切动物血、葱、蒜、萝卜

 补骨脂:忌诸血。

 细辛、藜芦:忌狸肉、生菜。

 荆芥:忌驴肉,反河豚、一切无鳞鱼、蟹。

 紫苏、天门冬、丹砂、龙骨:忌鲤鱼。

 巴豆:忌野猪肉,菰笋,芦笋,酱、豉、冷水。

 苍术、白术:忌雀肉,青鱼,菘菜,桃、李。

 薄荷:忌鳖肉。

 麦门冬:忌鲫鱼。

 常山:忌生葱、生菜。

 附子、乌头、天雄:忌豉汁、稷米。

 厚朴、蓖麻:忌炒豆。

 鳖甲:忌苋菜。

 威灵仙、土茯苓:忌面汤、茶。

 当归:忌湿面。

 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及一切酸。

 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狗肉,油腻羹鲙,腥臊陈臭诸物。

 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

 凡服药:不可见死尸,产妇,淹秽等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
《命理还原》6
四柱命理学与中药学
八字中的阴阳
探索门命学十干论命笔记之四
四柱取象断法(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