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城市化

新型城市化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中国地区社会现代化排名

2010年起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城乡平衡社会。 新型的城市化战略将实现10个协调发展,目标是使人口与空间实现两次转变,即第一次转变是从农业人口变成城市人口,第二次转变是城市人口变为郊区人口,实现城乡平衡。我们认为,理想的新型城市化的模式是以郊区化为主,即郊区人口占50%,中心城区人口占30%,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20%,人口在三个区域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取消户籍限制,建立信用社会。

编辑本段中国基本国情

[1]2012年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主持,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领衔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在北京发布。这份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称,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1]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1]
该报告还揭示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五大战略性弊端:一是在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所对应的非匹配;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明显地表达出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三是中国的城市化亟需克服“城市和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四是中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生产的非集约;五是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解决如何进入现代管理制度、消除城市病的非成熟。[1]

编辑本段社会现代化10条建议

●组织研制和实施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
●持续推动社会发展模式的两次转变(从“城市优先型”向“全面发展型”,从“全面发展型”向“生活质量型”),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建设信用管理社会;
●继续推进国家反贫困战略,建设没有“绝对贫困”(按联合国标准)的国家;
●实施社会福利化战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
●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城乡平衡社会;
●实施社会信息化战略,实现生活方式的两次转变,建设信息化社会;
●实施社会知识化战略,实现劳动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知识化社会;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等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推进卫生体系现代化,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建设健康长寿型国家;消灭信息鸿沟,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编辑本段四大目标

●实施社会知识化战略,建设知识化社会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推进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健康长寿型国家
●消灭信息鸿沟,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编辑本段介绍

一般说来,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通常是以城市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表示。这种城市化可以称之为“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

1、历史

实际上,城市化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其复杂程度远非可以用人口转移程度来反映的。比如,拉美地区的一些国家城市化程度很高,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却不高;又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超过80%以后,城市人口发生了逆向流动,即人口由市区向郊区回流,富人们纷纷到郊外居住,人们称之为“逆城市化”或“郊外化”。显然,这些国家的城市化率虽然在回落,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停滞,城市化仍是处于发展状态的。不过,这已经不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城市化,而是另外一种的城市化,这种城市化可以称之为“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那么,在我国,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所表示的城市化率,是否越高越好呢?恐怕不能一概而论。近十几年来,我国许多省区大面积地推行“地改市”、“县改市”、“乡改镇”体制,还有一些城市调整了行政区划,用行政办法将郊区划入市区,或者将一些市辖县整体上改为市辖区,一份文件就在一夜之间把大批农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表面上看,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化率提高了,但是,这种改制或行政区划调整只是改变了区域的概念,扩大了一片“概念性市区”,而并没有改变那里的经济社会结构,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依然很突出。当然,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将郊区改为市区,或将辖县改为辖区也是很必要的,但这并不能表示城市化程度提高了,这些“概念性市区”仍然需要继续推进城市化,不过,这里的城市化已经不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而应该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所以,城市化的发展形态有两种模式,或者两种发展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地区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显然,前者是城市化的初级形态,后者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必然会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即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必然会走向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
但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是否要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比如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城市化率达到80%以后,才能进入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呢?或者说,在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程度还比较低的时候,是否可以同时推进结构转换的城市化?城市化的两个阶段并非是分隔的,而是有联系的,在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同时,也会发生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在结构转换型城市化的同时,也会发生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但对我国而言,由于人口总量大,农村人口多,更需要在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同时,加快推进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这种强调结构转换的城市化,可以称之为新型城市化的道路
城市化足指人口等生产要素由农村流入城市所引起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化过程。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即新型城市化是科学城市化。
目前关于新型城市化的定义研究方面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城市化是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
第二种观点认为新型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何转移,使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在继续推进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道路,称之为新型城市化道路”
第三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包括三个内容:
一是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逐渐增加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镇人口在全国和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比例相应下降。
二是城镇的形态和分布,由各自独立的状况变成联系密切的城镇系统。
三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扩散,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城市居民”第三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过去我们认为,城市化主要是建设城市和发展城市。因此,“我们应当把城市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农村。这也可以说是反弹琵笆。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
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的科学含义,一个层次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另一个层次是转入城市的那部分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的城市化。前一层次的城市化含义是形式,后一层的城市化含义是内容。我们应当把评价城市化标准的重点放在后一层次上。由于农民和农村是城市化的重要对象,考察中国的城市化还应包括农村居民生存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提升,即逐步向城市靠近。
从城市化的本质来看,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更应该是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统一的过程。

2、基本内涵

新型城市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1.集约高效。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集约高效的城市化道路。集约高效就是充分发挥空间聚集,突出循环经济,提高知识、技术、信息贡献,强化规模效应,节能降耗,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宜业城市
2.功能完善。把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结合起来,走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化道路。功能完善就是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完善种类城市功能,不断培育城市个性,形成城市特色,建设特色城市。
3.社会和谐。把新型城市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结合起来,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道路。社会和谐就是公平公正,结构稳定,利益协调,充满活力,安全有序,建设和谐城市。
4.环境友好。把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走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环境友好就是着力减少污染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城市生态建设,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城市。
5、城乡一体。把新型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道路。城乡统筹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把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把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企业化,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促进大城市、中小城市、镇、村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人口 城市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一力:高层为何提出新型的城镇化
国外城市化发展对我国的三点启示
我国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实现,对老百姓有三大影响
泰国城市化进程的教训
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高等教育问题研究
加速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