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子爸妈”爆火:孤独的孩子,在等给不出爱的人

一对中年父母,做了一个“和女儿分享日常”的视频号,博主本来想借此和女儿分享自己的日常,不料却引来上百万粉丝。

视频以第一视角拍摄了父母与女儿的互动,代入感很强,没有指责,只有嘘寒问暖的关怀,没有冷眼,只有合不拢嘴的笑脸。

他们会带女儿去超市买孩子最喜欢的零食。他们会手拉手带着孩子去游乐场 ,会在女儿受欺负时去打抱不平,会在女儿考试考砸了的时候说上一句“怎么考不好就不要爸妈了,走,爸爸带你买礼物去”,会告诉出远门的女儿“爸妈想你了,给你准备了卤猪蹄,还有如果钱不够,爸妈给你准备了一个大红包。”

透过一帧一帧的镜头,溢出来的温情让无数网友破防,原来这就是被捧在手心里的感觉。网友深知这只不过是虚拟的代入感,但内心深处那种难以抑制的渴望,使得破碎的现实和虚拟的世界在这一刻有了一种跨界的联结:好希望这就是我的爸妈,好希望这就是我的人生。

也因此,网友亲切的称两位博主为爸爸妈妈,甚至把自己的父母叫做“表父母”,并在评论区的字里行间向“电子爸妈”吐露自己的心声。

“爸爸妈妈,我昨天被表父母打的好痛。”

“爸爸妈妈,我今天考了100分,我的表爸爸说平均分那么高,有什么好骄傲的。”

“原来心情不好时是可以有好吃的,考不好也是可以有礼物的。”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一切,我都未曾拥有过。”

“从电子宠物到电子爸妈 ,我离不开这个虚拟的世界。”

“电子爸妈”现在有一百多万粉丝,爆火的背后,也无情的掀开了多少人原生家庭的伤疤,原来我们有这么多的孩子在没有温暖、没有关爱,甚至是在指责和暴力中艰难为生,孤独的长大。

在成千上万的评论下面,很多人书写了自己的得非所愿。而关闭手机的那一刻,似乎一切都是幻影,现实与虚拟的割裂,让人们不得不一次次竖起心中的高墙,阻挡着自己要面对的冰冷现状。

在困境面前,人为了生存,会自行建立起一套防御体系,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所有委屈、所有愤怒、所有失落,而以一个我很好的表象生存。而在面对电子爸妈温情的那一刻,压抑多年的对爱的渴望,经不住这温柔的一击,沉积的委屈在屏幕面前倾泻而出。

这或许是网友们无数次在现实的父母那里受挫后而无奈的妥协,只能投靠于虚拟的世界。在电子爸妈那里,虽不是现实,但至少可以让受伤的心暂时得以安放。

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评论区很大一部分是已经成人的孩子,他们已经远离了父母,却依旧难以抚平过去的伤痛。他们童年缺失的爱,会形成内心一个巨大的空洞,这个空洞似乎有某种吸引力,让他们固着在那里,无法出来。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着强烈的依恋父母的需求,他不只是需要父母的喂养以维持身体成长的需要,更需要的是从父母那里获取好的关系体验以维持心理成长的需要。

一个孩子如果时常从父母那里体验到情感上忽略、打压、暴力相向,孩子为了维持内心稳定和发展而向父母伸出的橄榄枝,就被一次次无情的斩断,本就脆弱的心灵就会停止生长,固着在那个求而不得的阶段。

孩子所需的心理营养的池子空无一物,他会封锁自己的需求,转而为了生存去伪装出一个虚假的坚强,而在他内心深处,那个孩子身边留给父母的位置,本应该由父母给予恰当回应而使孩子变得自信、独立、坚强的位置,便一直是空的。

这个空的位置所带来的空的感觉,并不会因为佯装的坚强而消失,只是会因为外在的坚强而压抑。正因为这种缺失,所以才会在电子爸妈面前,躲在屏幕后悄悄的把自己放出来,就如网友的一个高赞评论“如路边的野狗被抱起来亲了一口。”

他们的内心可能真的如同流浪的孩子,满目疮痍,无人问津。

父母曾经无休止的争吵,会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父母的指责谩骂,会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父母的忽略会让他觉得我不值得关注。父母的高要求会让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工具。

他们曾经在儿时因受伤而冰封的心,会连同那个身边一直空的位置,一起伴随他长大。

而更加残酷的是,这样长大后的孩子,依旧没有人可以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流浪儿的孤独感之中。

《长月烬明》里的男主,可谓美强惨系天花板,他半生孤苦,受尽世人冷落与虐待,但是突然有一人对他百般关怀之时,他是欣喜的,渴望的,但也是怀疑的,他会不断的去制造一些插曲去试探,而这个过程,却不知不觉的把他人推的渐行渐远。

最终还是逃不过自己对自己的预言,天下没有人是可以信任的,没有人是真心对我的。

一个人前半生的孤独是被迫,后半生的孤独却是选择。

我的一个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总是会体验到别人忽略她,孤立她。

在我和她多次谈话之后,她总结了一句自己也没想到的话:

“是我,是我自己,我没有办法让他人住进我的心里。”

我问她:“那你心里住着谁?”

“没有人。”

她的心里果真没有人吗?在她的体验层面确实如此,他一直受困于无法融入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直努力的想要改善,但是最终的体验还是周围空无一人。

但是在她意识不到的潜意识里,她的身边一直有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冰封了很久的空的位置,位置虽空,上面依旧是有人的。

只不过,这个人是一个曾带给她无数次冷落和伤害的客体,一个没有回应的客体,这个客体给她留下了一个位置,而这个孩子,却一直守在那里,守着这个没有回应的离自己最近的位置,甚至把想要靠近她温暖她的所有人,都挡在了外面。

这就像一个孩子,自幼守护着一片死海,到长大了,依旧渴望面前这片海可以为自己澎湃。

缺失的爱有多深远,守护的心就有多执着,渴望就有多强烈。

一个孩子,长大后依旧没有放弃从父母那里寻求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至少,他还对父母的爱还抱有一丝期望。同时又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情,因为这份爱恐怕永远不会到来。

或许她明白,她死死守护、他人勿进的这片海,不会为自己澎湃,但是想要放弃,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事情。

这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瑟瑟发抖中,依旧对自己手中的微光抱有幻想,希望可以吃到可以抵御饥饿的烤鹅,穿上抵御寒冷的棉衣,等来满面笑容的奶奶。

而这微光破灭之时,似乎生存的意义也同时消失了,哀莫大于心死,最深的悲伤莫过于此。

所以,缺爱的孩子,宁愿抱着无法实现的愿望,去虚拟的世界暂时疗伤,也不愿意去面对这种彻底绝望的痛苦。也正因如此,他们就无法和过去的客体分离,他们那个无人问津的孤独的世界里,始终住着一个对自己不管不顾的客体。

这个旧的客体出不去,好的客体就进不来。

他们会惧怕好的关系,对他人的好意过敏。

就像我的这个学生,外出遇到一个新朋友,想聊甚欢,但是当对方频繁的约她出去玩,给她买礼物时,她却感到了压力,多次拒绝,并声称自己很忙。

没有被爱过的孩子,当被人爱时,她体验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惶恐,唯恐这份炙热的爱会灼伤自己。

这是对自己固守的旧客体的深深的认同:我的世界就应该是无人问津的,无人关爱的,这样一个满心欢喜与我联结的人,如果我与她太近了,那么我身边那个空的位置就被占据了。

他们要等的不是可以给予他们爱的人,而是给不出爱的人。

所以,她更容易去贴近那些忽略她的人,正如她把死守那片海幻化成眼前人,幻想着眼前的人可以给她关爱以弥补过去的缺失,却不曾想还是那个错的人,再次把她陷入孤独之境的人。

他们一方面极度渴望被爱,又一方面又去一次次体验不被爱。

而要走出这种循环,首先还是要回到那片海,那片无回应之地,去看一看曾经守在那里这么多年的你,依旧孤独的站在那里。或许你现在想要去告别那片海,而这必定是一场痛彻心扉的别离,里面有多年来渴望而得不到的失落和委屈,也有对无数次无回应的愤怒和恨意。

但你终究要离开那里,让你的旧客体从你的内心走出去,如此,当你面对他人的善意之时,才会感觉到暖意,而不是烫手的山芋避之不及。

曾经因受伤而冰封的心,可以重启,你心里的那个离你最近的位置,属于你,你选择让什么样的人站在那里,决定权也属于你。

我们可以从虚拟的世界聊以慰藉,但我们也要知道,能给出爱的不只是电子爸妈,也可以是活生生的真实的关系,你曾经受伤的心,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作者:桔子,曾奇峰传播师计划学员,喜欢把心理学融入生活,在文字间整理收获与心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玩游戏更可怕的,是让孩子们活在虚拟的爱的世界中
6岁的儿子不摸我乳房不睡觉…孩子这些细节,家长要重视!
很抱歉,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别不信,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是这3件事,爸妈千万不要觉得是小事
病态人格:自恋型人格与边缘性人格
自恋型人格与边缘性人格特征与治疗方案(好文细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