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情绪激动的背后,藏着怎样的认知

置顶 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最近在读《杀死一只知更鸟》,有一章读得热泪盈眶。


简单叙述一下,与各位读者共享。


一次,斯库特与弗兰西斯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打了起来。斯库特骂弗兰西斯是“婊子”,被杰克叔叔严厉批评。斯库特被激怒后,说了许多过激的话,比如“我希望你明天就死掉!”之类,还挨了揍。


在此后的沟通中,斯库特对杰克叔叔说:“你确实很好,杰克叔叔,虽然你揍了我,我还是爱你的,可是你太不理解小孩子了。”


杰克叔叔双手叉腰,低头看着她说:“你那种行为不需要多少理解。又吵又闹,不守规矩,还破口大骂......”


接着,斯库特叙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以及弗兰西斯说了多少难听的话。“他当时把我气得,恨不得一拳打掉他的脑袋......”


还原了整个打架经过后,斯库特问了杰克叔叔一个问题“什么是‘婊子’?”


杰克叔叔用一个故事作了解答,是关于一个老首相的:他每天坐在众议院里朝天上吹羽毛,不让它落下来,可是他周围的人却在纷纷掉脑袋。


显然,杰克叔叔的回答与问题毫不沾边儿。

 

晚上,斯库特无意中听见了杰克叔叔与她的父亲阿蒂克斯的谈话。


她听见杰克叔叔说:“她说起脏话来一套一套的,可是她连其中一半的意思都不明白—她还问我什么是‘婊子’......”


阿蒂克斯问:“你告诉她了吗?”


 “没有。我给她讲了个墨尔本首相的故事。”


“杰克!当一个孩子问你问题时,看在上帝份上,你要好好回答他。千万不要编故事。孩子虽然是孩子,可他们能比成人更快地发现你在回避,而这种回避只会把他们弄糊涂了。


阿蒂克斯沉思着说,“你今天下午的回应是对的,但理由错了。说脏话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随着他们的成长,等他们知道那样并不能引人注意,便会自动改掉坏习惯。但暴躁的脾性却不会。


他们的对话接近尾声,斯库特听见阿蒂克斯叫她的名字,让她赶紧去睡觉。


惊慌失措之余,她不明白,阿蒂克斯怎么知道她在偷听。


她在书中写到: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意识到,他其实想让我听见他说的每一个字。


这是很让我感动的一段。因为斯库特有一个愿意听他申辩和遵守约定的杰克叔叔。更为重要的是,还有一个理解她相信她且时刻想要保护她的爸爸。


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



想起朋友说过的一件事。


她说,儿子刚上一年级时,完全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不肯坐在座位上,经常被请家长。


早上,她要把孩子送到教室,安顿好了,才提心吊胆地离开。


有一天,她把孩子送到教室,部分小朋友已经开始晨读了。领读的是个小姑娘,另有几个孩子在教室里转来转去,看样是班干部,在维持纪律。


然后,就看到一个女孩子抓住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男孩子的语文书,试图没收他的书。

小男孩死死抓住书,不放手。


接下来,几个班干部一起上去,帮着女孩子,把书抢到了。然后教室里就演变成了,几个孩子拿着书跑,小男孩在追。在抢夺过程中,书被撕坏了。


于是,小男孩大哭大喊,晨读无法进行下去。在推推搡搡过程中,小男孩被几个人从教室的前门拖到了后门。


小男孩像发疯一样,喊叫不止,几个班干部还是没有松手。


朋友看不下去了,说,你们几人在干嘛?


其中一个女孩子说,他没有好好读书。但并未松手。


这时,只听一个同学说,老师来了,赶紧松开了抓住小男孩的手,其他人也住了手。


只剩下小男孩自个躺在地上,又哭又喊。


老师进屋,二话没说,把小男孩从地上扯了起来,拎到办公室去了。


朋友说,当时看的目瞪口呆。

 

以往被老师投诉,她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肯定是孩子犯了错,对孩子一阵批评教育,孩子默不作声地听着,很少做解释。


现在看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骂人,可能是为了表达愤怒。孩子打人,可能是受到了言语刺激。孩子上课走神可能是在想心事。孩子乱动别人,可能是为了引起大家注意。孩子小动作多,可能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孩子拿了别人的橡皮,可能只是觉得那个橡皮与众不同。孩子上课递纸条,可能只是想约着同学一起玩,来不及等到下课......


孩子的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同时,他们的心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


那么,成人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环境吗?能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吗?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而非简单的惩罚吗?


我不想说,不能。但想说,很难。


单就朋友说的那件事,我想问的是:


第一,老师什么都没问,怎么就天然认定是小男孩的错?


第二,即使小男孩没有好好读书,那也是他自己的事。班干部有什么权力去抢他的书?


第三,如此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些才上一年级的孩子,是从哪学来的?


第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为了识文学字当班干部考高分?


第五,如果老师告家长说,小男孩扰乱纪律,小男孩是否有能力为自己辩解?父母是否能听他的解释?


在这里,为了避免个别人断章取义。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在责怪老师。如果那个小男孩一贯“调皮捣蛋不读书”,而我作为班主任,管理着几十个人的新生,焦头烂额之际,见一个学生躺在地上大喊大叫,晨读无法进行,指不定也会那样做。


没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就很难断言“会”,还是“不会”。


只是,至少,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成人觉得无法忍受的行为,比如孩子“骂人”,或许只是为了表达愤怒,压根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想想我们小时候就知道了。懵懵懂懂中是否也曾做过一些而今看来不可思议的事?被理解了,开心。被惩罚了,伤心。


对很多事情,心存困惑,却找不到一个人可以问。即使勉强问到了,也糊里糊涂,难以有满意的答案。


至少,于我而言,是很难从父母和老师那里找到答案的。我指的不是书本上的题目。


这可能也是我爱上阅读的原因吧。


成长中太多的烦恼、困惑、沮丧、希望、无助、彷徨,在书籍中找到了感同深受,理解认同,鼓励支持。


而这种感觉,若是来自身边亲人的陪伴,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那些触及心灵的细节
读书 | 杀死一只知更鸟
这是一个完美的父亲
给我一个这样的爸爸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后感――人性的污秽与光辉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次偏见都会杀死一只知更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