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正圆劲 沉雄厚重——张铜彦隶书赏析

张铜彦的隶书在笔法上虽以中锋为主,但险峻、劲利的方笔和放逸、浑厚的圆笔同时运用是其线条的基本特征。从其隶书基本点画的形体看,变连接为分散,其笔法在篆书用笔婉转的基础上,也有明显的提按、藏露、转折等,这样就使得点画更加多姿多彩。其隶书的点画无论是浑圆厚重,还是简洁畅爽,都同样表现出了凝练遒劲的艺术特色。为了丰富隶书的笔法,张铜彦先生曾经对《石鼓文》、以及吴让之、邓石如、吴昌硕等人的篆书下过很大的功夫进行临摹,因此他的隶书用笔深得篆书线条的圆厚之理,十分讲究线条的圆浑结实,进一步强化了其隶书线条的质感。

隶书字体从起源到形成,大体经历了战国至秦的初创阶段,至西汉时期完成了隶书字体的正体化,成为当时的通行字体。其中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是隶书的成熟期,也是隶书字体和书体的共融时期。汉代以后,其它字体取代了隶书的正体地位,隶书字体虽然还不时地被应用,但其实用价值逐渐减弱,艺术价值也被人们所忽视。至明末清初,随着金石学的兴起,隶书的艺术特性重新被文人学者所认识。隶书在沉睡了千余年后,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始复兴。伊秉绶是清代隶书复兴期的典型代表。张铜彦先生的隶书,尤其是在结体构形方面受伊秉绶的影响很大。

匠心独运

张铜彦先生对字的构形极为敏感,如横画多的字顺其自然,使其高大,笔画少的字,适当压缩,使其方扁。在坚持因字立形这一基本结体原则下,对字的结构加以大胆变形,其隶书风格的基本特点体现在方正圆劲、沉雄厚重,但又不乏灵秀之气。为了使其隶书在保持方正圆劲、雄浑厚重风格的基础上增加灵动和神采,张铜彦独具匠心,把赵孟頫行楷书中的牵丝映带和行笔的节奏变化,颜真卿楷书结体中笔画的粗细对比,以及篆书的修长结体等都巧妙和谐地融入隶书之中。其隶书构架的巧妙,表现出他所具有的现代构成审美意识,因此让人感觉新奇,甚至令人不可思议。

伊秉绶在其所著的《默庵集锦》中谈到隶书时曾这样说:“方正、奇肆、姿纵、更易、简省、虚实、肥瘦、毫端变换,出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这个“拙”字是伊氏对汉碑深研、临摹之后的经典总结。张铜彦先生深得伊氏隶书之“拙”的奥妙,他隶书的“拙”体现在结体的方整和线条的平直与平实。其隶书结体虽不以姿媚取胜,在整体风格古拙厚重的前提下,偶以跳荡的笔画来破解整幅作品的沉闷,达到寓巧于拙、平中见奇的“大巧若拙”的和谐境界。扬雄曰:“书为心画”。我认为张先生的隶书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与其忠厚诚实、随和朴素、严谨稳重的为人处事风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隶书的结构多是横向取势,意态宏深,长撇大捺,左右开合。而张铜彦先生的隶书不但深谙传统经典隶书结体的横向取势之理,而且着意于字体结构的屈伸变化。他有时根据章法要求或防止字形雷同,常运用伸缩办法来打破隶书扁宽取势的习惯定势,其隶书整体取纵势较多,不乏篆书的韵致。他的结体以纵向取势为基调,篆隶结合,古趣盎然;其隶书一般强调结字的方正与饱满,但又根据上下左右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个字笔画的多少,随机应变地处理字形,使其隶书结体打破了一般隶书均匀扁平的形体,而是有长、有短,有方、有圆,自然生动。章法上横有行,竖有列,总体而言字距大于行距,给人以疏朗清新之感。

张铜彦先生的隶书大量吸取了简帛书、汉篆和楷书的结体,通过开合的巧妙变化,不但避免了笔画与笔画的平行、这一部分结构与另一部分结构的平行,而且充分展示了隶书的动态美感。其点画组合的方式、字形的方扁、偏旁部首的迎让关系以及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也是形成他隶书与众不同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在谈到用墨时说:“墨淡则伤神采,墨浓必滞锋毫。”墨过淡,易伤神韵、风采;墨太浓,易滞涩笔锋,难以挥洒自如。铜彦先生作隶书,喜用浓墨,因为其行笔比较沉稳,加之书写时悬肘悬腕,中锋铺毫,并使全身之力达于笔端,再使笔尖与纸产生摩擦,甚至还借助身体的呼吸调整,运用提气、提笔、轻功的技法。故能使墨色乌亮、虚实相间,厚重而不失柔润。笔画尽管光洁,但势之劲利,韵之虚和,力透纸背,神完气足,浑然如一体。

卓然成家

如果从各种字体的书写节奏和笔画之间的关系方面来说,隶书则是一种偏于“静态”的字体,其书写速度、节奏相对比较缓慢一些,张铜彦先生的隶书重在表现静态的构筑意趣,字形方满,而章法又常使其充满,这尤其能表现、突出其隶书厚重的线条构形,所以我本人认为他的隶书尤其适合写对联、匾额、横幅以及大字榜书。其隶书用笔实在、沉稳,与结构的方整共同造就了端方庄严的书法形象。而行书、草书则是偏于“动态”的字体,书写的速度和节奏则快一些,另外笔画与笔画之间更加注重彼此的呼应。在张铜彦先生的隶书中,颇具匠心而又不会给人矫揉造作之感,藏巧于拙,于工稳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令人回味无穷。在他的隶书中体现了博大与精巧,秦汉古风与现代意识的巧妙结合,随意出格与法度规范等方面的对立统一。张铜彦先生40余年的书学道路,广涉博取,故其隶书虽然很“工稳”,但不会给人“匠气”之感,而是比较灵动、富有生机,具有行草书的韵致。

张铜彦先生在隶书的创作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卓然一家,这固然与他的天分和悟性有关,但主要在于他的勤奋和修养。他的隶书上溯先秦、穷究两汉,故能浑厚凝重;他的隶书又能广泛借鉴现当代诸位大家,所以其隶书又不乏现代意蕴。另外由于张铜彦先生良好的人格修养、善于学习、取法乎上,又广交朋友,所以其视野开阔而能取精用宏、食古能化而致数体合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大观 [和讯博客]
中国书法文化
2012-2021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汉字临摹
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体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杨顺林为王权纪念馆书写吴生春撰联
初学书法是练篆隶好还是练楷书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