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观易懂!49张经典三维地质现象图

01

三种板块边界

板块边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板块边缘的构造、
活动性和板块内部的整体性。
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
汇聚型、离散型和守恒型板块边界。

02

汇聚型板块边界-喜马拉雅山

汇聚边界又称汇聚边缘、

聚合边界、破坏性板块边缘,

是两个相互汇聚和消亡板块间的边界,

俯冲带和海沟是它最典型的代表。


03

离散型板块边界-冰岛


离散边界是指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

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

地幔物质沿洋中脊轴部上涌,

出露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圈,

添加在两侧板块的后缘,

两侧板块背离洋中脊轴部而行。

04

守恒型板块边界-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守恒型边界是指

两个相互剪切滑动的板块之间的边界。

典型代表如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北美洲板块交界处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断层以西的太平洋板及

以东的北美洲板块

正分别向西北和西南方向移动。


05

洋脊和海沟

洋脊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

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洋脊为地球上最长、

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
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的沟槽,
是海底最深的地方。

06

断层分类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

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且平行于断层面,
此类断层为走滑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
则是倾向滑动断层。
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
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为逆断层。

07

走滑断层

走滑断层是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

即断层两盘顺断面走向相对运动的断层。

其主要特征为断面平直光滑、

近于直立,剪切性质突出。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不同,

又可分为左行(旋)走滑断层和

右行(旋)走滑断层。

08

花状构造

花状构造是与走滑断层
相对水平运动相伴生的构造样式。
组成花状构造的断层可具有
张剪性质或压剪性质,
据其可将花状构造分为正花状构造和
负花状构造两种。

09

地堑地垒

地堑为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

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

它经常与地垒并排出现,相间排列。

地堑常成长条形的断陷盆地﹐

其边界可以是平直的﹐

但更常见的是折线状边界﹐

一般由多条高角度正断层联合而成。

10

力与岩体变形

当岩体在受到不同方向力作用时,
会产生相对应的不同的变形。

11

角度不整合

当下伏地层形成以后,
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
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
遭受风化剥蚀。
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
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
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
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这种接触关系叫角度不整合接触。

12

岩石和孔隙度

不同种类和形态特征的岩石
所对应的孔隙度各有不同。

13

河流的形成

由于水流的侵蚀作用逐渐形成河道,

随时间推移,水流增加,

其他支流汇聚成为干流。

14

天然堤的形成

天然堤是由河流沉积物自然形成的长堤。

天然堤的形成是由于

洪水期河水漫越河天然堤微相岸,

当河水变浅、流速降低时,

大量河水携带的悬移物质很快在岸边沉积下来,

形成断面呈楔形的天然堤。

15

山麓冲积平原的形成

山麓冲积平原是指
山麓带冲积扇相互连接而成的平原。
如中国太行山东麓的平原。

16

流域

流域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分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
如果地面集水区和
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
如果不重合,则称为非闭合流域。
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17

泛滥平原

河流在洪水期溢出河床后堆积而成的平原。

即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的中下段。

18

冲积扇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
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
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19

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大洋盆地的边界地。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以及
海沟等海底地貌-构造单元﹐
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延伸千余至万余公里﹐
宽几十至几百公里。

20

障壁岛沉积环境

障壁岛是指一种狭长形的

高出海水面的砂岩体,平行海岸分布,

与海岸之间常有潟湖相隔,

对潟湖起屏障作用。

21

不同障壁岛地貌特征

障壁岛砂体一般厚10~20m,
宽几百米至几千米,长几至十几千米。
其高度取决于海浪的高度,
海浪愈大,形成的障壁岛愈高。
障壁岛的宽度则与波浪作用的时间和方向有关,
时间愈长,障壁岛愈宽。


22

典型海滩剖面



海滩是指由海水搬运积聚的
沉积物沙或石砾堆积而形成的岸,
海滩可分为砾石滩(卵石滩)、
粗砂滩和细砂滩。


23

海底扇



指海洋中由浊积物堆积形成的扇状地形。
海底扇大小不一,扇面坡度一般小于2‰,
扇顶水深平均约2000米,
扇缘水深可达5000米。

24

海啸的形成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
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
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
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
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25

沿岸流



沿着局部浅海海岸流动的洋流叫沿岸流。
包括由于风力作用或河流入海作用,
形成沿着局部海岸流动的洋流,
以及在海岸带由于波浪作用形成近岸流系。

26

连岛沙洲



连岛沙洲是一种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
它的外形与沙咀及沙洲相似,
但它的形态却是连接两处陆地的沉积地形,
其中一端原是一个岛屿,
或者两面都是岛屿。


27

鄂霍次克-塔伊戈诺斯火山弧有关的弧后盆地



在与鄂霍次克-塔伊戈诺斯火山弧相关的

弧后盆地中形成的相关沉积。



28

热点火山



热点火山形成于板块内部,
持续时间短,喷发比较温和。
其岩浆一般会比普通的板块
撞击形成的火山粘稠或稀疏,
多会形成熔岩流。


29

火山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
由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携带的固体碎屑
冲出地表后堆积形成的山体。
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
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
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
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


30

火山类别


火山熔岩构成的是熔岩锥,

它顶部有碗状火山口。

其中规模巨大的叫盾形火山。

全部由火山碎屑组成的是碎屑锥。

由熔岩和碎屑互层构成的叫复合锥。

有些火山锥坡上还有小型火山锥,

其通道与主火山锥的通道相连,

无独立的岩浆源,这种小型火山锥称寄生锥。


31
加州大教堂峰侵入岩演化


 Johnson花岗斑岩侵入

加州大教堂峰花岗闪长岩,

从火山口喷发,向地表喷出火山灰和碎屑。

火山沉积物和大量的下层岩石

随后被侵蚀而消失,

形成了今天的地表。



32
侵蚀地貌


侵蚀地貌是指由侵蚀作用塑造形成的地形。

侵蚀地貌多出现于相对上升地区

(或相对于其邻区较高的地区),

同地层的性质和地质构造有很密切的关系。



33
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

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

地下形态的总称。

除溶蚀作用以外,

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

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34
洞穴的形成


地表水沿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

逐渐形成洞穴。

35
背斜和向斜


背斜指岩层发生褶曲时,

形状向上凸起者。在一般平地上,

背斜的地层上半部受到侵蚀变平,

会形成中间古老,

两侧较新的地层排列方式。

向斜与背斜相对,两翼指向上方,

中央向下屈曲。其在褶弯内之岩层,

愈往中央,愈为年轻。



36
穹隆和盆地


穹隆是平面轮廓近似于等轴的背斜构造,

平面上地层呈近同心圆状分布,

核部出露较老的地层,向外依次变新,

岩层从顶部向四周倾斜,

穹隆发育地区变形一般比较微弱,

地层产状平缓,

常伴有放射状或环状高角度断层。



37
沙丘类型.


小山、沙堆、沙埂或由风的作用形成的
其他松散物质叫沙丘。
沙丘的存在是风吹移未固结的物质所致。

38
内华达山脉


内华达山脉是美国西南部花岗岩断块山,
整个内华达山脉可以被认为是
一个巨大的倾斜断层块。


39
V型谷和U型谷


u型谷又称槽谷、冰蚀谷,

是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

两侧一般有平坦的谷肩,横剖面近似u型。

冰川沿由地面流水侵蚀形成的

沟谷或其他负地形流动,

在流动过程中冰川的刨蚀作用

使原沟谷加深、加宽,

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



40
冰岛终碛的形成


终碛是冰川暂时稳定时期

在冰川前端的堆积物。

由于堆积作用在冰川末端的

一定位置连续进行,

逐渐加厚增高,

常形成弧状冰碛堤,称终碛堤。

终碛可以指出

冰川停滞的位置和停滞的时间,

是冰川地貌中的重要特征。



41
浊积扇沉积模式
浊积扇沉积是在大陆坡与盆地平原间,
由再沉积作用形成的锥状和扇状堆积体,
主要由泥石流、浊流沉积及远洋沉积组成。
扇的表面包括有水道、堤和水道间的沉积。
在纵向剖面上可分为上扇(内扇)、
中扇、下扇(外扇)。

42

蛇形丘的形成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
两壁陡直,丘顶狭窄,
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
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43
冰川作用


冰川作用广义上泛指

冰川的生成、运动和后退。

狭义上仅指冰川运动

地壳表面的改变作用,

包括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

冰川运动的前端叫冰前。

供冰量大于消融量,

则向前推进,反之向后推进。



44
地下水循环


地下水循环是指
含水层中地下水交替更新的过程。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
地下岩(土)体成为地下水,
井在岩(土)体中流动,
至排泄去或揭露点排出,
构成一个补给—径流—排泄的
地下水循环过程。


45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perched water) 存在于潜水面以上

包气带中的局部不透水层上的重力水。

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分布范围有限,

往往雨季时存在,干旱季节消失。



46
温泉


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

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

(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

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

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当热水温度升高,

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

会使压力愈来愈高,

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

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



47
滑坡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

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

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

产生的功能有关。

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

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

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

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48
P波与S波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纵波、横波和面波。
纵波是推进波,又称P波,
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又称S波,
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
破坏性较强。


49
泥石流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

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

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

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质真的很难学吗?看过这个就再也不会这么说了!
乔老师私藏的41张地质构造动图,点击下载!
地质难学又难懂?看过这些三维模型就再也不会这么说了!
地质现象复杂难懂?高清动图解释更直观!
绝对实用!超经典30张三维地质模型图
推荐一部地质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