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妇科(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验方精粹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或“经早”。如仅提前三五天,且无其他明显症状者,属正常范围。或偶然超前一次者,亦不作月经先期病论。《景岳全书·妇人规》说:“所谓经早者,当以每月大概论……勿以素多不调,而偶见先期为早。”本病在历代医籍中与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同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如宋代的《圣济总录·妇人月水不调》云:“月水不调者,经血或多或少,或清或浊,或先期而来,或后期而至是也。”明代万全在《妇人秘科》中分别将“不及期而经先行者”、“过期而经后行者”、“一月而经再行者”、“数月而经一行者”、“经闭不行者”逐一辨证施治。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主要发病机理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常见分型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

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亦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乱经”。

本病始见于《备急千金要方》。该书“卷之二”云:“当归圆治女人脐下瘕结刺痛……月经或在月前,或在月后。”

本病如伴有月经涩少,则可形成闭经;若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则易发展为崩漏之症。

西医学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月经不规则,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一、班秀文案

【案例1】魏某,女,20岁,南宁某学校学生,1977年8月初诊。16岁月经初潮,一向超前7~10天,量一般,色暗淡,间或夹紫块,经后腰及小腹有胀感,并且绵绵而痛,持续3~5天,平时带下量多,色白或黄,无特殊气味。诊其脉细缓,苔薄白而润,舌质淡。证属脾肾两虚,冲任不足,肝木失荣之变,拟温肾、补脾、调肝之法为治。

处方:

菟丝子9g 白 芍9g 鸡血藤15g 归 身9g

覆盆子9g 党 参12g 怀山药18g 益母草9g

茯 苓9g 荆芥穗2g 甘 草5g

上方每天水煎服1剂,连续6天。月经行,周期正常,腰及小腹无胀痛,平时带下亦极少。

【按语】本症为常见的妇女月经病。凡属经行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断断续续不净而腰酸膝软者,多为肝肾亏损所引起,治宜滋肾壮水、养阴摄血,可用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熟地黄、泽泻、山茱萸、牡丹皮、怀山药、茯苓)与二至丸(墨旱莲、女贞子)加益母草治之。

经行超前,量少而色红,心烦潮热而脉细数者,此为阴水不足而火旺于中之变,可用地骨皮饮(当归、白芍、生地黄、川芎、地骨皮、牡丹皮)或两地汤(地骨皮、麦冬、玄参、生地黄、白芍、阿胶)治之,待其肾水一足则火自消,经行自调。

如阳虚宫寒,经行错后,量少而色淡,经后绵绵而痛者,治宜温肾暖宫,选用桂附四物汤(肉桂、附子、归身、川芎、白芍、熟地黄)加味治之。

不仅由肾虚引起的月经病变要从肾论治,即使是脾虚肝郁引起的月经不调,治疗仍不离于肾。盖“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故脾虚则健脾温肾并用,如助仙丹(茯苓、白术、陈皮、白芍、怀山药、菟丝子、杜仲、甘草)之类。

肝郁则舒肝肾之气,补肝肾之精,如定经汤(当归、白芍、熟地黄、菟丝子、怀山药、茯苓、荆芥穗、柴胡)加减治之,既调其郁结之气,又滋其肝肾之阴,疏中不忘养,肝肾并治,血足精充,其经自调。

【出处】班秀文.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1-52.

【案例2】廖某,28岁,已婚。1991年7月7日诊。既往经行规则,近4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后期,常2~3个月1行,经前乳房胀痛,经行则小腹剧痛,难以坚持工作。

经量时多时少,色红夹块。末次月经为1991年6月2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经。

处方:

柴 胡6g 素馨花10g 当 归10g 白 芍10g

白 术10g 云茯苓10g 淫羊藿15g 仙 茅10g

莪 术10g 益母草10g

水煎服。

药7剂后经水行,5天干净,乳痛、腹痛大减。守方间用香附、玫瑰花、鸡血藤、丹参等药加减出入调理2月余,经水如期。停药后随访半年,疗效巩固。

【按语】经者血也,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闭,故治经先治血,治血先调气。冲为血海,系之于肝,肝气是否调达,与月经正常与否息息相关。故凡因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而致经期前后不一,量多少不定,伴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心烦失眠者,师常用素馨花、玫瑰花合逍遥散治之。素馨花辛平,擅长疏肝行气解郁,对素体阴虚火旺者,用之代柴胡既有疏肝解郁之功,又无苦寒劫阴之弊;玫瑰花甘而微温,香气浓烈,补中有行,舒肝行气活血。因气滞血瘀所致痛经、闭经者,常用红花、月季花与桃仁、牛膝、王不留行、柴胡疏肝散等药配用,取二花色红入血、甘温通利,化瘀止痛调经;因久损难复,精血亏虚,冲任失养所致月经量少甚或闭经者,常在滋补肝肾、益气生血的同时,少佐一味佛手花或玫瑰花,既可畅运血行,使滋补而不腻膈,又可引药入血,以生血气。

【出处】李莉.班秀文用花类药治妇科病的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1993,8(6):36-37.

【案例3】韦某,女,28岁,1983年9月10日初诊。婚后3年,第1胎足月顺产,第2次受孕月余在市某医院妇科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半年经行错后,量少,色淡红,质稀,经后少腹、小腹绵绵而痛,平时头晕耳鸣,夜寐欠佳,腰膝酸软,大便干结,2~3日1次,小便淡黄,苔少,舌尖红,脉虚细而略数。证属肝肾亏损,阴血不足。拟滋养肝肾、补血生精之法论治。

处方:

当 归15g 杭白芍9g 山 药15g 山茱萸9g

巴戟天9g 茺蔚子9g 枸杞子10g 何首乌15g

太子参15g 素馨花3g 阿 胶烊化 12g

每月水煎服1剂,连服6剂。

9月16日2诊:上方服到第3剂,经水来潮,量较上月多,色红,现未净,余症消失。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细不数。药已初效,拟转用益气补血为治,方选圣愈汤增损,以善其后。

处方:

蜜黄芪20g 党 参20g 当 归10g 川 芎6g

熟地黄16g 益母草15g 杜 仲15g 川续断8g

山 药15g 炙甘草6g

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5剂。

【按语】肾藏精而为生殖之本,肝藏血而主生发。胞宫系于肾,冲脉、任脉皆起于胞宫而为肝肾之系,胞宫和冲、任脉的损伤即是肝肾的损伤。所以手术后肝肾亏损而引起的症状,当以补养肝肾为主,配加化瘀导滞之品。如月经不调、月经量少,常用归芍地黄汤加鸡血藤、益母草、丹参之类。

经行超前而量多、色红,属阴虚火旺者,常用两地汤配二至丸加鸡血藤、丹参、益母草、藕节与白茅根之类。

阳虚不周密,血行不归经,以附子汤加鹿角霜、桑螵蛸、黄芪、益智仁、益母草之类。

本法用于手术后而偏于虚损者,但虚中夹瘀者,亦可使用,用时酌加鸡血藤、益母草之类以补血化瘀。

【出处】班秀文.试论妇科节育手术后诸症的病机与治疗[J].广西中医药,1992,15(6):24.

【案例4】黄某,女,21岁,学生。13岁月经初潮,一向周期、色、量、质正常,经期中无不适。近因毕业考试将临,加紧复习功课,作息失常,已2个月无经行。3天来头晕腰痛,心烦易躁,夜难入寐,寐则多梦,胃纳不振,大便干结,小便淡黄,脉象细弦,舌质淡红、苔薄黄。肝藏血而主谋虑,患者因思虑过度,思则气结,以致肝气抑郁,故月事不能以时下;郁久则化热,相火内动,经水欲行而不能行之际,故心烦易躁,腰痛楚楚。本《笔花医镜》“养血疏肝”之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之。

处方:

归 身12g 柴 胡5g 白 芍9g 枳 实6g

香 附6g 川 芎6g 益母草20g 黄 精12g

薄 荷后下 3g 怀牛膝6g 甘 草3g

服上药2剂,经水即来潮,诸症消失,精神舒爽。

【按语】肝为风主之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具有疏泄气机及储藏、调节血液的作用,为冲任二脉之所系。肝气条达,则脏腑安和,气血津液生生不息;肝血充足,气机冲和,则冲、任脉通盛,月事得以时下,已婚育龄妇女,易孕而胎壮,分娩顺利,产后乳汁充溢。倘若肝失疏泄,肝郁则诸脏皆郁,气机郁结,则诸病丛生,如经行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甚则崩漏或经闭不行;已孕则多有胎痿不长、堕胎、小产等病症。不论从肝的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都说明肝在妇科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叶天士强调“女子以肝为先天”,确是卓识之论。

【出处】班秀文.脏腑学说与妇科[J].广西中医药,1984,7(3):37.

【案例5】孙某,女,28岁,教师。患肺结核病2年,经治疗肺部病灶钙化,但尚感疲倦,四肢乏力,经行错后2~3周,量少而色淡,两天即干净。胃纳一般,二便正常。脉虚细,苔薄白,舌质淡,体质消瘦。肺痨虽有好转,但元气尚未恢复,肺气未充,治节无能,故疲倦乏力,经行错后而量少。拟益气养血为法,药用圣愈汤加味。

处方:

炙黄芪20g 潞党参20g 归 身9g 川 芎6g

熟地黄15g 白 芍5g 佛 手5g 益母草9g

大 枣10g

上方每日1剂,连续守方出入煎服半月,经行周期、色量正常,再以异功散善后。

【按语】肺为乾金,主持一身之气而朝通百脉,有宣发肃降的作用。肺气宣发,才能输送气血津液于全身,以营养各个脏器;肺气肃降,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人体水液的输布排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周流全身,循环不息。

肾为先天,乃水火之脏,是元阴、元阳之所出,有藏精、主水、主骨及生髓的作用。肾的功能正常,则能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其生殖活功。所谓“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要是肾气不足,精血衰少,肾的主蛰封藏无能,则往往经行量多、崩漏、带下质稀如水;“胞脉系子肾”,在孕妇期多有小产、滑胎之患,所以肾气的强弱,是决定经、带、胎、产的关键。肾气充沛,作强封藏功能正常,则康健无恙;肾气虚弱,则百病丛生。

肺虚气弱,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不能朝通百脉,则心主血脉不畅,常有胸胁苦满,甚则闪痛、刺痛;肝失疏泄,不能储藏调节血量,因而常常有月经不调、崩漏或闭经;子病及母,以致脾失健运,湿浊下注,带下绵绵,脾不统血,则月经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甚则经闭不行,气之根在肾,肺气虚弱,则可导致肾气封藏无能,便有月经过多、崩漏,在孕妇则多有堕胎、小产之变。

【出处】[1]班秀文.脏腑学说与妇科[J].广西中医药,1984,7(3):38-39.

[2]班秀文.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2-13.

【案例6】彭某,女,19岁,某大学学生,1977年8月初诊。14岁月经初潮,一向错后4~6天,经量一般,色紫暗有块,经行时少、小腹胀痛剧烈,不能工作和学习,伴有头晕,唇青肢冷,不能食,甚则呕吐。至经行第3天之后,上述症状始得缓解。现经行第4天,经量已少,但小腹仍胀痛,得温得舒,口淡不食,大便两天一次,小便正常。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脉虚细,苔薄白,舌质淡,面色萎黄。证属脾肾阳虚,寒凝血滞经痛,拟温经散寒、养血调经之法为治。处方:

制附子先煎 9g 当 归9g 川 芎5g 白 芍9g

熟地黄12g 艾 叶5g 党 参12g 益母草9g

小茴香2g 吴茱萸2g 炙甘草6g

上方连续煎服3剂,每天1剂,以后根据本方加减,共服12剂,次月经行疼痛消失。

【出处】班秀文.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53.

【案例7】林某,女,26岁,自治区某招待所会计,已婚,1978年5月21日初诊。18岁月经初潮,一向周期、色量基本正常。去年“五一”节结婚,后服避孕药,经行紊乱,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经行时少、小腹疼痛剧烈,经色紫暗夹块。自今年1月起停服避孕药,经行时少、小腹不痛,但仍错后一周左右,量中等,第1天色暗,第2天色淡红,伴头晕、腰酸,余无不适,脉沉细,苔薄白,舌质淡红。

诊断:1.月经不调;2.痛经。

辨证:肝肾气虚,胞宫寒冷。

治则:温肾暖肝,补养冲任。

处方:

归 身9g 川 芎5g 白 芍9g 何首乌15g

艾 叶6g 菟丝子12g 党 参12g 制附子先煎 8g

蛇床子3g 吴茱萸2g 炙甘草5g

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二诊(6月16日):服上方,寐纳俱佳,经行无腹痛,量中等,色红,但周期仍错后。脉沉细,苔薄白,舌尖红。拟补益气血以调经。处方:

归 身9g 川 芎5g 白 芍9g 何首乌15g

艾 叶6g 吴茱萸1.5g 党 参12g 炙北芪15g

益母草15g

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6剂。

三诊(8月9日):药已,经行不疼,周期正常,色量俱佳。仍守上方,再服3剂。

四诊(11月6日):已孕三月余,六脉平和,既无所苦,不需服药,食养调之。

【按语】患者18岁月经初潮,说明其禀赋本虚,婚后经行紊乱,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色泽暗淡,乃肝肾亏损,冲脉不主血海,任脉不主诸阴之征,其余腰酸、头晕、脉细、舌淡均是不足之候,故以温肾暖肝之法治之。冲任起于胞中而系肝肾,肾精充,肝血足,则冲任得养,血海满溢,其经自调,受孕有期。方中之附子、蛇床子两味,为辛温之品,前者如“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温暖药达下焦”,以散胞宫之寒冷;后者外用则有燥湿杀虫之力,内服则有温肾壮阳之功,凡子宫寒冷者宜之。

【出处】班秀文.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21-1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国三:固气止崩汤-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疗妇科病的重点
值得珍藏的中医妇科药物配方
所有妇科炎症,请艾灸!
道医学堂丨常见病病脉论证及治法之调经(二)月经先后无定期
刘孝威妇科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