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澄甫先生《太极拳术十要》

杨澄甫先生《太极拳术十要》

  在1925年陈微明著《太极拳术》一书中,杨澄甫先生口述了太极拳的十点要领,成为近代太极拳技术发展的重要规范。这些要领是: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太极拳十要》解析

  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观察,对杨澄甫先生《太极拳十要》有以下认识和理解。

1.要虚灵顶劲,不要无精打采

  杨澄甫把太极拳称做“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太极拳要求柔而不软,沉而不僵,立身中正,处处有搠劲。掤劲就是舒展饱满,支撑八面。“顶头悬”不仅是掤劲立身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起精神、气势充盈的体现,虚灵顶劲可以使动作轻灵,姿势优美,起到提神亮相的效果。正如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所以我们打太极拳中要注意头容正直,提神贯顶,切不可低头缩脖,精神不振,老态病容。

2.要松活自然,不要紧张拼搏

  太极拳是一项松静柔化的武术运动。“用意不用力”就是告诫人们不要紧张用拙力,生硬拼搏。在武术运动中有的拳种以明快有力、放长击远为特点,比如长拳动作要求挺胸收腹,转肩直臂,而太极拳却要沉肩坠肘,含胸展背,表现劲力随曲就伸、松顺柔化的特点。所以我们打太极拳要松柔沉稳,含蓄自然,不可挺胸直臂,大开大合。如果说长拳美在刚健挺拔,像一个戎装少男,太极拳则美在自然松柔,像个典雅少女。

3.要立身中正,不要俯仰歪斜

  “松腰”是立身中正的保证,杨澄甫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我们常见一些初学者打拳时腰胯紧张。比如弓步时前倾,后坐时仰身,转身时左右歪斜,其原因是没有松腰松胯。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其病多在腰腿。”如果能松腰、落胯、屈腿,就会保持端正的身型。要做到松腰松胯,需要加强桩步力量。如果两腿力量不够,应该姿势放高一点,不要蹲得过低,力不从心,造成腰胯紧张,上体歪扭。

4.要步法轻灵,不要拖泥带水

  太极拳要求步法轻灵平稳,迈步如猫行,如履冰。为此杨澄甫告诫人们,行步时把重心放在一条腿上,以实腿支撑,另一条虚腿才能转动轻灵,否则就会“上步重滞,自立不稳”。我们常见一些人行步匆忙,蹬地而起,砸地而落,或是拖地而起,步履沉重,大多是因为重心掌握不好,两腿虚实不分,应该加强桩步、行步基本功的训练。这里我们也要提醒,有的人在步法中翻靴亮底,伸而不落,以为是分清虚实,实际上这也是步履沉重、拖泥带水的另一种表现。

5.要势正招圆。不要手舞足蹈

  太极拳的动作和其他拳法一样,都是源自武术,表现一定的攻防格斗方法,俗称招法。势正招圆就是指姿势正确,招法清楚、准确。我们有些初学者往往招法不清,只知划道道,分不清动作的虚实和攻防含意。比如手挥琵琶,双手是劈掌?是挑掌?是合掌?是击掌?心中无数。剑法是削剑斩剑?是扫剑还是带剑?常常似是而非。这样不仅型法混乱,也势必造成劲力不准,意念引导和气力配合也无的放矢。因此我们希望在太极拳教学中要明确型和法的内容和规格,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6.要上下相随,不要散乱分家

  太极拳讲究上下相随,周身相合。杨澄甫说:“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一切武术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劲力完整。然而不少初学者常常顾此失彼。比如动作中腿快手慢或手快脚慢。或者动作腰手脱节。例如云手,只是两手舞动,腰不旋转。还有的人埋头打拳,眼不看手。例如双峰贯耳时低头弯腰;搬拦捶时手向前拦,头向后看。

7.要连贯圆活。不可毛碴断劲

  杨澄甫说太极拳要“相连不断”“贯串一气”,就是指动作不要有凹凸和断续的现象,要力求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为此在前后两个动作的贯串中要先从气势和意念的连接和过渡开始,随之再本着“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要领完成动作和劲力的转换。切不可前后割裂,起停突然,转换生硬。正像一个司机只有在驾驶中做到刹车不点头,加速不后仰,才称得上平稳圆活驾驶。

8.要虚实互变。

  不可死水一潭杨澄甫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他还说太极拳“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是合,心意与之俱合,内外合为一气”。这里说明了两点。第一点表明太极拳存在动作的虚实,身法的开合,手法的蓄发,劲力的刚柔,用意的轻沉等诸多变化。就是说在平静、均匀的表面下太极拳充满了分分合合的阴阳转换,不是死水一潭。第二点说明这些变化要在“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念引导动作的状态下做到“内外相合”。有人问,太极拳有没有节奏?我认为有虚实变化,有起承转合就有节奏,只是节奏有快慢、急缓、强弱的不同,太极拳是一种涓涓流水、细水微澜的节奏。

9.要气力相合,不可努气憋气

  有人常问太极拳有什么用气秘诀?其实太极拳最讲呼吸自然。拳论说“气以直养而无害”“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所以杨澄甫提出“动中求静”“呼吸深长”,不可“气涌胸际”。同时杨澄甫也指出“气沉丹田”“气贴于背”“力由背发,所向无敌”,就是说要气力相合。太极拳的呼吸要与动作的虚实和劲力的蓄发相适应。例如同样是伸手,如果是后捋前的前伸,意在蓄力,这时就应吸气,有气入后背的感觉。如果是向前推按,意在发力,应该呼气,以气助力,有气沉丹田的感觉。这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既是积极的,也是自然的。

10.要树神韵、重气势,不停留于表面外形

  杨澄甫指出“太极拳所练在神”。很多前辈也强调太极拳“重意不重形”“不在形式在气势”。这不是说动作外形不重要,而是说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就要把重点放到精神上和气势上,力求流畅自然,从容自由。太极拳和一切文化艺术一样,仅有外形和技巧是不够的,只有用心灵去感受,用神韵去表现,用情感去塑造,才能登上神形兼备的艺术高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能做到这些,你的拳能超越别人一大截!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阐微
太极拳十要
如何学练传统杨式太极拳
习太极拳架和推手的提高阶段谈
太极拳的形态、动态、意态 (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