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家传抄太极拳经诀(1)

各家传抄太极拳经诀(1)

各家传抄太极拳经诀

太极拳经歌诀(七言四句六首)
其一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胁下气把裆撑①。
为因②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
其二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③。
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④。
其三
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⑤。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⑥。
其四
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快手慢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⑦。
其五
掤捋挤按四正方,採挒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⑧。
其六
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
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⑨。

【题名解】
此乃七言六首太极拳修炼、建体、至用的经典歌诀。六首歌诀的内容各有所论的主题。
如:第一首歌诀主论身法五弓的内容,但是从“足弓”法的细节处着眼立论的;暗含有手背要扣的“手弓”法和身法中的“臂弓、身弓、腿弓”的五弓法之内容。
第二首歌诀主要论述内气的基本运用法则、法式,及内气外形匹配合一的虚实妙用之精义的。强调了内气的修炼、运用,乃是后天返先天的基础功夫内容。
第三首歌诀主要论述的是内气功夫,是由“气沉丹田的润身”的系列方法修炼而得的,才能具备动分静合的“哼哈”二气之精妙的攻防之作用。但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一定要顺随为法,才能将拳法一理贯而通之。
第四首歌诀主要是论述内气外形刚柔相互为用时的错综变化,达到太和一气的妙境,才能具备一羽不能加的不撄人之力的神明拳道的艺境,达到拳道的艺境时就具备了“牵动四两拨千斤”的精密良好的攻防功夫了。这不在于手动的快与慢,而在于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妙法之实施。
第五首歌诀主要论述掤、、挤、按,採、挒、肘、靠,四正四隅之八法和进退顾盼定五步法之内容的。
第六首歌诀主要论述运用五行八法的太极拳术,要柔极生刚才能得到虚灵妙境的真攻防功夫,运劲如抽丝还要处处明白让力头打力尾的“避向击背”的法式,才能静以制动,动若猫之轻灵,才能内动而令他人不知。
总之,这六首歌诀,简单的论述了太极拳修炼的的基本功夫内容,艺境升华的内容,及攻防功夫的拳道之基本标准的内容,是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必须精心研究的内容之一。

【注解】

①、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胁下气把裆撑:身法要领:上有虚领顶劲的顶头悬,沉肩坠肘的两膀松活;下有收束胁中之气的松腰坐胯的尾闾中正神贯顶及撑裆开胯的底盘稳健。
原谱“束胁”为“束烈”二字,文理、法皆不通。有写为束肋的,束胁为是。因为肋与胁是有区别的,肋,通指肋骨;胁,腰至腋下的软组织部位而言。《内功四经?纳卦经》中说:“胁者协也,如鱼有腮,一开一合,气有升降矣。合则下协于丹田,后协于两肾,中间一股大气,自盖骨下从两裆内直沉至涌泉穴而止,复向后由足大筋向上翻出,自两委中穴上由尾闾穴透入达夹脊,则与胁相交。??????。胸虽出而不高,胁虽闭而不束,随张而不开,此中元妙,有难以口授者。胁须以意出,以气胜,以神率,则为合式。非出骨出肉出筋也。用胁以气之呼吸为开闭,以手之出入为开闭,一身之纵横为开闭,若求之于骨肉皮血之间则左矣。”据此则将“束烈”更正为“束胁”。
所谓“束胁”,乃收束胁中之内气,下入肚脐,由肚脐再收入到腰中命门穴,再由命门穴将内气分两股至股骨外端头,内劲意以会阴穴为中心将股骨外端头左右对拔撑开,此即拳家所说的“撑裆开胯”。这样,底盘自然稳健,步法动变就灵活自如了。
②、为因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只因为有了撑裆开胯的劲势之目的,是为了增强两拳之对拉拔长的争力的攻防效果。何谓争力?《拳经拳法备要?用力》条目中说:“前手如推石柱,后手如扯拗马”的两手劲势相反而又相互吸引呼应的劲势。就是古拳谱中所说的“身如绳束”的周身一家的劲势在双手之间的体现。撑裆开胯的劲势,又有利于双足的五指抓地而足弓弯起,就是足弓要扣,双足才能进退辗转动变的轻灵敏捷稳健而得力。而“上弯弓”三个字,结合前两句诀言的精义,以全身的身法说,又有腿弓,身弓,手臂弓的五弓之含义在内。以上这些具体内容,才是本歌诀立意的完整统一之身法内容。
原谱“为因”二字,误抄写成为“胃音”二字,这于文理、拳理、功法皆不通。故复以“为因”二字代之,“为因”就是因为。之所以说成“为因”,是因为歌诀朗读上口的音律需要而变通的用法。因为撑裆开胯劲的法式,才有两捶更好的争力之运用。争力,是拳家的术语,即自身对应相关部位对拉拔长的法式。如:撑裆开胯,是两胯尖头的左右争力;两捶争力,就是“前手如推石柱,后手如扯拗马”的开弓法式。体现了上以下为根的呼应之法式的内容了。而外形手足的上下相随的四象动变的法式,就是全身外形之虚实的最大的对应相关部位对拉拔长的对争法式。而“对争”法式的动作之正确与否,不在于力量运用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劲意对拉的正确!
③、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虽然身法以备,然而攻防进退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亦要轻灵为佳。何谓轻灵?即攻防进退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如“蜘蛛游网”;发招用势似“荷叶滚珠”。具体的说就是身轻如羽、撑拳托掌若风烟的“不撄人之力”的法式,方能达到“来无影,去无踪,一阵清风疏忽”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制胜之效果,谓之轻灵。这须要神气内敛,就是“心能普照”自身,才是“气自周全”功夫之火候,方能有外边轻灵的御敌制胜之功夫。
这就要求自己的攻防拳势,势如长河,滔滔不绝,连而不断。如果出现劲势的断而不接的现象,要懂得续接的方法。这就是“劲断则意连,意断则神连”的方法。因为,自身攻防机制内主外从的关系,神圆意方,神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故而,形断则气连,气断则意连,意断则神连,神内敛则圆融,故而无断。故而说:莫教拳势出现断而不接的情况;如果拳势不管出现了哪一层面上断的现象,就要及时的续接补救;如果能保证拳势不出现断而复接情况,就要在“一气”周全圆融上研究清楚。根据拳理知道,神气本一也,神气本一圆融的道体尔,即自己的法身道体。这个法身道体,具有知来藏往的功能,故而无断,才能拳势如长河,滔滔不绝,攻防势势相连。这就须要不断的修炼气贯周身的方法:“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顺随为法,时至神知,久而能力自加焉。才能式如行云流水,无停无滞,瞬息存养,动静清轻而敏捷,入手轻灵自神妙,方可以进退如意。”此论也就是“神内敛”的全部内容。以上所论,就是“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一句诀言的练、用之精义所在。
④、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攻防拳势,左攻右防,右攻左防;上攻下防,下攻上防。攻防部位不同,则自身具体的虚实匹配的部位、程度,亦不相同。但是,内气健之体为实,外形顺之体为虚,内实外虚匹配如一的法式不变。这与柔外刚中的法式是一样的,上乃是虚实法说,此乃是刚柔法说,其机理相同。因为自身是内气、外形的阴阳逆从、劲形反蓄的双控机制,故而每一拳势中都能自觉的做到:有左必有右,有右必有左;意上则寓下,意下则寓上,拳势的上下左右环顾而周之,势势自然而圆融。这就是从有形的后天,反还到先天的太和一气的功夫艺境了,也就是自己的法身道体成的功果。这就是第二首歌诀的全部之精义的所在。
⑤、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修炼太极拳的内劲功夫,有静炼法式、动炼法式两种。此两句口诀是说“打展手”的吐气开声法动炼法式的,详细内容可以观看“武谱?打手撒放”一文中的注解。
⑥、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动分为阳,静合为阴。内气外形匹配如一,阴阳逆从,劲形反蓄,自然种种攻防拳势中就自然的体现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动互为其根”之分合同时存在的法式了。攻则为动,守则为静,攻防动静皆从他力取法,自然是随屈就伸而不妄为了;急则急应,缓则缓随,乃是“道”的顺随法式之应物自然的一理贯而通之的。
⑦、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手快手慢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太极拳的粘连黏随之攻防技法中,具体有内气、外形匹配合一而用的三种基本法式:内吃外靠法、内靠外吃法、黏走相生法。三法交互而用,源源不断,故曰:忽隐忽现进则长。由于采用顺随的靠吃法、黏走法,自有不撄人之力的巧妙存焉!具备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毫不受力的特点,故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皆因于此法之巧妙尔!能如此施招用手、施手用招而较技者,已经精通太极拳的攻防之道了。太极拳崇尚的是“以静驭动,动中亦静,动静互为其根;柔化刚发,以柔用刚,阴阳迭神其用”的无为法式的攻防之道。简曰为:尚巧不尚力,尚意不尚力。如以“粘连黏随”的法式来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同动法式,不存在手快手慢的线速度之情况,故曰:单纯的强调手法的线速度之快慢,力气之大小,这都不是太极拳攻防中的核心关键问题。太极拳中运用的“顺随以为进退的四两拨千斤”的法式,才是化解对方攻势最佳良方。当然,这也不否定太极拳法中的“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法式,亦是绝佳的良方呀!
⑧、掤捋挤按四正方,采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八卦八势说
掤:音朋,是修炼出来的内气、外形匹配合一而形成的一种不软不硬,能够不即不离的无尺寸之劲势。此劲势与“顶头悬”的劲势相同,故会了“顶头悬”的功夫,再理解掤劲法式就容易掌握了。掤劲具有触处成圆的不丢不顶之走化的功能作用,故“十八在”中说:“掤在两臂”。而这里所说的不在两臂之形的圆撑不圆撑,而是两臂之劲势的圆满不圆满。经云:“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炼至极,极小亦圈”。此言语中的“离形得似,何非月圆。”就清楚的指明了“掤劲”在于两臂之劲势,非在两臂的如月圆之形。况且,掤劲在周身皆具备着,并非单独两臂具备尔!这是理解掤劲的关键之所在。掤劲,可势重如山,即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亦可轻灵如羽,即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由掤劲可以顺势转化为、挤、按、採、挒、肘、靠等诸劲法式的攻防之用;有掤劲为先锋,才得以有进、退、顾、盼、定等诸步法式的变化之运用。故在太极拳十三势中“掤劲”为练、用的第一法式之的说法,即根与此。
捋:读吕,诀言“十八在”中说“在掌中”。此诀言充分说明法,乃是双手、单手的顺势带之法式。此双手、单手顺势捋带的基本法式,乃是将对手向自身之左右侧后方的捋带。
挤:“十八在”中说:“挤在手背”。挤法,是一种挤他虚实现的“问”的技术方法;又是发放攻击制胜的技法。是一种紧逼不舍的侵凌对方的法式。不单挤在手背,劲势圆满者,浑身触敌之处皆可运用挤法以“问”彼之虚实,或运用挤法以胜之。这就是“挤”法劲势的妙处所在。
按:诀言“十八在”中说“按在腰攻”。按劲法式,为劲形复合法式的技术内容。如在推手过成中,双手按住对手的手臂之腕与肘时、而劲意却是按住了对方的后脚根,再用腰顶的功夫前送过身躯,“以重击中”,彼必翻跌矣!但是,在腰顶攻击之过程的始终,双手按住彼之后足根的劲意不能有丝毫游移离位,方能奏效。这是运用“按法”劲势的秘诀窍要。
採:诀言“十八在”中说:“採在十指”。此充分说明“採”劲的法式,是运用手指功夫的技法。拳法中“採摘”技法不分,上用摘法,下用採法。採法,就是运用手指的合劲顺势往下带对方的手臂以制胜的法式。但是,採法运用的是“惊弹”的劲势,劲发突然短促而激烈迅猛。劲势轻灵者,可使对手立扑于地;劲势重沉者,可使对手造成脑中一片空白,甚或造成脑震荡的症状等不良后果,故此法不可轻试。谨记!
挒:音lie,读如列。诀言“十八在”中说:“挒在展肱”。肱骨,大臂骨。挒法的运用关键是展开肱骨,其劲势爆发突然,其劲势的方向是对手之身的左右侧,触敌部位是运用自己的手或小臂瞬间挒开对方手的手臂,造成对手失势或落败。亦可运用挒法采用弹抖的劲势击打对方的曲池、中府、云门、期门等穴位重创对手,即可放翻对手,并非伤害对方。因为这些部位受到攻击,对手的这些部位是无法出力反抗的原因所致。挒法和法是一对对应互根的手法,故常前后配合连续而用。
肘:诀言:“十八在”中说:“肘在屈使”。这里有两个攻防技术方法的内容,一是屈肘的运用肘之部位的攻防技法,俗称“肘法”。一是“肘劲”的法式,此乃不用肘的部位之直接击打胜人,而是运用肘的劲势之攻防作用以制胜的法式。如对手制住我的手腕之势,我不惊扰对方而运用自我屈伸肘的法式,意在肘劲的顺从以为进退的四两拨千斤,或意在肘劲的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都可以取得胜势。这一肘劲的法式之运用,可以屈伸肘而用,亦可不屈伸肘而用,皆可至效。这就是八法、八劲别、八势中,为什么独此运用身体器官之名“肘”,而言劲别的道理。
靠:诀言:“十八在”中说:“靠在肩胸”。靠法运用的是肩、胯、胸、背等身体部位攻防技法;而靠法运用的是崩炸、抖搜的劲势;乃是自己重心位移的“以重击中”的法式。故靠法的攻防威力,在八法中的威力最大。从攻防技法,劲势的运用也是最难实施的。故拳谚云:“没有“泼皮胆大功夫纯”的艺境,不可轻易运用之”的说法,可以证之。而靠法主要运用肩胸部位,实亦含背、肋、腹、胯、臀等诸部位在内,故知靠为攻防常用之法式,传承有六靠十八跌的说法。录之如下:
六靠者:
即雄靠、威靠、里靠、舂(冲)靠、挨靠、伏靠也。
十八跌:即雄靠三跌:顺子投井、右千斤坠、靠山坐子;
威靠三跌:霸王上弓、钟馗抹额、井拦倒挂;
里靠三跌:搜山骗马、苏秦背剑、双推亮槅;
舂(冲)靠三跌:横推八马倒、倒拽九牛回、黄龙三转身;
挨靠三跌:猛虎翻身、秦王倒槊碑、鹞子穿林;
伏靠三跌:饿虎扑食、抽梁换柱、仙人过桥。
拳谱虽称六靠,然招有左右之分,势有正侧之别,简而言之,根本之法,仅三靠也。
雄靠、威靠都是管脚(别腿)靠跌;
里靠、舂(冲)靠皆为撞打靠跌;
挨靠、伏靠则均属擒足靠跌。
其余诸法,皆为应用之变化也!
五行五步说
进:诀言:“十八在”中说:“进在云手”。云手式,乃上撩入门、左右拨手的进攻撩击下阴的招式。然重点在起手进步上,故而说“进在云手”。实际上任何攻防手法招式都存在进退的运使法式,不独云手尔。而用云手的起手顺缠、接手逆缠劲势说进法的,关键在手足的上下相随之的四象动变法则的修炼上。即手起足要落,手落足要起和足落手要起,足起手要落的虚实法则之实施上。如此实施,方称为手足相随。否则,便是病拳了,就不能称为手足相随。具体的进法,要同时观读后文《九要论?六进第七》一文的论述,方可明白进法之要领。
退:诀言:“十八在”中说:“退在转肱”。转肱,乃指“倒转肱”式,亦名“倒辇猴”式。此乃双手逆缠的法式形成的退步攻防的法式说退法的,亦遵上下相随的法式。亦要同时观读后文《九要论?六进第七》一文的论述,方可明白退进法之要领。
顾:诀言:“十八在”中说:“顾在三前”。顾者,照顾到的意思。“十八诀”言:“顾在三前”。三前者,眼前、手前,脚前。要随时照顾好眼前,则眼清明能察对手之攻防变化的机势;照顾好手前,则手法攻防线路清楚明白;照顾好脚前,则步法进退清楚、到位明确,三者照顾的好,则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攻防到位及时而易致效。拳诀言:“打即顾,顾即打,发手便是处”。说的就是照顾好三前的攻防同时体现的拳法之效果,同时亦体现出“顾”法的有备无患的先为不可胜的积极作用。以成拳之立式说,则为左顾。此左者,非左右之左也,乃兵法中“偏将在左”之左也。即指左为阳、为明、为外、为易知的意思。
盼:诀言“十八在”中说:“盼在七星”。盼者,心观者为盼;期盼者、为静待。盼者,心观而静待者也。七星者,己、彼双方之头、左右之手、肘、胯、膝、踝的攻防之点位而言的。以成拳之立式说,则为右盼。此右者,非左右之右也,乃兵法中“主将处右”之右也。乃指右为阴、为暗、为内、为难知的意思。
故左顾右盼的说法,就是外顾内盼的意思。这就排除了成拳法式的左右站式之别了,皆为外顾内盼的法式了。这是明白顾盼法的要妙之所在。
定:诀言:“十八在”中说:“定在有隙”。用法诀中有“以定用手”的说法,说的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法则。结合“定在有隙”的说法,就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必须寻得对手的失于防守的所在而攻击之,才能有效。此乃是避实击虚的技战术之基本法则。然诀言:“逢中必定”。说明要“以中用定”,才能更好的以定用手。否则,虽能以定用手,但未必能够用必打犯以胜之,甚或有资敌取败、求荣反辱之不良后果。
以上所言的“十三势”之内容,乃是三十七式太极拳在练用中的基本法势。而在三十七式的每一式的攻防动变中,都存在着这十三势的内容,只是各势之体现的先后众寡、侧重隐显之不同而已。故此十三势的每势之法,都要单操精熟;再在结合三十七式拳法,将每式拳法中的十三势之技法内容单操精熟;再以融化法融化的将三十七式拳法,幻化为十三势攻防技法以为用。此乃从有招有式,化解为无招无式以为用的妙法了。这就是太极十三势提出的意义之所在。这就是太极拳“十三总势”之说法的根本缘由。

⑨、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法则,正如杨谱中所说:“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有心之柔软也。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外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
所谓的“刚极虚灵”,就是“健顺合之至,太和一气”的身体如同“九重天”的纯阳之体;此纯阳之体,就是全体透空太极艺境之“虚灵妙境”。
由于在气、意拳懂劲的功夫阶段,内劲在体内运行细腻蕴贴犹如抽丝一般,内劲运行的种种功能状态得以时时处处心明如镜,运用起来自能得心应手。
就是实施拳势之内气、外形的开展与紧凑的匹配、曲直、方圆变化自能缜密无间。以此功夫与人较技,亦执清静无为的待机而动的法则;就是运动起来亦“不撄人之力”而人不能知我,我确能独知人,故实施攻防招法无不恰机以能制胜。这就是“动如猫行”句的精义。

太极拳经歌诀诠解

举步轻灵神内敛:举步周身要轻灵,犹须贯串,气宜鼓盪,神宜内敛①。
莫教续断一气研: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在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间求之②。
左右宜有虚实处: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上下前后,左右皆然③。
意上寓下后天还: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则其根自断,必其坏之速而无疑。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④!
【题名解】
本文主要是解释《太极拳经》《太极拳论》和上述《太极拳经歌诀?六首》之理法内容的。此文中着重的解释了“举步轻灵神内敛,莫教续断一气研,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四句诀言的精旨妙谛。其实这四句诀言的关键,就在于自身的内气、外形,柔外刚中阴阳逆从,劲形反蓄的匹配如一,才能做到“举步轻灵神内敛,莫教续断一气研,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的。
【注解】
①、举步周身要轻灵,犹须贯串,气宜鼓盪,神宜内敛: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举步轻灵敏捷,周身要轻灵如羽,就是来无影,去无踪,一阵清风倏忽,才能不撄人之力;尤为需要虚实相须、内外一而贯之。内气要腾挪鼓盪,而神宜内敛入骨,才能内文明而外柔顺。
②、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间求之:劲之根起于脚,传于腿,主宰在腰,运化于胸,发于背,过肩肘而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攻防动变之中,自身有不得机不得势的部位,其病的根源,在腰腿方法功夫间求之,自然能调整的得机得势。
③、上下前后,左右皆然:以体而言,自身内气为实,外形为虚;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乃周身总的虚实。以用法而言,然攻防手的左右亦分虚实,身法左右亦分虚实,基本上攻击侧为实,防守侧为虚;惊者为虚,实取者为实。不分体、用,自身上下前后、左右,皆是此一虚实尔。
④、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内气、外形,阴阳逆从匹配如一,劲形反蓄,伏机双控,自然所成之攻防拳势有上起之势就寓含着下落之机势;有向前的趋势就寓含着后退的机势;有左手的攻击之势就寓藏着右手的攻击之机势。如果意要向上,就寓含向下之意。例如将物掀起,而要加以下挫之之力,则其根自断,其必坏之速而无所疑虑。这就须要自己周身节节贯串,勿令有丝毫间断才能做的最佳。

太极拳打手约言(四言四句)注解

要问打手,何为真谛①?
顺人之势,借人之力。
【题名解】
健顺和之至,太和一气,谓之太极。故而,太极拳的自己修炼就是以意使气的推行太和一气流行的拳法。而与他人较胜负、论高低,又如何推行太和一气之流行以制胜呢?这就是本题目之“约言”所要回答的问题,而回答的又如此的简单、精确:“顺人之势,借人之力”。这个答案,恐怕不止是太极拳的打手约言吧!传统拳术各门派、拳种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无不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以制胜的。有此旨意,本题立名可谓之: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打手精言”,不为过也!
【注解】
①、要问打手,何为真谛:打手,乃含有太极推手和比武教技的对较活动。真谛,最根本的体用之内容。此论运用的真谛,就是顺势借力的方法、准则。古论:“体非无以立其大本,用非无以彻其元功”。说明体虽然建立的正确而运用的方法、准则不是,亦无以制胜建功的。此句诀言,在一般谱中没有,此乃我据歌诀情况而加的。
②、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打手用法的真谛,就是“顺从以为进退的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两个基本法式。在“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对法”的法式中,分为形拳招熟的摹神设想之巧的立体三角的对法;气、意拳懂劲的揭献法式中的斜横破直、直破斜横的对法;神拳神明的一气涨渺的球形膨胀的对法。(欲知此三种对法具体内容,可观读拙著《龙涎集?“对法”中的具体技法分析》一文)。

太极拳打手要诀(四言四句)·注解

筋骨要松,皮毛要攻①。
节节贯串,虚灵在中②。
【题名解】
前面的歌诀论述了打手的用法,这首歌诀本着“万化生乎身”的法则,又进一步论述了自身之外形、内气应具备的打手之基本功夫内容。针对这两首要言、要诀,习拳者不能因为字少短小而忽略之。更应精细的研究之,方能得到太极拳练、体、用之精髓以为己用。
【注解】
①、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这两句说的是外形的筋、骨、皮之基本功夫。浑身的筋骨要松静灵活,方能善变无形又无穷,达到有形如流水,无形如大气,乃外形的真功夫也。皮毛要攻,其中有两个含义:一是皮毛的听探知人的功夫;一是内劲运用的功夫,即人方挨我皮毛,我之劲意以入其骨里,接定彼劲,彼必跌出的粘衣跌人的功夫。   
这种功夫获得,皆因为始终贯彻“意气君来骨肉臣”的修炼宗旨,经历了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而至此神拳神明的功夫艺境。正如《九要论》中所言:盖气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方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费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遽;按部就班,循次序而进。夫而后官骸肢节自有相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矣!
②、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这两句主要是论述内劲之基本功夫的,古谱云:“内劲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虽难以言传,然有其事理亦可参焉”。内气的运行,周到均匀而细腻是功夫。节节贯串,乃指周身三百六十五神气流行交会的所在而说的(可同时观读拙著《龙涎集?解三百六十五节说》一文);但是,简单的说,乃一身九节的节节贯串。即太和一气周身的流行无间断,谓之节节贯串。
虚灵者,是指内劲的功夫也!在中者,内劲处在中枢位置而又中正!并非身中之中也。这样,理解“健顺和之至,太和一气也,名之曰太极”的精义也就容易了。虚灵,是对自己的法身“道体”的一种称谓。
前后两句诀言合而观之,阳刚之内气、阴柔之外形,一阴一阳相互为用,须臾不可离也!但是,必须达到有形如流水,无形如大气的艺境,才能名曰:“太极拳”。诀云:“造乎神者,方称为法;化乎一者,始谓之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打手身法歌(七言八句)·注解

较技争雄莫让人,精敛神聚自听真①。
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
拔背涵胸合太极,裹裆护肫跴五行。
学者悟透其中意,一身妙法豁然能。
【题名解】
与人的比武攻防较技之方式,名之曰“打手”。此歌诀简单扼要的将手法、身法、步法,三法合一的身法规矩、要领,作了一番阐释、说明。重点放在了上身的胸背,下身的裆步。同时说明了以听探用顺化的攻防机制的重要性。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者一定要悟透这些“体、用”的基本关系,一身种种攻防巧妙之法就会豁然融汇贯而通之,而能成为太极拳术攻防功夫之大家了。
【注解】
①、较技争雄莫让人,精敛神聚自听真:一般的太极拳传抄谱中,都没有这两句歌诀,故而补之,以全其精义。
比武较技,应当持什么态度?如何对待?《太极拳经》中说:“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人立我跌。急与争锋,能上莫下;多占一分,我据形势;一夫当关,万人失勇”。既然是比武艺之真假、较功夫之强弱,就要认真对待。只有认真对待,才是真正的尊敬对方,爱护对手的正确态度。这无关于胜负的脸面,因为只有知不足而能后进,不断总结失误之所在而自觉的如法改进,才能提高攻防功夫艺境,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这就是“较技争雄莫让人”句的精义所在。
古拳谱中说:“神必借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气力乃成。夫乃知气力者,即精神能胜物之谓也。无精神,则无气力矣!武备知此,惟务聚精会神,以壮气力”。此论中的“以壮气力”,乃论说的是: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能力。故曰:自听真。就是只有如此,才能听探、顺化的真切、而无差误。
②、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双方较技,瞬息万变,被打的局面时有发生,对谁都难以避免。一旦发生被打欲跌的紧急情况,必须运用“雀步”的法式救险。“雀步”,就是双足同时的腾起蹦跳飞跃的步法。然对方运用巧妙的挤法,我又不能原地化解。形势危难欲用法逃离险境,一定要合身选择诸如拧转、旋转、纵跃中的一法全身而退,才能干净利落的化险为夷。不管被打欲跌,还是对方的巧挤自己势危,都要用法及时脱离险境,才为上策。反正不能跌仆在地,因为比武较技的一般规矩,只要有一方先跌仆在地,就算此回合失败了。一定要做到退则人所莫明速,才是正法,才能继而实施反败为胜的招式以胜之。此乃先为不可胜,然后图谋之的法式。
③、拔背涵胸合太极,裹裆护肫跴五行:拔背涵胸,腰背要拔,正是腰脉提,再将劲意敛至肉底,呈上下平直状态;由于气贴背、沉肩坠肘,劲意在皮里肉外,故而肩背呈圆形状态。前胸平而劲意内敛,呈前空后丰的状态。这样,前后合而观之,呈现“天圆地方”的太极之象,故曰合乎太极的法式。合字,一般谱中皆为“含”字。这样,必然造成胸间含有太和一气的说法了。实际上此歌诀是言“打手身法”的,自然字字句句不离身法规矩才是,故此处以“合”字为妙。
裹裆,乃是通过泛臀、敛臀、裹臀、溜臀、勾臀、翻臀,而置尾闾中正的。只有尾闾中正,神气才能贯顶,在辅以满身轻利顶头悬,才能身弓具备。这就是下盘腰腿功夫“裹裆”的真实含义。
护肫,肫,音谆,通指禽类的胃部,就是俗称的“食嗉子”,乃盛食物的软囊,如鸡肫。如以此理解,乃指双手不离胸而言的。就无关乎下盘腿法的功夫内容了。如以下盘步法立论,有写成“裹裆护臀”的,此与拳法亦不相合。如果“臀”当前阴解,而成“裹裆护阴”,也就成为下盘步法的功夫要领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说,根据歌诀的整体布局来看,此句如写成“裹裆护阴踩五行”,也就名正言顺了。与“拔背涵胸合太极”一句的言上身身法内容的,体现出此句乃论下身身法规矩的。有了如此的身法,才能实现“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的用法之目的。
跴五行,跴字,踩字的另一种写法。五行,乃五行步法,以太极拳法论,就是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与五行火、水、木、金、土的匹配之说法也。图示如下:

太极拳五行步法图
故知,此句歌诀应是“裹裆护阴踩五行”的句式,是专讲下盘步法功夫功能的。
④、学者悟透其中意,一身妙法豁然能:一个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人,能够具备“拔背涵胸合太极,裹裆护阴踩五行”之身法;又能做到“较技争雄莫让人,精敛神聚自听真”的心态和应具备的听探、顺化的功能;自然在较技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做到“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的及时之避实击虚,具备反败为胜的能力。因其具备处处得先机之能力了。
一身妙法,就是实施攻防招法的含形随应之变,皆从他力取法的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能力而又高人一筹。这只有达到太和一气流行的功夫艺境才能完备无缺,也就是“至德全神”的大成神拳神明功夫艺境。所谓“妙法演大乘”,即指此而言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元化太极拳十三字精义解
第568期:论太极拳术中之“顶”的概念
太极拳的三种功夫 (转)
太极拳释义
【功夫上手之牛春明太极拳“牛”在哪里】杨...
浅谈太极拳的修炼要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