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 素问白话 第四页

黄帝内经第四页

(2009-10-12 15:13:10)

      冬三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水结冰、地冻裂。这时,人们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卧晚起,一定得等到日光显露再起床。使意志如伏似藏,象有私意似的,又象有所得似的。而且还应该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使阳气藏而不泄。这就是适应冬天藏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肾就会受伤,到了春天,就要得痿厥病了。为什么呢?因为冬天闭藏的基础一差,供给春季生养的能力也就差了。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氤蕴其德,永远无尽,所以长存而不能去。否则,如果天气阴霾晦暗,昼不见日,夜不见月,阴阳失序,造成天地否隔,邪乘虚窍而入,酿成灾害。因而流畅的阳气,变成闭寒不通;沉浊的地气,反而遮蔽光明。云雾不晴,地气就不得上应天气,甘露也就不能下降了。甘露不降,草木就枯槁,而不会茂盛了。再加上贼风和暴雨的不断袭击,天地四时不能保持其相互之间的平衡,与正常的规律相违背,这样的话,万物活不到一半寿命便都夭折了。只有圣人能够顺应自然变化,注意养生,所以身体没有重病。要是万物都能不失保养之道,那它的生气是不会衰竭的。

    如果与春天之气相违逆,那么少阳之气就不能生发,从而使肝气内郁而生病变;如果与夏天之气相违逆,那么太阳之气就不能生长,就会发生心动的病;如果与秋天之气相违逆,那么少阴之气就不能收敛,就会使肺气躁闷;如果与冬天之气相违逆,那么太阴之气不能潜藏,就会使肾气消沉而功能衰减。以上所说的阴阳四时,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所以圣人顺着这个规律,在春天夏天保养心肝,在秋天冬天保养肺肾,以顺应这一养生之道的根本原则。假如违反了这个根本原则,便会摧残本元,损坏身体。所以说四时阴阳,是万物的终始,死生的本源。违反了它,就要发生灾害;顺从着它,就不会得重病。这样才可以说得了养生之道。不过这种养生之道只有圣人去奉行,愚者却不按照去做。要知道,能顺从阴阳之道就生,违逆阴阳之道就死;顺从它主得治平,违反它就会混乱。如果不顺阴阳四时之气而违逆它,就会生病,病名叫“关格”。

痿厥:病证名。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证。《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脾脉……缓甚为痿厥。”《类经·刺四支病》:“痿厥者必体废,张其四支而取之,故血气可令立快也。”《张氏医通》卷六:“足痿弱不收为痿厥。有二,一属肾与膀胱。经云:恐惧不解则伤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肾伤精脱也,都气丸;审系阳虚,用八味丸。又云: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其痿厥腨XX,是膀胱在下发病也,五苓散。一属脾湿伤肾。经云:凡治痿厥发逆,肥贵人膏粱之疾也,肾着汤加萆薢。又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羌活……”。伸不能屈、屈不能伸,腰膝腿脚肿痛,用安肾丸;目中流火,眩晕耳鸣,行步不正,腰膝无力,腰以下消瘦,加味虎潜丸;老人痿厥,再加附子。属于膏粱厚味,火郁于内,阳盛拒阴者,用滋肾丸。属于湿热者,用潜行散、二妙散。参见痿及有关条目。

关格:一病名。①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小便不通名关,呕吐不已名格。见《伤寒保命集类要·关格病》。《医学心悟》卷三:“更有小便不通,因而吐食者,名曰关格。经云: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本证多系癃闭的严重阶段,见于尿毒症等疾患。

②大小便不通。大便不通名内关,小便不通名外格。《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由阴阳气不和,荣卫不通故也。”③上则呕吐,下则大小便秘结。《医贯》卷之五:“关格者,粒米不欲食,渴喜茶水饮之,少顷即吐出,复求饮复吐。饮之以药,热药入口即出,冷药过时而出,大小便秘,名曰关格。关者下不得出也,格者上不得入也。”④呕吐而渐见大小便不通。《医醇剩义·关格》:“始则气机不利,喉下作梗;继则胃气反逆,食入作吐;后乃食少吐多,痰涎上涌,日渐便溺艰难。”因肝气犯胃,食入作吐者,宜解郁和中,用归桂化逆汤;痰气上逆,食入呕吐者,人参半夏汤;孤阳独发,阻格饮食,甚则作呃者,和中大顺汤。通治关格用二气双调饮。二脉象名。人迎与寸口脉俱盛极,系阴阳离决之危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⑶病理名词。阴阳均见偏盛,不能相互营运的严重病理状态。《灵枢·脉度》:“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阳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不得尽期而死也。”因脾阳亏损,肾阳衰微,浊邪壅盛,三焦不畅而引起的以小便不通、呕吐不止为特征的危重病证,关格是由多种疾病转化而来。感受外邪,或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过极,或久病不愈等,伤及脾肾之阳;或脾肾阳衰,水湿不化,邪浊壅滞三焦而发为关格。常见以下几种类型:①脾阳亏损。证见尿少呕恶,形寒腹胀,气短纳呆,肌肤水肿,苔薄,脉濡细。治宜健脾温中,方用理中丸加味。②肾阳衰微。证见尿少或无、呕吐恶心,神疲腰痠、肢冷面晦暗,甚则周身浮肿,苔薄,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③浊泛三焦。偏于上焦者,兼咳痰气急,呼吸低微,汗出肢冷,脉沉细数,治宜健脾渗湿化痰,方用苓桂术甘汤。偏于中焦者,兼见肢倦无力,厌食腹胀,面色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治宜健脾温中,行气化痰,方用实脾饮。偏在下焦者,兼见手指蠕动,甚则神昏抽搐,舌红无苔,脉弦细数等肝风内动之候或出现面白气促,四肢厥冷,肌肤浮肿,舌淡苔灰,脉沉细欲绝等命门衰竭之象,前者用大定风珠以平肝潜阳熄风,后者用参附汤加味以温补命门。关格治疗的辨证论治脾肾衰败,湿浊内阻型【证见】面色晦滞,尿少尿闭,肢体浮肿,恶心呕吐,短气乏力,纳呆厌食,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头痛烦躁或嗜睡,甚则抽搐昏迷。苔白腻,脉沉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原文八十一篇
我对“中医”的理解——揭开中医不为人知的部分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下)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第七笔记
《黄帝内经》白话精讲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之精华 养生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