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养正的《太极图》、《无极图》、《太极先天图》蕴义及源流考辨2

李 养 正的《太极图》、 《无极图》、 《太极先天图》蕴义及源流考辨2  

2009-02-04 06:52:09|  分类: 太极研究 |字号 订阅

第 二 章

陈抟及其《无极图》

第 一 节

陈抟及其《无极图》

  上一章中所录《太极图》诸图式,皆大同而小异。究其源流,虽有端绪于陈抟《无极图》、穆修授周敦颐及周敦颐曾就学于佛教禅宗僧寿涯、慧南等之说,但周敦颐曾受图于穆修,这是历代学者所公认的,即使如朱熹力主周子自作《太极图》之说,也并不否认穆修对周敦颐有所影响。究竟陈抟《无极图》的图式是什么样子 ?《太极图》是否来源于它?这都必须对陈抟《无极图》加以探讨。

  据《宋史 ·陈抟传》记载: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 ……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宋史 ·朱震传》记载:

  有《汉上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

  又《宋史·李之才传》记载:

  修之《易》受之种放,放受之陈抟,源流最远,其图书象数变通之妙,秦汉以来鲜有知者。

  陈抟为五代、宋初道教炼养士,他将《易》与道教炼养术结合,亦即借易理以建立其模拟自然的修炼理论;他并且绘制成图,以授道于人,这便开创了图学。明末清初的黄宗炎在所撰《太极图说辨》中说:

  图学从来,出于图南,则道家者流,杂以大易,遂使天下靡然称为易老 ……。我认为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黄宗羲所撰《易学象数论序》也曾说过:

  夫易者,范围天地之书也,广大无所不备,故九流百家之学,俱可窜入焉。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于易之本意反晦矣。黄氏兄弟见解基本相同,但黄宗炎在《太极图说辨》中又说:

  上古何尝有图,但文字未备,画为奇耦,示文字之造端尔。陈氏不识古文古宇,误以为图也。这就未必中肯了。陈抟作《无极图》,并非将古文古字误以为图所致,陈抟乃是按照《参同契》、《太平经》中道教的天道观演变而来,不过如黄宗羲所说是借周易的一般理论及术语,以建立其以 “天人一体”为基石的炼养之说而已。

  陈抟所作《无极图》,是图学中最突出、影响也最大的图式。据传他曾刻于华山石壁。正由于有这个图式,后来才衍出了周敦颐的《太极图》。现据黄宗炎《易学辨惑 ·太极图说辨》所录《无极图》,照录于下:

  陈图南本图 (自下而上,逆则成丹)

  辨曰:此图本名《无极图》,陈图南刻于华山石壁,列此名位。并刃自河上公,魏伯阳得之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洞宾后与图南同隐华山,因以授陈。陈又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皆以授种放。放以授穆修与僧寿涯。修以《先天图》授李挺之。挺之以授邵天叟。天叟以授予尧夫。修以《无极图》授周茂叔;茂叔又得先天地之偈于寿涯。乃方士修炼之术。其义自下而上,以明逆则成丹之法。 ……就其图而述之,其最下—○名为元牝之门。元牝即谷神也,牝者窍也,谷者虚也。……在修炼之家,以元牝谷神为人身命门两肾空隙之处,气所由生,是为祖气,凡人五官百骸之运用知觉,皆根于此。于是提其祖气,上升为稍上—○,名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有形之精,化为微芒之气,炼依希呼吸之气,化为出有入无之神,便贯彻于五藏六腑而为中,名为五气朝元。行之而得也,则水火交媾,而为又其上之,名为取坎填离,乃成圣胎。又使复还于元始,而为最上之一○,名为炼神还虚,复归无极,而功用至矣……。这是黄宗炎《太极图说辨》所录图式及解释。

  按《无极图》之 “无极”乃道家用语,非儒家说法。《周子全书》卷三《答陆子静书》:

  象山陆九渊书云: ……岂宜以无极字加于太极之上。……希夷之学,老氏之学也,无极二宇,出《老子·知其雄章》,吾圣人之书所无有也。道家将“无极”加于“太极”之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便是这样的。据清毛奇龄《太极图说遗议》中说⑿,“无极”用语出之道家,两晋以后始有之,而将“无极”加之“太极”之上,则更在两晋之后。周敦颐《太极图说》首句便是“无极而太极”或“自无极而为太极”,显见周敦颐《太极图》源本于道教陈抟的《无极图》。

  我们将周敦颐《太极图》与陈抟《无极图》相比较,图式基本上是相同的,第二圈 “抽坎填离”图完全一样,其它只是由于道教立论于“逆以成丹”、儒者立论于“顺以生人”,而在每一圈的图式上解释有所不同而巳。这也显见周敦颐《太极图》是原本于陈抟《无极图》。

  再者,《周子全书》卷十八有周敦颐游道观时题诗,题名:读《英真君丹诀》 ⒀:

  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几。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更知微。

  可见周敦颐是信仰陈抟的丹道的。又《周子全书》卷十九有蜀文仲琏 “嘉定七年⒁九月十三日敬拜濂溪先生祠下”诗:

  迹践心亲四十年,口吟手舞亦欣然。眼明当日清溪上,身到平生霁月边。天实有言谁启秘,道从无极独开先。持循不许秋毫失,期契堂中觌面传。

  又潘之定《濂溪六泳》诗:

  当年太极揭为图,万有皆生于一无。动静互根谁是主,试于静处下工夫。

  这也都表明周敦颐《太极图》原本于陈抟《无极图》。至于周敦颐依儒家意旨加以改作,以后被理学家视为其道之精蕴所在,这便是陈抟创图学之后的演变了。

  在史料中除黄宗炎等所录陈图南《无极图》外,在《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序图》中,还录有另一《无极图》。为考辨诸图源流,故也有必要加以介绍。

第 二 节

中阳子卫琪之《无极图》

  元武宗至大三年 (公元1310),东蜀道士卫琪向元武宗进献《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简称《文昌大洞仙经》) ⒂。卫琪在《文昌大洞经注·序》中谈此经原委说:

  三宝君复阐其始初之因,以示天人,谓兆之身皆吾之炁,兆之神皆吾之真。欲使人人感知悉见,则复归于我,而不为炁运之所拘束,可坐致自然。因是,元始重演三十六章之秘。 ……又有宋明帝(时)陆修静,以帝一、雌一、雄一三经,或三言四言,句读长短不一,以附各章之次。……此经所载,皆天真内名隐讳,与人身中神炁相接,故在度人生神黄庭之上,是故内外互显,上下交错,盖取诸人身一小天地也。人能存养自己神炁,吟咏宝章,则天真下降,与兆身中神炁混融,是曰回风混合,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至元已卯,时方弱冠,受诵此经,迨今三句,惟恨文字讹谬,十本九乖,元所从正。每思幼小曾阅三藏,颇记一二字,而不敢擅自订证,且天下经教,经大冶化炉之后,不复有闻。比岁薄宦西南,尝以此劝人,家至户到,往往好读,而琪以讹专讹,中心少宁。近因浪走江湖,旅邸静坐,默有所悟,辄将曩者注藁翻绎,以平昔所记三教经书,其间旨意合同者,随句解释,仍以大易,所谓无极、河洛、先天、后天卦象,金丹火候、帝尊玄炁等,各列一十三图以冠经首,俾人一披便喻……。

  卫琪所录《无极图》为:

  卫琪解释此图说:

  周子作《太极》以括大《易》,予演《无极》以总大洞。盖太极者,已具形炁之谓。无极者,无声无臭无象无名,惟理而已。周子亦曰无极而太极,盖无极一动而为阳,以生玄炁,属水,故曰:易生 “玄光”。静而为阴,生元炁,属火,故曰“元命”,生“太初”。静极复动为阳,生始炁,属木,故曰“太始”。三炁周,“玄”“元”“始”。三炁周备,炁形质具,未始相离,谓之“太素”。静而为阴,属金,故曰“太素”。梵行初,三炁为天地之根,万物各极其位,谓之“太极”。动而为阳,属土,总领四象,故曰“ 太极”。五灵冲,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以五太五行谓之“五老”。《五符玉经》云“生于元始,之光”是也。天王复演太易之玄炁,结一○宝珠,即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炁极也,故曰“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云……。

  卫琪讹称《文昌大洞仙经》及其《无极图》是天神所传,到两晋南北朝时已流行于世;其实大谬不然。元武宗时,翰林学士张仲寿为卫琪《大洞仙经注》作序说:

  《大洞仙经》盖西蜀之文,中原未之见也。又蜀叟赵忭作序说:

  中阳先生卫氏,洞测玄妙,句解字释,本之以道学性理,参之以丹诀禅机。

  元仁宗时,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其作序说:

  今中阳卫氏,乃能自出新意,为之注释,锓以行世。见于京师,求所序引,予观之,详乎而莫知其涯,真不可以测识也。

  一个说,在中原不曾见过此经此图;一个说是此经此图本之于宋代周敦颐、朱熹所开创的理学;再一个是当时道教的首领,说这是卫琪自出新意之作,连他也莫知其涯。这便不能不使人对卫琪之说产生怀疑了。再看《大洞仙经》本文,其中《发明经题》:

  无极者:

  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五太已前,冲漠无联,不可称说,故曰无极。

  总真者:

  凡总括天真、地圣、人神、精魂、六纬之姓名,盖有是形必有是炁,有是炁必有是理,理者,天理也。纯粹不杂,诚实无妄,释曰实际,道曰道,儒曰诚,其实一也。诚者天之道也,子思孟子发明已尽,既有此诚实之理,必有主之者,即周子无极之真,二五之经是也。 ……

  明明是理学语气,哪里是什么道教古经呢 ?分明是元世祖楚经之后,即卫琪自序中所谓“经大冶化炉之后”,卫琪吸取宋元理学,仿《太极图》及《太极图说》而造作了《文昌大洞仙经》及《无极图》。在理论上他将道教“逆以成丹”与周敦颐“顺以生人”之说混合起来,成儒、仙混合物。他在自序中说:“虚无自然,人生自无中生”,这明明是周敦颐的理论。卫琪《无极图》中的“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我认为也是依据邵雍《皇极经世》卷十二中所说“太极,道之极也;太玄,道之玄也;太素,色之本也;太一,数之始也;太初,事之初也,其成功则一也”经修改而成。凡此种种,显见《文昌大洞仙经》及《无极图》系元代道教净明派的经书,是卫琪所造,晚于周敦颐《太极图》。故而肯定卫琪的《无极图》不是陈抟所传的《无极图》,与我们探索周子《太极图》渊源的问题无关。这里专门谈一谈,是为了避免误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图源说---先天太极图---天地自然河图---无极图---太虚图---太极先天之图 ---阴阳鱼.......
太极图
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
太 极 图 探 秘
太极图之演变
儒、道两家对太极图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