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筋柔百病消》书稿

《筋柔百病消》书稿

在临床上,许多患有“腰突”、“骨刺”的患者宁愿去做手术也不愿尝试针灸治疗,原来很不理解,后来和社科院、北大等单位搞哲学和社会学的师友一起研究讨论哲学及方法论,发现不相信中医是某些人的观念出了问题。

        在我们这个奉科学为圭臬的国度,科学已经成为真理和正确的代名词。在许多人眼里西医自然属于科学范畴,中医则不属于科学范畴,所以西医是科学的,也就是正确的,中医则不是,所以手术是正确的,喝汤药和扎针是愚昧的。我们的教科书、辞书都声称医学是一门科学,《辞海》是这样定义的: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健康维护与疾病诊疗、预防的科学。汉语 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本来的意思是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在西方,“科学主义”并不是完全正面的词汇。科学主义方法论本质上是一种以“物”为中心的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之下, 病人完全成了被认识的对象,在某些人眼里,病人和得了病的动物没啥区别。由于人从自然中走来, 原本也是动物。因此就其揭示了人的“物”性而言, 科学主义方法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人之所以为人, 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物的超越性,而这一点恰恰是科学主义方法论所忽略的。

在西方的学术分类当中,有个概念叫STM(科学、技术与医学),如果你问为什么不把医学放到科学里面?他们会两手一摊说:这是一个常识。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STM的表述是将医学与科学放在一个平起平坐的、部分交叉的关系上。医学不仅仅是科学,本质上是人学。是科学崇拜技术至上的思潮催生了技术乌托邦的诞生,许多人甚至相信将来科技的进步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包括生老病死。而医护人员似乎已经习惯于用缺乏温情的数字来命名病人,如在病房护士会说:“35床输液了!”。在医师诊室里,患者的疾苦变成了冷冰冰的病理切片和影像,而在患者眼里,医院里到处是充满机器设备的房间和毫无表情的陌生面孔。

关于此段书稿内容,我的老师沛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王志远先生)批复到:“荣东学弟,所述甚为实在。科学,是日本人在翻译西方理念时把两个中国字放在一起而出现的,纠其本意,不过是分科之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当时都以科学的名义加以分解,其用意原本不差,即以分解之便而求其深究之实。然而,自分解以降,虽然对局部的研究日益深入,对整体的把握却日益忽略,分解终于变成了肢解。混沌被凿出了五官,但它自身却灭亡了。这一特点,在把中西深层理念加以对比时,中医的整体观与西医的局部观则反差鲜明。说局部观是科学的,整体观是不科学的,其本身就不‘科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文章
要从多元性认识中医
医学是科学吗? 一个医学“叛徒”的人文思考 - 江晓原的blog - 江晓原 - 和讯博客
中华医道与科学主义的世纪之战
【独家观点】中西比较 厘清科学发展中医内涵
中医亡,则中华文明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