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罗巴行影记(5):塞纳河上的桥

欧罗巴行影记(5):塞纳河上的桥

 


  塞纳河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80公里485英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河源距巴黎东南275公里,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岩丘陵地带,一个狭窄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沿溪而上有一个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筑的,门前没有栅栏。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手里捧着水瓶,嘴角挂着微笑,神色安详,姿态优美。小溪就从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来。当地的高卢人传说,这位女神名塞纳,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纳河就以她的名字为名。考古学家根据此地出土的木制人断定,塞纳女神至迟在公元前5世纪已降临人间。关于塞纳河名字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距河源不远的地方有个村镇,镇内有个玲珑雅致的小教堂,里面墙壁上图文并茂地记载着:这里曾有个神父,天大旱,他向上帝求雨,上帝为神父的虔诚所感动,终于降雨人间,创造一条河流,以保永无旱灾。这个神父是布尔高尼人,他名字在布尔高尼语中为“塞涅”,翻译成法文即“塞纳”,于是这个村镇和教堂教名为“圣·塞涅”。故有人认为,塞纳河名来源于这个神父。

塞纳河是欧洲最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自中世纪初期以来,巴黎就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巴黎人把塞纳河称之为“慈爱的母亲”,说“巴黎是塞纳河的女儿”。巴黎的历史遗迹大多集中在塞纳河两岸,坐船在塞纳河中游览,巴黎的古老与现代不断从两岸飘过,仿佛就是徜徉在法兰西的历史长河之中。十年前的那次欧洲行在塞纳河上游过,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美好印象,回来后用一些相片写了一篇《巴黎的桥》,在一些网站上交流。这次虽然列为自费,还是报名参加,算是 “故河重游”。

来到塞纳河边已是巴黎时间下午六点过,太阳终于从云中挣脱出来,阳光打消了在凡尔赛宫出发时的担忧,此时真可说是阳光明媚。在离荣军院桥不远处的游轮码头登船,开船后兴奋得不停地一会儿在船头,一会儿在船尾拍照。

          
                         


  巴黎市区内的塞纳河上有不少连接两岸的桥,据说共有36座,每座桥的造型都有特点,桥的两头常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欣赏巴黎塞纳河上的桥及附近的景物,就是在阅读巴黎的历史。

游轮先向上游开去,不久就看见荣军院桥,该桥位于亚历山大三世桥的下游,长152,由四个大小不一的拱门构成,其中中间的一个有68长。荣军院桥将左岸的芬兰广场与右岸的加拿大广场连接起来。最早为吊桥,建于1821年只有一个120的拱门,由于制造缺陷,1934年建成了一座新的吊桥,这座桥有三个由20高的框架支撑、分别为246825的桥跨。在1855年为世界博览会的召开而进行的工程中,桥在18541856年间被替换了。工程师拉加里瑟利和达塞尔(也是最早的阿尔玛桥的建筑师)负责重建工程,原有桥墩和桥台被保留了下来,在河的中央又加了一个新的桥墩,这个新桥墩被用来作为两座富有象征意义雕像的底座,这两座雕像为维克多·维兰的陆上的胜利女神雕像,和乔治·迪耶博尔的海上的胜利女神雕像,乔治·迪耶博尔也是阿尔玛桥上的佐阿夫士兵雕像的作者。

 
                            



                             



  右岸可看见大皇宫的屋顶。大皇宫是巴黎的著名建筑,最早是为举办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而开放的。它以典雅的玻璃、金属穹顶、高大的廊柱以及丰富的雕饰而闻名,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铁质和玻璃结构建筑。大皇宫是古典主义、新艺术主义以及玻璃构造的伟大结合品,该建筑已经成为了巴黎最显著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塞纳河上最壮观最金碧辉煌的桥是亚历山大三世桥。这座桥以独一无二的钢结构桥拱,将香榭丽舍大街和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建此桥为庆祝俄国与法国的结盟,当时是1900年前后,俄法两国在百年前还是世仇,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使莫斯科烈火屠城。100年后两国一笑泯恩仇,而且意味深长地将桥通向拿破仑墓。大桥两端四只桥头柱上镀金的雕像,由长着翅膀的小爱神托着,它的华丽造型和色彩在巴黎特别显眼。穿过荣军院桥的桥洞就看见了塞纳河上这座最美的桥。

  

                    

   
  

 这是在20018 11日在相邻的协和桥上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两张相片的时间相距近十年,除了桥身的色彩有一点变化外,主要景色没多大变化,十年前的桥身更清楚地显示它的钢结构桥拱。

 
                           


  

大桥全长109,宽40,于1900年巴黎世博会时落成,北岸是大小皇宫,南岸是残废军人院。亚力山大三世桥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说,堪称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作为世界上首批“预制”的建筑之一,它所有的部件都是在Creusot工厂煅铸好以后,用驳船运至塞纳河再经一个横跨塞纳河巨型塔吊安装而成。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亚力山大三世桥无疑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珍品。大桥两端入口处有4座高达17的桥塔,每座桥塔顶端都塑有分别象征科学、艺术、工业与商业的金色骏马雕像,桥塔的下方还有代表法国不同时期的雕像,右岸雕像分别表现中世纪法国和近代法国,左岸雕像则代表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

            
                                     


  

$2$2桥面上立有32座四周环绕着神态各异的小天使的雕塑灯架,靠上游的桥身上饰有俄国圣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征涅瓦河睡神的雕塑,桥身另一面是饰有巴黎城徽与象征塞纳河的两个仙女雕塑,它们均出自大师之手,桥身还饰有水生动植物图案与一组花环图案,雕饰的精致和华丽以及整个桥显示出的雍容气派。

     
                           


  

$2$2游轮离开亚历山大三世桥继续向上游开去,与它相邻的是协和桥。协和桥建于1791年,由巴黎路桥学校的奠基人贝豪奈设计。筑桥的一部分石料来自于拆毁的巴士底狱,使得“人民可以每日践踏旧日城堡”。1810年,拿破仑把战场上牺牲的将军们的雕像立在桥柱上。1828年,王权复辟后文武大臣们的雕像取代了将军和军人们。这些巨型白色大理石的雕像的重量使桥体不堪重负而出现安全隐患,1832年他们被移到凡尔赛城堡。随着历史的行进,该桥被赋予不同的名字。最后的协和的名字确定于1830年。1930-1932年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情况下协和桥面被拓宽。

 
                        

 


  桥两头分别是协和广场和波旁宫,波旁宫又名国民议会,除了议会厅外,还有一系列的附属建筑,足足有百余间。波旁宫具有260多年历史,这座半圆形大厦规模雄伟,北门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有6尊雕像。它是1722年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夫人建的,由此得名。它的正面面对着大学之道,后面面对着协和大桥与协和广场。这是在塞纳河上看到的波旁宫。


                          


  

出协和桥桥洞看见远处一座极具现代感的单拱铁桥横跨在古老的塞纳河上,这就是索菲日诺桥。此桥建于1858-1859年, 1859624在意大利对奥地利军队的索菲日诺战役取得胜利,该桥以这场战役的名字命名。1960年,索菲日诺桥在他服务了100年后毁坏。1997年开始重建,直到1999125完工。该桥别出心裁的流线型设计和完美的工艺,这个建筑作品获得当年法国建筑最高奖“银角尺奖”。桥面上的休息座椅和扶手栏杆无不尊崇现代工业设计的简洁大气。长桥连接着左岸的奥赛美术馆和右岸的杜伊勒弗公园,在桥上来来往往的多半是来自外国的游客。

         
                            

 

 

奥塞美术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和卢浮宫斜对,是巴黎的近代艺术博物馆。奥塞美术馆的收藏以印象派绘画为主,有莫奈的睡莲、雷诺阿的画,其藏品部分来自卢浮宫,蓬皮杜文化中心,卢森堡博物馆等所赠,及一些收藏家捐赠,除绘画作品以外,还有家具、雕刻及平面艺术等。在1986129月,奥塞美术馆的落成开幕典礼上。法国总统密特朗特别致辞:“拥抱过往情怀,在自由的思想下尽情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正体现了巴黎人的精神及生活态度。


                     


  

皇家桥是巴黎塞纳河面上三座历史最悠久的桥之一(巴黎三座历史最悠久的桥:新桥、皇家桥、玛利桥)。1632年为了代替这里收费的摆渡,一座木制的收费通行、禁止车通过的桥建在这里。这第一座桥1646年被水淹后断裂,1649年维修,1651年重建,1654年遭受火灾,1656年被水冲毁,1660年重建,1673年维修,1684年被大洪水再次冲毁。如今的5拱石桥建于1685-1689年,由路易十三出资建造(最初这座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法国宫廷建筑师曼沙特(凡尔赛宫的设计者)设计。在之后的一百年内,皇家桥是从新桥开始巴黎塞纳河下游一段的唯一桥梁。

                  
                      

 

          皇家桥紧邻卢浮宫,桥头的这个建筑就是卢浮宫的一角。

$2$2

 
                      


  
  卡卢索桥(也可直译为骑兵竞技场桥),也是临近卢浮宫的一座桥。这里第一座桥是1831-1834年建造的3拱铁桥,他的轻质结构在当年处于领先水平,然而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使这种轻柔的桥体结构颤动幅度不可接受。1935年,重建了该桥,位置稍向下游方移动,桥体更长。1939年新的钢筋混凝土桥在这里建成。虽说仅仅是水泥浇筑的桥,然而他的桥砌面依据石头大小样式制成,以保持和卢浮宫墙面相协调统一的风格。卡卢索这个名字则来自于卢浮宫前面的卡卢索广场(是拿破仑时期的骑兵竞技场)。

 
                        

 

 

在卡卢索桥头看见的卢浮宫。

$2$2

                 
                           


 
  卡卢索桥的上游是专为行人而建的金属为主体的艺术大桥。桥上种植着花木,有塞纳河上花园之称。桥北是卢浮宫,桥南是法兰西研究院,桥东是大法院,曾关押过路易十六王后。1804年拿破仑一世下令兴建艺术桥,专门供行人通行。艺术桥是巴黎塞纳河上最惬意的一座桥,桥上种植灌木、有行人休憩的小凳,堪称塞纳河上的“空中艺术花园”。在这里可沐浴着巴黎灿烂的阳光、迎着塞纳河面的清风、静静欣赏西岱岛美景。


                            

 


  这是桥南的法兰西研究院。学院建于1795年,由法兰西研究院、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院、美术研究院以及伦理和政治学研究院联合组成。


                            


  从桥洞向上游望去,一座又一座的桥跨越在塞纳河上,显得更加密集。

           
                        


  新桥横跨西岱岛(又译为西堤岛),桥下的岛像尖刀似的伸向塞纳河,将河一劈为二。它名叫新桥,实际上是巴黎最古老的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到1606年建成已是亨利四世时代了。此桥长238,宽20,是巴黎塞纳河上最长的桥。桥有12个拱(主河汊7孔,支河汊5孔),每个拱上塑了不知名壮士的头颅,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闭目静思。新桥建成后整整两个世纪,一直是巴黎的商业中心,桥上热热闹闹,有书商、自编自演的艺术家、流动摊贩,甚至拔牙者。维克多·雨果、阿纳托尔·法朗士、创作“新桥之恋”电影的导演雷奥·拉克斯。。。。。。都曾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灵感,留下了无数“新桥”式的不朽作品,直到今天,新桥仍激发着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西岱岛是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两座岛屿之一(另一座为圣路易岛),公元前4000年,西岱岛就开始有人居住,逐渐发展成凯尔特(高卢)人居住地。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宫殿,被视为巴黎建城元年。西岱岛不断延伸扩大,逐渐变成今天拥有1000多万人口、最负盛名的文化和时尚之都——巴黎。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圣礼拜堂都位于该岛。游轮从小河汊的五孔桥下穿过,继续向上游驶去。

 
                      


  过新桥看见的是建于1857年,长62的圣米歇尔桥。此桥连接塞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和西岱岛,桥名得自于邻近正义宫的圣米歇尔教堂,圣米歇尔桥后可以望见是古监狱。桥墩上方都有一个月桂树叶围绕字母“N”的雕刻,“N”代表拿破仑(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在法国的一些建筑及物件上常常可以看到这个字母。  大多数法国普通老百姓至今认为,拿破仑是完美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游轮沿更加狭窄的河道前行,迎面而来的是小桥。小桥是塞纳河上最小的桥,只有一个桥拱,短短的四十米,连接西堤岛(即西岱岛)和左岸,和通往右岸的大桥相对应。小桥的北端就是巴黎圣母院前面的广场。1186年,巴黎的主教(主管圣母院)在西堤岛上建起一座石桥。后历经1395年、1409年和1719年三次重建。一直以来,这桥都是交通的必经之路,自建造时起,小桥上就造满了房子,1718年一场大火,房子和桥被烧毁。1719年重建石桥,两边还是造了两排房子,后来在桥上建屋开店逐渐不再流行,1787年至1788年房子被拆除。左边的建筑就是巴黎圣母院的钟楼。

 
                        

  

与小桥相邻的双倍桥在巴黎圣母院边上。1515年,巴黎主宫医院的管理者为了方便病人,在塞纳河窄河道上建造一座桥。在最初建成的17世纪,毗邻的小桥格外的拥挤,附近居民们获得了使用该桥的授权。为了取得固定的通行权利每人要支付2个法币,一个人加一匹马为6个法币。这条通行税一直保留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这座桥就以此而命名。不过有关双倍桥桥名字的由来还有另一个说法。为附近居民过桥时不影响到病人和照料病人的嬷嬷们的通行,于是规定桥宽的三分之一供行人行走,禁行的桥宽恰恰是它的两倍,桥名由此而来。如今禁行的规定不在,而步行桥的传统一直保留至今。

 
                           


  

过双倍桥后,在塞纳河上可仰望巴黎圣母院美丽的侧面。

                 
                     

           


    
船行到西岱岛与圣路易岛交界处,河面开阔了一些,回望逆光中的巴黎圣母院,景色很美。

         
                    


  西岱岛是巴黎最中心最古老的地方,法国文化和法兰西民族由此发源,现在依然是法国文化政治各界名流必居之地。公元前三世纪,巴黎的市镇只有这个小岛,后来罗马帝国皇帝凯撒一世不断扩张,把法国大部分地区并入罗马帝国的高卢省,罗马人在这里修道路,挖水渠,筑宫殿,建医院,还有神庙。为纪念最早在此生活的西哥特人祖先——巴黎希人,凯撒皇帝下令将这个岛改名巴黎,随后巴黎不断变迁扩大,岛的周围相继盖起卢浮宫、巴士底狱、巴黎市政府(巴黎最漂亮的城堡建筑物)、杜伊勒里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等。所以,可以说没有西岱岛就没有巴黎。

塞纳河中两个小岛中的另一个叫圣路易岛,与西岱岛相距50,由一座小小的非常精巧的圣路易桥相连。

                                       
                           

 

都尔奈勒桥是连接圣路易岛与塞纳河左岸交通的主干道,桥头上有一座圣·热那维埃夫雕像,日夜守护着塞纳河和巴黎的子民们。据传说公元451年正是由于她的祈祷才击退了入侵者。

           
                          


  
过都尔奈勒桥后上游还是一座接一座各式各样的桥,周围的建筑要现代一些,已是巴黎的新市区。游轮从这里倒转,从西岱岛和圣路易岛另一面的塞纳河返回。


                      


   玛利桥是巴黎塞纳河面上三座历史最悠久的桥之一。巴黎市中心的圣路易岛的开发始于17世纪,该开发项目是由克里斯多夫·玛利发起,玛利桥就以他的名字而命名。1614年玛利桥开始奠基。但是到21年后的1635年之前该桥一直没有开放通车,仅仅是安置了50个商铺。1658年特大洪水将靠近圣-路易岛一边的2个桥拱和22家商铺冲毁。1658年大洪水对巴黎重大贡献就是使巴黎人从此放弃了在桥上建房子的设计方案,之后巴黎的桥面上就再也没有新建过房屋。1769年,路易十四国王下令拆除塞纳河桥面上房屋,使塞纳河上各桥的建筑式样趋于完善。

              
                            

 

 


  路易·菲利普桥坐落在巴黎第四区,连接圣母院地区和圣杰维斯地区,靠近巴黎地铁玛丽桥车站。1833729,路易·菲利普为庆祝他于“光荣三日”后登基,为一座悬索桥奠基,这座此前无名的桥,自此被命名为路易·菲利普桥。1848年革命期间被焚毁,1852年重建,现在看到的桥是1860年建成的。

      
                         


  阿尔高勒桥最初为巴黎最窄的桥,始建于1828年,是连接西岱岛与格雷沃宫的唯一通道,原先是一座步行桥,后改建成单跨拱桥并可供车辆过。阿尔高勒这个名字则来自于1830年在此罹难的一位起义者的名字。

         
                          

 


  圣母院桥建于1413年,最早是古罗马人的大桥,现在圣母院桥相通连接了左岸和右岸,位于小桥向北的延长线上,连接西岱岛和塞纳河右岸。圣母桥历经多次重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桥主体上是1914年的作品。为了改善桥下的水流,1919年将1910年版本的圣母院桥中间3个拱由一个金属拱代替,原桥两个1853年的石拱被保留使用至今。

 
                               


 

兑换桥和圣米歇尔桥是一条线上的两座桥,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桥墩上方都有一个代表拿破仑的用月桂树叶围绕字母“N”的雕刻。相对于西岱岛南边塞纳河窄河道上的“小桥”,这座桥被冠名为“大桥”。兑换桥,最早建于14世纪,经过了无数次水与火的洗礼,重建于19世纪中期(1858年至1859年),鉴于当时桥面上繁荣的金银珠宝交易而被命名为兑换桥。

           
                          


  兑换桥连接西岱岛和塞纳河右岸,塞纳河右岸桥头的建筑是正义宫。

                   
                        

 
  西岱岛上桥头的古色古香的城堡建筑,是
巴黎司法大楼,显得雄伟稳重,圣礼拜堂和巴黎圣母院就在附近。和圣礼拜堂相连的司法大厦,也是巴黎古监狱所在地。血腥的巴黎古监狱曾是古代皇宫的一部分。

                    
                         


  离开兑换桥,游轮从新桥的七孔桥桥洞穿出后,沿来的线路返回。

    
                          

                      

  
  过荣军院桥后继续向下游驶去,最先看到的是阿尔玛桥。桥现长14242。由拿破仑三世揭幕落成,他用克里米亚战争的第一场胜利命名了这座桥。1987年为了纪念法美友谊,国际先驱论坛报捐赠了复制的自由女神像火焰纪念碑,这座火焰纪念碑被安置在了阿尔玛广场。阿尔玛桥位于1997年戴安娜王妃死亡出事地点的附近。这座火焰纪念碑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戴安娜崇拜者们悼念她的地方。从前的阿尔玛桥有着3个拱门,桥墩的尖端为4座大型士兵雕像的底座,这4座大型雕像代表了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士兵们。1970年,为了应对塞纳河上驳船和船只的交通问题,由工程师拉加里瑟利、达塞尔和弗德尔重建了一座金属桥。只剩下乔治·迪耶博尔的作品佐阿夫士兵雕像在这次重建中保留了下来。

 
                          


  德彼利桥长120,是一座人行天桥,位于阿尔玛桥的下游,耶拿桥的上游。1899年时为了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而修建。桥的名字来自于战死于耶拿战役的德比利将军。中心桥跨有75的跨度,本来这座人行天桥会在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后被拆除,但1902年巴黎市取得了桥的所有权,以便将它保存下来。1906年,经过改建的桥被挪了位置。这座桥将布朗利河岸和新的盖·布朗利博物馆、纽约大街和东京宫(即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连接起来。

 
                            


  德彼利桥离埃菲尔铁塔不远,在铁塔上可以清晰地俯瞰到此桥的情况。

                     
                           


  耶拿大桥位于三月广场的延长线上,埃菲尔铁塔的正下方,始建于1808年,1814年建成,资金由政府负责。拿破仑一世将其起初命名为“三月广场大桥”,后来决定将1806年那场由他指挥的法军与第四次反法同盟交战的著名战役------耶拿战役的名字赋予它。桥长14035,由5个分别为28的桥拱构成,为砌造结构。1815年皇帝倒台后,普鲁士人因为该桥的名字而打算拆毁他。于是将“耶拿大桥”改名为“荣军院桥”,然后将帝王鹰的标志用简单的一个皇家“L”代替。如今这座桥已经改回原来的名字(1830年更改)和帝王鹰的标志(1853年重新使用)。

                         
             

 

耶拿大桥将夏乐宫和特罗加德罗花园(原特罗加德罗宫)与埃菲尔铁塔和战神广场连接起来。最早宽141900年世界博览会时,桥很快就显得很狭小,为了1937年的世界博览会,进行了桥的扩建工程:宽度增加到了35。在桥的四个角上,醒目地装饰着于1848年至1853年雕刻的战士雕像。

这是在埃菲尔铁塔上俯瞰耶拿桥和夏乐宫的景象。

                 
                                

 


  游轮驶过耶拿桥后不远就到了比哈坎穆桥1878年此处曾建设一座名为巴溪桥的铁桥,1900年为了世博会的需要在此处建设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1902年完工,1949年为纪念1942年自由法国部队在利比亚沙漠取得的大捷而改名为比哈坎穆桥。20世纪70年代此桥因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而盛名远播。它连接了巴黎市的第15和第16大区,并跨过天鹅岛。在埃菲尔铁塔上可观它的全貌。

           
                          


  这座桥有两层:下层供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上层为高架桥,通行巴黎地铁6号线。铁路高架桥由金属柱廊支承,而它跨越天鹅岛时是支承在砌石拱门上。桥身用青色的钢铁铸成,满是旧工业时代特有的罗纹铆钉,增添了许多沧桑的味道。游轮到桥下时刚好有列地铁通过。
             
                              


  有许多纪念牌装饰着高架桥的桥梁,包括一些专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比利时牺牲的士兵。桥侧的钢架也有一些精美的浮雕。

 
                              

 

 在小岛上的高架桥中央拱周边,还装饰着四个巨大的浮雕石像:由朱尔-菲利斯·古东雕塑的科学家和劳动者,由让·安托尼·英加尔伯特雕塑的电力和商贸。

                 
                        

 


  过比哈坎穆桥后游轮就倒转回去了,记得上次是到了天鹅岛的那一头,围绕着小自由女神像,才从岛的另一边倒回去,这次游轮的航程不知为什么会这样?

 返回时在耶拿桥头发现埃菲尔铁塔下有石梯通到塞纳河边,一些游人在河边休闲。

               
                                              

 

 
  河边有一匹马的塑像很特别,不知包涵什么意义?


                          

 


   回到游轮码头,上岸后还有些恋恋不捨地望着塞纳河,望着河上一座座的桥。回忆两次游塞纳河的情景,感觉真的是“不在塞纳河上游,就等于没有到过巴黎”!要真正了解塞纳河,了解巴黎,还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里在塞纳河边去行走,去品味、去感受。 这一张是上次的一天早上在塞纳河拍的相片,这次就没能感受到的情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塞纳河上,当个文艺青年
塞纳河游船(1)
欧洲行法国篇(二)巴黎塞纳河上的二十八桥
巴黎的桥:浪漫的源头
巴黎[高阳台]
717的记忆:欧洲之行(31)塞纳河上的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