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发展历程

高考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为选拔人才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上海自1985年单独命题,至今已有十多年,经历了上海和全国的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的发展,本文就上海单独命题以来的物理试卷做一简单回顾。

 

一、1985年以来上海高考物理试卷的总体概况

 

1985

1986

填空题

20分,5小题

16分,8小题

单选题

12分,4小题

24分,8小题

多选题

12分,4小题

12分,3小题

实验题

18分,3小题

16分,3小题

计算题

38分,4

32分,4

总分

100

100

 

 

1988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单选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多选题

25分,5小题

25分,5小题

25分,5小题

25分,5小题

25分,5小题

25分,5小题

25分,5小题

25分,5小题

填空题

30分,7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

32分,8小题,3小题两分叉

32分,8小题,3小题两分叉

实验题

22分,2小题

23分,5小题

25分,5小题

24分,5小题

24题,5小题

25分,5小题

23分,4小题

26分,5小题

计算题

41分,3

38分,3

36分,3

37分,3

37分,3

36分,3

38分,3

35分,3

总分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单选题

24分,6小题

24分,6小题

24分,6小题

单选题和多选题混排。

50分,10小题

40分,8小题

40分,8小题

多选题

25分,5小题

25分,5小题

25分,5小题

填空题

24分,6小题,3小题分叉

24分,6小题,无分叉

20分,5小题,增加信息阅读题

20分,5小题,增加提出问题题目,

20分,5小题

20分,5小题

实验题

29分,5小题

 

30分,5小题,设计实验方案

增加选择仪器题目

30分,5小题,增加开放性试题

30分,5小题,

计算题

48分,4

 

51分,4

50分,4

60分,5题,增加评价题目

60分,5题,

 

总分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根据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1986年,总分为100分,试卷的试题结构为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分值如表格所示。1987年上海采用全国高考试卷。

第二阶段:1988年——1994年,试卷的总分调整为150分,试卷题目的顺序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试卷的整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只是每年在实验题中有微小的分数调整,因此也影响到计算题的分数。这段时间,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开编排,选择题的总分数为57分,题目为13小题。填空题分数有32分,8小题。客观题的总量占总分的89/150,月60%。实验题的分数最多为25分,占总分的1/6, 而且上海试题在实验部分设置了设计性实验的试题,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实验原理,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实验装置或回答指定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计算题的分数基本在38分左右,题目数量在3道题。

    第三阶段:1995年——1996年,这段时间根据上海市一期课改的需要,针对当时实际存在的一个课程标准(大纲),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中学中同时使用的现状,即考虑到两种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存在的不同知识点而采取的过渡措施,称为一纲两分叉,因此在填空题中出现了3小题的分叉题目,共12分。试卷其他部分基本相同。

第四阶段:1997年——1999年,试卷的结构做了一个调整,即将单选题题目的数量减少,增加了实验题的分数,和计算题的分数。单选题的分数由原来的32分,、8小题,调整为24分,6小题。多选题没有调整,还依然保留了原来的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开编排的风格。实验题由原来的的24分增为29分, 并且在1999年增为30分,占总分的20%。填空题由原来的32分调整为24分,在1999年调整为20分,题目数量由8小题减少为6小题在到5小题。至此,客观题目在整张试卷中的比例由原来的60%将减少为69/150——46%。很显然增加了主观题目的数量,计算题和实验题的分数分别增加。计算题的分数由原来的38分、增加为48分,在1999年增为51分,计算题数量由原来的3题调整为4题。这一阶段的调整,重要是增加主观题目数量,减少客观题目数量,增加主观题目的分数,减少客观题目的分数。特别是实验的分数增加到了30分。作出上述调整主要是在高考的指导思想上有了变化,即由原来的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高考中强调的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第五阶段:2000年——2002年,试卷的结构又一次做了调整。第一次将单选题和多选题混合编排,减少了选择题的总数量,由原来的11小题减少为10小题,在2001年开始减少了为8小题,分数由原来选题的总分49分,增加为50分,又于2001年减少为40分。计算题的分数由原来的49分增加为50分在2001年开始增加到60分。实验题在分数方面没有做调整。整卷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又一次减少了客观题目数量和分值,增加主观题目数量和得分。截止2002年,客观题目的数量为13题,分数为60分,占试卷的40%;主观题目的分数为60分,占试卷的49%,实验题的分数为30分,占试卷的20%

概括上述几个阶段,我们可以发现,高考物理试卷的发展,从结构上看,主要是调整主观题目的分量、增加实验题目的分数方向发展的。从题型的编排上经历了单选和多选题分开编排发展到两者混合编排的过程。从题目内容上看,从考查的立意分析,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到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增加了提问题题目、信息阅读题、设计实验题、评价题、建模题等。从考查能力的角度看,增加了题目的开放性、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从情感的角度看,增加了对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考查等等。

 

二、典型试题分析

1.从重结果到重达到结果的过程

回溯教育评价的发展,泰勒的评价模式是以教育目标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它关注的是教育活动的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泰勒强调:评价过程的本质上是一个确保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因此,教育评价关注的是教育活动结果。泰勒模式的本质是立足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行为主义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是不可测量的,人们只能测量与评价外显的行为。因此教育评价就只能关注作为教育活动结果的学生行为的变化。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要想理解行为就必须考虑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过程。甚至有人认为:智力本身就是过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加拿大学者戴斯的智力PASS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人的智力由计划、注意、同时性和继时性四个阶段所形成的过程组成。所谓计划即对某些方面的唤醒与对另一些方面的抑制;所谓注意即关注有关刺激并对其作出反映;所谓同时性即将刺激整合成集合;所谓继时性就是将刺激整合成特定系列,使之成为链状结构。这一心理学的现代发展的成果动摇了泰勒模式的理论基础。

随着现代教育评价目的的变化,人们试图更多地运用评价工具去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找出教育问题的症结,于是,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结果的评价是无法实现这一目的的。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找到。教育评价从结果到重过程,这是现代教育评价评价理念上的一次突破。高考试题当然应有所反映。

例:2001年第20题: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1              ) 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解:设l1绳上拉力为T1l2绳上拉力为T2,重力为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T1cosθ=mgT1sinθ=T2, T2=mgtgθ,                    

剪断绳的瞬间,T2突然消失,                        

物体即在T2反方向获加速度

 mgtg =ma, 所以加速度   a = gtgθ, 方向在T2反方向

你认为上述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a = gtg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说明理由。

 

        此题是全新的题型,考查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在高考试卷中还是首次。全新的题目样式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过程的评价是一次创新和探索,也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体现。

2.从重知识到重全面素质

传统的教学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一样,教学评价注重测量与评价学生对事实与原理的掌握。当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而,教学评价如不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不可能正确地对学习作出判断,从而也不可能对学生的发展作出有价值的分析。然而,如果一项教育评价活动只关注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话,那就更不能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提出真正有意义的建议,在教学实践中也会误导教师与学生。在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基本要求认识的基础上,现代教学评价出现了从重知识到重全面素质的根本变化。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素质教育的评价,即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的问题也就提出来了。例如新的课程改革中关注评价的改革:所谓人的全面素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当然要包括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就学生的认知发展来说,重点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现代学习化的社会中,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也是对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重要方面。在对学生能力评价方面,近年来,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也强调从对学生习得的能力的评价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

 在近年来的高考中,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引入了一些较为新颖的探究型、阅读分析型等各种具有创新特色的试题,而且在编制开放性试题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例:1999年第16题: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它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一常量,称为哈勃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       。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 3 ×10-2/秒·光年,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             _____________年.

 

这是高考试卷中第一次出现信息阅读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例:2001年第17题: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一个约1.4高的商店卷帘窗的运动。将纸带粘在卷帘底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随帘在竖直面内向上运动。打印后的纸带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格所示。纸带中ABBCC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v平均。可以将v平均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绘出卷帘窗运动过程的v -t图线.2AD段的加速度为         m/s2 ,AK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这是应用打点计时器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生活中的物理情景,很新鲜。不是只在书本上完成打点计时器实验。因此,能否将物理学的方法灵活应用于生活是关键,同时也考查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200221题。如图所示,一自行车上连接踏脚板的连杆长R1,由踏脚板带动半径为r1

的大齿盘,通过链条与半径为r2的后轮齿盘连接,带动半径为R2的后轮转动. 设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进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人蹬踏脚板的平均作用力为F,链条中的张力为T,地面对后轮的静摩擦力为fs. 通过观察,写出传动系统中有几个转动轴,分别写出对应的力矩平衡表达式;设R1= 20厘米R2= 33厘米,踏脚大齿盘与后轮齿盘的齿数分别为4824,计算人蹬踏脚板的平均作用力与平均阻力之比.;自行车传动系统可简化为一个等效杠杆. R1为一力臂,在右框中画出这一杠杆示意图,标出支点,力臂尺寸和作用力方向.

3.与情感无关到与情感有关

通常物理课程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甚至人们常认为:物理是很枯燥和刻板,与情感无关,更谈不上美与浪漫。其实,任何一门学科,它既是概念和原理等组成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由对自然、社会态度组成的价值体系。对每门学科概念与原理的背后隐藏着人们对世界看法的哲学观点。在概念与原理发展的过程中体现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这种态度和精神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科学本身并不是万能的,科学就其自身来说,并不能解决科学的价值问题。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极其严重的问题。科技的价值选择问题在新世纪中已日益突出。现代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科技,同样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帮助他们学会价值选择。在此意义上,评价教学也不能不评价与学生认知发展紧密相关的情感,不能不平与科学技术运用紧密相关的对待科学的价值观念选择。今天的学生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之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于是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社会问题的态度即关注程度,尤其是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应列入我们评价的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关注。

2001年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开始比较注重突出试题的教育价值,使试题本身不但反映所考核学科的知识,具有学科价值,而且也体现出在科学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蕴涵着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价值。

例:2001年第9题:请将下面三位科学家的姓名按历史年代先后排序。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任选其中二位科学家,简要写出他们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                    

 此题的情景看似物理常识,作为学生应该掌握,此题要求学生不光要学会物理的解题方法和物理知识,还要了解和关注物理学本身的发展。

4.从统一性到开放性

20世纪初叶,人们开发了标准化的客观式试题。客观试题具有固定的答案,不以评分人的意志为转移,可提高评分的客观性。于是,在上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客观试题受到了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也曾被认为是真正科学的考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认识到客观试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第一: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作为人们认识的结果——答案也必然是多样的。客观试题要求人们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统一的答案,显然是很有局限的。第二:人的认识是渐进的,绝对真理只存在于相对真理的总和之中,在人类认识的不同阶段,即使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完全相同。要求人们用一种答案去认识问题就有可能封闭人的认识的前进之路。尤其是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呼唤创新的时代,把人们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对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是十分不利的。第三,作为学校教育的对象,学生也是各有特点的。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用一个被认为是标准化的答案去限制认识,将会限制学生做为独特的个体发展。现代教育评价试图突破客观式考试的局限,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在评价的标准上,无论是答案还是回答的方式和提出设问的方式,都从统一性走向开放性,为考查学生的个性留出了空间。考试形式和试题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可能途径。于是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和题型在编制和设计方面开始探索。例如,开放性试题增多,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2000年第15题:右图为一名宇航员漂浮在地球外层空间的照片. 根据照片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所提的问题可以涉及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 只需提出问题, 不必作出回答和解释):例: 这名漂浮在空中的?宇航员相对地球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这是高考试卷中第一次出现提出问题的题目,考查学生观察想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2001年第16题:要求测量由2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ε和内阻r(约几欧),提供下列器材: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1kΩ)、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2 kΩ)、电阻箱(09999Ω)、电键、导线若干。某同学用量程15V的电压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1)合上电键S,将电阻箱R阻值调到R1=1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1。(2)将电阻箱R阻值调到R2=2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2。由方程组U1= ε- U1 / R 1   U2=ε- U2 / R 2    解出ε、r。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上述实验在选择器材和实验步骤中,应做哪些改进?

此题属于改进实验方案的类型,该实验是教学中的重点实验。比以往的同种实验题的能力要求更高,强调了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注重评价了学生实施实验的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的能力。同时开放性的填空方式,也可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

综上所述,上海高考物理卷在教育评价理念飞跃的过程中,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在现代技术的应用、物理模型与生活实验相结合、问题解决过程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评价风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关注我们的周围世界,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胡炳元、上海市七宝中学     褚慧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卷评析 | 2019西城初三一模物理试卷评析,附后期学习建议
河南2017—2018学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物理  七道小题有七种攻略(图)  中考
2016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真题最全汇总,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你都要懂
铁车学校各科研题总结(4月份)
衡水中学关于考试的50条行动清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