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港和大陆词语的差异

                                      台港和大陆词语的差异

台湾和香港实行与大陆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又由于这两个地区具有各自长期使用
的历史悠久的闽南话和广州话,加上40多年来与大陆,尤其是讲普通话人口最集中的
北方长期隔绝,因而形成了这两个地区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特点和语言运用特色。台湾
和香港的地域文化特点是:新旧结合,土洋并存。这一特点也是台湾和香港的语言运用
特色。该特点的形成是受地域文化的特色决定的。因此可以说,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是决
定这两个地区与大陆词语使用上差异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从台湾和香港有关制度文化
和反映民俗民风的词语差异,这两个地方吸收方言词语的情况以及借词的本土化倾向等
方面进行分析。
台湾和香港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法律等方面都实行一套与大陆不一样的制
度。尽管我们说台湾和香港的地域文化特点都是新旧结合,土洋并存,但是它们的内容
却是不一样的。台湾实行的是"五人权分立"的政治组织制度;香港现行政制是按照《
英王制诰》和《皇室训令》的规定形成的,是英国海外辖区所采用的基本模式。香港社
会制度是殖民地模式,因此,它的新旧、土洋的含义同台湾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必然
在词汇中反映出来。
台湾的新式政治词汇如:"国民大会"(或称国大),"第一线公务员"(面向基
层工作的公务员),"民意代表"(指立法委员、国大代表、监察委员和省县议员),
"公权力"(政府部门赋予的权利),"公信力"(大众信赖程度),"有限政府"(
政府的权力有限)。台湾使用中国传统官僚制度中的旧词语如:"真除"(代理职务改
为正式任命),"出缺"(单位主管因病或其他原因不在职),"满秩"(副职暂时代
理正职后正式任职),"铨叙"(按照资历或功绩核定官职的授予和升迁)。台湾地方
政府基本上沿用1949年以前的体制,县下设乡镇、保、甲、里、邻等组织形式。因
此,"保、甲、里、邻、保长、甲长、里长、邻长"等反映制度文化的词语在大陆和香
港已成为历史名词,但在台湾却是日常词汇。
香港的非宗主地区政制也产生了特有的政治词语。我们这里只举"议员"和"司"
这两个词为例加以说明。议员一般是指议会或议院中的成员,是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选
举出来的。香港的议员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议员,因为议员有的是法定的,是任命的,
不用通过选举。香港的议员有好几种,有官守议员、非官守议员、当然官守议员、委任
官守议员、委任非官守议员,民选议员(还可分为直接选举的民选议员和间接选举的民
选议员)。官守议员实际上是香港政府各部门的首长。"官守"就是"当官"的意思。
官守议员当然官守议员和委任官守议员两种,当然官守议员指法定的行政部门首长,委
任官守议员指英国女王或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指令总督委任的某一部门的行政首长。非
官守议员是香港政府从社会各阶层选出来的代表人物,经过委任的便是委任非官守议员
。由此可见,香港的"议员"官味很浓,"官守议员"尤甚。台湾的议员就没有这种味
道。这是特殊的社会制度的产物。
香港政府中使用的"布政司、财政司、律政司、按察司"等词语是我国明清时代政
府机构中的名词。"司"在我国古代是官署的名称,现在大陆和台湾仍沿用这一含义,
指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香港这里的"司"却指的是行政长官,相当于大陆
的"司长",其行政单位叫"司署"。"布政司"指的是布政司署的首长。
在军事方面,香港的军队完全由英国控制,实行的是英国的军事制度;台湾则基本
上沿用1949年前的军事制度。台湾使用1949年前旧名词的如称军队为"国军"
,军警为"宪兵",下级称上级为"长官",同事之间互称"袍泽"。台湾军队中各级
军官新任职时,所属官兵需列队,由上级宣读任职命令,当事人应宣誓尽忠职守。发布
任职命令,叫"布达",因布达举行的仪式叫"布达式"。台湾1949年后征兵实行
一套新的制度,每一个适龄男青年都要当兵接受军事训练,因此出现诸如"甲种国民兵
、乙种国民兵"等新名词。征兵体检时分出"四、乙、丙、丁、戊"五种体位,乙种体
位为"甲种国民兵",丙种体位为"乙种国民兵"。
与大陆相比,台湾和香港经济方面的词语要丰富得多,台湾经济企业界常用的"相
谈役"是顾问的意思,源于日语。"契约、契税、岁入、课税、头寸"等是旧词。"头
寸"原是旧上海商贸用语,指手上有余钱。手上没有余钱,找别人借就叫"借头寸"。
台湾股市上目前流行的"抢帽子"一词,指借股票价格的起落赚取其间的差价,也是旧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用语。
香港的经济非常发达,是国际第三大金融中心,其经济具有国际性特点。因此,香
港有不少经济机构的名称冠以"国际"的字眼。香港有许多反映劳资关系的称谓语,有
许多股市上的行话,如"恒生指数、蓝筹股、二三线股、金鱼缸"等。以"炒"为构词
成分构成的大量的词语更说明了商业社会对语言生活的影响,如今大陆的"炒外汇、炒
地皮、炒美元"等词语就是来自香港。
教育方面台湾基本上沿用1949年前的制度,香港采用的是英式教育制度。台湾
小学和初中9年为义务教育,所以小学称"国民小学",简称"国小",初中称"国民
中学",简称"国中"。台湾的教育方针叫"五育"(德、智、体、群、美),称自己
培养的博士为"国家博士"。香港的学校主要有官办的、由政府资助的和私办的三种形
式。所谓"津贴中学"就是由政府资助补贴的中学。英语是香港的官方语言,也是学校
的主要教学语言,如果从教学语言的角度分,香港的中学可分为"英文中学"和"中文
中学"。大学招生考试台湾叫"联考",香港叫"会考"。台湾学校基本上沿用194
9年前的体制,中小学称班主任为"级任教师",班长为"级长",班会为"级会",
学生会为"班联会",班委会委员有"学艺股长(学习委员)、康乐股长(文艺委员)
、服务股长(主管劳动和卫生)、风纪股长(主管纪律)"等。大学则称班长为"班代
表"或"班代"。
"听证会"一词,源于英美法,台湾和香港都使用这个词。"听证"是个人在有决
策权的机构或官员面前表达自己的主张或对抗他人指控的一种机会。台湾承袭了我国古
代的某些法制观念,如"亲等"一词,就是台湾法律界用来计算亲戚关系的亲密程度的
。父子关系为"一亲等",祖孙关系为"二亲等",丈夫或妻子的祖父母为"三亲等"
,姑表的表兄妹为"四亲等"。很明显,"亲等"是按我国传统的亲属关系(内外、远
近有别)计算,"亲等"越少的,关系就越密切。这种法制观念在台湾的社会中作用不
小,台湾当局80年代批准台湾回大陆探亲就是根据这一方式计算申请人与大陆亲人的
亲疏关系的。
民俗民风也是地域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民俗民风的词语是有地方
特色的,是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台湾老百姓称市井的无业游民为"罗汉脚",称农村
为"草地",农民为"草地人",高山族同胞称未婚女子为"猫",把那些追求时髦的
未婚青年女子叫作"乌猫"。"乌"是黑暗的意思,"乌猫"本指暗中与人谈情说爱的
少女,因为台湾过去民风保守,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不敢明目张胆。仿"乌猫"一词,便
有了"乌狗",不言而喻,它指的是摩登未婚男青年。
总的说来,台湾的民俗民风与闽南相似,香港的民俗民风与广州一带相近。民俗民
风是一种地区性的文化现象,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也约束着人们
的语言交际活动。
大陆与台湾和香港的词语出现了不少差异,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台湾和香
港的词汇受到闽南语和粤方言的影响,有不少方言词汇成了台湾和香港的日常词汇。

接进入台湾汉语的闽南方言词汇如落班(下班)、落街(下街)、落台(下台)、无路
用(没有用处)、无头路(没有工作)、代志(事情)等。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编著
的《海峡两岸词语对释》共收台湾和香港词语5030条,其中该书列为方言词目的是
264条,大约占5%。事实上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如该词典列为书面用语的"才调、
厝边、厝边头尾、厝房、寮厝"等词语都可视为方言词语。香港普通话吸收粤方言词汇
数量比台湾更大。香港的方言词语不仅出现在日常的口头交际中,也出现在文艺作品、
报刊、书籍和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用广州话演唱的香港流行歌曲在大陆到处都可以
听见。
台湾和香港借词本土化倾向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完全借用。
香港的口头交际中经常夹杂一些英语,尤其是称谓语、招呼语、
道谢语和致歉语等日常用语。台湾的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和日语。由于日语也使用汉字
,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日语的借词基本上是通过汉字借过来。虽然我国在五四前后借
用过一大批日语借词,但这些借词大部分已经成为现代汉语的日常词汇。台湾受日本的
统治时间较长,且日本政府强行推行语言同化政策,所以至今台湾仍有不少大陆少见的
日语借词,诸如"便当、次长、课长、看护妇、统合、玄关、邮便、车掌、阿巴桑、阿
吉桑、恩给、妈妈生、女中"等词语,在台湾几乎是日常用语,而大陆大多数人却觉得
陌生。
第二,完全音译。采用完全音译的办法时,选择字词十分注意词语的意义。就是说
,人们力求翻译后的词语既有外来的味道,又酷似汉语词汇大家族中的一员。例如香港
的花臣(fashin)、杯葛(boycott)、灰士(face)、爱美的(a
mateur)、巴仙(percent)、多士(toast)、固打(quota
)等。台湾的卡脱(cut)、卡司脱(cast)、富而好施(full hous
e)、乐普(loop)等等。
第三,半音译半意译。音译部分尽量和意译部分融为一体,酷似汉语固有词语。台
湾半音译半意译的外来词"安普济",是一种十分昂贵的抗癌药,它译自Amplig
en,"安"是该药发明人曹安邦中的一个字,"普济"取普济众生的意思。这是个不
求音译上完全对应,而追求意译完美的例子。香港的"打卜臣"是英语boxing(
拳击)的半音译半意译词。人名和地名也采用这种办法,如香港称柴门霍夫为"柴圣"
。台湾译人名时,喜欢给洋人取姓,例如撒切尔台湾译为"柴契尔",密特朗译为"米
特朗"。
第四,借词进一步作为汉语的构词成分。如源于台湾的"秀""屋"不仅在台湾和
香港是能产性的构词成分,在大陆也正在扩散。英语的down,台湾青年学生译为"
当",考试不及格叫"被当",低于50分因没机会补考叫"死当",50-60分之
间有机会补考叫"活当"。源于香港的"巴士"进一步派生出"大巴、中巴"和"小巴
"等词。香港的"波"是英语ball的音译词,以"波"构成的词还有"波裤、波鞋
、波迷"等词。
第五,用方音译外来词。"声宝、仙、柯打、恤衫、咭、忌廉、曲奇"等词就是粤
方言音译词。
台湾把台湾的"T恤"一词变为"丁恤",是利用英文字母"T"与汉字"丁"相
似点把外来词本土化。借词的本土化便于当地人学习和识记,但外地人容易产生误解。
由于制度文化、方言和外来文化这三个因素的作用,台湾和香港这两个地区形成了
自己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该特点制约了人们的语言生活和语言运用。

台湾、香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模式主要有三个:形同义异,词形相同而意义不同;
物同名异,同一个事物使用不同的指称;同中有异,名称和所指虽然一致,但其词义有
扩大、缩小和褒贬色彩的差别。
形同义异的词语
主要由两种因素引起。一种主要是由社会生活的不同造成的,如"
组织人",台湾指唯命是从,缺乏主见的公私机构中的职员,大陆指某一活动的策划者
。"铁人",台湾特指运动健将,大陆特指一位不怕困难,勤奋工作的大庆石油工人王
进喜。"生命线",台湾指一种义务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单位,该单位利用电话为大家服
务,主要是帮助人们防止自杀,解决疑难和排除危机状态;大陆比喻保证生存和发展的
最根本因素。"大帽子",台湾喻权势或地位高的人;大陆喻某种罪名或坏名义。
引起形同义异的另一因素是对词语的组成部分的语义有不同的解释造成的。例如"
脱产",大陆意思是脱离直接生产,为日常用语;台湾是法律用语,指当事人为逃避法
律上的责任,而将自己所拥有的财产隐匿起来或私自加以处理,很明显,台湾的"脱产
"是"脱出财产"的意思。香港的"出租车"是租车给别人的意思,大陆的"出租车"
相当于香港的"的士"。
有的缩略语会同一般词语混淆在一起,产生形同义异的现象。例如台湾把公共汽车
缩略为"公车",大陆也有"公车"一词,它指的是公家的车。形式上一模一样的缩略
语,其意义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来源不一样。"社教",大陆源于"社会主义教育",
台湾和香港源于"社会教育";"军警",台湾是军人和警察的缩略语,大陆是"军事
政治警察"的缩略语;"高考",大陆源于"高等学校新生入学考试",台湾源于政府
选择公务员的"高等考试"。
物同名异的词语是大量的,主要包括物名、人名、地名、译名等。如大陆的"出租
车",台湾叫"计程车",香港叫"的士";大陆的"公共汽车路线",香港叫"巴士
线";大陆的"办公楼",香港叫"写字楼";大陆的"退伍军人",台湾叫"荣民"
;大陆的"繁体字",台湾叫"正体字"。大陆的"市场经济",台湾和香港叫"自由
经济";英语的make show,台湾叫"作秀",香港叫"作骚",大陆译为"
表演"或"演出"。
同中有异主要有三类:(1)指词形相同,词义有所变化或褒贬色彩不同;(2)
指词义相同,词语的词序先后有所变化(3)词义相同,词形部分相同。
第一类的例
子如
"功课",大陆指学生按照规定学习的课程,台湾除了有这一层意思外,还可指"
工作",例如"抛补作业已成为从事外汇业务的银行每日的重要功课。"张教师",本
来是对姓张的教师的称呼,台湾还可用它来作为面向青少年的社会辅异机构的代称。"
来电"是台湾的流行语,泛指彼此有默契,能相互沟通并产生共鸣,犹如电器通电一样
。"晚婚",台湾和大陆都有年龄偏大才结婚的意思,但台湾还可指妇女再嫁。"师傅
",本来是对有技艺人士的尊称,大陆已发展成为同志的代称。"小姐"本来仅指年轻
的未婚女子,香港已发展到可指中年妇女,其用法正在影响着大陆。以上是词义扩大的
例子。词义缩小的例子如"先进"和"后进",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本来就有两个义
项。"先进"指前辈和进步快、水平高的个人或集体,"后进"指后辈和进步慢,水平
低的个人或集体。现在,台湾偏向于使用第一个义项,大陆偏向于使用第二个义项,呈
现出各自缩小词义的趋势。"二百五、十三点、三八"这三个数词组成的俚语,都有疯
、傻的含义,大陆使用时没有性别的区分,台湾"二百五"用于男性,"十三点"和"
三八"用于女性。"劳役",台湾指人民自愿为国家作无报酬的工作,是中性词;大陆
指强迫性的劳动,主要用于对罪犯的惩罚和改造,是贬义词。"扩张"、" 统治"在
大陆是贬义词,在台湾和香港为中性词。
词义相同,词序不同的词语如大陆的"游园会",台湾叫"园游会","介绍"台
湾也可用"绍介";"素质"台湾也可用用"质素(香港的"质素"是"质量"的意思
)。其他大陆同台湾和香港词序可以互换的例子如:传播\播传,味薄\薄味,扣除\
除扣,顺从\从顺,引导\导引,降低\低降,责怪\怪责,习惯\惯习,祥和\和祥
,憎恨\恨憎,齐集\集齐,拥挤\挤拥,集结\结集,肃静\静肃,监牢\牢监,记
录\录记,旨趣\趣旨,污染\染污,客人\人客,阶梯\梯阶,增添\添增,廖误\
误廖,失误\误失,浅显\显浅,界限\限界,纷争\争纷,继承\承继,光荣\荣光
,蛮横\横蛮,限制\制限,压制\制压,诅咒\咒诅。词序方面的差异一般说来,对
于交际和理解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它会给现代化信息处理带来不便。
词义相同,词形部分相同的如:无党派(大陆)无党籍(台湾),警察(大陆)警
员(台湾),职称(陆)职级(港),公元(陆)西元(台),灵物崇拜(陆)庶物崇
拜(台),借鉴(陆)借镜(台港),吸收(陆)吸纳(台港),献血(陆)捐血(台
港),信息(陆)讯息(台港),信号(陆)讯号(台港),概率(陆)机率(台港)
,押金(陆、台)按金(港澳),床位(陆)宿位(港),服务员(陆)服务生(台港
),骨灰(陆)灵灰(台港),假肢(陆)义肢(台港),闭幕(陆)落幕(台港)。
差异的模式反映了40多年来两岸三地词语演变的方向,这种趋势在今后相当一段
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深藏blue还是more名其妙?——借词生成大起底|语言学午餐
小学语文词语的考点及词性划分
为什么网络上越来越常见到「完爆、史上最强、秒杀、千年一遇」这种形容程度的词?
2019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
补节语文课:50组最容易混淆的常用词
文言文专题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