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夏秋冬巧入联趣闻
对联是我国的国粹,过年张贴新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永不褪色的民俗。古往今来,一些文人墨客喜欢把“春夏秋冬”四季,恰到好处地嵌入巧对妙联,既抒情寄意,又增添趣味性和艺术性。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乐观面对现实境遇,借联抒怀:“南檐纳日,冬如春暖;北户迎风,夏似秋凉。”
联坛流传一副古代妙联:“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此联用复姓“夏侯”、书名《春秋》、地名“南京”、剧目《西厢(记)》与四季、四方巧妙结合,令人拍手叫绝!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入翰林院时,太监总管见他身穿皮袍,手拿折扇,觉得好笑,便问:“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能读否?”出句嵌春夏秋冬四季。“春秋”一词,既表季节又指孔子所著《春秋》。纪晓岚听出老太监是南方人,便以对联形式回答:“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对句嵌东南西北四方,“东西”一词既表方位,又隐指太监下身,对得绝妙!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也工对句,有位联友出联求对:“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金圣叹巧妙运用“春夏秋冬”四季嵌入联中与四个方位相对:“少老头,坐睡椅,由冬至夏读《春秋》”。上联的“东西”是化方位词为名词,下联的“春秋”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化季节词为古籍名,这样精妙的对联并不多见。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清官,在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有个穷秀才向他告状:“愚生为主家公子教书,双方议定每年俸金八吊。我执教已一年,主人分文不给,说我不会教书,求大人做主索讨学俸。”郑板桥听后问秀才:“你是真才实学还是才疏智浅?我出个上联考考你。”他手指公堂一盏大彩灯吟道:“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秀才思考片刻,用下联道出了他困境:“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板桥听他对句工稳,情真意切,遂即责令赖帐的豪绅加倍偿付学费。
清代四川有名的才子李调元也善于对句,他与夫人久别天涯,有一年过年时夫妻重聚,夫人情不自禁吟出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李调元听罢,也以同样心情吟对:“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联中嵌入“春夏秋冬”,并用反复、重叠手法表达悲欢离合的真爱挚情,至今脍炙人口。
清乾隆年间,江西萍乡才子刘凤诰进京赶考,得中探花,但因其貌不扬,乾隆皇帝亲自出对试其才:“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才华横溢的刘凤诰应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一个以四方星宿巧出奇题,天子天象,气势不凡。一个用四季名花应对,尤其后三字的“探花郎”一语双关,令人击掌赞叹!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将四时农事活动镶嵌入春联者不但多,而且含有启人深思的哲理:“春夏秋冬春为首,莫忘耕耘;梅桃李杏梅占先,要问收获”,这副对联勉励农家人莫误春耕生产。
书上见过一副对联,也是劝告人们一年春夏秋冬毋忘生产、销售对接,颇值品味,联曰:“南来北往,货物流通,遂成东镇西市;春耕夏锄,禾苗生长,才有秋收冬藏”。
善将四季嵌入春联,不失时机进行广告宣传,是文化人的拿手好戏。明代诗人唐伯虎替某酒店书写过一副很有气魄的对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
日前,在杭州西湖“仙乐处酒家”看到的一副长联:“翘首望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寒风雪中,不乐亦乐。”这副对联除了妙将“仙乐”嵌入联语外,上联的白、林、苏分别隐指李白、林逋、苏轼和“我”四个善饮酒翁,全副对联仿佛一幅心旷神怡的四时行乐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夏秋冬巧入联
春夏秋冬巧入联 看文人才子如何妙对趣联
对联故事(下)
对联知识大全
【对联趣谈】应答妙联趣谈集粹(三)
别有情趣的二十则虎年趣味妙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